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學科類培訓
是大多傳統頭部教培機構的轉型方向
但與此同時
近期,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爆雷”事件頻繁發生
夜晚的北京海澱世紀金源購物中心燈火輝煌。
該購物中心西區六層坐落著一大型教育綜合體“青苗薈”,以0—18歲兒童青少年教育培訓為主,號稱是“全品類、一站式少兒培訓營地”。海澱媽媽劉彤是這裏的常客。每周四,幼兒園大班的女兒都會在“青苗薈”的學而思素養上人文創作課。從傍晚開始,這一教育綜合體的走廊裏逐漸坐滿了家長。
在這一教育綜合體,蜿蜒一整層的回形走廊兩側,分布著數十家培訓機構,以非學科類培訓為主,涉及書法、器樂、圍棋、體能等藝體美領域,也有編程、機器人等新興熱門方向。這裏也能見到一些培訓行業的老麵孔,例如新東方、學而思素養、高思教育。
2021年7月“雙減”政策出台後,非學科類培訓成為熱門賽道。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雖未放鬆對義務教育以及學科培訓的限製,但“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麵向公眾需求提高服務質量”的表述,似乎又給行業打了一波“強心劑”。
非學科類培訓是大多傳統頭部教培機構的轉型方向。但與此同時,近期,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爆雷”事件頻繁發生。
兒童籃球培訓機構內練習基本功的小學生。圖/中新
與升學剛需密不可分
晚上8點左右,學而思素養幾間教室外的走廊開始喧鬧起來。劉彤接到女兒,後者開始向她講述課上學到的漢字、聽到的故事。這節課90分鍾,一名老師教11個學生。
這學期開始,每個工作日的晚上七點半左右,劉彤都會去往不同的培訓機構等女兒下課。周一書法、周二舞蹈、周三英語……她說,為了享受優惠,買培訓課基本是10節起步,有的一周一節,有的兩周一節,這樣的狀態至少會持續到學期末。在過去的這個暑假,劉彤女兒上完一整套共16節的中國舞課程,一個班有十多個孩子一起上課。“暑假課程特別是5人以下的小班很難搶,幾乎都是剛開課就滿員了,我們隻能報大班。”劉彤說。
暑假期間,由於禁止開展學科類培訓,家長開始陸續轉向非學科類培訓。出於培養特長、滿足興趣、強健體魄等多種因素考量,多位受訪家長提到,暑期為孩子報名了超過3門非學科類培訓班。
由於各地對學生身體素質重視程度的提升以及考試的需要,體育類培訓成為不少學生培訓項目中的剛需。北京市於2021年底將中考體育總分從30分提升到70分,比肩物理等科目的分額,其中現場考試分數占30分,對學生的運動技巧和體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內的“青苗薈” 匯集了數十家培訓機構。圖/視覺中國
“青苗薈”內匯集了十餘家體育類培訓機構,從球類運動到體能中心不一而足。一位少兒搏擊館的工作人員表示,在傳統的趣味搏擊、散打、一對一格鬥課程外,機構今年春季起還開展了體適能課程,主打耐力和爆發力訓練。一位家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今年暑假,她在該機構為孩子報名了持續6周的體適能課程。“孩子剛上初中,身體素質不高,跳繩都跳不了幾個,現在體育成了重要的提分項目,必須盡早開始抓。”
科技類培訓也是一大熱門。在北京海澱的另一商圈,相鄰兩座大廈內聚集了多家少兒編程培訓機構,每家機構都推出了自己的課程體係,包括程序設計、機器人編程、科學實驗、思維邏輯等。一位編程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展示了細分至年齡段的課程安排,例如2—4歲可通過積木、樂高等構建空間思維,4—5歲進行編程啟蒙,6—7歲開始利用Scratch編程語言進行項目開發,8—16歲則可開始接觸Python、C++等編程語言。“秋季10人的Scratch小班已經報滿了。”該工作人員說。
“青苗薈”內的培訓機構大部分開展的是非學科類培訓。攝影/本刊記者 周遊
市場需求火熱,機構數量也在攀升。以江蘇省為例,“雙減”工作省級聯席會議辦公室今年1月發布的第二期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中,共有科技類167家、體育類1314家。而到7月第四期
“白名單”出爐時,科技類和體育類的數量增至243家和1523家,增幅分別超過45%和15%。
