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特約撰稿人 金焱 發自華盛頓 編輯|蘇琦 美國總統大選從不缺乏戲劇性和懸念,但就創造曆史的集中程度而言,今年的總統大選令人震驚擁有如此多個史無前例的重要時刻。美國選民最終在11月5日結束投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美國大選中勝出,改寫並創造了新的美國曆史。 特朗普幾乎在所有地區的所有人口群體中都取得了勝利,還將同時控製國會和保守派占多數的最高法院。在美國民眾還在消化特朗普的強勢回歸之際,特朗普已迅速開始集結白宮和內閣最有權勢的人物。在當選總統不到兩周時間裏,特朗普就發起了一場新的運動,試圖打破華盛頓的體製,遴選非傳統的美國政府高官候選人。對特朗普及其團隊來說,他們首要考慮的因素是對特朗普極具忠誠;其次,候選人大都是鷹派,有鬥士的特質。 作為總統,特朗普需要直接任命1000多個政府職位,其中約1200個需要參議院通過,約450個無需參議院批準,整個過程可能持續數月甚至超過一年之久。日前,特朗普已正式宣布了美國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白宮幕僚長、司法部長、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和國家安全局局長等內閣和高級官職的人選。 與此同時,媒體和民眾則在尋找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後如何執政的線索。特朗普的回歸再次顛覆了政治規範,在第一個總統任期中,特朗普推出行政令治國、推特治國;在政治層麵,建製派與反建製派的對弈成為美國政治的全新範式。此次特朗普再次回到白宮,通過提名一批非傳統人選執掌聯邦政府部門來重新調整華盛頓主要機構之間的權力平衡,以便特朗普坐鎮的白宮擁有更多權力,這樣他在製定全麵的國內政策議程之時伸縮性更大、牽絆更少,他從根本上改造聯邦政府並改寫製度規範的自由度也更高。 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世界格局相對更穩定、利率處於曆史低位、地緣政治環境總體良好。多數專家對《財經》預測,特朗普的第二任期無論對美國還是對全球來說都意味著更大的不確定性。如今全球有兩場地區衝突毫無結束征兆、地緣競爭日趨激烈、全球經濟低迷、人工智能帶來了顛覆性的技術。 現任總統拜登日前宣布特朗普贏得白宮第二個非連續四年任期是“公平”和“透明”的,並表示將於2025年1月20日和平移交權力。 特朗普如何應對世界,世界如何應對特朗普都是全新的挑戰。 曆史天平的傾斜 上演了精彩的政治複出的特朗普,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二位兩度當選而且任期不連續的總統。 特朗普因為紐約州的封口費刑事案遭到起訴和定罪,此次勝選使他成為美國首位犯了重罪仍然入主白宮的總統,他將有權終止聯邦檢察官對他其他案子的調查。2021年離開白宮後,特朗普在混亂的局勢中逃脫了兩次彈劾程序。今年5月30日,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一家法院的陪審團裁定,特朗普為隱瞞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向一名成人電影女演員支付的13萬美元“封口費”,偽造商業記錄,違反紐約州相關法律,34項刑事指控成立。成為美國史無前例在刑事案件中被起訴、被定罪的前總統。 另一位兩度當選而且任期不連續的總統是美國第22任和第24任總統格洛弗·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現年78歲的特朗普在此次選戰中,曾兩次遭遇暗殺。7月13日,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舉行的競選集會上發表演講時,遭遇“未遂刺殺”。幾天後,特朗普正式接受提名,第三次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槍聲引發現場恐慌,美國特勤局人員將特朗普團團圍住,特朗普揮舞著拳頭以示反抗。特朗普右耳受了輕微槍傷。這起襲擊是1981年時任總統羅納德·裏根遭槍擊以來,針對美國總統或總統候選人的最嚴重刺殺圖謀。 在這起導致特朗普受傷、一名他的支持者死亡的槍擊事件發生約兩個月後,9月15日,特朗普在佛羅裏達的一處高爾夫球場遭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所稱的明顯暗殺企圖,隨後被緊急送往安全地點。7月1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提出的總統免於刑事起訴的要求發布最終裁決意見。