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電影《食神》在內地重映,距離該片在香港首映已相隔28年之久。
以往,每有周星馳電影重映,觀眾總喜歡把那句“欠周星馳的電影票該還了”掛在嘴邊。與以往不同,此次《食神》重映這種呼聲弱了很多。與之相對應的,是影片票房上的表現疲軟——上映6天,累計票房僅530多萬,預測內地總票房842萬。對比2015年的《功夫》重映斬獲超2500萬票房,2017年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斬獲超1.7億票房可謂今非昔比。
麵對此情此景,人們不禁感慨:周星馳沒有票房號召力了嗎?
《食神》上映海報
或許,周星馳本人根本無暇思索,因為2024年對他來說,是異常繁忙的一年。
從年初開始,關於他的消息便層出不窮。1月15日,網紅“瘋狂小楊哥”兄弟倆曬出了與周星馳的親密合影,全網猜測星爺是否要進軍直播業。緊接著1月29日,抖音宣布與周星馳達成獨家合作,雙方將聯合開發運營“九五二七劇場”,持續推出“周氏短劇”。到了6、7月份,周星馳出品的首部微短劇《金豬玉葉》以“一月一季”的速度上線兩季。而後步入8月,電影《食神》又定檔、重映,周星馳發起的喜劇綜藝《喜劇之王單口季》在月內開播,而他擔任出品人的微短劇《大話大話西遊》也在月底官宣。
“九五二七劇場”海報
然而,與周星馳忙碌身影相伴的,卻是他作品背後的種種爭議:過度消耗個人IP,短劇“含星量”不足、掛羊頭賣狗肉,《美人魚2》《少林女足》《功夫2》等電影作品遲遲未有下文……
於是,從公眾視野內消失多年的星爺,今年又回到了話題的中心。隻是這一次,對他的質疑聲高過了對他的肯定與懷念。
為此,我們隻能問出那個不願麵對、卻又不得不問的問題:周星馳是否在“恰爛錢”,他是否要晚節不保?
有所為有所不為,破產疑雲背後的資本布局
必須承認,周星馳對“搞錢”充滿了熱情,在成為一名成功電影人之前,他首先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他從不避諱自己對金錢的渴望,早前柴靜曾詢問他對金錢的態度,麵對鏡頭,他坦然直言:當然是希望可以多賺一些!
周星馳曾被港娛稱為“樓王”。王晶就說過,“(周星馳)主業不在拍戲,而在炒房,很早就積累了財富。”上世紀90年代,他憑炒房賺了不少錢。那時候,香港市民經常看到他騎一輛自行車在街頭轉悠,看房、看商鋪、看地皮。
除炒樓之外,周星馳還有另一重金融身份——香港上市公司比高集團的執行董事。比高集團原名“帝通國際”,由周星馳2010年收購而來。在那次收購中,周星馳展露出了不俗的財商,通過轉換股權,成為了帝通國際第一大股東。
炒房與坐擁上市公司這“兩板斧”,幫周星馳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到2014年,有媒體在統計港娛明星資產時,就曾驚訝地發現周星馳身家已超過15億港幣,是當時最富有的明星之一。而《食神》裏的一句台詞,就意外道出了他的致富夢想:“四家變八家,八家之後就上市,上市後集資,接著就是炒股票,連地產也搞,接著再分拆上市!”