2021年“雙減”政策落地後,非學科類培訓市場異軍突起,校外培訓頭部企業在非學科賽道多有布局。學而思素養所屬的好未來集團在“雙減”後,宣布完全剝離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轉型非學科類培訓和教育科技業務。新東方於2023年成立兒童素養智學推廣管理中心,聚焦中小學非學科類培訓業務線,課程涵蓋編程、機器人、美術、科學等領域。
從財報上看,頭部企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業績回暖。根據公布的2025財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好未來本季度營收為4.14億美元,達成連續第5個季度營收增長,平均增速達46.7%。新東方2025財年第一財季報告顯示,教育新業務在本季度維持強勁增長勢頭,營收同比增長49.8%。其中,非學科類輔導業務在近60個城市開展,本財季報名約48.4萬人次。高途2024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非學科類培訓業務首次貢獻了營收的20%以上,成為高途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多位受訪家長坦言,如果孩子較早顯現出美術等方麵天賦,且認定走藝考道路,家長傾向於花重金請私教,進行一對一培訓。此外,升學方麵,尤其在申請國際學校、中學國際部時,獲獎經曆能為簡曆增色。目前,有機構專注這一賽道,提供各類大賽的備賽服務,例如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挑戰賽、“外研社杯”全國中學生外語素養大賽。上述賽事都在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學年麵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白名單”中。
教育行業研究谘詢機構裏畔商研合夥人葛文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藝考、體考等賽道的競爭仍趨白熱化。財報上雖然多有非學科類培訓的增長點,但絕大多數機構的業績增長與升學剛需密不可分,這使得培訓市場的火熱得以延續,與學科能力相關的培訓正成為培訓行業的新引擎。
“火的品類不少和學科沾邊,比如閱讀能力類的培訓對應語文,思維訓練、編程、機器人培訓對應數學,英語能力類的培訓更是遍地都是。”劉彤說。“青苗薈”內一位學而思素養工作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目前該校區劍橋英語類全線產品都爆滿,想要報名的話需要排隊,等待“插班”。前述編程機構工作人員提供的資料顯示,其課程能夠訓練文本理解能力、培養邏輯思維、增強英語閱讀能力。
“許多非學科類培訓提供的是融合性課程,兼顧素質教育和升學教育。”葛文偉說,升學和應試的核心需求不變,培訓機構又要符合監管要求,於是,會在非學科培訓中加入一些學科能力的培訓內容。一位不願具名的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專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打著非學科類培訓旗號,講課本內容、升學內容的現象,屬於學科類隱形變異,一直以來都是明令禁止的。”
課後服務難賺錢
剛需市場熱度不減的同時,傳統的校外興趣班正經曆“瘦身”。多位受訪家長提到,開學後,他們傾向於砍掉一些可有可無的興趣班支出,讓孩子專注於有關學科能力的提升。
“現在興趣班教學都斷斷續續,家長說停就停。”成都一鋼琴培訓機構教師向《中國新聞周刊》坦言,她在機構教學十一年,以前家長配合、孩子學習體係化程度高,興趣開發也很有效果。現在一到開學季,家長不約而同開始停課。暑期一周最高峰能上30節課,現在一周隻有不到10節。為數不多還堅持一周來一次的學生裏,大多數也通常是一周隻練一次琴。
胡夢的女兒在北京海澱某中學上初二,從小學二年級起學習鋼琴、美術、羽毛球。鋼琴課是一對一上門私教,一節600元,一次一小時。羽毛球和體能培訓在機構進行,一節課350元,每周安排兩三次課。她粗略估算,每年花在培訓上的總支出超過10萬元,其中應對美術類藝考的支出超過五成。今年秋季開學以來,胡夢決定讓孩子選修學校的羽毛球課,隻有美術培訓仍在機構進行。
器樂學習是許多家長和學生的選擇。圖/視覺中國