最高法院當日以6票讚成、3票反對的投票結果裁定,特朗普可以因其總統任期即將結束時采取的一些行動而獲得刑事起訴豁免權,但無權因以私人身份采取的行動而免於起訴。拜登對此表示,從實際效果上看,這一裁決幾乎肯定意味著總統的行為沒有限製。這是根本性的新原則,而且是個危險的先例。 今年大選中,美國的50個州及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共有538張選舉人票,贏得總統選舉必須拿下至少270張選舉人票。民主黨在產生美國大部分GDP(國內生產總值)的縣域占據主導地位,無論是在其獲勝的2020年還是在失利的2016年和2024年,都是如此。民主黨關注不平等、社會性議題與歧視問題,且統計數據表明自2020年以來不平等有所下降,但未能觸及相對處於不利地位的美國人。 特朗普支持者重要的主張是美國需要在全球保持領先地位,在國外使用軍事力量要克製,全力以赴應對美國最重要的對手。這迎合了當前全球選舉的趨勢。在疫情後,物價波動引發通脹擔憂,全球選民普遍感到焦慮、沮喪、渴望變革。美國選民普遍對移民數量激增和物價居高不下感到沮喪。 特朗普最終獲得312張選舉人票,橫掃七個搖擺州。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裏斯則獲得226張。此外,特朗普還取得超過7400萬張普選票,成為20年以來首次贏得普選票的共和黨人。盡管特朗普在經過三次嚐試之後首次贏得普選,不過根據美國媒體的最新統計,他在全國範圍內僅獲得了50.1%的選票,僅比副總統哈裏斯高出1.8個百分點。當加利福尼亞州這個計票緩慢的民主黨大本營最終完成計票時,這一差距可能還會進一步縮小。 特朗普新政 美國奉行“三權分立”製度,國會兩院、最高法院和總統分別享有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憲法通過製衡製度來限製各分支的作用。最高法院有權宣布國會頒布的法律或總統采取的行動不符合憲法規定;而國會則可以彈劾總統、聯邦司法和法官。 美國媒體報道稱,特朗普的過渡政府團隊已為特朗普製作了數字演示文稿,展示關鍵內閣職位潛在競爭者的頭像,助手們則深入分析這些候選人的電視采訪,以評估他們是否適合特朗普的議程。截至11月14日,外交、國防、司法等領域團隊雛形基本形成,財政部長、商務部長和美國貿易代表等重要位置尚未確定人選。 特朗普基本上回避了那些他認為阻撓了他第一任期內目標的建製派共和黨人士,相反,他更傾向於采取非傳統的治理方式,挑選沒有太多管理經驗的人,設立類似於“沙皇”的職位來監督廣泛的政策組合。多位美國政治分析人士對《財經》表示,特朗普是個非常迷信的人,在參與競選時談論和規劃勝選後的白宮對特朗普來說不吉利,因此無論是在2016年還是今年,特朗普和他的團隊對政府組閣都沒有一個藍圖。 特朗普最親密的顧問正試圖阻止那些被認為不夠忠誠的候選人擔任其他高級政府職位,擔心這些人可能會破壞或拖延特朗普的優先事項。不過很難找到和特朗普一致立場的合適人選,畢竟特朗普提名的官員需要得到參議院確認,為此特朗普可能會被迫選擇某些與他意見相左的候選人。有現任和前任官員都表示,在特朗普首次執政期間內,各政府機構和特朗普團隊成員之間普遍存在分歧,而這種情況很可能再次上演。 民間盛傳的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的中央情報局局長、國務卿蓬佩奧,以及2024年總統大選共和黨初選中特朗普的主要競爭對手妮基·黑利(Nikki Haley)都被排斥在新政府門外。蓬佩奧一直強烈支持美國援助烏克蘭;黑利擔任過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她曾與特朗普在支持北約的問題上意見不一。 美國總統內閣架構起始於1789年,更多作為輔助總統施政的機構,一般由副總統和15位內閣部長作為主要成員,包括副總統、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司法部長、內政部長、農業部長、商務部長、勞工部長、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交通部長、能源部長、教育部長、退伍軍人事務部長、國土安全部長等。 特朗普的過渡團隊正考慮一項繞過國防部常規晉升製度的計劃,通過起草一項行政命令來成立一個委員會,以評估一些三星和四星軍官是否應被解職。如果特朗普上任後簽署該命令,他將得以解雇他所說的“覺醒將軍”;這些人被認為以犧牲軍備為代價在軍中推行多元化。 隨著人們對通貨膨脹和非法移民的擔憂加劇,特朗普欲乘勢將強人政治帶回白宮。他揚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會削弱參議院的確認權以及國會在預算製定方麵的作用——這些是參眾兩院最重要的權力。他主張參議員應允許他提名的一些人選直接上任,繞過參議院的公開聽證和確認程序。他還表示國會如果批準撥款給他不看好的一些計劃,他會采取行動予以扣押,即拒絕支出;這可能需要他在法庭上推翻現行法律。 