川普若重啟"中國計劃"攻擊華裔科學家 那是給北京送大禮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凱瑟琳·托貝克是彭博社觀點專欄作家,她在專欄文章中說,川普第一任期內的“中國計劃”失敗了。如果重新實施,將正中北京的下懷,影響美國的創新。

川普若重啟"中國計劃"攻擊華裔科學家 那是給北京送大禮

GTX1060, DBCLS, CC BY 4.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川普重返白宮,再度讓人擔心他或許會恢複其第一任期內推出的一項失敗計劃。這項計劃原本旨在打擊中國間諜活動,但最終卻演變成一場針對華人的“政治迫害”。

這一舉動不僅可能破壞美國的創新能力,還可能讓中國在科技競爭中占據上風。

2018年啟動的“中國行動計劃”,是一個大規模的國家安全行動,旨在防止知識產權被盜以及美國技術知識向中國的轉移。

計劃由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主導,但最終在2022年被取消。因為這一計劃後來演變成一場無效的種族歧視運動,主要針對亞裔美國學者,導致一係列錯誤指控,嚴重影響了研究者的生活,卻對打擊間諜活動幾乎沒有實質幫助。

現在川普回歸,人們擔心“中國行動計劃”可能會被重新實施。

今年早些時候,眾議院推進了一項法案,一些議員指責這是一種以新名稱複活計劃的嚐試。而“2025項目”,這一在保守派中流傳甚廣的政策白皮書,與川普的議程緊密相關(盡管他試圖與之保持距離),其中明確主張“重啟中國行動計劃”。

同時,川普在組建新內閣時,也收羅了一批對華強硬派,並以“美國優先”的理念展開競選活動。

然而,如果他的目標真是“美國優先”,就需要認識到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吸引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能讓美國擁有重大優勢。

在美國大學的中國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生和研究人員中,中國行動計劃導致涉及間諜、盜竊或知識產權指控的比例僅為0.0000934%。但這一計劃對美國學術界的科技研究造成了嚴重的寒蟬效應。

根據斯坦福大學的分析,在過去20多年裏,中國一直是美國科研人員的重要來源。然而,選擇離開美國的人數卻在不斷增加。

在中國行動計劃實施後,離開的數量激增了75%,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返回中國。

事實上,這一政策似乎反而為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創新雄心送上了一份大禮。

驅逐華裔科學家,會對科技格局造成多大影響或許難以量化,但曆史可以提供教訓。

美國在“紅色恐慌”時期對疑似共產主義者展開廣泛打擊,包括加州理工學院教授錢學森,最終將他驅逐回中國。他後來成為“中國導彈之父”。

前海軍部長丹·金博爾對此評價:“這是美國做過的最愚蠢的事。”

更近的例子是,一位華裔科學家的貢獻直接推動了莫德納公司在創紀錄的短時間內研發出新冠疫苗。

斯坦福的分析還發現,選擇留在美國的華裔科學家在從事研究時遇到了更多困難,大約一半的人在避免申請聯邦資助。

如果重新啟動中國行動計劃,對美國科技目標的破壞可能尤為嚴重。

高技能勞動力被多方視為美國保持先進領域主導地位(如芯片製造)的最大障礙之一。中國持續培養的STEM博士數量已超過美國。而近期國內的經濟低迷正在驅使更多中國人才出國,對於美國來說,吸引這些創新者符合其最大利益。

與此同時,中國間諜活動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必須嚴肅對待。矽穀的公司越來越警惕知識產權盜竊的風險,正在加強對員工和招聘的審查。這是明智之舉,應繼續推進,但需要以證據為依據,而非僅僅基於種族背景。

數據顯示,黑客攻擊和網絡攻擊是間諜活動的主要方式。美國應將資源投入到網絡安全防護上,而不是耗費大量精力去對個人進行種族刻板印象的審查。

今年7月,距離被起訴大約五年後,前堪薩斯大學教授陶豐在“中國行動計劃”時期的定罪被撤銷。

在2021年審判前,他的妻子曾對彭博表示,他們一家來美國是為了“追尋美國夢”。然而,她不得不身兼三份工作以支付丈夫的法律費用。

他的律師後來表示,這場持續數年的噩夢“幾乎讓這個家庭破產”。

這樣的案件隻會為中國政府的宣傳提供更多彈藥,幫助其吸引人才,以支持中國自身正在快速追趕美國的高科技野心。

即使是對中國最強硬的政策製定者也應該記住,美國不能在應對來自北京的威脅時失去其自豪的價值觀。

對選擇來美從事研究的科學家的持續打擊,從長遠來看,隻會損害美國的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利益。

查看評論(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