據葛文偉觀察,今年,隨著一些興趣班的縮減,藝體美類的非學科類培訓市場有所萎縮,一些經曆了“雙減”後暴漲時期的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逐步退出市場。學生對多種興趣的早期探索正轉入校內完成。
今年發布的《意見》鼓勵學校按規定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進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為學校提供非學科類優質課後服務。北京某中學政治老師賈亮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該校提供的課後服務涵蓋編程、勞動、影視、勞動技術課等,許多興趣課都以學生社團為單位開展。學校近兩年也引入了第三方機構課程,例如心理團輔、機器人等。
江西省采取1+N課後服務模式,1即輔導答疑,N代表科技、美育、體育等素質教育類課後服務內容。江西省某鎮小學校長對《中國新聞周刊》稱,學校近800名學生,一般隻有極個別學生不參加課後服務。該校沒有和校外機構達成合作。他認為,地方教育水平相對落後,學校暫時沒有能力甄別培訓機構的良莠。“學校要對服務質量負責,不敢擅自選擇第三方機構進校。”
在葛文偉看來,學校選擇大體量的課後服務時會通過招投標平台,在政府公布的“白名單”機構中選擇合作。
於進勇認為,培訓機構對參與課後服務持保守態度,主要是因為難賺錢。本來每人每節課200元的生意,現在要每人每月200元拿下來。隻有縮減成本,機構才有能力進入極低客單價的市場。技術上,AI利用真人教師錄製的教學視頻進行後續剪輯,並按照學生需求播放,營造出實時互動的感受,可以將每節課的價格壓縮到3—5元。但非學科類培訓很可能涉及線下器件的操作,難度較大,學生的獲得感不易保證。“真人教師教彈鋼琴和AI教師的體驗差遠了。”劉彤說。
貴州貴陽開陽縣的一家舞蹈培訓中心。圖/視覺中國
前述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專家指出,引進校外機構參與學校課後服務,有助於豐富課後服務類型,提升課後服務質量,同時也能減輕校內教師負擔,減少校外培訓家庭負擔,參與課後服務是校外培訓機構轉型的一個重要路徑。
葛文偉認為,課後服務收費情況各地不同,資源強校可以承擔這部分費用。如果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吃緊,學校財政情況較差,采取地方財政補貼、學校補貼、機構讓利、家長支付相結合的方式,也可以將收費價格壓到市場均價以下。目前來看,課後服務不會成為培訓機構的主要營收來源,機構參與的主要動機還是進入公立體係所帶來的宣傳和獲客效應。
2022年底,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規範麵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以下簡稱《培訓意見》),提出到2024年,非學科類培訓治理成效顯著,家庭支出負擔有效減輕,非學科類培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葛文偉認為,嚴格執行“雙減”政策的前提下,《培訓意見》允許教培行業適度發展,這對於非學科類培訓的發展是政策利好。
監管平台待完善
受市場風向影響,非學科類培訓也在逐漸向私域滲透。於進勇指出,原來興趣班模式下,學生多班級大,機構拚價格戰。“雙減”以來,機構倒下一批,剩下的都轉型去做藝考等剛需賽道,加之課後服務還不能完全覆蓋所有學生的興趣,因此,一些家長會尋找線下私教。
胡夢向《中國新聞周刊》展示了兩年前女兒在校外機構上鋼琴課的開銷,那時24節課總價6000元,打折下來5760元,即使算上課單價上浮,也比如今的一對一上門私教便宜許多。珠海一位初中生家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女兒學了10年的中國舞,一直每節60元,預付100節課,打折後為4800元。長笛由於是私教課則貴得多,每節250元,一次交10節的費用。
“選擇私教有時也是被迫的。”多位受訪家長表示,優質老師都聚集在藝考、體考等專業培訓機構,這些機構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基本都隻提供一對一或2—3人小班教學。家長最看重教師資質,而在不少非學科類的培訓機構,教師資質的水分更大。
