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文,難逃“白幼瘦”審美
文章來源: 南風窗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在今年的巴黎奧運會上,不少人都對鄭欽文在紅土場上揮汗如雨的畫麵印象深刻。在那些被攝影師定格的瞬間,人們可以看到她揮拍時充滿力量感的手臂線條,跳起接球時強健的大腿肌肉,以及在太陽炙烤下閃著光的小麥色皮膚。
這種噴薄而出的生命力,讓不少球迷不得不感慨一句:“真的是太美了。”
但“如此美”的鄭欽文,碰上廣告代言,也要“改頭換麵”。
在最近某品牌推出的宣傳海報中,作為品牌代言人的鄭欽文,不僅膚色變得更白了,肌肉線條也變得“柔和”了不少。
富有力量感和攻擊性的“Queen
Wen”,在廣告中變成了甜美快樂的小女孩,這樣的修圖風格,讓很多旁觀者感到不滿,也再次讓“白幼瘦”規訓如何主導我們的審美成為熱議話題。
宣傳海報中的鄭欽文膚色變白,肌肉線條也變得“柔和”了不少
女性的肌肉,讓誰感到不適,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因為在健身已然成為一種全民性活動的當下,關於肌肉的“雙標”評價仍隨處可見:人們喜歡在社交媒體上談論男性充滿力量感的肌肉線條,但不一定能對女性強健的身形投去欣賞豔羨的目光;太平洋寬肩對於男性來說是絕對的加分項,但對於女性來說,或許有些“太過了”。
也正因如此,人們會在這些平台看到被加工後的產物。這不僅是對女性力量的閹割,也代表著一種被人為抑製的可能性。它提醒著我們,直到今天,社會仍不懂如何欣賞一位真實的女性。
女性肌肉所引發的“麻煩”,全世界都普遍存在。
01 消失的肌肉
不隻是鄭欽文的肌肉“消失”了。
韓國著名前“花滑女王”金妍兒也曾碰上了同樣的問題——她的小腿肌肉在拍攝時尚畫報時被人為抹除了。
有意思的是,女性運動員強大的肌肉基礎可以確保自己在比賽上大殺四方,但卻無法在拍攝畫報時保有一席之地。對於金妍兒這樣一位已經擁有柔美麵孔與優雅身形的花滑運動員來說,還需要確保自己的腿部在拍照時不要發力。
金妍兒的小腿肌肉在拍攝時尚畫報時被人為抹除了 / 圖源:網絡
如果女性運動員都不被允許展現自己的力量感與強健的體魄,那誰可以?顯然不會是更容易受到主流審美影響的女明星。
女星王菊曾為一檔籃球競技真人秀拍攝過一組宣傳照片。在這組照片中,不光她極具特色的膚色變淺了,就連辛苦練成的肌肉也被直接抹除。這直接引得王菊在社交媒體上喊話節目組,希望修圖大哥p圖時能對自己的肌肉手下留情,並貼心地表示自己“真的不怕腿粗”。
左圖為節目組為王菊美化後的圖 / 圖源:@王菊工作室
這樣的問題並不少見,因為很多有健身習慣的女性在拍寫真時,也會被修圖師“背刺”。拍一次照片,直接讓幾個月或是幾年的辛苦成果“白練”,引得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圖對比和吐槽,開玩笑稱要讓修圖師“還我‘媽生肌’”。
當這種情況如此普遍時,很難不讓人思考,為什麽女性的肌肉,會讓人不受待見?
談起這個現象,繞不開傳統性別角色觀念帶來的影響。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肌肉”是男子氣概的象征。當女性也擁有發達的肌肉時,這打破了強大男性與柔弱女性的社會假設,被遵從傳統性別觀念的人視為一種挑戰,並讓他們感到不安。
這種不安,可能表現為言語攻擊,比如斥責某些女性“像個男人一樣”,也可能像上文提及的情況一樣,對女性自主選擇的身體形態進行直接幹涉,取而代之人們想象的“理想女性”的形象。
當這樣的行為不加掩飾地發生在女性運動員身上時,更凸顯了嚴重性。因為與其他女性相比,女性運動員本應該在成為一個“強壯的女人”這件事上,擁有更大的自主性。
鄭欽文
從實際情況來看,即便人們普遍認同運動員應該用實力說話的邏輯,讚成強大的肌肉群是達成“更高、更快、更強”目標的重要基礎,但女性運動員仍要遵從一種曖昧的審美標準,因為“過於突出”的肌肉會威脅到所謂的女性化特質。
這種現象,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
作為美國前職業網球選手,盡管塞雷娜·威廉姆斯擁有23個大滿貫單打冠軍頭銜,是公開賽時代單打冠軍最多的女選手,但她的卓越成就並未幫她免除外界對她外表的非議。一路走來,她經常因為“更粗壯”的手臂和“更加明顯”的肌肉線條而受到批評和攻擊。
在今年奧運會上,有關美國體操運動員拜爾斯的帖子下的評論區,常出現懷念俄羅斯前體操運動員霍爾金娜那種兼具優雅與力量的女性體操運動員的留言,並連帶著表達對拜爾斯這種“不具美感”的表演實在是欣賞不來。
2024年8月5日,拜爾斯在女子自由操決賽中 / 新華社記者曹燦 攝
英國電信(BT
Group)曾在2014年針對這一現象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在110名參與調查的精英女性運動員中,有高達80%的女性感覺自己有必要去符合某種“特定的形象和身體類型”。
女性運動員麵對的這種壓力,典型地凸顯了社會加在女性身上的審美包袱,同時也隱含地點出了一個問題,對於熱愛健身、追求強身健體的女性來說,什麽樣的肌肉,才是正合時宜的?