在特朗普已經提名的官員中,具有商業和媒體背景人選占比高於往屆總統、內閣種族多元化程度低、白人男性占比偏高,這個特點在他的上一任期也有所體現。回顧裏根到特朗普第一任期等總統內閣初期提名,特朗普內閣團隊白人男性占比最高,包容女性,但占比較低,種族多元化程度低;此外,具有商人背景的官員占比偏高,政府官員占比較低。 隨著特朗普即將重返白宮,他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在沉寂良久之後再次浮出水麵。2018年,特朗普因利率問題與鮑威爾發生爭執,特朗普對美聯儲違背他的意願加息感到不滿,並有意撤掉鮑威爾,當時美聯儲私下裏準備了一個緊急應對方案:通過起訴特朗普來捍衛美聯儲的獨立性。日前被問到如果被要求辭職是否會照辦時,鮑威爾隻回答了一個字:“不”。 一些美國政府部門官員正等著看特朗普是否會兌現競選承諾,製約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簡稱FTC)、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簡稱FCC)等其他獨立機構,使其服從更大的總統權力。他競選時曾表示:“這些機構不能成為政府的第四部門。” 特朗普還暗示會采取措施削弱傳統媒體公司的權力,他呼籲政府吊銷一些廣播電視公司的許可證。特朗普已經對《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ABC)提起誹謗訴訟,他還起訴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事涉其如何編輯對他的競爭對手、副總統哈裏斯的一場采訪。對剛剛投票支持華盛頓變革的美國民眾來說,特朗普和他的團隊已經展現出,他們不僅在推動調整,還在推動對政府及其權力結構進行實質性重塑。 在用人策略方麵,除了高度的個人風格,特朗普更突出了他對外交和經濟議題的重視。大多政治觀察人士相信,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美國外交政策將是第一任期的加強版。他在外交政策上的單邊主義和交易主義做法隻會升級。特朗普的第二任政府將配備意識形態更一致的高級官員,準備從一開始就實施他的“美國優先”議程。 鷹派外交 為確保其外交政策的連貫性,特朗普最先確立成形的是美國國家外交和安全領域的團隊。他選擇了一係列鷹派人物主導對華政策,釋放對華強硬信號。特朗普提名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出任國務卿;提名邁克·沃爾茨(Michael Waltz)任國家安全顧問;提名皮特·赫格塞斯任國防部長;提名克裏斯蒂·諾姆任國土安全部部長;提名托馬斯·霍曼(Thomas Homan)任國家邊境事務負責人(“邊境沙皇”);提名伊莉絲·史特芬尼克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提名史蒂夫·威特科夫任中東特使;提名約翰·拉特克利夫任中央情報局局長;提名塔爾西·加巴德任國家情報總監。 經過11月5日的國會改選後,共和黨重掌參議院,現年53歲的佛羅裏達州古巴裔聯邦參議員盧比奧被批準成為下任國務卿應無懸念。盧比奧是特朗普選擇副總統搭檔時的最後三位競爭人選之一。在特朗普2017年到2021年擔任總統期間,盧比奧參與推出的一項立法要求必須有三分之二的參議員批準,美國才能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將使特朗普更難退出北約。盧比奧本月早些時候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一段視頻聲明中附和了特朗普的觀點,稱拜登政府在俄烏衝突中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是在“為一場僵局提供資金”,“需要結束”這種僵局。據說這是過去幾年來他的努力,試圖軟化立場以與特朗普的觀點更合拍。 在特朗普的國務卿候選人的短名單中,盧比奧是最為鷹派的選項,過去幾年來在涉及伊朗和古巴等美國地緣政治對手方麵,盧比奧一直叫囂要采取強悍的外交政策。盧比奧是參議院對華問題的頭號鷹派人士。他在2019年呼籲美國財政部對中國社交媒體應用程序抖音的海外版TikTok收購Musical.ly展開國家安全審查,從而引發了調查以及撤資令。盧比奧是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首席共和黨成員。今年早些時候,在被製裁的中國科技公司華為發布了一個有英特爾人工智能處理芯片的一款新便攜電腦後,盧比奧要求拜登政府禁止對華為的一切銷售。與特朗普立場相同,他反對與古巴政府關係正常化,作為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負責拉美事務的小組委員會的首席共和黨成員,他經常猛烈批評委內瑞拉的尼古拉斯·馬杜羅(Nicolas Maduro)的政府。 