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女孩被逼打胎捐骨髓 你可以善,但不能傻
拾遺
2024-10-24 10:07:46
做個有溫度,
但也有棱角的人。
01
人心往往是慢慢麻木的。
02
最近,
多年前一起案件,
引發了網友的激烈爭論。
事情是這樣的:
一名35歲男子老林,
患上了白血病,
必須要進行骨髓移植。
他的親友沒一個配上型。
萬幸的是,
在中華骨髓庫裏,
一位哈爾濱21歲女孩小韓,
成功配上了。
得知有人需要骨髓救命,
小韓沒有猶豫,
立刻捐獻了骨髓。
手術成功了,
到這本是一件
皆大歡喜的好事。
可錯就錯在,
他們沒有遵循雙盲原則。
雖然工作人員,
拒絕提供對方信息。
但老林兩口子跑到哈爾濱,
在大街上舉橫幅,
托關係、求媒體,
非要找到救命恩人。
這一找到才發現,
小韓家條件很不好,
大專畢業後和丈夫
也沒找到好工作。
為了表達感謝,
老林一家,
不僅給小韓送了許多禮物,
還拿出了5000元,
托關係給他們找了工作。
那時兩家人,
就像遠房親戚一樣,
這也算是一個
知恩圖報的美好故事。
可是很快,
事情轉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
03
後來,
老林一家為了表達感謝,
給小韓送了很多禮物。
比如:
在小韓提起快生日時,
給她送了禮物;
在小韓懷孕
提到家裏電腦有輻射時,
給她換了電腦。
還有一次,
小韓老公工作中,
打傷了一個小偷,
小韓不知所措
向老林夫妻求助,
他們還拿出了5萬,
賠償解決了這件事。
到此,
老林一家已經心生不滿。
因為他們覺得,
小韓仗著恩情得寸進尺。
可就在此時,
老林的病複發了。
他們立刻找到小韓,
想要小韓再次捐獻骨髓,
可是此時小韓懷孕了。
孕婦一般不能捐獻,
但在醫生確認了,
她體內胎兒已經成型,
風險性沒那麽大時,
小韓為了救人,
還是冒著風險,
做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
但可惜的是,
胎兒的血液裏,
存在和老林相斥的抗體。
想要解決問題,
辦法隻有一個,
就是打掉孩子,
然後再進行骨髓移植。
在老林一家看來,
他們給了錢
還幫忙找工作,
小韓也該“報答”他們。
而且小韓還年輕,
孩子打掉以後還能生,
可她隻有一個丈夫,
沒了就真的沒了。
所以他們抓住小韓
乞求小韓打掉孩子,
但這時小韓猶豫了。
其實這是人之常情,
讓一個孕婦,
打掉已經成型的孩子,
本就是極其過分的要求。
萬一出了意外不能生了,
那她該怎麽辦?
或許是不知道
怎麽麵對老林一家,
她和丈夫跑了。
而沒了合適的骨髓,
老林隻能靠化療續命。
他們越想越恨小韓,
為了一個孩子,
怎麽能見死不救?
於是將小韓告上法庭,
要求她歸還當初送的禮物,
以及報恩花掉的8萬塊。
可小韓覺得,
是你們找上門,
是你們說要感謝,
憑什麽現在又讓她還呢?
原本親熱的兩家人,
變得劍拔弩張。
這事最終的結果是:
小韓歸還了大部分的贈與。
但可惜的是,
老林也未能救回來。
這起案件之所以掀起討論,
是網友各有站隊。
有人覺得老林一家太過分,
最初找小韓的目的,
就是想抓住一個骨髓庫吧?
也有人覺得小韓太薄情,
收了錢,
怎麽能見死不救了呢?
孰對孰錯各執一詞,
但如果我是小韓,
至少以後再也不會捐獻了。
贈送的禮品可以收回,
抽出的骨髓怎麽返還?
原本做了一件好事,
變得一地雞毛。
突然明白,
為什麽這類捐贈,
機構要堅持雙盲原則。
因為他們見多了
升米恩鬥米仇的故事。
越長大越覺得,
善良也需要“邊界”。
有時候,
好心沒好報,
人要學著“涼薄”一點。
04
這幾天,
王寶強也深陷爭議。
起因是《八角籠中》中的小演員,
突然指責王寶強假慈善。
因為早前王寶強承諾
資助這些小演員讀大學,
負責生活費和學費,
可他並沒有兌現。
而且票房21億,
卻隻給了他們15萬片酬。
他們的目的,
是想讓網友一同斥責王寶強。
可萬萬沒想到,
網友感歎這是《農夫與蛇》。
素人拍攝三個月,
給了15萬片酬,
這也不算少了,
又不是投資,
憑什麽分紅?
而且王寶強說的是
“資助學業”
可你不上學,
也沒考上大學,
靠著八角籠中的名聲,
跑出去賺錢,
那還憑什麽資助你呢?
而且當時拍攝結束後
王寶強本想簽下他們,
規劃更好的發展,
隻是教練不放人,
之後宣傳也不配合,
直接帶著小演員單幹,
隻不過沒幹出名堂罷了。
演了一部戲,
就要捆綁一輩子?
當初的善意,
成為了如今毀掉你的工具。
幸虧王寶強口碑不錯,
但這何嚐不算一種背刺呢?
