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擠爆醫院新開的學習困難門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大家好,我是Icey,從業多年的心理人。

沒想到吧,如果成績不好,可以去醫院掛號看門診了!剛開始看到這個新聞,還以為是惡搞的梗圖,沒想到有人還真去掛到了號。

北京前腳有了「拒絕上學門診」,上海後腳還推出了「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專門針對數學、物理、化學不好的孩子,每個號316元,一推出馬上被約滿,火爆程度堪比搶春運車票。

這個新聞出來後,幾十萬篇帖子瞬間湧了出來,每個評論區都吵翻了天。

有人嘲諷滿滿:學習不好就反思孩子是不是不夠努力,這種小問題還專門開個門診去治,是家長和孩子太過嬌氣,也是社會的退步

有人卻說,國外早有了關於學習障礙的門診,如今中國也有了,是社會認知的開放和進步。

「如果從醫學角度確認孩子存在自己解決不了的學習困難,也是給家長的焦慮鬆了綁,至少不用過於逼孩子」。

還有一大批成年人發出呼籲:開個「上班困難門診」吧,我已經病入膏肓!

事實上,對於研究心理和教育多年的人來說,學習障礙從來是值得成年人認真重視的問題。來自溫州醫科大和華師大的一次流調數據也發現,小學生大概8%有學習困難的苦惱

而如今這個話題受到空前關注的同時,我又翻閱了大量國內外研究,發現了些許更加令人意外的結論。

孩子學習困難,背後的真實成因

過去,一個學習困難的孩子通常被認為是自身的原因,比如開小差,不認真,態度不好,從老師到家長都極少會認為這是一種病症。

那麽,為什麽現在為什麽又突然成為了可以在醫院治療的病?

事實上,關於「學習困難」的界定,目前為止醫學界都尚未達成一致。最早「學習困難」的術語來源於教育學領域,成因被認為相對複雜,可能是智力問題、視聽感知覺異常、神經功能損害,也可能是家庭因素、情緒因素、環境因素等不利因素造成的學習困難。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三亞市婦女兒童醫院學習困難門診主任醫師、兒童心理治療師於得澧曾在采訪中說:從學習困難門診開診的前10個月數據看,共接診2792人次,其中精神發育遲緩、注意缺陷與多動患兒比較集中。

在診斷中,醫生通過多方麵檢查評估,盡可能明確造成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然後再進行幹預指導、家長教育及藥物治療綜合幹預。比如: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就分診到對應科室幹預。

學習困難門診仿佛一個大漏鬥,篩出具體導致困難的原因,再「對症下藥」。

令人痛心的是,造成學習困難的不僅僅是生理,還有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早在1985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行為研究室的忻仁娥和唐慧琴醫生就做了一個研究,想探究為什麽有的孩子學習困難。她們聯合全國15個省市,對全國5284名兒童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存在學習困難的孩子有3084名,成績優良的對照組孩子為2200名。

研究者先讓家長詳細填寫一個問卷,包括:兒童一般情況,健康情況,家庭及父母情況,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及態度,孩子的學習成績及學習態度等31個問題。還有從美國引進的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共113個條目,9個調查維度。

所有兒童也需要完成注意力檢查量表、智力量表(韋式&比內)、以及由教育學院的命題教師采用機械抽樣法,編成的適合各年級語數外的混合試卷,進行水平測試。另外還測量了模仿作圖、朗讀等非標準化考試。

結果發現:

學習困難的症狀,女生的檢出率高於男生。

學校適應不良的檢出率是48.9%,男生的適應不良檢出率高於女生。

年齡分布方麵,8-10歲三組最高,占比達51.8%,超過一半。

而父母最關心的學習困難問題,一個意料中的原因來自家庭——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是否和睦、以及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態度是否一致、是否嚴厲管教責打等。

從家庭環境到學習困難,是一個環環相扣、因果關係的惡性循環。

比如,家庭氣氛緊張和各種不良的環境因素,會直接影響兒童學習潛力的發揮;不良環境導致兒童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繼而出現學習困難。家庭與學校等采用不適當的方法進行管教,導致或加重兒童精神衛生問題, 尤其是說謊逃學等行為問題。

這也進一步說明,更多的時候,需要改進教育方式的是家長,而不是那些被認為「學習困難」的孩子。

美國全國兒童健康的調查,曾發現有過四次或四次以上不良經曆的學生,被診斷為學習或行為障礙的可能性是其他學生的32倍。

而這些不良經曆可能是下麵這些,大家不妨對號入座一下,提前預防:

經濟困難

父母離婚或分居

父母去世

父母在監獄服刑

目睹成人、家庭暴力

鄰裏暴力的受害者或目擊者

與患有精神疾病或有自殺傾向的人住在一起

與有酒精或毒品問題的人住在一起

因種族/民族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評判

國外學習障礙者的現狀

讓我們把視野拉到別的國家看看,情況是否會不同呢?

