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新生兒不夠用了,迪士尼盯上寵主的錢包

新生兒不夠用了,迪士尼盯上寵主的錢包

文章來源: 新周刊 於 2024-11-21 09:16:0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迪士尼不僅成功把狐狸、熊、兔子等小動物改造成“印鈔機”,而且正在將粉絲家的貓狗培養為“提款機”。

11月初,上海迪士尼樂園(簡稱“上迪”)推出“達菲和朋友們”係列寵物服飾,有頭套、圍脖、連帽衣和移動貓箱等。貓咪穿上粉紫色的星黛露連帽衣,讓人分不清那是被摳了臉的星黛露,還是星黛露和貓的新型合體。

在年輕人結婚率、人口出生率快速下滑等背景下,國內市場出現類似日韓的寵物經濟熱潮。上迪的寵物係列僅是熱潮裏的一朵小浪花。

碰上迪士尼,

我家狗就“磕頭”了

迪士尼的算盤打得很響,貓狗們的心裏卻不一定暢快。

尤其是,發售不久,迪士尼寵物服的第一批受害者就出現了。

寵主曬在社交媒體的照片,星黛露的兔耳朵頭套把一隻黑貓壓得抬不起頭;狗狗穿上奧樂米拉的連帽衫就開始瘋狂“磕頭”,仿佛求主人放過……眾多貓狗被狠狠封印住,四肢僵硬,眼裏沒有光,默默表演安靜的瘋狂。但在照片下邊的評論區,高讚評論幾乎都是“好可愛”的誇讚,以及追問價格和尺碼詳情。

這次上迪發售的萌寵係列價格算不上便宜,其中達菲和朋友們的頭套和圍脖套裝149元,毛絨連帽服單價為159元,外出寵物背包399元。同為達菲係列,給人類準備的發箍定價為199元,僅比寵物頭套貴50元。

(圖/電商平台 @上海迪士尼樂園官方旗艦店)

但這並不要緊,因為從“頭”開始的萌寵係列,在產品選擇上已經正中了迪士尼粉絲的心巴。

據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運營數據,包括頭箍、帽子在內的頭飾類產品,在度假區所有商品類別銷量位列前五。就像人類親子裝那樣,粉絲們也想跟毛孩子有跨越物種的“親子裝”。

盡管價格不菲、選品到位,但上迪這次的周邊卻口碑一般。小紅書網友@米蘭達胖吐槽這次產品的設計不走心,自己入手了兩套迪士尼寵物服,但衣身太緊、袖子太寬,他們家習慣穿衣服的貓咪,一穿上迪士尼連帽服就感覺emo了,相當於三百多塊錢打水漂。網友@卿卿給家裏的吉娃娃買了餅餅頭套、圍脖和衣服,擺拍照片人見人誇——但在好看的照片背後,每次按快門的下一秒,帽子就掉下來,根本戴不住。

(圖/小紅書 @米蘭達胖)

盡管貓狗不愛穿、衣服版型不夠好,但粉絲們對迪士尼的厚愛卻沒有消退。這次上迪推出的連帽衫僅有S碼和M碼。為此,薩摩耶、柯基、緬因貓等寵物的家長紛紛向迪士尼官方隔空喊話,追問為什麽沒有給自家毛孩安排大碼衣服。臘腸狗家長也表示希望迪士尼官方能考慮一下加長版。一件迪士尼連帽衫,逼得部分毛孩家長化身打抱不平的“子涵媽媽”。

為什麽迪士尼寵物隻有S和M,卻沒有L和XL?莫非寵物服裝也企圖製造身材焦慮,將小尺碼時尚的風吹到萌寵圈內?其實,這應該是“搶錢天團”的精密計算。

天風證券的研報顯示,寵主中飼養小型犬的比例在我國一、二、三線城市裏均超過50%。一方麵,全國各大城市出台的文明養犬相關政策規定,較經常將大型犬和部分中型犬列入禁養名單中。

(圖/《貓與爺爺》)