有時很讓人心寒。
都說:
做善事不求回報,
是為了對得住自己的心。
但紮心的是:
有時候你的善良,
喂飽的是不懂感恩的人,
慣壞的是得寸進尺的人。
05
我們身邊,
也有很多喂不飽的“白眼狼”。
之前看過一篇熱帖:
一位網友,
老家有套房一直閑置,
本想著租出去,
結果姑姑找上門問:
“為了孩子工作方便,
能不能先讓他們住?”
因為是很親近的姑姑,
想著能幫就幫一把,
也沒想著收房租。
結果她的孩子
在裏麵結婚生子,
等到孫子上學了,
姑姑又來問:
“能不能先把房子
過戶到孩子名下,
讓孫子能在學區讀書。
等讀完了再還回來。”
很離譜吧?
但是網友的爸爸,
想著是自己親姐,
真的同意了。
就這樣一直住下來,
直到房子拆遷。
結果離譜的是,
拆遷時,
姑姑說房子是他們的名字,
拆遷款自然就是他們的。
大發慈悲,
可以分給網友三分之一…
這太離譜了,
兩家就此鬧翻。
結果姑姑倒打一耙,
罵他們反正有錢,
為什麽不肯多給他們一點?
回想那些年
他們一家在姑姑家身上
花了很多錢。
需要錢時給了,
需要工作幫了。
可最後落得這樣結局,
不免讓人很是心寒。
“升米恩鬥米仇”
就是這麽來的:
你以十分努力幫助別人,
有一天隻幫了八分,
對方就會把以往的恩惠歸零。
甚至怨恨你誹謗你。
有時對人太好,
反而會招來麻煩和怨恨。
善良過了頭,
是會傷自己的心的。
06
今天為什麽要寫這篇文章?
因為聽過的所有道理,
都在告訴我們,
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但我想告訴大家:
善良沒錯,
但是行善,
也要遵循“交往適度定律”
對貪得無厭的人不要縱容,
對得寸進尺的人不要心軟,
對不知感恩的人不要買單。
07
首先,
請為你的善良設置“止損點”。
我有一個朋友,
他已經堅持十幾年,
資助貧困學生讀書。
但是他有幾個原則:
一、隻資助成績好的
二、隻資助孤兒。
三、絕不聯係。
有人曾說他很矛盾,
可他回答:
行善也要做篩選。
成績好意味著在認真讀書,
渴望通過讀書
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樣的學生更珍惜
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他的資助才更有價值。
資助孤兒,
是因為他們背後空無一人,
不會有複雜的家庭,
指手畫腳、過分索取,
他不想資助一個學生,
最後被一家人吸血。
而且他堅持“雙盲”,
絕不和學生聯係,
也絕不會接受,
除了基本資助外,
對方更多要求。
因為他曾遇到學生,
不知從哪拿到他的電話,
隔三差五
找各種借口找他要錢,
最後他直接斷供拉黑了。
他說過一句話:
善良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古語有言:
借三不借二,
救急不救窮。
要辨別對方的真正需求。
如果一個人
是因懶惰而求助,
就不該給予幫助。
如果一個人
對幫助毫不珍惜,
甚至得寸進尺,
就該果斷停止幫助。
善良若不受尊重,
就讓其長出刺來。
人要有同情之心,
但不能過於泛濫。
08
第二:
有菩薩心腸,
也要有雷霆手段。
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禪者在河邊打坐,
遇到一隻蠍子在水中掙紮。
他伸手把它撈上來,
結果被毒刺紮了。
過了一會,
蠍子又掉進水裏,
他又把它救上來,
還是被蟄了一下。
就這樣屢次反複,
旁邊一位漁夫問:
“你不知道蠍子會蟄人嗎?
還一而再再而三的救。”
他回答:
“知道啊,
但不能見死不救吧?”
這時,
蠍子再次掉進水裏了,
就在他用那雙腫起的手,
想再次救蠍子時,
漁夫扔過來一根竹竿,
示意他用竹竿來救。
最終蠍子被救了,
他的手也沒受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你可以有菩薩心腸,
但也要學會方式方法。
盲目行善,
可能讓自己陷入困境。
啥事都為別人著想,
自己總是吃虧。
行善的一切前提,
是要先保護好自己。
09
第三:
最好的行善是重塑能力
有個朋友,
開了一家餐廳,
他在門上貼了個標示:
如果遇到困難,
可以到本店點一個A套餐,
我們將免費為你提供一頓飯。
這些年,
他遇到過許多
暫時陷入困境的人。
但有個男孩,
是唯一被他“拒絕”的。
這個男孩18歲,
因為家庭變故父母雙亡,
整天渾渾噩噩。
他來過很多次,
但後來朋友
不再給他提供免費的飯了,
而是使喚他幹活換食物。
比如讓他幫忙搬貨,
讓他幫忙端盤,
讓他在後廚幫忙,
發現了他有做飯天賦後,
朋友還出錢,
送他去了職業學校。
後來他說:
他有手有腳,
不是賺不到錢,
隻是一下失去生活的方向。
很多人釋放善意,
就是一味滿足對方需求,
這樣很可能養出白眼狼。
我們不能幫別人一輩子,
能幫他的隻有他自己。
最好的幫助,
就是幫他們重塑,
自己麵對生活的能力。
10
有句話說:
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
可誰又能保證,
你不會被玫瑰
紮得滿手都是刺呢?
我很喜歡一句話:
你的善良,
要帶有鋒芒。
希望我們能做一個,
有溫度,
但也有棱角的人。
善良中帶著鋒芒,
溫柔中不失堅定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