實際情況是,在美國,每5個人就有1人存在學習困難和注意力問題。

所以,2017年美國國家學習障礙中心(NCLD)出版了《學習障礙狀況:了解五分之一的學習障礙》,其中使用了2015-2016學年的數據來研究和闡述學習障礙和注意力障礙兒童麵臨的挑戰和機遇。

根據 2019 年的人口,五分之一代表了20%,而這代表著美國有 6560 萬名學習和注意力問題的人(美國人口普查局)。這聽起來不是一個小數字。

美國中小學學生人數約為5660萬,20%即五分之一的學生存在學習和注意力問題,這意味著有1120萬名學生。

更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有學習障礙的學生,輟學率幾乎是所有學生的三倍。而未解決的學習和注意力問題,導致了從學校到監獄的過渡。

一項大型研究發現,一半患有學習障礙或相關問題的年輕學生曾一度卷入司法係統,大學入學率和畢業率低於同齡其他學生。

這些障礙不僅僅指的是教育方麵。

NCLD報告指出,與沒有學習障礙的成年人相比,隻有46%的適齡學習障礙成年人就業。有學習和注意力問題的成年人失業的可能性,是沒有學習障礙的同齡人的兩倍。

在我們每個人的學生生涯中,班裏可能總有幾個同學,無論如何都學不好,天天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諷,所有人都認為是他們不努力,但沒人思考過,或許他們在生理、心理上存在自身無法跨越的障礙。

毫無懸念地,在每一次的教育分流中,他們都成了第一批被篩下去的人。他們後來去了哪裏?如今在做什麽工作?很少有人知道。

或許,這也是為什麽如今有了學習困難門診,家長們都趨之若鶩的原因——如果真能治好學習差的病,傾家蕩產也要給孩子治,絕不能讓他們因為學習障礙而成為被社會遺忘的人。

■摘自NCLD 2017 年《學習障礙狀況:了解五分之一的學習障礙》

病恥感的消退

作為心理工作者,我看到學習困難門診被開設出來、被更多人看見,心裏是很高興的。

正如最近B站大火紀錄片《沒關係,是壞情緒啊》中講述的,那些患上抑鬱、焦慮的孩子,和他們身後一起並肩奮戰的家長和醫生,過去那些病恥感極強的病,如今正在越來越被大眾接納和正視。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大量的醫療從業者、教育從業者也都在努力推進著精神衛生疾病的科普,不斷洗禮著大家對於精神衛生疾病的態度。

我也真心希望有一天我們再談到抑鬱症、學習障礙,就如同講到感冒、發燒一樣自然。

■從裏麵的孩子和家長身上,有時候也仿佛看到了自己

當然,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一點,或許我們能從美國國家學習障礙中心(NCLD)得到啟發。

他們一直在做這個領域的學術研究,發現有些孩子完全無法勝任K12學習,其實是因為患有特定學習障礙(SLD),一種基於大腦的疾病,會影響個人的閱讀、寫作和做數學的能力(例如,閱讀障礙、書寫障礙和計算障礙)。

根據美國《殘疾人教育法》(IDEA),被認定為SLD的學生接受特殊教育服務,以及免費和適當的公共教育。在2020-2021學年接受IDEA殘疾服務的13%的美國學齡人口中,34%的人接受了SLD作為主要殘疾服務。

同時,醫療體係也在探索更有效的治療方式。

比如莫裏斯中心是美國僅有的完成並公布了三項為期5年政府資助的研究結果的診所之一。他們的研究發現,進入該計劃的個人通過為期9周的課程,在閱讀表現上快速增長,並具有長期的好處。

幹預後,每個兒童的左顳頂區域(主要是上顳回的後部)的激活急劇增加,這種激活特征與正常閱讀的兒童非常相似,也就是說幹預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幫助在大腦神經網絡中建立新的橋梁。

他們甚至幫助學習障礙的成年人提高語言/學習技能(閱讀、寫作、拚寫、理解、口語/表達、記憶和批判性思維)、感官處理、感官處理、注意力和行為技能,讓他們像正常人一樣進入職場,獲得工作。

當然,在我們的身邊,真正患有生理上重度學習障礙的孩子,或許隻是少數。

更多的孩子,其實隻是因為在這個焦慮、內卷、超前學習的當下,被各種高分牛娃映襯成了爸媽眼裏的「學習困難者」。

而孩子最近是不是有進步,他是否擁有獨特的愛好,以及他是否因為性格好而受別人歡迎,統統不重要。

這也是為什麽,學習困難門診一開門就湧進了數千名家長的原因。

查看評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