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35+,有家有娃,是不敢發瘋也不敢停下的"頂級牛馬"

35+,有家有娃,是不敢發瘋也不敢停下的"頂級牛馬"

文章來源: 果殼 於 2024-10-20 03:47:0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最近,我的一位中年朋友麵臨了人生“三殺”:

她所在的會計事務所過去連續兩年沒漲薪,效益每況愈下,今年終於開始裁員,可預見不久的將來她大概率會失業。而她正好在排綠卡,一旦失業加上再就業不順利,她隨時麵臨著失去身份的危險,過去幾年在國外折騰的種種付諸東流。

和她一起留學、談了五年的男友,今年年初剛訂婚,訂婚照還在朋友圈置頂中,結果上個月被她發現未婚夫出軌。雖然已經果斷分手,但新鮮的傷口還在嘩嘩“冒血”……

最近,她做體檢,查出卵巢早衰,診斷懷孕概率偏低。今年33歲的她,雖然屬於晚婚一族,但對有一個自己的孩子還是很向往的。考慮到自己最近剛分手、短期內結婚生娃的概率很低,懷孕的難度又會隨著自己年齡增長持續上升。

“三殺”猶如三支箭,前後向她迎麵飛來,就像靶場上的人頭——隻能幹等著挨打,毫無防備和還擊之力。

25歲出國留學,自己在國外獨自闖蕩了8年,本以為過去讀書、工作、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是自己解決,自己已然足夠堅強了。但打擊接二連三傳來,將步入中年的她推入了人生穀底。

人到中年,時常有這樣的感受:“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自己還沒登上巔峰呢,怎麽倏忽就連滾帶爬落入穀底了?

圖源丨《9界線》

命運不喜歡和中年人開玩笑,

隻喜歡和我們動真格的

命運不喜歡和中年人開玩笑,它喜歡和我們動真格的。反反複複磋磨我們,這大概是因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剪不斷理還亂的職場羈絆與家校牽絆——觸角比較多元化、容易讓命運找到痛點。

家裏一個遠房表姐,年齡和我相仿、也是獨生女,聽我爸媽說起她的消息,這一年真的是厄運不斷:父母上半年前後動了手術,雖不是致命的手術,但六十多歲的老人挨刀子就是高風險。已在另一個城市紮根的她隻能請假加休年假,兩座城市來來回回跑照顧父母。下半年,她五歲的孩子又診斷出矮小症,要至少打兩年的生長激素,二十萬保底,外加孩子天天紮針,對全家的身心和經濟都是巨大考驗。

有家有娃的中年人,活成了“頂級牛馬”,除了步履不停一直埋頭拉磨轉讓生活這個磨盤繼續運行下去,連大哭和大笑的資格都沒有——大哭太費力氣,大笑沒有緣由,隻剩下麻木和疲憊。

就算命運沒有給你迎頭痛擊、丟給你接連不斷的悲慘,僅僅是跟隨生活的巨輪被迫狂飆、擔驚受怕、不得喘息就足以讓中年人間歇性陷入穀底了。

比如,一個新手媽媽在孩子和工作之間的掙紮:

比如,疲憊的自己差點釀成的一個悲劇:

前兩天,我匆忙送完孩子上學後,在圖書館大廳吃早餐,一邊往自己嘴裏塞著麵包、一邊看著窗外,突然就不能自已流下了眼淚。窗外是醫學院新入學的學生在拍集體照。十幾個二十歲出頭的男男女女,穿著嶄新的白大褂,臉上帶著青春和對未來的美好前途的自信、期許,和我這個一窗之隔的中年婦女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我是一個被生活、孩子、工作和瑣碎裹挾,被迫狂奔的普通中年人,因為忙碌無法按時吃上早飯,會為每個月的開支焦慮、失眠,會為自己不久即將到來的40歲人生感到困惑、甚至恐懼——因為自己狂奔後好像還是留在原地,沒有前進、沒有升級,隻剩掙紮。而我不知道這樣的狀態還要持續多久、自己還能支撐多久?

圖源丨《9界線》

看著那談笑風生、意氣風發的麵龐,我不受控地就讓自己滑入了穀底,坐在低窪處問自己:除了拉磨,你接下來的人生究竟還有什麽意思?