《食神》中的經典台詞
但資本泡沫來得遠比想象中來得快。這些年,周星馳一直深陷“破產疑雲”:對賭失敗、被前女友起訴、比高集團虧損嚴重等等。
所謂“對賭失敗”,指的是2016年轟動娛樂圈的一則“對賭協議”。協議雙方分別是周星馳和新文化傳媒集團。後者在周星馳身上下重注,以40倍溢價收購了周星馳旗下一家企業的股權,要求周星馳在四年內賺夠10.4億扣非淨利潤。如果達不到,周星馳就要自掏腰包給出現金補償,並把賣出的股份買回去。
而2019年春節檔上映、票房口碑雙失利的《新喜劇之王》,釀成了周星馳的“對賭慘敗”。據傳,為了填補欠債窟窿,周星馳不得已拿出了自己估值11億港幣的天比高豪宅作抵押。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緊接著第二年,周星馳又陷入了與前女友於文鳳的“傭金官司”。於文鳳的父親是香港建設公司名譽主席於鏡波,她本人精明能幹,對周星馳的“炒房”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周星馳曾口頭答應要給她10%的獲利傭金,結果事後反悔,被於文鳳告上法庭。兩人打了十年官司,光律師費就花出一筆天文數字,直到2020年底,法院才判決於文鳳敗訴。不過,周星馳雖贏了官司,但卻失了人心,被港媒釘上了“負心漢”的標簽。
與此同時,比高集團也不容樂觀。對周星馳來說,治理公司遠比買樓致富難得多。自他接手後,比高的股價雖在短期內有過利好,但長期而言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收購比高集團的周星馳
一番兜兜轉轉下來,周星馳終於發現,他最牢靠的賺錢工具,始終都是他自己——周星馳就是最好的IP。於是,自2021年開始,沉寂多年的他選擇重出江湖:2021年6月,他與騰訊視頻合作,啟動網大合作事宜;2022年10月,他開通ins賬號,高調招人,劍指NFT;2023年8月,他與網飛合作的動畫電影《美猴王》上線……
打那以後,周星馳開始頻繁以監製、出品人、發起人、製片人等身份出現,“急功近利”昭然若揭。
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其實“有所為有所不為”——隻掛名,而非實操。換言之,在現下來看,“周星馳”這三個字早已具備一定的符號意義,象征著某種能夠引發大量關注的喜劇類型。
《食神》劇照
正因如此,所以觀看周星馳“掛名”作品後,觀眾都會產生一種被“詐騙”的觀感。比如,作為網劇《金豬玉葉》的出品人,他自始至終都未現身其中。盡管導演和監製努力找補,說星爺全程參與,每集粗剪都會審核,且劇中埋了至少100個與周星馳電影有關的彩蛋,但觀眾對此並不買賬,直言“掛羊頭賣狗肉”。
這種“掛名”是一種消耗,也是一種謹慎。相較那些走穴謀生、直播帶貨的香港同行們來說,周星馳對自己的羽毛相當愛惜——保持著對銀幕作品的敬畏心,創作慎之又慎。
“大銀幕五年未見周星馳出新作”便是明證,這是他進軍內地以來最長的空檔期。
籍此,我們不難窺見周星馳的兩麵性:一方麵,他拿自己做噱頭,將情懷變成了生意;另一方麵,他又努力守住底線,將銀幕創作耕成了一塊“自留地”。
致敬vs炒冷飯,周氏無厘頭為何不靈了
在周星馳頻繁“掛名”的同時,人們也無奈地認清了一個現狀:周星馳的創作魔法,似乎已經失靈。
周星馳與抖音合作的短劇廠牌名叫“9527”。這組數字對周星馳意義重大,曾在他的作品裏多次出現。比如,電影《逃學威龍》裏,這是周星星的警察代碼。又或者,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裏,這是唐伯虎混入華府後的仆人編號。
“9527”在粵語裏是一句常見的粗口俚語,有“沒種”“沒出息”的意思。這組數字,恰恰構成了周星馳的喜劇核心,帶出了一種小人物的戲謔感與諷刺性。
《少林足球》中的經典台詞
何謂“小人物”?這對應的其實是一種草根的生命力,粗俗誇張,百無禁忌。周星馳喜劇裏的主角,通常都是市儈、不靠譜、愛吹牛、愛說髒話、愛看黃片的“俗人”,但他們被塑造得越“卑賤”,越能在關鍵時刻凸顯出他們的善良、勇敢。那些以頭撞牆、掉進茅坑、褲襠著火的設定都是誇張的、無厘頭的,但那些小人物的失敗、心酸、與奮鬥,卻無比真實,令人感同身受的。
回望周氏喜劇,你會發現它其實異常勇猛,尺度驚人。《大內密探零零發》裏有個解剖外星人的片段,諷刺的是香港電視台的“外星人紀錄片造假事件”。《食神》裏的“資本家造神”,是在暗諷香港社會——有無真才實學不重要,隻要資本願意捧你,你就是食神。《九品芝麻官》裏包龍星見識過貪腐眾生相後意識到,“對薄公堂”拚到最後隻是一個拚後台、拚關係的遊戲,公義隻會站在有權有勢的那一邊。