另一方麵,小型犬因其較小的食量和體型,在日常開銷和寵物店服務上都能幫主人節省不少。

換句話說,省出吃飯洗澡的錢,正好可以花在寵物打扮上。正如網友評論所言:“普通人家養一條狗5萬,足夠養到狗狗離開,但養個孩子5萬隻是個開頭。”比起養小孩,養小貓小狗雖然要花錢,但也是花小錢。

而上迪隻有S和M碼的寵物服,則是貓狗通用的。有寵主發現自家貓咪穿不下連帽衫,讓自家小狗試穿則剛好合適。所以,上迪並不是沒有能力做出不同尺碼的寵物服,隻是用最節省的方式,瞄準了最廣大的用戶群而已。

上迪寵物服的版型也許拿捏不到位,但收割哪類養寵人可是精心計算過的。

寵物將比小孩多,“它經濟”猛漲

寵物究竟要不要穿衣服?這爭議一直存在於寵物圈中。

在特定情況下,寵物有穿衣的必要。進入寒冷的冬天,短毛或無毛寵物可能凍得瑟瑟發抖,穿上衣服能幫助毛孩子保暖防感冒。公貓進行絕育手術後,穿著保護傷口的絕育服也能避免術後傷口感染。

更多時候,寵物服飾不僅發揮功能性的保護作用,更成為彰顯主人審美品位的一種形式。迷倒了奧黛麗赫本的約克夏犬Mr. Famous、得到老佛爺Karl Lagerfeld寵愛的藍眼貓,以及平常出現在時裝秀場的貓貓狗狗……這些寵物都是主人的時尚延伸。

人文主義地理學家段義孚在《製造寵物》中寫道:“寵物是一種縮小的存在,不論在象征意義還是文字意義上都是如此。它滿足的主要是主人的虛榮和愉悅,而非生存的基本需要。”

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從服飾上表達個人情感與價值觀,同時進一步激發自己對所愛好事物的熱愛。主人愛好穿搭打扮,貓咪可能就有一櫃子碎花裙和潮酷背心;寵主喜歡戶外,狗狗自然少不了一些風雨無阻的防水硬殼。

隨著人寵情感的深入,人們也願意通過衣食住行等消費,來表達自己對寵物的疼愛和關懷。近年來,精致化養寵逐漸成為寵物消費市場的新趨勢。從高端貓糧、保健品,到智能飲水機、寵物玩具,人們認為寵物需要的新奇玩意越發層出不窮。

今年雙十一,寵主們一邊考慮著因季節變化給“毛孩子”添置新的暖窩和冬衣,一邊囤著需要複購的貓糧狗糧,寵物周邊再次成為電商消費季裏的爆款。據電商平台天貓公布,今年雙十一自10月21日正式開賣,僅1小時便有15個寵物品牌成交額破千萬;開賣4小時,658個寵物品牌成交額同比翻倍,659個品牌訂單量同比翻倍。[1]

近年來,高高在上的奢侈大牌也樂意為寵物彎下腰來。Gucci把經典的“雙G”標識印在寵物食碗、喂食墊、項圈、迷你寵物床和旅行包等寵物用品上,而快時尚H&M和老錢風代表拉爾夫·勞倫,都為寵物狗推出過時尚服飾。

Gucci寵物係列下的小型Herbarium印花寵物碗。(圖/Gucci官網)

養貓狗意味著“鏟屎官”的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份牽掛。有毛孩子的家庭,即使選驅蚊噴霧這樣的小物件也會格外注意,選用天然成分產品,避免給寵物帶來刺激。養寵人群逐漸壯大,一些過去禁止寵物進入的營業場所也開始轉變規則。

上海外灘金融中心BFC內有100多家寵物友好的餐廳和商店,人們可以帶著寵物吃飯逛街;廣州天環廣場提供寵物推車租借和攜寵專屬電梯等服務;成都大悅城騰出700多平方米做配套麵積,滿足寵物飲水、排泄等需要,還不定期辦寵物主題的社交活動。這些“寵物友好”的場所,使更多人能享受帶寵物出門的時光。

寵物走進養寵人的生活,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前人們喜歡在朋友圈曬娃,現在社交媒體裏更多是曬自家“毛孩子”的;以前媽媽們坐在一起討論哪款奶粉不容易上火,現在寵物主人走在路上忍不住就聊起哪款貓糧能減少淚痕;以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在忙著抓毛孩子進行社會化教育,幻想自家金漸層可能化身“先天直播聖體”。