特朗普宣布提名前阿肯色州州長邁克·赫卡比(Mike Huckabee)為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赫卡比曾在2008年表示“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巴勒斯坦人”,並多年來一直堅持將被占領的西岸稱為“猶太和撒馬利亞”。近幾個月來,他一直強烈批評任何反對以色列在加沙戰爭中行動的行為。 最引人注目的是,特朗普已邀請國會眾議員、退役陸軍國民警衛隊軍官和參戰退伍軍人邁克·沃爾茨擔任他的國家安全顧問。國家安全顧問是一個被視為具有影響力的職位,即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負責向總統進行國安議題的日常簡報,傳達和實施總統的政策,並協調多部門之間的配合。國安顧問由總統任命,無需參議院批準。來自佛羅裏達州中東部的三屆共和黨眾議員沃爾茨,也是第一位當選國會眾議員的“綠色貝雷帽”(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成員),並於日前輕鬆贏得連任。他履曆豐富,四次獲軍隊銅星勳章,還是商人和暢銷書作者。他曾擔任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戰備小組委員會主席,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和情報常設特別委員會成員。 作為特朗普堅定的支持者,他支持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的努力。他被認為是對華強硬派。他是眾議院“中國事務工作組”的成員,該工作組由15名共和黨議員組成,負責協調對華政策。沃爾茨曾在國會發起一項旨在減少美國對中國關鍵礦產依賴的立法草案。他一直尖銳批評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的混亂局麵,並呼籲美國追究那些對阿富汗機場阿貝門13名美國軍人死亡以及“數千名美國人和盟友被留在敵後”負責的人。他還重申了特朗普經常抱怨的所謂“覺醒派”軍隊,這位前總統嘲笑軍隊軟弱,過於注重多元化和公平項目。 特朗普選擇眾議員史特芬尼克出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現年40歲的史特芬尼克是眾議院共和黨會議(House Republican Conference)主席,這一職位使她成為眾議院共和黨領導層中唯一的女性。她一度被認為是與特朗普搭檔出任副總統的潛在人選。近些年來,史特芬尼克因對特朗普的堅定忠誠而聲名日盛。在2019年特朗普彈劾案期間,她積極為特朗普辯護,2020年則祭出創紀錄競選捐款。2022年,在特朗普公開宣布參選之前,史特芬尼克就已經表示支持他競選總統。這使她成為第一位這樣做的國會議員。特朗普投桃報李,以駐聯合國大使的官位作為回饋這個最忠實捍衛者之一的獎勵。史特芬尼克是聯合國的堅定批評者。 特朗普選用曾擔任他的移民事務主管的托馬斯·霍曼出任他的“邊境沙皇”,也就是邊境事務總管,並落實他把可能多達幾百萬的無證移民驅逐回原籍國的競選承諾。特朗普當地時間11月10日晚間在他的真相社交(Truth Social)媒體平台上說,62歲的霍曼將“負責我們國家的邊界”,南至墨西哥,北至加拿大。他補充說,他“毫無疑問”,霍曼“將出色完成期待已久的任務”。 南達科他州州長克裏斯蒂·諾姆(Kristi Noem)被提名為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於2018年當選為南達科他州第一位女州長。她拒絕在該州實施口罩強製令,並且比許多其他州更早地重新開放學校。2021年,諾姆派遣50名國民警衛隊士兵前往南部邊境,並對允許在喀布爾淪陷後撤離的阿富汗難民在南達科他州重新定居表示擔憂。2022年底,南達科他州禁止在州政府擁有或租賃的設備上使用TikTok,成為美國首批對這個熱門社交媒體平台實施限製的州之一。她的提拔被認為是壯大監督特朗普移民議程的團隊。諾姆將領導一個任務廣泛的機構,除了在移民執法方麵發揮核心作用,該部門還負責自然災害、網絡安全和交通安全。 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國土安全部比任何其他機構都經曆了更為巨大的動蕩,先後有五人擔任部長,其中隻有兩人獲得了參議院的確認。特朗普在任期最後一年推行的許多受其青睞的移民政策都被法院駁回,因為這些政策是由他的最後一任國土安全部長查德·沃爾夫(Chad Wolf)頒布的,而沃爾夫的任命不合規定。 效率、金錢至上,還是白宮至上 特朗普此前表示,要解雇成千上萬的職業公務員。多位美國政府雇員告訴《財經》,一些政府公務員人心惶惶,正在努力刪除此前他們對特朗普不滿的言論。 