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二手汽車交易的糾紛引起了廣泛關注。
據小莉幫忙報道,河南鄭州弓先生在9月7日通過網絡平台得知有人出售二手小米SU7,隨即決定前往河北石家莊進行購買,並支付了205000元的購車款項。
據弓先生介紹,他當時先向賣家支付了201000元,並約定在車輛過戶後再支付剩餘的4000元。然而,在弓先生將車開回後,原車主卻突然要求加價,弓先生對此表示拒絕。
隨後,原車主通過遠程操作取消了弓先生的車輛授權,導致車輛被鎖無法正常使用。
經了解,原車主表示,當時雙方隻是口頭協議,並未簽訂正式的購車合同。由於弓先生尚未支付完所有款項,因此他仍然保留對車輛的控製權。對於加價的說法,原車主予以否認,並堅稱當時雙方並未就最終價格達成一致。
然而,小莉在查閱弓先生與原車主的聊天記錄後發現,雙方已經對車輛的購買價格進行了明確的約定,並且弓先生已經按照約定支付了大部分款項。麵對這一證據,原車主卻改口稱聊天記錄是弓先生要求他發送的,自己並不認可其中的內容。
目前,弓先生已經決定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他表示,將尋求法律援助並起訴原車主,要求對方履行合同並賠償因此造成的損失。
律師表示,在該事件中,由於雙方在微信聊天中對車輛價格進行了明確約定,合同已經生效,而且部分合同已經履行,車輛已經交付,因此作為車輛賣方應該協助履行過戶義務,否則應該承擔違約責任。
這起事件再次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進行二手商品交易時,一定要簽訂正式的合同或協議,並明確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同時,也要保留好相關的交易記錄和證據,以便在發生糾紛時能夠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