李佳琦直播間的小狗NEVER。(圖/@李佳琦Austin)

投資銀行高盛在今年8月發布的報告預測,今年底中國城鎮的寵物總數將首次超過4歲及以下嬰幼兒的數量;到2030年中國的寵物數量將超過7000萬,而4歲以下嬰幼兒數量將減少到4000萬以下,寵物數量可能接近嬰幼兒數量的兩倍。

報告行文加了“預測”“城市”等限定詞,並不能完整反映全國的數據。此外,報告整體看好寵物市場,呈現結論也存在傾向性。但中國養寵數量快速增加的趨勢,顯然和人們的日常感受相一致。

寵物消費的主角,從來不是寵物

看似不可思議的答案,如今正成為一種橫掃東亞的潮流。國際投行如此在意中國的寵物和嬰幼兒數量比例,很可能是因為看到東亞圈另外兩個國家,驚人相似的寵物經濟發展軌跡。

央視新聞轉引日本NHK電視台消息,截至2020年4月1日,日本寵物數量已超過國內15歲以下兒童的人數。新冠疫情居家期間,當地寵物數量迎來了一波新的增長。

比起寵物狗的數量,日本寵物貓增長更快。《日本華僑報》的文章指出,像“安倍經濟學”那樣,“貓經濟學”成為日本社會最火熱的經濟現象。據稱,當日東京日經225指數突破曆史高點的新聞,也沒能蓋住“貓經濟學”的熱度。

根據日本寵物食品協會統計,2023年貓的飼養數量新增約37萬隻,總數高達907萬隻,每隻貓年均支出費用超過1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623元)。這還不包括貓咖、貓寫真等其他消費模式,或者以貓店長、貓站長作為網紅導引的文旅消費。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勝浩通過研究推算,貓產生的全年經濟效果超過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37億元)。

在日本,為寵物花錢可算是近30多年的新興現象。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家庭最流行的寵物主要是大型犬,例如喜樂蒂牧羊犬、哈士奇等品種。千禧年前後,人們開始喜歡養小型犬,例如臘腸犬、貴賓犬。先是寵物犬的小型化,接著是寵物貓的盛大登場,這些變化都反映了普通人寵物觀念的變化:寵物逐漸從看家護院的打工角色,躍升為“家庭一員”。

既然是“毛孩子”,主人自然舍得像養小孩那樣花錢。日本寵物食品開始按年齡、品種等細分。2009年,日本開始實施《寵物食品安全法》,規範寵物食品中的原料、鹽分、是否有機無添加等情況。這一法律放在世界範圍內都屬於少數派,從中也可窺見“寵物”在日本社會的特殊地位。

日本少子化和不婚主義的加劇,也迫使一些嬰幼兒產品的商家將目光轉向寵物產品,創造“有的沒的”消費需求:傳統嬰幼兒品牌推出寵物手推車、服裝品牌用適合嬰兒皮膚接觸的布料製作寵物衣服、房屋企業開發帶有貓專用淋浴間的住房、科技企業推出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貓咪疼痛監測儀器”……別人家小孩有的用品,自家貓貓狗狗也會有對應款。

與日本隔海相望的韓國,同樣也逃不出毛茸茸的魅力圈。隨著韓國出生率一再下跌,代替孩子陪伴的寵物也成為韓國年輕人的心頭好,韓國寵物市場規模也正在趕超嬰幼兒市場。韓國總統尹錫悅一邊喊著再不生孩子韓國要滅絕,另一邊他和老婆都沒有生娃,繼續養著5隻貓6條狗。

當中國的結婚率、人口出生率出現了下滑,我們會出現像日本、韓國那樣的寵物熱潮嗎?畢竟,中國年輕人心目中的“養個寵物”,可能不僅僅是養個寵物。

當代年輕人從小卷學習,致使學生的休閑時光被壓榨,都市裏的鋼筋水泥也阻隔更多與鄰裏的社交機會,沒有多餘的時間維係人際關係的互動,長大後容易產生社交倦怠與社交恐懼。

人均社恐的時代裏,寵物成為拉近人際關係的法寶。保安或者鄰居認出狗狗,卻認不住狗主人,類似的小故事可說層出不窮。五湖四海的“鏟屎官”最初可能因跟團買貓砂而進群,後續成為誌同道合的線下好友。