硬扛,中年人的必備技能

人生跌入穀底是一種什麽感受?《我的天才女友》裏有這樣一句話:“陽光照在石頭、樓房、田野、外麵和家人的身上,但我們都沒有安全感,我們能感覺到那些黑暗的角落,還有那種近乎讓人崩潰的感情”,是很貼切地形容。

跌入穀底的時候怎麽爬出來?年輕的時候,自己可能會借助雞湯的力量,激勵一番自己:反正自己有“年輕”這個巨大的本錢,怕什麽?就算咽不下雞湯,自己身無掛念,也能拔腿離開此時此地去他鄉散心;抑或仗著自己“年紀小”還能撒嬌向父母求助。

中年時跌入穀底,好像上述方法一概失效。

父母年紀大沒辦法提供幫助,比你年輕的朋友閱曆尚淺沒經曆過類似的挫折無法提供感同身受的安慰,年齡和閱曆相仿的朋友也都有自己的煩惱,沒精力給你建議、而疲於奔命的中年人又鮮有精神支柱能從內部重建自己……我們失去了離開、撒嬌、做“鴕鳥”的資格。

於是,很多人的出路隻有硬扛。

什麽叫“硬扛”?“硬扛”不是羅曼羅蘭“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的英雄主義,這種積極的態度對跌入穀底的中年人過於奢侈。不要責怪中年人不積極擁抱生活,在很多中年人眼裏,日子已經過成了拉車的祥子眼裏的世界:“明天隻是今天的繼續,明天繼承著今天的委屈。今天是昨天的繼續,今天繼承著昨天的委屈。”

每天出去拉車的祥子,不是因為熱愛生活,而是責任與無奈脅迫下催生出的一種動力,是不允許自己停下和倒下,是你別無選擇,唯有獨自直麵風雨。

這就是硬扛。

“硬扛”不高級,但它是中年人的鐵布衫和金鍾罩,練成這兩項頂級外功沒有什麽秘籍,就是通過持續性對身體的捶打來提高身體的抗擊打能力。對於支援係統有限的中年人來說,也隻有將自身修煉地宛如鐵布掛身、金鍾罩體一樣才能繼續在生活裏匍匐。

圖源丨《精神專科弱井醫生》

但如果你一點點能量都擠不出來、硬扛不下去的時候,怎麽辦?

救贖者唯有自己

這段時間,我在閱讀Phil Stutz的《The Tools》這本書,受到一些啟發。

Phil Stutz十歲時弟弟夭折,他被迫成為父母的寄托和精神療愈師,並走上了成為醫生的道路。年輕時,他又被診斷出帕金森,肢體會日漸扭曲,給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和痛苦,需要終身服藥。

圖源丨紀錄片Stutz

但“成為替身”、身心又遭遇重創的Phil Stutz沒有一直待在人生的穀底,反而促使他成為了美國公認一流的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用自己獨特的治療方法和創新理念治愈了許多人,其中不乏名人、商業領袖。

Phil Stutz不像尋常的精神科醫生那樣,大多數時候隻負責傾聽、然後詢問病患感受。因為自己的現實狀況,他看重效率、他要給病人“工具”,讓他們盡可能快的恢複。

在Phil Stutz的治療理念中,他認為我們一生中要麵對的三個永恒課題是:

痛苦、不確定性和持續的努力。

首先,痛苦無處不在,無論是身體上的疾病、衰老,還是精神上的失敗與挫折,無法通過外部事物徹底解決;

其次,不確定性源於人類的思維能力,我們能夠設想未來,但也因此感到焦慮,因為未來總是不確定的;

最後,持續的努力是必然的,人需要通過努力才能獲得成就感和平衡,而幻想沒有努力的生活是徒勞的。

這三個課題沒有完美解答,它們會不斷重現,關鍵在於如何改變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和應對方式。

圖源丨《9界線》

Life force是支撐我們去與這些課題鬥爭的關鍵。因此不斷重建、修複自己的Life force至關重要。

Phil Stutz將Life force分為三個層級:

底層是你與自己身體的關係:包括鍛煉、飲食和睡眠習慣;

第二層是你與其他人的關係:當你感到“孤獨”“孤立無援”時,實際上是你的神經係統在告訴你,你需要社交了。人際關係是一副抓手,是把自己拉回到正常生活的一個著力點,但是你必須主動,逼自己開始主動的和人接觸。如果你沒有能量主動,起碼不要拒絕別人;

