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背後,亂象層出不窮
“在金店2萬多元的鐲子,你可以用1000多元拿下。”
在短視頻平台上,某“金包銀”品牌上傳的作品中,隻見師傅用機器將黃金壓成薄如蟬翼的金箔,經過修剪、定形,熟練地用器具將黃金薄片覆合在銀鐲子上。修整、打磨、紋飾,一隻“金包銀”手鐲就做好了,“隻需要1克的黃金,就能做成金包銀效果的古法素圈手鐲。”
圖/短視頻平台截圖
隨著2024年以來黃金價格連續創下新高,周大福、周生生、潮宏基、老鳳祥等知名黃金品牌的首飾金金價都突破了800元/克的關口,在價格上更占優勢的金包銀產品悄然走紅。與純金相似的精致樣貌,卻不到純金飾品十分之一的價格。
金包銀“花小錢,辦大事”的宣傳口號聽著非常響亮,但不少行業人士對相關產品卻充滿抵觸情緒,更有從業者直言:就像是LV門店旁邊開了一家高仿店,讓人犯硌硬。
金包銀產品真的可以帶來黃金般的體驗嗎?火熱的趨勢又能持續多久?
高金價帶火黃金“貴替”
金包銀,顧名思義,通常是在銀的表麵覆蓋一層薄薄的黃金,使其外觀呈現出與純金相似的黃色。一位金包銀店主介紹,這種設計是為了降低首飾成本的同時,還能擁有黃金的質感和外觀。
廣東南方黃金市場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國家注冊高級黃金分析師宋蔣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金包銀並不是什麽新鮮物種,相關工藝已經存在很久,隻是今年以來一路走高的金價讓金包銀相關飾品走進了大眾視野。
金包銀在市場最大的優勢在於價格。其外觀與純金首飾相差無幾,但價格卻比純金產品要低出許多。瀏覽購買金包銀產品的相關評價,“性價比”是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
“同樣的佩戴效果,卻不到十分之一的價格,實現黃金自由了!”“千元拿下流行款金手鐲,真是花小錢辦大事”“結婚預算有限,不想沒麵子,買金包銀三金補足儀式感”……
正在挑選首飾的齊夢,偶然刷到了金包銀產品製作過程的短視頻,感歎“這和黃金好相似”。在她看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首飾金金價從今年年初到現在漲了超過130元/克,超過800元每克的高金價實在讓人下不去手,但金包銀消費起來壓力就小多了,“花千百塊錢就能感受到幾千甚至上萬元金飾帶來的情緒價值滿足”。
齊夢還發現,和傳統印象中樣式單一的金包銀不同,目前金包銀產品的樣式選擇較多,不乏碎冰冰、卷草紋等流行設計工藝。不僅如此,不少金包銀品牌還承諾可以對金包銀產品進行“回收”,且按照購買時的克重,這樣的承諾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消了不少疑慮。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一些金包銀產品宣傳是黃金“平替”,但對比一些百元價位的合金首飾,其動輒上千元的價格更像是“貴替”。
中國新聞周刊走訪了解到,金包銀產品的價格計算方式為:當日金銀價格+手工費。金銀價格均按照當日價格來計算,產品視具體種類不同,手工費一般在20—30元/克。
比如一款古法金手鐲,總重20.9克,按照11月5日的金銀價格計算,金重1.9克,銀重19克,手工費20元/克,總價算下來是1748元。
金包銀手鐲樣式。圖/受訪者提供
線上銷售,成為金包銀產品開疆擴土的一塊重要陣地。據媒體報道,有業內人士透露,最近一個月,網絡上就多出了幾百家“金包銀”銷售直播間。
隨著金包銀的製作視頻在社交平台流行,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這類產品,金包銀也開始火到線下。多位打金店店主在社交平台表示:“我們店每天都有來問有沒有金包銀賣,比問純金產品的多好幾倍,在猶豫要不要轉做金包銀。”
另一方麵,黃金價格飆升導致金飾消費遇冷,也讓黃金從業者倍感壓力,因此有不少商家改賣金包銀產品,這也促成了金包銀的流行。一位轉賣金包銀產品的店主表示:“今年行業生存很困難,金店靠賣黃金都養不起員工和房租了。”
爆火背後的亂象
但金包銀帶來的“黃金自由”,真的很穩嗎?