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架構起始於1939年,羅斯福總統的第二個任期創立行政辦公室,由辦公廳和預算局組成。此後,通過總統行政命令等方式,設立經濟顧問委員會、國土安全委員會、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國土安全辦公室等行政機構。目前,行政辦公室成員涵蓋幕僚、顧問,以及直接向總統負責人員和機關,辦公室由白宮辦公廳主任負責。一般來說,除內閣級別負責人外,總統行政辦公室成員不需要通過參議院審核。 對特朗普來說,美國政府部門已變得過於龐大、過於強大,代表深層政府的利益,所以他的目標是把政府作為一個機構來打擊,最終瓦解運作華府事務的自由派深層政府。眾議院共和黨領導人表示,他們在與特朗普一起製定優先事項,包括如何處理12月的政府支出最後期限。在特朗普宣布選擇佛羅裏達州共和黨前眾議員馬特·蓋茨(Matt Gaetz)領導司法部的幾個小時前,蓋茨表達了他對全麵取消聯邦執法機構的熱情:“我們應該對這個已經轉而反對我們人民的武器化政府展開全麵攻勢。從FBI到ATF,如果這意味著需要廢除所有名字是三個字母的機構,我已經準備好了!” 在美國曆史上,隻有約3%的總統提名遭遇否決、被撤回或未能通過;換言之,特朗普的提名基本上就是最終名單。但特朗普的一係列候選人提名引發很大爭議,被認為是史上絕無僅有的錯亂搭配。 一方麵,特朗普的一係列選擇被認為是將福克斯新聞用作一個招聘機構。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克斯新聞主持人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被提名出任國防部長,這引發了兩極化反應。海格塞斯未曾管理過任何大型組織,卻要執掌有世界最強大軍隊的軍事部門。美國國防部長一職需管理超過200萬名美軍士兵和近80萬名文職人員。爭議未歇之際,又爆出赫格塞斯2017年曾被控性侵害,甚至令特朗普陣營的很多人錯愕。 共和黨內部感到震驚的提名還有由極右派前聯邦眾議員馬特·蓋茨(Matt Gaetz)擔任司法部長。司法部長在華盛頓是最敏感的職位之一。42歲蓋茨的第四個兩年任期接近尾聲,佛羅裏達州的選民再次選蓋茨連任第五任期,但他11月13日突然從眾議院辭職,正值眾議院道德委員會即將完成對他的調查之際;該調查涉及他是否曾與一名17歲女孩發生性關係並使用非法藥物。蓋茨具有對抗性,疏遠同僚。同時一些議員表示,蓋茨曾在眾議院展示其手機內性伴侶的裸照。他直到13日還因涉嫌性騷擾和違法使用毒品而遭到美國國會調查。特朗普甚至還提名幾位他的私人律師出任司法部高官。 特朗普挑選44歲的前紐約州聯邦眾議員李·澤爾丁(Lee Zeldin)為環境保護署署長負責美國的氣候政策。澤爾丁是特朗普的長期盟友,並且是126名簽署簡報向最高法院質疑2020年選舉結果的共和黨國會議員之一。在2015年至2023年任職國會期間,他多次反對擴大環保政策。他已表示,計劃在上任首日便會削減監管規定。特朗普提名擔任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的疫苗懷疑論者小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他未接受過醫學培訓,是陰謀論者,向來詆毀正統醫療的基礎;特朗普還提名曾質疑美國重要情報評估結論的前聯邦眾議員加巴德(Tulsi Gabbard)擔任國家情報總監,她曾多次發表親俄言論,公開批評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是俄羅斯官方媒體的寵兒。 放在過去,特朗普挑選的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在華盛頓通過審核,特朗普卻無視這些過去遵循的底線,選擇了一些極具挑釁性的提名人選,甚至讓共和黨人都懷疑他是否在戲弄他們。 更成為全球熱議的政治新星則是美國科技界領航人物馬斯克,在特斯拉總裁、SpaceX創始人、社交媒體X的擁有者之外,特朗普宣布,馬斯克與美國企業家維維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將領導擬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特朗普稱,“政府效率部”將“為拆解政府官僚機構鋪平道路,削減多餘監管及浪費開支,並重組聯邦機構”。特朗普曾表示,在他就任總統的第一天,他就會要求聯邦機構確定哪些支出值得截留。 超級富豪馬斯克和特朗普的關係在過去的這個競選季迅速緊密起來。今年7月特朗普遭到未遂刺殺後,馬斯克正式宣布支持這位共和黨候選人重回白宮。他多次在特朗普的競選集會上講話。