“吸貓擼狗”更是當下年輕人情感慰藉的替代物。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下班後回到家裏孤零零一人。但養了貓後,每天下班一開門就會有一隻“小可愛”黏在腳邊,工作一天的疲憊瞬間就被治愈了。據央視統計,中國18歲至25歲的年輕人中,有高達74.15%的人想養個寵物給自己做伴。

寵物消費的主角從來都不是寵物,而是渴望擺脫孤獨的人類。在《單身社會》一書中,艾裏克·克裏南伯格將大城市孤獨人口占比大於家庭數量的社會叫作“單身社會”或“孤獨經濟”。在經濟學的學者看來,“寵物熱”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屬於孤獨經濟的衍生品。

莫利斯在《親密行為》中提出:“既然我們最親近的人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而在陌生人中間尋找親密接觸又太危險,那麽我們也可以選擇寵物作為自己的親密替代。”如果說人們到迪士尼樂園購買的是無憂無慮的好童年,那麽圍繞寵物展開的消費則是稀釋孤獨的好心情。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第一批去景德鎮躺平的中產,已經卷瘋了
數十萬人大逃亡,“死亡比這樣活著更仁慈”
白宮正式宣布政府即將“關門” 正執行“有序停擺”預案
黃仁勳點名AI時代「這工作最火」:需求翻倍再翻倍
冷知識:中國是世界上外國人占比最少的國家之一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稱若未獲諾貝爾和平獎是“對美國的侮辱”
政府關門 紐時:為何民主黨拒讓步?憂失未來籌碼
極左派曼達尼或當市長 紐約富豪嚇壞準備搬家
習近平重申“反台獨”,北京發布2758決議立場文件
美防長批“肥將軍” 紐森諷川普:“胖統帥”恐失業
流行天後轟川普“生活真的變好了嗎?”白宮火速回擊
特朗普重提“讓加拿大成為第51州”
美深入海底放手開採稀土和貴金屬 中國恐跳腳
突襲將軍大會 全場靜默對待 川普:想鼓掌就鼓掌哈
哈利波特作者羅琳發長文 “開撕“赫敏扮演者艾瑪沃特森
魯比奧在中國國慶之際發表聲明 中國駐美大使呼籲...
川普政府與哈佛達成協議 辦職業學校培養工人
意外插曲下:誰是特朗普夫婦的“電梯殺手”?
上海大師賽觀眾幹擾比賽 揮外國護照被抬離現場
深圳車主“15小時出不了廣東” 公路塞車畫麵極震撼
川普對美軍將領說:把危險的國內城市當作訓練場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新生兒不夠用了,迪士尼盯上寵主的錢包

新周刊 2024-11-21 09:16:02

迪士尼不僅成功把狐狸、熊、兔子等小動物改造成“印鈔機”,而且正在將粉絲家的貓狗培養為“提款機”。

11月初,上海迪士尼樂園(簡稱“上迪”)推出“達菲和朋友們”係列寵物服飾,有頭套、圍脖、連帽衣和移動貓箱等。貓咪穿上粉紫色的星黛露連帽衣,讓人分不清那是被摳了臉的星黛露,還是星黛露和貓的新型合體。

在年輕人結婚率、人口出生率快速下滑等背景下,國內市場出現類似日韓的寵物經濟熱潮。上迪的寵物係列僅是熱潮裏的一朵小浪花。

碰上迪士尼,

我家狗就“磕頭”了

迪士尼的算盤打得很響,貓狗們的心裏卻不一定暢快。

尤其是,發售不久,迪士尼寵物服的第一批受害者就出現了。

寵主曬在社交媒體的照片,星黛露的兔耳朵頭套把一隻黑貓壓得抬不起頭;狗狗穿上奧樂米拉的連帽衫就開始瘋狂“磕頭”,仿佛求主人放過……眾多貓狗被狠狠封印住,四肢僵硬,眼裏沒有光,默默表演安靜的瘋狂。但在照片下邊的評論區,高讚評論幾乎都是“好可愛”的誇讚,以及追問價格和尺碼詳情。