《培訓意見》從設置標準、準入流程、日常運營等方麵對非學科類培訓行為進行了規範。但培訓機構種類繁多,規模龐大,產業鏈條長,監管難度大。在教育部主辦的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台上,可查詢到4000多家合規的學科類培訓機構,非學科類超過11萬家。前述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專家指出,培訓從業人員的資質是機構準入的重要一環。目前,非學科類培訓教師沒有明確要求具備教師資格證,而是要具有相應職業、專業能力證明。
機器人組裝、編程等科技類培訓也是一大熱門。圖/視覺中國
當下,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資質監管已全麵啟動。《培訓意見》明確機構準入要“先證後照”。“證”是指《辦學許可證》。重慶一位英語培訓從業人員稱,“雙減”剛開始時,學科類機構都傾向於不辦證,以逃避監管。但非學科類機構不存在教學內容和時間限製,因此,如今對辦證持開放態度。“早點獲證,還有望作為‘白名單’公示,與學校合作也會更加方便,這有利於建立競爭優勢。”
多位受訪家長表示,選擇私教的另一個原因是,非學科類培訓“跑路”的大有人在。過去一段時間,老牌國學培訓機構秦漢胡同由於資金鏈斷裂,宣布線下閉店。有報道指出,此前該機構聲稱與銀行有資金監管賬戶合作,然而,其部分分校要麽未開設監管賬戶,要麽開設了但用了一兩次後就沒再使用。
《培訓意見》指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培訓收費實行指定銀行、專用賬戶、專款管理。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辦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但目前,動輒上百課時、一次收費上萬元的情況仍普遍存在。多位家長稱,自己並不知道這一限製,即使知道,為了享受優惠,也很可能選擇私下交易,繞過監管機製。
於進勇表示,很多時候,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會死於“上規模”。原本其業務隻能支撐一個市值一兩千萬元的公司,若盲目擴店,依靠預付資金負債經營,其規模又不足以吸引外部投資,其資金狀況將岌岌可危。
目前,根據教育部《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對於校外培訓機構拒不執行預收費監管有關規定的行為,將視情況處以警告、退款、吊銷許可證等處罰。於進勇指出,該辦法從去年10月開始實施,讓消費者“手中有劍”,追責有規可循。但機構有人員雇傭、場地租賃和課程研發等固有成本,其始終有動力鋌而走險。依據暫行辦法,現有的處罰力度偏向保守,未來或應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
河北石家莊欒城區青少年課外活動中心的茶藝培訓。圖/視覺中國
除了事後監管,事前監管也很重要。培訓市場還缺乏權威、有效且普及的第三方監管和交易賬戶。教育部於2023年推出了“校外培訓家長端”“校外培訓機構端”兩個App,平台交易采用第三方賬戶,幫助家長甄別證照齊全的機構,確保交費安全、退費方便、舉報渠道暢通。目前,該平台還處於推廣中,仍有許多零散機構未入駐,不少家長也未聽說過該平台。
於進勇表示,培訓機構預付資金監管很難落到實處,原因之一是機構和家長使用監管平台的意願較低,其二是現有地方性規定不夠明確或法律層級相對較低,相關部門和企業持觀望態度。在前述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專家看來,家長要提高財產安全意識,選擇符合監管要求的機構和交付方式。
對於想入局非學科類培訓的新機構,葛文偉指出,培訓頭部機構轉型已基本完成,剛需市場已被占據,大量腰部機構已化整為零,蠶食了剩餘的彈性需求。在於進勇看來,整個教培行業在中短期沒有什麽投資機會。投資人追求規模化,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可能利用技術革新在某一細分領域做出較好口碑的業務,但缺乏剛需,上規模很難。因此,未來培訓機構良性運營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提升服務質量,讓剛需程度低的課程也值得家長長期買單。
於進勇認為,由於需求彈性大,非學科類培訓“爆雷”的概率遠大於學科類,消費者的信心對市場穩定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