根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FEC)的公開記錄,截至10月中旬,他成立的“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America PAC)籌得了至少1.3億美元的競選資金,其中他個人就貢獻了近1.2億美元。大選剛剛結束數日,馬斯克便積極投入下一屆美國政府的過渡事務。 據報道,他參與了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電話會談,並公開支持聯邦參議員裏克·斯科特(Rick Scott)擔任參議院多數黨領袖,以協助加速特朗普內閣成員的任命程序。 美國廣告追蹤公司AdImpact預測,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將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一次。10月19日,在賓夕法尼亞州舉行的一場為特朗普競選造勢的活動上,馬斯克把一張100萬美元的支票給了現場一名觀眾。此前,馬斯克在網上發起一項支持美國憲法的在線請願書,並宣布在11月5日美國大選選舉日前,每天向一名請願書簽署者發放100萬美元。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有1.1萬個政治團體為大選活動花費了147億美元,2024年美國大選總支出預計將達到至少159億美元。 馬斯克的政治生涯給了特朗普新政府一個全新的規範,它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重新定義白宮。白宮的行政權力到底會因為特朗普膨脹到何種程度也是未知數。一方麵捍衛參眾兩院權威的人越來越擔心,特朗普可能會嚐試一種新的策略來迫使參議院休會,這是總統進行休會任命的一個先決條件。憲法規定,如果參眾兩院在何時休會的問題上意見不一,總統有權強製休會。在一種情況下,眾議院議長可能會迅速提交一項讓參眾兩院休會的動議。即使參議院因為擔心總統在他們缺席的情況下進行任命而反對,特朗普仍可令兩院休會,然後繼續任命他的人選。在共和黨完全控製的聯邦政府中,唯一的障礙可能是來自足夠多共和黨人的抵製。 國會山還有一種擔憂,即特朗普可能會兌現承諾,試圖破壞《1974年國會預算和截留控製法案》(Impoundment Control Act of 1974)。此前,美國前總統尼克鬆曾未能按照議員們的撥款意願使用資金,國會隨後通過了該法案。特朗普作為總統候選人時稱該法案違憲,並承諾將其推翻。如果如特朗普所言,美國的財政大權將重新轉移給行政部門。 移民:重頭戲 特朗普任命他在移民問題上的顧問米勒(Stephen Miller),出任白宮副幕僚長。米勒是移民問題上的長期強硬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他在製定移民限製政策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主張在移民拘留設施中將兒童分開,並對來自穆斯林占多數的國家實施旅行禁令。米勒也因其極端主義言論而聞名。他在特朗普麥迪遜廣場競選集會上發表講話時,告訴人群“美國是美國人的,而且隻屬於美國人”,並承諾“將美國還給真正的美國人”。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11月18日證實,他將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以兌現競選承諾,對在美國非法居留的移民實施大規模驅逐行動。 移民問題是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美國皮尤研究中心9月民調顯示,61%的受訪選民認為這一問題非常重要,這一比例較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增加13個百分點。調查顯示,82%的共和黨選民表示“非法移民問題”對他們在2024年大選的投票選擇非常重要,比2020年上升21個百分點;而民主黨選民中,這一比例為39%,比2022年高出8個百分點。 據媒體報道,此前,美國保守派組織“司法觀察”主席湯姆·菲頓在社交媒體上透露,有報道稱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正準備發布這一聲明,並計劃動用“軍事資源”協助驅逐行動。對此,特朗普回應稱:“確實如此!” 在競選期間,特朗普多次提到動用國民警衛隊協助執行驅逐行動,並建議從海外調回數千名美軍士兵部署在美墨邊境。專家認為,這一計劃將標誌著美國軍事角色的重大轉變,因為軍方通常不參與國內執法事務。特朗普過渡團隊發言人卡羅琳·利維特表示,特朗普將調動一切必要的聯邦和州權力,對“罪犯、毒販和人口販子”實施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驅逐行動。 