本來心動金包銀的齊夢,也看到了不少金包銀產品的“避雷帖”。其中,氧化變色、磕碰斷裂、店鋪跑路的經曆讓她警惕起來,“買合金首飾隻需要幾百塊,上千塊的金包銀不算便宜,而且感覺水很深”。
齊夢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令她打退堂鼓的,除了體驗問題還有回收問題,市麵上多家金包銀商家都隻回收從自家賣出的金包銀。
這意味著如果上遊廠家出現問題,消費者很容易遇到回收無門的情況。要是店家倒閉跑路,後續產品的維護就更無從說起了。
宋蔣圳也指出,其實大部分客戶是不會去找商家做回收的。因為回收過程中要考慮佩戴中出現的黃金損耗現象,很容易出現糾紛。
“更重要的是金包銀產品要絕對公正客觀地鑒定,難免要進行破壞性檢測,檢測之後首飾就廢了。”宋蔣圳強調,從保值投資的角度看,要麽買金、要麽買銀,金包銀類產品還是存在一定的價值風險。
況且,金包銀產品本身也有很深的“門道”。齊夢發現,不同金包銀廠商的價格體係並不相同,款式相似、重量相同的產品,報價可以是幾百元,也可以是上千元。
這或與產品的具體工藝有關。宋蔣圳表示,金包銀產品目前缺乏統一的認證標準,這導致目前市場還有一些銀製品電鍍或電鑄一層黃金的鍍金銀,也被當作金包銀銷售。
中國新聞周刊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鍍金銀與金包銀有本質不同。鍍金銀產品金鍍層較薄,一般在3微米以下,一般一年左右會氧化;而金包銀黃金含量較多,但2年左右也會出現一定的氧化現象。這也是金包銀產品雖然外觀有時可以以假亂真,但無法與真正足金產品畫等號的關鍵原因。
換句話說,金包銀產品對售後的依賴,相較於足金產品更高。目前來看,金包銀行業雖然聲量漸起,但還沒有形成足夠成熟的認證體係與配套售後體係。
事實上,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金包銀產品總與騙局結合在一起。
知名黃金品牌夢金園,在今年就卷入了一起“狸貓換太子”的金包銀糾紛。2024年8月,山東濰坊公安跨省偵破係列“金包銀”詐騙案件,夢金園正是該案的受害者之一。
據警方通報,自2024年4月份以來,經事前預謀,犯罪團夥采取網購方式經某網絡平台先後從夢金園等多家珠寶店購買黃金首飾,後聯係製作“金包銀”虛假同款首飾,通過“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方式頂包退貨實施詐騙犯罪行為,涉案金額巨大。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風口還能持續多久?
更重要的是,金包銀與純金產品外觀上有極大的相似度,會在一定程度上給黃金行業帶來潛在的信任危機。
很多消費者看過金包銀產品“栩栩如生”的誕生過程之後不禁疑惑:金店會不會把金包銀當成足金來賣?
這樣的質疑,也是金包銀令不少黃金從業者感到排斥的重要原因。林凱在深圳水貝從事黃金相關生意已有8年,他表示水貝市場也有商戶選擇做金包銀,但這類商家相對較少,更重要的是金包銀商戶有些“不受待見”。
林凱認為,不僅是由於金包銀與足金行業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行業對金包銀產品排斥根源在於“真假分不清”。水貝出現金包銀商家入駐之初,是有黃金商戶抗議反對的。
“就像是LV門店旁邊開了一家高仿店,讓人犯硌硬。”林凱如此形容。基於此,有一些珠寶商場禁止售賣金包銀飾品。
這也導致沒有大型連鎖品牌金店會主動去做金包銀產品。“金包銀完全考驗一個商家的良心。賣足金的手鐲,純度與重量測定一目了然,且有專業機構的鑒定證書;金包銀產品可操作空間太大了,說是1克金,但有商家用0.4克的金、20克的銀,利潤可以做到800塊,誰又看得出來?”林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對此,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於今年10月23日發布了《關於規範鍍金銀首飾生產、銷售行為的行政告知》,規範了金包銀的相關產品標準。其中提到除非用機械加工方法將金箔牢固地包在銀飾品外,否則不得稱為“金包銀”,隻能稱為“鍍金銀”;鍍金銀飾須有標簽,標簽上須注明產品名稱、廠名廠址、執行標準、總重量、合格證,如有充分證據可證明所含金的純度、重量,可按實際標示,生產者須對標簽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不信任的關鍵,仍然來自金包銀相關產品一般情況下不會進行破壞性檢測的特性。對於金包銀這種合金產品,在檢測方法不完備的情況下,“虛標”帶來的盈利誘惑不可謂不大。
目前金包銀的賽道正處於爆發期,雖然麵臨“黑紅”質疑,但這種黃金“貴替”也被不少人視為下一個行業風口,社交平台已經開始有金包銀品牌在加盟招商。林凱認為,目前金包銀這個麵向消費者正在接受的、較為新鮮的市場,給了一些商家入局的勇氣,更重要的還有利益驅動。
“水貝模式的黃金利潤非常低,1萬多塊錢的金鐲子們利潤可能就隻有100塊錢甚至是幾十塊。但目前金包銀正處於風口期,入局的品牌還不多,利潤比賣足金要好。”林凱說道。
顯然,金包銀賽道的發展可持續性仍然有待觀察。一位黃金市場資深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金包銀市場目前比較分散,幾乎是有品類無品牌,目前都是小廠在做,供應量目前上不來。尤其會有不少做小型批發展廳的商家,披著互聯網外衣做金包銀,一個月就注冊一家公司、換一個賬號,整體比較混亂,這種行為也會影響行業口碑。
高昂的信任成本,也為金包銀的走紅增添了不少不確定性。林凱認為,金包銀的需求確實存在,但隨著相關監管趨嚴,勢必會麵臨一次洗牌。目前的火熱會流行一陣,可能也隻是“一陣風”。
參考資料:
《銷售火爆的“金包銀”能用來投資?回收折價要算清!》,2024-11-02,央視財經
《濰坊警方偵破係列“金包銀”詐騙案 受害者涉及夢金園等品牌》,2024-08-14,海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