第三層級是我們與自我的關係維度:也就是我們去打開自我批判時形成的一個個危機——比如當你覺得自己很懶惰,又不知道如何改變,有個小人在腦子裏不斷批判自己的時候就會形成一個小結。我們與自我的關係就是要把這些小結都解開,讓自己與自我的關係變得順暢。

圖源丨紀錄片Stutz

Phil Stutz在書中寫到:想要打開這些小結,關鍵是主動全然接受(Radical acceptence)和串珍珠(String of Pearls)。

因為人在麵對任何事情的時候,隻有接受和行動這兩種狀態不會讓我們陷入負麵情緒的漩渦。“主動全然接受”讓我們“放棄幻想和抱怨”接受現狀,從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行動——串珍珠。

世上沒有完美無瑕的珍珠,每個珍珠都帶有黑點,為我們需要做的是那個不停把帶有黑點的珍珠一個個串在項鏈上的人。就像他在紀錄片裏說的“每個行動都是帶著屎的珍珠,需要你親手串上,它們擁有一樣的價值。”唯有動,才能避免繼續止步不前、一直待在穀底。

其實,Phil Stutz的治療理念也是“老生常談”了,在我看來他是用更科學和體係的方式去詮釋“硬扛”,讓我們有理有據地相信,硬扛是有用的、更是必然的——因為身經百捶的中年人很早就洞悉了“硬扛”的本質:救贖者唯有自己。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破冰瞬間破功!哈利王子見查爾斯後,控王室"破壞和解"
吸引外國人才的K字簽證是好東西,但趕上了最差的時機
特朗普曬辦公室24K黃金裝飾,稱外國領導人看了"驚歎不已"
中國人才K簽證,動了你的奶酪?
10天拍99場吻戲!美女演員遭分手 中國網友熱議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防長講話:嚴批“肥胖將領” 蓄鬍不專業 不爽就離職
突襲將軍大會 全場靜默對待 川普:想鼓掌就鼓掌哈
中國國產客機C919交付大幅延宕 疑引擎采購遭遇困
加州女被警察暴力逮捕短暫昏迷 獲賠1700萬美元
美財長收到短信:剛救助阿根廷 米萊就賣中國大豆…
Costco新規“黃金1小時” 拿金卡被擋門外 兩派戰翻
川普對美軍將領說:把危險的國內城市當作訓練場
中國爆人潮 高鐵機場塞爆!“聰明人已提前出發”熱搜
耶魯華裔大一新生被退學,細節太狗血了
冷知識:中國是世界上外國人占比最少的國家之一
數十萬人大逃亡,“死亡比這樣活著更仁慈”
俄2士兵躲坦克殘骸下存活60天 靠無人機補給撐過…
川普擬宣布與輝瑞達協議 以更低價出售藥品
赫格塞斯秀滑板技巧 打中重要部位 臉部扭曲視頻曝
美軍全球將領罕見齊聚 川普:美國麵臨內部戰爭
烏克蘭若揮“戰斧”可直打莫斯科 川普施壓普京新手段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35+,有家有娃,是不敢發瘋也不敢停下的"頂級牛馬"

果殼 2024-10-20 03:47:09

最近,我的一位中年朋友麵臨了人生“三殺”:

她所在的會計事務所過去連續兩年沒漲薪,效益每況愈下,今年終於開始裁員,可預見不久的將來她大概率會失業。而她正好在排綠卡,一旦失業加上再就業不順利,她隨時麵臨著失去身份的危險,過去幾年在國外折騰的種種付諸東流。

和她一起留學、談了五年的男友,今年年初剛訂婚,訂婚照還在朋友圈置頂中,結果上個月被她發現未婚夫出軌。雖然已經果斷分手,但新鮮的傷口還在嘩嘩“冒血”……

最近,她做體檢,查出卵巢早衰,診斷懷孕概率偏低。今年33歲的她,雖然屬於晚婚一族,但對有一個自己的孩子還是很向往的。考慮到自己最近剛分手、短期內結婚生娃的概率很低,懷孕的難度又會隨著自己年齡增長持續上升。

“三殺”猶如三支箭,前後向她迎麵飛來,就像靶場上的人頭——隻能幹等著挨打,毫無防備和還擊之力。

25歲出國留學,自己在國外獨自闖蕩了8年,本以為過去讀書、工作、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是自己解決,自己已然足夠堅強了。但打擊接二連三傳來,將步入中年的她推入了人生穀底。

人到中年,時常有這樣的感受:“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自己還沒登上巔峰呢,怎麽倏忽就連滾帶爬落入穀底了?

