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精裝的朋友圈VS毛坯的人生”火了以後,“預製朋友圈”成為新的熱點,並在十一長假前夕,再度引起熱議。
盡管近年來“關閉朋友圈”的觀點並不少見,但朋友圈仍是無數人表達自我、關心世界的有效渠道。
在博主極限拍照6小時,預製國慶朋友圈,喊出“拍預製朋友圈,享預製人生”口號時,也有人不解,“現在朋友圈也預製了”?
“懷疑過什麽都沒懷疑過朋友圈是預製的”
近年來,預製菜逐漸進入大眾的生活,“預製”的概念隨即也火了起來。預製演唱會、預製人生、預製假期……現在,連朋友圈也能“預製”。
何為預製朋友圈?其實可以理解為提前預設朋友圈素材、並選擇不同時間發送的行為,比如出去旅遊拍了成百上千張照片,不會一次性發完,而是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分批次發朋友圈。這個概念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我知道有預製菜,但怎麽朋友圈也有預製的!”“朋友圈現在都可以預製了,那什麽是真的?”
“意義在哪,自己廢了那麽多心思,別人誰有空在意這些”?
“不是很理解但尊重。因為我是不太喜歡拍照那一類的,但是朋友約著出去玩想要拍照我都會配合”。
“我也偶爾幹這樣的事,例如提前拍好聖誕節的聖誕主題的餐+美美自拍,這樣就不用在平安夜或者聖誕節那天和別人人擠人排號吃飯”。
“有沒有可能隻是拍了太多照片沒發完,起碼我就是出去玩一次就會拍上百張照片也不太喜歡一次性全部發出來,留著心情好了慢慢發”……
其實,“預製朋友圈”的說法是新瓶裝舊酒,和過去提前保存在草稿箱、設置定時發送的做法異曲同工,它在“出片為王”的今天提供了一種更討巧的選擇,也適應了年輕人的社交需求。
“拍預製朋友圈 享預製人生”
在社交平台,“預製朋友圈”的討論十分熱鬧。相關話題登上各平台熱搜,抖音的“預製朋友圈挑戰”有94.2萬人在看。
小紅書熱榜話題下,博主挑戰“一天拍完國慶7天朋友圈”的視頻得到了18.7萬讚。視頻中,她從下午三點開始拍到晚上,6個小時拍了1536張照片。“國慶七天我提前享受了!”
評論區有高讚評論表示了認同,“這樣真的很好,一天拍完,剩下六天都不用化妝打扮了”。
記者搜索發現,在其他“預製朋友圈挑戰”的視頻下,還有人表示,“一個月你們還是太年輕了,我都是預製5年內的,20年旅遊的我還沒發完呢。”
但也不乏質疑。“但是……這樣出去玩就光顧著拍照了啊”“朋友圈對於我來說是記錄開心的或者很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做任務一樣到一個地方就拍照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留言道“我們很多女孩子預製朋友圈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實時位置(也是一種保護自身安全,萬一有什麽人過去找你”。可見,“預製朋友圈”有時是一種無奈之舉。
“預製”的朋友圈在“今天”的意義是什麽?
預製朋友圈是在預製菜的背景下延伸而來,關於預製菜,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院科技哲學教研室副教授王小偉曾談及預製菜是“是當下生活的貧乏、粗糙的一個典型代表和隱喻”。
《人物》雜誌采訪王小偉時,提到一段話,“那樣的生活曾經存在過……是希望能把它作為一種象征,一個參照,為當下和未來提供一種想象,想象每天刷手機、吃外賣之外的可能性。”
這段話或許可以來回答“預製”的朋友圈在“今天”的意義。
9月23日,人民網發起“你上次發朋友圈是什麽時候?”小調查,目前已有超6000參與投票,超半數人在一年內都發過朋友圈。
對於“預製朋友圈”的年輕人來說,朋友圈依然在提供平乏生活之外的一種可能性,“那樣的生活曾經存在過”,並將為當下和未來提供一種想象。
國慶假期,你會“預製朋友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