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5天到30天!中國擴大免簽國家範圍 新增這九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據外交部領事司消息,為進一步便利中外人員往來,中方決定擴大免簽國家範圍,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對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克羅地亞、黑山、北馬其頓、馬耳他、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日本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

此外,中方決定同步優化入境政策,將交流訪問納入免簽事由,將免簽停留期限自現行15日延長至30日。自2024年11月30日起,包括上述9國在內的38個免簽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來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交流訪問、過境不超過30天,可免辦簽證入境。不符合免簽條件人員仍需在入境前辦妥來華簽證。

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專家均表示,免簽政策的恢複為有意向在中國投資的日本企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信心,有助於中日經濟合作的深化和擴大。

中國日本商會發給第一財經的聲明顯示,免簽政策恢複後,中國日本商會對此決定表示歡迎,認為這一決定有助於加強雙邊經濟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人員往來。

從15天到30天!中國擴大免簽國家範圍 新增這九國

促使日方更好地了解中國實情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教授告訴第一財經,這是中日全麵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具體落實,人文交流至關重要,出入境的便利化是組成之一。“免簽政策的恢複,方便今後廣大日本遊客、日企員工來華考察,看看中國實際的發展情況,不僅利於雙邊經貿,也利於我們擴大朋友圈。”他說道。

正在東京出差的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院長陳言告訴第一財經,日本政商界都非常關注簽證政策的變化。對日免簽待遇恢複後,東京都前知事舛添要一就第一時間告知他,這是好現象,“過去疫情期間這一政策收緊,也是部分日本赴華人數減少的部分原因。減少以後導致日本對中國實際情況了解不及時,在對中國認知方麵,出現了與中國實際情況比較大的落差。”

舛添要一認為,免簽待遇恢複後,會促使更多日本人到中國、實地了解中國情況,利於中日間的文化、經濟交流。

陳言告訴第一財經,這些年日本企業到中國來出差的情況變少了,“免簽待遇恢複後,利於企業界人士來華進行市場調查。有了實際考察後,無論後續來中國投資、技術交流也好,甚至購物,各方麵這種經濟交流就會增多。預計今後會看到有大量的日企出差人員會回到中國。”

陳言表示,“簽證放寬了以後會出現比較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對中日經濟交流是絕對有好處的”。

對於免簽時間從15天延長到30天,陳子雷表示,不僅利於留住消費,也利於促進雙方的進一步交流,奠定友好的基礎。

此外,舛添要一認為,中國是一個特別開放的國家,簽證的開放也是其中一部分,免簽範圍的擴大說明中國開放的道路在繼續擴大,是非常振奮的表現。

疫情前,我國一直對日本實行短期逗留的免簽政策。如果是短期商務、旅遊、探親等非長期居留訪問,隻要不超過15天,持有日本護照就不用辦理相關簽證手續。但這一政策因疫情暴發,從2020年3月起停擺至今,給許多需要頻繁往來中日的商務夥伴或在日華人帶來諸多不便。

據第一財經了解,4年多來,何時恢複免簽待遇,成為了日本政商界非常關注的話題。期間有不少日本政商界人士利用“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來華。

免簽恢複消息出爐後,也有旅遊行業從業者告訴第一財經,相信未來中方人員赴日簽證在手續方麵也會越來越便捷。

中日經貿長期互利互惠

外交部網站信息顯示,11月15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見日本首相石破茂。

習近平指出,當前,國際和地區形勢變亂交織,中日關係處於改善發展的關鍵時期。中日互為近鄰,同為亞洲和世界重要國家,兩國關係具有超越雙邊的重要意義。中方願同日方一道,按照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原則和方向,堅守中日“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重要共識,共同努力全麵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見,是石破茂就任日本首相後,中日最高領導人間舉行的首次會談。

2023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邁入第二個50年。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發展,中日經貿合作的領域越來越寬,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多渠道、高質量發展等特點。雙邊經貿合作一直是中日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

在此前的第一個50年中,中日雙邊貿易額增長了300多倍,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金額累計已超過1200億美元,在華企業超過3萬家。2007年起,中國就一直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中日貿易占日本對外貿易總額的1/5以上。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日貿易總額318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額1575.2億美元,進口額1604.7億美元。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對象國和最大進口來源國。

今年前10個月,日本是我國第五大貿易夥伴,中日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519億美元,同比減少4%,中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也縮減至12億美元。

中日貨物貿易收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雙方產業結構的互補性,比如中國紡織品、糧食類消費品、家用電器等對日貿易總體處於順差,而汽車、化學、金屬原料等對日貿易總體處於逆差。

11月20日,中國日本商會發布2024年第三季度會員企業景氣·營商環境認識問卷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在華日企的經營狀況呈現改善趨勢,超過半數(56%)的受訪日企表示將“增加”或“保持”投資規模。

在營商環境滿意度方麵,59%的受訪日企表示“非常滿意”或“滿意”,比上個季度增加一個百分點,連續5個季度出現改善。在華日企中,有79%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在中國享受到與本地企業同等的待遇或更好地支持,過去五次調查均保持在78%以上。

就中日經貿合作的前景,陳言告訴第一財經,他特別關注今後中日是否會在電動車、電池技術、5G、生物製藥等最新技術領域有所合作。“中國企業依舊需要在技術等方麵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企業合作,即共創或者協創。”他說道,“日本企業應該是合作的重要對象。在出行、健康及脫碳方麵,中日兩國的目標一致,可以進行緊密協創。”

查看評論(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