這次上迪發售的萌寵係列價格算不上便宜,其中達菲和朋友們的頭套和圍脖套裝149元,毛絨連帽服單價為159元,外出寵物背包399元。同為達菲係列,給人類準備的發箍定價為199元,僅比寵物頭套貴50元。

(圖/電商平台 @上海迪士尼樂園官方旗艦店)

但這並不要緊,因為從“頭”開始的萌寵係列,在產品選擇上已經正中了迪士尼粉絲的心巴。

據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運營數據,包括頭箍、帽子在內的頭飾類產品,在度假區所有商品類別銷量位列前五。就像人類親子裝那樣,粉絲們也想跟毛孩子有跨越物種的“親子裝”。

盡管價格不菲、選品到位,但上迪這次的周邊卻口碑一般。小紅書網友@米蘭達胖吐槽這次產品的設計不走心,自己入手了兩套迪士尼寵物服,但衣身太緊、袖子太寬,他們家習慣穿衣服的貓咪,一穿上迪士尼連帽服就感覺emo了,相當於三百多塊錢打水漂。網友@卿卿給家裏的吉娃娃買了餅餅頭套、圍脖和衣服,擺拍照片人見人誇——但在好看的照片背後,每次按快門的下一秒,帽子就掉下來,根本戴不住。

(圖/小紅書 @米蘭達胖)

盡管貓狗不愛穿、衣服版型不夠好,但粉絲們對迪士尼的厚愛卻沒有消退。這次上迪推出的連帽衫僅有S碼和M碼。為此,薩摩耶、柯基、緬因貓等寵物的家長紛紛向迪士尼官方隔空喊話,追問為什麽沒有給自家毛孩安排大碼衣服。臘腸狗家長也表示希望迪士尼官方能考慮一下加長版。一件迪士尼連帽衫,逼得部分毛孩家長化身打抱不平的“子涵媽媽”。

為什麽迪士尼寵物隻有S和M,卻沒有L和XL?莫非寵物服裝也企圖製造身材焦慮,將小尺碼時尚的風吹到萌寵圈內?其實,這應該是“搶錢天團”的精密計算。

天風證券的研報顯示,寵主中飼養小型犬的比例在我國一、二、三線城市裏均超過50%。一方麵,全國各大城市出台的文明養犬相關政策規定,較經常將大型犬和部分中型犬列入禁養名單中。

(圖/《貓與爺爺》)

另一方麵,小型犬因其較小的食量和體型,在日常開銷和寵物店服務上都能幫主人節省不少。

換句話說,省出吃飯洗澡的錢,正好可以花在寵物打扮上。正如網友評論所言:“普通人家養一條狗5萬,足夠養到狗狗離開,但養個孩子5萬隻是個開頭。”比起養小孩,養小貓小狗雖然要花錢,但也是花小錢。

而上迪隻有S和M碼的寵物服,則是貓狗通用的。有寵主發現自家貓咪穿不下連帽衫,讓自家小狗試穿則剛好合適。所以,上迪並不是沒有能力做出不同尺碼的寵物服,隻是用最節省的方式,瞄準了最廣大的用戶群而已。

上迪寵物服的版型也許拿捏不到位,但收割哪類養寵人可是精心計算過的。

寵物將比小孩多,“它經濟”猛漲

寵物究竟要不要穿衣服?這爭議一直存在於寵物圈中。

在特定情況下,寵物有穿衣的必要。進入寒冷的冬天,短毛或無毛寵物可能凍得瑟瑟發抖,穿上衣服能幫助毛孩子保暖防感冒。公貓進行絕育手術後,穿著保護傷口的絕育服也能避免術後傷口感染。

更多時候,寵物服飾不僅發揮功能性的保護作用,更成為彰顯主人審美品位的一種形式。迷倒了奧黛麗赫本的約克夏犬Mr. Famous、得到老佛爺Karl Lagerfeld寵愛的藍眼貓,以及平常出現在時裝秀場的貓貓狗狗……這些寵物都是主人的時尚延伸。