圖源丨《9界線》

命運不喜歡和中年人開玩笑,

隻喜歡和我們動真格的

命運不喜歡和中年人開玩笑,它喜歡和我們動真格的。反反複複磋磨我們,這大概是因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剪不斷理還亂的職場羈絆與家校牽絆——觸角比較多元化、容易讓命運找到痛點。

家裏一個遠房表姐,年齡和我相仿、也是獨生女,聽我爸媽說起她的消息,這一年真的是厄運不斷:父母上半年前後動了手術,雖不是致命的手術,但六十多歲的老人挨刀子就是高風險。已在另一個城市紮根的她隻能請假加休年假,兩座城市來來回回跑照顧父母。下半年,她五歲的孩子又診斷出矮小症,要至少打兩年的生長激素,二十萬保底,外加孩子天天紮針,對全家的身心和經濟都是巨大考驗。

有家有娃的中年人,活成了“頂級牛馬”,除了步履不停一直埋頭拉磨轉讓生活這個磨盤繼續運行下去,連大哭和大笑的資格都沒有——大哭太費力氣,大笑沒有緣由,隻剩下麻木和疲憊。

就算命運沒有給你迎頭痛擊、丟給你接連不斷的悲慘,僅僅是跟隨生活的巨輪被迫狂飆、擔驚受怕、不得喘息就足以讓中年人間歇性陷入穀底了。

比如,一個新手媽媽在孩子和工作之間的掙紮:

比如,疲憊的自己差點釀成的一個悲劇:

前兩天,我匆忙送完孩子上學後,在圖書館大廳吃早餐,一邊往自己嘴裏塞著麵包、一邊看著窗外,突然就不能自已流下了眼淚。窗外是醫學院新入學的學生在拍集體照。十幾個二十歲出頭的男男女女,穿著嶄新的白大褂,臉上帶著青春和對未來的美好前途的自信、期許,和我這個一窗之隔的中年婦女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我是一個被生活、孩子、工作和瑣碎裹挾,被迫狂奔的普通中年人,因為忙碌無法按時吃上早飯,會為每個月的開支焦慮、失眠,會為自己不久即將到來的40歲人生感到困惑、甚至恐懼——因為自己狂奔後好像還是留在原地,沒有前進、沒有升級,隻剩掙紮。而我不知道這樣的狀態還要持續多久、自己還能支撐多久?

圖源丨《9界線》

看著那談笑風生、意氣風發的麵龐,我不受控地就讓自己滑入了穀底,坐在低窪處問自己:除了拉磨,你接下來的人生究竟還有什麽意思?

硬扛,中年人的必備技能

人生跌入穀底是一種什麽感受?《我的天才女友》裏有這樣一句話:“陽光照在石頭、樓房、田野、外麵和家人的身上,但我們都沒有安全感,我們能感覺到那些黑暗的角落,還有那種近乎讓人崩潰的感情”,是很貼切地形容。

跌入穀底的時候怎麽爬出來?年輕的時候,自己可能會借助雞湯的力量,激勵一番自己:反正自己有“年輕”這個巨大的本錢,怕什麽?就算咽不下雞湯,自己身無掛念,也能拔腿離開此時此地去他鄉散心;抑或仗著自己“年紀小”還能撒嬌向父母求助。

中年時跌入穀底,好像上述方法一概失效。

父母年紀大沒辦法提供幫助,比你年輕的朋友閱曆尚淺沒經曆過類似的挫折無法提供感同身受的安慰,年齡和閱曆相仿的朋友也都有自己的煩惱,沒精力給你建議、而疲於奔命的中年人又鮮有精神支柱能從內部重建自己……我們失去了離開、撒嬌、做“鴕鳥”的資格。

於是,很多人的出路隻有硬扛。

什麽叫“硬扛”?“硬扛”不是羅曼羅蘭“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的英雄主義,這種積極的態度對跌入穀底的中年人過於奢侈。不要責怪中年人不積極擁抱生活,在很多中年人眼裏,日子已經過成了拉車的祥子眼裏的世界:“明天隻是今天的繼續,明天繼承著今天的委屈。今天是昨天的繼續,今天繼承著昨天的委屈。”