但網劇《金豬玉葉》卻打著周星馳的旗號,憾失了這種表達況味。劇中的諷刺對象,多是“大而無物”——美國封殺我們的軟件、日本核廢水排放、殺豬盤騙人錢財……這種創作表達,進一步加劇了觀眾對周星馳“掛名”作品的否定。
《金豬玉葉》中諷刺“日本核廢水”“美國槍擊案”
可以說,行至今天,礙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喜劇作品、尤其是周氏喜劇,已經無法再拍得下沉。
正因如此,很多作品隻是打著“致敬周星馳”的旗號,蹭到了一些粗淺的皮毛。比如《金豬玉葉》裏大量堆積的情懷梗:《功夫》裏的經典台詞,《國產淩淩漆》裏的殺豬刀,將《喜劇之王》中的《演員的自我修養》換成《主播的自我修養》等等。誠如網友所說,“粉絲喜歡的是周星馳的喜劇風格,新劇裏致敬他的元素再多,不搞笑又有什麽用呢?還不是看不下去。”
不僅“掛名”作品如此,就連周星馳本人的導演作品也是這樣。這在2019年上映的《新喜劇之王》裏表現得尤為明顯。電影裏,鄂靖文飾演的如夢被視作“女版尹天仇”,片中隨處可見對《喜劇之王》的致敬橋段:盒飯梗、踩腳梗、折凳梗、死屍梗、《演員的自我修養》梗……就連前作中最經典的“我養你”戲份,也通過戲中戲的形式由女主角如夢與龍套夥伴李洋重現,並由周星馳、張柏芝親自為該片段配音。這些密集的彩蛋,都淪為了周星馳“販賣情懷”“江郎才盡”的證據。
但帶著今天的視角回溯過往,你就會意識到:周星馳走到今天這一步,很可能是一種必然。
張柏芝為《新喜劇之王》配音
造神與毀神,是時也命也
觀眾對周星馳不再買賬,不僅是周星馳喜劇的原因,更是一個“關乎選擇”的問題。
如今提及喜劇創作,人們經常會聊起“人們的笑點是不是越來越高了”的問題。
隨著短視頻的發展,觀眾接收的信息量暴增,互聯網會把龐雜的笑點推至觀眾眼前,哪裏好笑觀眾就會往哪走。從前,觀眾的選擇是有限的,隻能從電視或大銀幕捕捉笑點,好笑的影視作品、相聲、小品隻有那麽多。如今天翻地覆,喜劇的形式變得多種多樣,鬼畜、脫口秀、漫才……每台手機裏都裝滿了能逗人笑的內容。
內容的豐富帶來了位置的互換——創作者身份下放,消費者身份上移。“選擇誰來逗我笑”這件事,變成了由觀眾掌控。大家不用再眼巴巴地等著被那些知名喜劇人“喂飯”,而是可以廣撒網,將笑聲更多的“播撒”出去。
這就意味著,身為創作者,要找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切入點,就變得越來越困難。同樣的,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周星馳身份上的轉變——從“造神”到“毀神”。
周星馳說自己過氣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周星馳正在麵臨的問題,也是馮小剛、趙本山等老一輩創作者共同麵臨的問題。
2023年12月30日,《非誠勿擾3》上映後不達預期,輸給了同檔期的喜劇片《年會不能停!》。不少網友斷言,“馮氏喜劇走到了盡頭,馮小剛的時代過去了。”這與馮小剛以往的觀眾號召力大相徑庭,往前推十幾年,“馮氏喜劇”和“周星馳喜劇”一樣,都是一個專有名詞。
馮小剛曾對媒體解答過“馮氏喜劇”的竅門,“一個是反向思維,一個是假正經,再就是你得旁征博引,把好多不相幹的事情扯到一起來。”但現在,“馮氏喜劇”沒那麽好笑了,是因為短視頻領域這種設定太多了,而馮小剛的創作思維離觀眾太遠了。就像他本人說的,“在原來,類似《非誠勿擾》這種劇本,我挖空心思一個月就可以寫出來,口若懸河。現在就不行了,老不弄這種東西了,有時候坐一下午,甚至坐一兩天,那對話寫得也沒意思。”
趙本山也是如此。盡管“趙家班”還在持續輸出,《鄉村愛情》已經拍了16部,但創作固化嚴重,去年播出的“古裝喜劇”《鵲刀門傳奇》更像是創作上的曇花一現,且他們的市場占有率也在持續緊縮,守在電視機前的“死忠”變得越來越少。
《非誠勿擾3》海報
與之背道而馳的,是喜劇行業的欣欣向榮:喜劇片《熱辣滾燙》以34.6億票房摘得春節檔冠軍,喜劇片《抓娃娃》以32.54億票房摘得暑期檔冠軍;喜劇綜藝《喜人奇妙夜》高調收官;脫口秀綜藝繼《脫口秀大會》第五季之後時隔兩年回歸,帶出了《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喜劇之王單口季》兩檔節目隔空打擂的盛況。
它們的熱烈,愈發凸顯出了老一輩喜劇人的冷清與不適。
說到底,擺在周星馳、馮小剛、趙本山麵前的都是一個問題:我的作品還適合今天這個時代嗎?還能挑起觀眾們的興趣嗎?
或許,對年過花甲的他們來說,比起繼續“冒險”搞全權創作,在影視的道路上燃盡自己,不如把“喜劇之王”定格在觀眾的記憶裏,反倒顯得更加靠譜與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