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一位消息人士則稱,未經國會授權,美國軍隊不得執行警察職責。 國家緊急狀態通常是指危機之下,政府采取一係列特殊舉措,在全國或地方實行的一種臨時性的嚴重危急狀態。1976年,時任美國總統福特簽署了《美國全國緊急狀態法》。該法界定了美國總統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的權力,明確了國會對總統宣布緊急狀態的製衡機製。不過該法對總統宣布緊急狀態隻是做了程序性的規定,並沒有具體說明到底在什麽條件下總統可以宣布緊急狀態。 在2024年總統大選競選期間,特朗普就多次許諾要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無證移民遣返行動,並完成他在第一任期內開始修建的美墨邊界圍欄。在其第一任期內,特朗普曾宣布全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同時政府將投入80億美元在美國南部邊境建造隔離牆。特朗普以這種方式繞過國會,用最後的撒手鐧拿到比國會願意批準的更多建牆資金。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時試圖驅逐數百萬移民,但由於缺乏政府資金、移民倡導人士提起法律訴訟以及公眾對驅逐手法的強烈不滿,他的驅逐努力未能成功。 在《紐約時報》2023年11月刊登的一篇報道中,特朗普的移民政策高級顧問斯蒂芬·米勒說,將使用軍隊資金建造“巨大的拘留設施,作為(移民)中轉中心”,移民將在那裏等待自己的案件推進或被飛機送往其他國家。 美國國會眾議院教育與勞動力委員會2023年9月的聽證會紀要顯示,從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非法移民”激增240萬,總計達到1260萬,其中約900萬為勞動力人口。據美國國土安全部數據,2023年12月,美墨邊境“非法移民”數量超過22.5萬人,創下自2000年以來最高月度紀錄。據媒體報道,2021年至2023年“非法越境”人數飆升至創紀錄水平,平均每年有200萬人。 在移民問題上美國兩黨都支持限製移民以及推動綜合的移民法案。但共和黨的先決條件是,邊境首先要得到管控,否則移民合法化改革免談。民主黨則更注重平衡,考慮人道主義,幫助那些逃離政府壓迫,販毒、幫派組織的移民。 此前美國移民官員對國會說,超過1.3萬名被判定犯有殺人罪的移民——包括在美國境內或境外,目前生活在美國境內且在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的拘留係統之外。這些在美國境內的移民是移民與海關執法局“不拘留”清單的一部分。官員們解釋說,這意味著這些移民有在美國等待裁決的移民案件,但是他們目前未被移民當局拘留,原因或者是他們不是拘留的重點目標,或者是他們目前因為自己的罪行而被關押在看守所或監獄,或者是因為移民與海關執法局找不到他們。 根據美國移民委員會的估算,美國目前約有1100萬無證移民。多位專家對《財經》表示,按特朗普承諾的規模進行遣返行動,會麵臨巨大的法律和後勤挑戰。驅逐他們每年可能耗資數十億美元。此外,大規模驅逐還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廣泛影響,包括稅收損失和勞動力短缺。最終拖慢美國經濟增長。 盡管新冠疫情後經濟繁榮引發的嚴重勞動力危機已然過去,勞動力供需近幾個月來已恢複平衡,但美國經濟中可填補職位空缺的工人數量,仍然是一個備受關注的數據點。雇主和經濟學家表示,大規模驅逐出境可能加劇這個經濟問題。如果一些更大規模的驅逐行動取得成果,大多數經濟部門都會感受到連鎖反應,特別是建築、住房和農業。 美國全國人事代理機構AtWork Group總裁勒維蘭特(Jason Leverant)指出,如果特朗普擬議的移民政策落實,可能對人力資源產生重大影響。他指出,大規模驅逐計劃,可能會留下多達100萬個難以填補的潛在職位空缺,工人的工資將被迫上漲,更將波及整個供應鏈,直達超市或體育用品店。 美國農場聯盟主席曼努埃爾·庫尼亞表示,如果失去移民勞動力,美國農業將麵臨災難性後果:“如果你帶走了我的勞動力,美國人將無法吃飯。食品係統將停止運轉,這對整個國家都是毀滅性的。” 特朗普的大規模驅逐計劃及其對經濟、農業的潛在影響,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成為公眾和政策討論的焦點。 特氏經濟學的新指向 特朗普的人事安排和政策方向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繼續受到密切關注。市場和公眾都期待看到一個能夠有效應對經濟挑戰、推動增長的政府團隊。 此時的美國經濟在被唱衰的一年中接近走到年底,實際上美國經濟無論是GDP、消費和商業投資的數據都蓬勃發展。通脹趨於緩和、失業率在曆史低點、股市仍處於牛市,對美聯儲來說,其終於可以鬆一口氣,因為實現就業和通脹目標的雙重使命似乎唾手可得,直到這時,特朗普再次當選為美國總統。 