每天出去拉車的祥子,不是因為熱愛生活,而是責任與無奈脅迫下催生出的一種動力,是不允許自己停下和倒下,是你別無選擇,唯有獨自直麵風雨。

這就是硬扛。

“硬扛”不高級,但它是中年人的鐵布衫和金鍾罩,練成這兩項頂級外功沒有什麽秘籍,就是通過持續性對身體的捶打來提高身體的抗擊打能力。對於支援係統有限的中年人來說,也隻有將自身修煉地宛如鐵布掛身、金鍾罩體一樣才能繼續在生活裏匍匐。

圖源丨《精神專科弱井醫生》

但如果你一點點能量都擠不出來、硬扛不下去的時候,怎麽辦?

救贖者唯有自己

這段時間,我在閱讀Phil Stutz的《The Tools》這本書,受到一些啟發。

Phil Stutz十歲時弟弟夭折,他被迫成為父母的寄托和精神療愈師,並走上了成為醫生的道路。年輕時,他又被診斷出帕金森,肢體會日漸扭曲,給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和痛苦,需要終身服藥。

圖源丨紀錄片Stutz

但“成為替身”、身心又遭遇重創的Phil Stutz沒有一直待在人生的穀底,反而促使他成為了美國公認一流的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用自己獨特的治療方法和創新理念治愈了許多人,其中不乏名人、商業領袖。

Phil Stutz不像尋常的精神科醫生那樣,大多數時候隻負責傾聽、然後詢問病患感受。因為自己的現實狀況,他看重效率、他要給病人“工具”,讓他們盡可能快的恢複。

在Phil Stutz的治療理念中,他認為我們一生中要麵對的三個永恒課題是:

痛苦、不確定性和持續的努力。

首先,痛苦無處不在,無論是身體上的疾病、衰老,還是精神上的失敗與挫折,無法通過外部事物徹底解決;

其次,不確定性源於人類的思維能力,我們能夠設想未來,但也因此感到焦慮,因為未來總是不確定的;

最後,持續的努力是必然的,人需要通過努力才能獲得成就感和平衡,而幻想沒有努力的生活是徒勞的。

這三個課題沒有完美解答,它們會不斷重現,關鍵在於如何改變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和應對方式。

圖源丨《9界線》

Life force是支撐我們去與這些課題鬥爭的關鍵。因此不斷重建、修複自己的Life force至關重要。

Phil Stutz將Life force分為三個層級:

底層是你與自己身體的關係:包括鍛煉、飲食和睡眠習慣;

第二層是你與其他人的關係:當你感到“孤獨”“孤立無援”時,實際上是你的神經係統在告訴你,你需要社交了。人際關係是一副抓手,是把自己拉回到正常生活的一個著力點,但是你必須主動,逼自己開始主動的和人接觸。如果你沒有能量主動,起碼不要拒絕別人;

第三層級是我們與自我的關係維度:也就是我們去打開自我批判時形成的一個個危機——比如當你覺得自己很懶惰,又不知道如何改變,有個小人在腦子裏不斷批判自己的時候就會形成一個小結。我們與自我的關係就是要把這些小結都解開,讓自己與自我的關係變得順暢。

圖源丨紀錄片Stutz

Phil Stutz在書中寫到:想要打開這些小結,關鍵是主動全然接受(Radical acceptence)和串珍珠(String of Pearls)。

因為人在麵對任何事情的時候,隻有接受和行動這兩種狀態不會讓我們陷入負麵情緒的漩渦。“主動全然接受”讓我們“放棄幻想和抱怨”接受現狀,從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行動——串珍珠。

世上沒有完美無瑕的珍珠,每個珍珠都帶有黑點,為我們需要做的是那個不停把帶有黑點的珍珠一個個串在項鏈上的人。就像他在紀錄片裏說的“每個行動都是帶著屎的珍珠,需要你親手串上,它們擁有一樣的價值。”唯有動,才能避免繼續止步不前、一直待在穀底。

其實,Phil Stutz的治療理念也是“老生常談”了,在我看來他是用更科學和體係的方式去詮釋“硬扛”,讓我們有理有據地相信,硬扛是有用的、更是必然的——因為身經百捶的中年人很早就洞悉了“硬扛”的本質:救贖者唯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