人文主義地理學家段義孚在《製造寵物》中寫道:“寵物是一種縮小的存在,不論在象征意義還是文字意義上都是如此。它滿足的主要是主人的虛榮和愉悅,而非生存的基本需要。”

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從服飾上表達個人情感與價值觀,同時進一步激發自己對所愛好事物的熱愛。主人愛好穿搭打扮,貓咪可能就有一櫃子碎花裙和潮酷背心;寵主喜歡戶外,狗狗自然少不了一些風雨無阻的防水硬殼。

隨著人寵情感的深入,人們也願意通過衣食住行等消費,來表達自己對寵物的疼愛和關懷。近年來,精致化養寵逐漸成為寵物消費市場的新趨勢。從高端貓糧、保健品,到智能飲水機、寵物玩具,人們認為寵物需要的新奇玩意越發層出不窮。

今年雙十一,寵主們一邊考慮著因季節變化給“毛孩子”添置新的暖窩和冬衣,一邊囤著需要複購的貓糧狗糧,寵物周邊再次成為電商消費季裏的爆款。據電商平台天貓公布,今年雙十一自10月21日正式開賣,僅1小時便有15個寵物品牌成交額破千萬;開賣4小時,658個寵物品牌成交額同比翻倍,659個品牌訂單量同比翻倍。[1]

近年來,高高在上的奢侈大牌也樂意為寵物彎下腰來。Gucci把經典的“雙G”標識印在寵物食碗、喂食墊、項圈、迷你寵物床和旅行包等寵物用品上,而快時尚H&M和老錢風代表拉爾夫·勞倫,都為寵物狗推出過時尚服飾。

Gucci寵物係列下的小型Herbarium印花寵物碗。(圖/Gucci官網)

養貓狗意味著“鏟屎官”的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份牽掛。有毛孩子的家庭,即使選驅蚊噴霧這樣的小物件也會格外注意,選用天然成分產品,避免給寵物帶來刺激。養寵人群逐漸壯大,一些過去禁止寵物進入的營業場所也開始轉變規則。

上海外灘金融中心BFC內有100多家寵物友好的餐廳和商店,人們可以帶著寵物吃飯逛街;廣州天環廣場提供寵物推車租借和攜寵專屬電梯等服務;成都大悅城騰出700多平方米做配套麵積,滿足寵物飲水、排泄等需要,還不定期辦寵物主題的社交活動。這些“寵物友好”的場所,使更多人能享受帶寵物出門的時光。

寵物走進養寵人的生活,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前人們喜歡在朋友圈曬娃,現在社交媒體裏更多是曬自家“毛孩子”的;以前媽媽們坐在一起討論哪款奶粉不容易上火,現在寵物主人走在路上忍不住就聊起哪款貓糧能減少淚痕;以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在忙著抓毛孩子進行社會化教育,幻想自家金漸層可能化身“先天直播聖體”。

李佳琦直播間的小狗NEVER。(圖/@李佳琦Austin)

投資銀行高盛在今年8月發布的報告預測,今年底中國城鎮的寵物總數將首次超過4歲及以下嬰幼兒的數量;到2030年中國的寵物數量將超過7000萬,而4歲以下嬰幼兒數量將減少到4000萬以下,寵物數量可能接近嬰幼兒數量的兩倍。

報告行文加了“預測”“城市”等限定詞,並不能完整反映全國的數據。此外,報告整體看好寵物市場,呈現結論也存在傾向性。但中國養寵數量快速增加的趨勢,顯然和人們的日常感受相一致。

寵物消費的主角,從來不是寵物

看似不可思議的答案,如今正成為一種橫掃東亞的潮流。國際投行如此在意中國的寵物和嬰幼兒數量比例,很可能是因為看到東亞圈另外兩個國家,驚人相似的寵物經濟發展軌跡。

央視新聞轉引日本NHK電視台消息,截至2020年4月1日,日本寵物數量已超過國內15歲以下兒童的人數。新冠疫情居家期間,當地寵物數量迎來了一波新的增長。

比起寵物狗的數量,日本寵物貓增長更快。《日本華僑報》的文章指出,像“安倍經濟學”那樣,“貓經濟學”成為日本社會最火熱的經濟現象。據稱,當日東京日經225指數突破曆史高點的新聞,也沒能蓋住“貓經濟學”的熱度。