在特朗普勝選後,《財經》發現,參加的幾乎所有活動中蓋過其他討論的唯一話題就是,特朗普這個有非傳統經濟理念和強硬談判風格的總統上任後對美國及全球的影響,這也是各國從內閣會議到大企業董事會和外交使團關注的焦點。 盡管經濟表現良好,但通脹仍未進一步回落,10月核心CPI(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漲幅達到3.3%,明顯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聯邦債務將超過GDP的106%,創下二戰後的最高紀錄。新政府需要在2025年底前就《減稅和就業法案》的續期作出決定。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發行世界儲備貨幣,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和企業。其規模、深度及與全球經濟的交織程度意味著,即使是國內政策的微小變化都可能在全球範圍內產生連鎖反應。特朗普承諾全麵改革美國經濟的主要支柱,從貿易、監管到移民。他的政策可能會重塑為全球經濟提供動力的商品、資本和勞動力流動。這將在全球範圍內創造一些贏家,但更多的是輸家。 特朗普已承諾通過降低稅收、放鬆監管,以及最重要的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征收60%的關稅和對從其他地方進口的商品征收10%至20%的關稅,來實現他所主張的製造業複興,人們擔心特朗普的這些政策會削弱經濟增長並推高物價。 經濟學家和政策分析師建議特朗普政府仔細權衡關稅政策,避免重新引發通貨膨脹;在移民政策上保持謹慎,以免造成勞動力短缺和通脹壓力;保持財政審慎,控製預算赤字。 其中包括美國前財長薩默斯。他表示,如果特朗普堅持競選期間所說的承諾,美國將遭受比2021年更嚴重的通脹衝擊。這或意味著兩位數的通脹。2021年,薩默斯準確預測了美國上輪大通脹。當時他警告稱,拜登政府的疫情刺激計劃具有通脹性,1.9萬億美元的美國救援計劃將創造過剩需求並導致經濟過熱。拜登政府當時無視薩默斯的警告,認為通脹隻是“暫時的”。後來美國通脹飆升,2022年6月達到40年來的最高水平9.1%。 薩默斯指出,特朗普提出多項政策和行動都會導致通脹回升,包括十年內可能達到10萬億美元的減稅措施、幹預美聯儲利率決策、對進口商品征收全麵關稅,以及大規模非法移民驅逐計劃。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陳達飛對《財經》表示,特朗普“關稅2.0”的經濟後果有三種關稅場景:一是美國對中國全麵征收60%關稅;二是美國對中國征收60%全麵關稅,對其他國家征收10%全麵關稅;三是美國對中國征收60%關稅,對其他國家征收10%關稅,中國反擊對美全麵征收60%關稅。三種場景對中美雙邊貿易規模、總產出、就業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負向衝擊,且程度趨強。以場景一為例,美國GDP水平和就業均顯著下行,但貿易平衡有所改善,物價水平略有上升。比較而言,場景一關稅對中美GDP的衝擊基本持平。 關稅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淨效應為負;有利於美國國內的部分競爭性企業;具有一定的通脹效應。貿易衝突加速了中美貿易的“脫鉤”,但代價主要由美國消費者承擔。文獻估算結果認為,特朗普關稅對美國實際GDP的負向衝擊為0.3個-0.5個百分點。 如果美國對中國的301關稅稅率提高到60%,對美國GDP的影響或在-0.5%左右;如果對中國所有商品征收60%關稅,或拖累美國GDP0.5個-1個百分點;如果美國全麵征收“60%+10%”關稅,或拖累其GDP1.5個-2個百分點,且對中國的衝擊小於對美國的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債券市場也出現了變化。10年期美債收益率先是觸及4.5%的關口,較9月中旬的最近低點上升了88個基點。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有望衝擊5%,當其升至5%時,投資者傾向於將資金從股票轉向債券,這反映出投資者對預算赤字影響的擔憂,以及對通脹持續高企的憂慮。 分析人士認為,圍繞這些提名出現的爭議可能會延緩特朗普政府推出促進經濟增長政策的速度,從而影響此前的“特朗普交易”熱潮。特朗普的超能力之一就是讓他看上去比實際情況更受歡迎。他在共和黨內的主導地位超出現代曆史上的任何一位總統。然而,在美國政治前景不再像市場幾周前預計的那樣確定、通脹依然較高的情況下,投資者已沒有任何安全邊際可尋,這可能會給未來的經濟政策帶來更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