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壽命有上限,而我們可能已經達到了上限。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icago)研究人類壽命上限問題的傑伊·奧爾尚斯基(S.
Jay Olshansky)認為,人們不應該期望活到100歲。他認為,大多數人的壽命在65歲到90歲之間。
奧爾尚斯基說,生物學規律限製著人類壽命的延長。人類進化偏重於成長和繁衍,而不是活到過高的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細胞和組織所受的損傷會不斷積聚。各種各樣的損傷發生得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難以修複。科學家認為,影響壽命的基因可能有很多。衰老是複雜的過程,我們對衰老的了解還不充分。
奧爾尚斯基知道,他的觀點不受歡迎。
長壽生意如火如荼。人們蜂擁參加研究長壽的會議,並服用各種複合製劑,希望能夠延年益壽。投資者出資支持科學家研究逆轉衰老的細胞重新編程技術,這項技術的目標是恢複隨年齡增長而減弱的功能。對長壽話題津津樂道的網紅們說,隻要能活得足夠長,不斷湧現的科學突破就能讓他們長生不老。
“我們將開始了解如何讓自己恢複青春,恢複活力。這是科學產生的成果,”現年63歲的企業家彼得·迪亞曼迪斯(Peter H.
Diamandis)博士說。迪亞曼迪斯組織長壽之旅活動,安排投資者與該領域的科學家會麵。
但現年70歲的奧爾尚斯基對自己的預測充滿信心,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他和同事一直在研究美國及壽命最長的發達國家1990年至2019年期間的人口和死亡率數據。他們發現,在這30年中,預期壽命的上升速度有所放緩。甚至在新冠疫情導致預期壽命下降之前,上升就已經停滯了。
“我們等了三十年,觀察會發生什麽,”他說。“那會兒我的頭發比現在多得多。”
代際變化
當然,100歲及以上的長壽者有所增加。奧爾尚斯基說,從2046年,即二戰後嬰兒潮爆發100周年開始,這一群體的數量將出現最顯著的增長。但百歲以上人口的增加並不會改變平均預期壽命。奧爾尚斯基預計,在最好的情況下,隻有不到10%的新生兒能活到100歲生日這一天。
紐約布朗克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遺傳學係主任揚·維傑(Jan
Vijg)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得出了相似的結論。他研究了不同國家最長壽群體的經核實最高死亡年齡。最晚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最高死亡年齡逐漸上升,到20世紀90年代,這種上升趨勢似乎趨於停滯。
1997年以122歲高齡過世的法國婦女讓娜·卡爾芒(Jeanne
Calment)仍然是經核實最高死亡年齡的世界紀錄保持者。現在,數以億計的人在理想條件下步入老年——潔淨水,抗生素,心髒病和癌症等頭號健康殺手的治療方法取得進步,還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一切都有助於延年益壽。
維傑認為,如果壽命沒有上限,到現在為止,本該有一些百歲老人打破卡爾芒的紀錄。
“看來這就是極限了,”他說。
諾貝爾獎獲得者文基·拉馬克裏希南(Venki Ramakrishnan)今年5月在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向滿場聽眾解釋了“我們為什麽會死亡”(他新書的書名)。原因有很多。拉馬克裏希南認為,目前的幹預措施無法大幅延長壽命。逆轉衰老的技術必須能夠長期促進身體的每一個係統改善功能,包括改善大腦功能。
“用工程技術來消除造成衰老的因素比人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他說。
學者卡爾·克裏斯滕森(Kaare
Christensen)說,現在判斷誰對誰錯還為時過早。克裏斯滕森參與撰寫的一篇論文預測,如果醫學繼續進步,21世紀頭十年出生的大多數新生兒都能活到100歲。未來的科學進步可能會使預期壽命恢複增長。
“挫折可能隻是暫時的,”他說。
克裏斯滕森在丹麥老齡化研究中心(Danish Aging Research
Center)工作,負責研究超高齡老人,他說,同為90多歲的群體,現在90多歲的老人與區區十年前的90多歲老人相比,認知功能更好,牙齒也更健康。
“我要說,為你90多歲的人生作好準備,”克裏斯滕森說。
圍繞壽命的辯論
奧爾尚斯基對壽命極限的探索是從1990年開始的,當時他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即使消滅了癌症和心髒病等疾病,預期壽命也不會大幅延長。從那時起,他便一直在為這一觀點而戰。
人口學家詹姆斯·沃佩爾(James
Vaupel)站出來反對。沃佩爾在2021年的一篇論文中指出,統計數據顯示,自1840年前後以來,一些國家的出生時預期壽命每十年增加近2.5歲。
幾十年來,沃佩爾和奧爾尚斯基發表了多篇論文表達爭鋒相對的立場,直至沃佩爾於2022年去世,終年76歲。
在2001年舉行的一次科學會議上,有人問亞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的生物學教授史蒂文·奧斯塔德(Steven
Austad),他認為第一個活到150歲的人會在什麽時候出生。“我認為這個人已經在世了,”奧斯塔德答道。奧斯塔德說,他這樣回答,是因為他樂觀地認為科學家會想出辦法,改變衰老的生物學機理。
奧爾尚斯基聽說這次問答交流之後,跟奧斯塔德打了個賭,他賭奧斯塔德說得不對。他認為,再過150年也不會有人活到150歲。兩人分別投下150美元的賭注,他們把這筆錢存入一個基金,約定在150年後兌付,收益歸贏家的繼承人所有。十年前,他們又分別往賬戶裏加了150美元。
奧斯塔德說,他讚同奧爾森斯基的一部分觀點,也認為現在出生的大多數新生兒都活不到100歲。但他認為,自己對有人能活到150歲的樂觀態度是站得住腳的。他指出,一項研究表明,化合物雷帕黴素可以延長小鼠的壽命,即使它們在生命後期才開始服用這種藥物。一些熱衷於追求長壽的人在自行服用雷帕黴素。與其他潛在抗衰老化合物有關的研究也正在進行中。
“如果有某種製劑奏效,”奧斯塔德說,“它們就能為我贏得賭注。”
奧爾尚斯基認為,任何幹預措施都無法讓壽命延長那麽久。“對人類來說是不可能的,”他說。
富有和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已經呈現出壽命延長的趨勢,這個群體中有許多人不同意奧爾尚斯基的觀點。“你們活到100歲的機會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大,”奧爾尚斯基這樣評價批評他的人。“但總體而言,你們的機會仍然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