根據日本寵物食品協會統計,2023年貓的飼養數量新增約37萬隻,總數高達907萬隻,每隻貓年均支出費用超過1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623元)。這還不包括貓咖、貓寫真等其他消費模式,或者以貓店長、貓站長作為網紅導引的文旅消費。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勝浩通過研究推算,貓產生的全年經濟效果超過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37億元)。

在日本,為寵物花錢可算是近30多年的新興現象。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家庭最流行的寵物主要是大型犬,例如喜樂蒂牧羊犬、哈士奇等品種。千禧年前後,人們開始喜歡養小型犬,例如臘腸犬、貴賓犬。先是寵物犬的小型化,接著是寵物貓的盛大登場,這些變化都反映了普通人寵物觀念的變化:寵物逐漸從看家護院的打工角色,躍升為“家庭一員”。

既然是“毛孩子”,主人自然舍得像養小孩那樣花錢。日本寵物食品開始按年齡、品種等細分。2009年,日本開始實施《寵物食品安全法》,規範寵物食品中的原料、鹽分、是否有機無添加等情況。這一法律放在世界範圍內都屬於少數派,從中也可窺見“寵物”在日本社會的特殊地位。

日本少子化和不婚主義的加劇,也迫使一些嬰幼兒產品的商家將目光轉向寵物產品,創造“有的沒的”消費需求:傳統嬰幼兒品牌推出寵物手推車、服裝品牌用適合嬰兒皮膚接觸的布料製作寵物衣服、房屋企業開發帶有貓專用淋浴間的住房、科技企業推出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貓咪疼痛監測儀器”……別人家小孩有的用品,自家貓貓狗狗也會有對應款。

與日本隔海相望的韓國,同樣也逃不出毛茸茸的魅力圈。隨著韓國出生率一再下跌,代替孩子陪伴的寵物也成為韓國年輕人的心頭好,韓國寵物市場規模也正在趕超嬰幼兒市場。韓國總統尹錫悅一邊喊著再不生孩子韓國要滅絕,另一邊他和老婆都沒有生娃,繼續養著5隻貓6條狗。

當中國的結婚率、人口出生率出現了下滑,我們會出現像日本、韓國那樣的寵物熱潮嗎?畢竟,中國年輕人心目中的“養個寵物”,可能不僅僅是養個寵物。

當代年輕人從小卷學習,致使學生的休閑時光被壓榨,都市裏的鋼筋水泥也阻隔更多與鄰裏的社交機會,沒有多餘的時間維係人際關係的互動,長大後容易產生社交倦怠與社交恐懼。

人均社恐的時代裏,寵物成為拉近人際關係的法寶。保安或者鄰居認出狗狗,卻認不住狗主人,類似的小故事可說層出不窮。五湖四海的“鏟屎官”最初可能因跟團買貓砂而進群,後續成為誌同道合的線下好友。

“吸貓擼狗”更是當下年輕人情感慰藉的替代物。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下班後回到家裏孤零零一人。但養了貓後,每天下班一開門就會有一隻“小可愛”黏在腳邊,工作一天的疲憊瞬間就被治愈了。據央視統計,中國18歲至25歲的年輕人中,有高達74.15%的人想養個寵物給自己做伴。

寵物消費的主角從來都不是寵物,而是渴望擺脫孤獨的人類。在《單身社會》一書中,艾裏克·克裏南伯格將大城市孤獨人口占比大於家庭數量的社會叫作“單身社會”或“孤獨經濟”。在經濟學的學者看來,“寵物熱”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屬於孤獨經濟的衍生品。

莫利斯在《親密行為》中提出:“既然我們最親近的人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而在陌生人中間尋找親密接觸又太危險,那麽我們也可以選擇寵物作為自己的親密替代。”如果說人們到迪士尼樂園購買的是無憂無慮的好童年,那麽圍繞寵物展開的消費則是稀釋孤獨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