02 “剛剛好的肌肉”?
必須承認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對健身感興趣,社會也鼓勵人們強身健體,也不再總以“苗條”“纖細”等單一的審美方式評判女性,但女性真的拿回來身體的主導權了嗎?
近期,“張元英的肌肉”這一詞條登上了社交媒體的熱搜。在由粉絲放出的抓拍生圖中,正在舞台上進行表演的張元英,呈現出了手臂肌肉“拉絲”的狀態,並迅速引發熱議。
粉絲抓拍的張元英 / 圖源:網絡
當這一事件持續發酵時,張元英的粉絲也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積極進行“澄清”——肌肉“拉絲”,是因為圖片被銳化了。
在微博的張元英超話中,還有高讚的帖子借此分享張元英的健身習慣,強調她的肌肉線條“非常漂亮”。在帖子下方的評論中,可以看到很多類似“是公主而不是金剛芭比”的留言。
自律的女明星,並不是一個多新穎的話題。但於她們,如何確保肌肉能以“完美”的形狀,長在她們的身體上,可能是人們更加好奇的。畢竟,如何讓女明星的肌肉,變成一種“錦上添花”的存在,而不至於引人不安,是個複雜的問題。
想要把肌肉練到“好看”的人,不隻有女明星。近幾年,在社交媒體上圍繞女性健身這一詞條展開的相關討論中,“瘦而不柴”或是“恰到好處”都是常見的用語。其中,關於美劇《老友記》中的莫妮卡和瑞秋“漂亮的手臂線條”的討論,更是獲得了大量的關注。
《老友記》中的瑞秋
也有女生發帖子稱,雖然平時喜歡在健身房對鏡自拍時展示自己強大的二頭肌,但在出門遊玩,穿飄逸長裙拍照時,感覺還是要把它P得存在感弱一點,才會比較和諧。
這並不是一種自相矛盾的做法,因為在成為“更健康的女性”的道路上,女性並沒有因為這種“更多元”的審美方式而實現去客體化。
無論當下流行的審美方式如何變幻,製定與左右審美標準的權力,從沒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對女性尤其如此。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對於許多女性來說,擁有肌肉不僅是體能和健康的象征,還需符合一個模糊的美學標準——既要強壯又不能顯得過於“陽剛”,肌肉的形態和比例也必須符合大眾對“美”的期待。
金晨
如何才能讓女性肌肉的存在回歸肌肉本身,並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麽在“服美役”的相關討論中,“非黑即白”的邏輯無法讓更多的女性看到一種可供自己每日實踐的出路。
但不能否認的是,當更多的女性願意開始擁抱肌肉,對“壯女人”不再吝嗇讚美之詞時,這總歸是個不錯的開始。隻是,當女性正在努力往前走時,一場針對審美“優越性”展開的爭論,正使討論的重心偏離了正確的方向。
03 更高級的審美
近年來,社交媒體上對“白幼瘦”審美進行批判的帖子變得越來越多,這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了不小的關於“白幼瘦”女性是否被汙名化的討論。
在今年奧運會期間,很多稱讚女性運動員力量感身形的帖子中,該“整頓白幼瘦審美”的字眼頻繁被提及,這使得很多被冒犯到的女性,開始在評論區表達自己對這種措辭的不適感。
張雨霏
在一些人看來,“美應該是百花齊放,而不是踩一捧一”,有人認為抨擊“白幼瘦”的人正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為女性“套上新的枷鎖”。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不少女性的體型確實是天生比較嬌小,就像是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解釋的那樣——“亞洲人本身骨架就小”。
但天生的體型也並非不可改變的,因為女性的身體潛能與男性一樣,都是可以被進一步開發的。
這也是為什麽在很多有關中外女性運動員身材的對比帖中,美國的亞裔女性運動員,如美國的體操運動員蘇妮·李的體型,被人用來證明“東方女孩”身材本就嬌小時,也有人會抨擊這種認知是一種刻板印象,它加深了“亞裔隻擅長數學、缺少體育天賦”“女性嬌弱、男性缺乏陽剛”的種族偏見。
李蘇妮 (Suni Lee) 在明尼阿波利斯舉行的2024年美國體操奧運會選拔賽上參加高低杠比賽 / Abbie
Parr/AP
因此,當我們今天再次談起“白幼瘦”的套子時,需要反思的,其實是被抑製的身體可能性與審美多樣性。這也是為什麽當這樣的帖子出現時,它真正意圖攻擊的其實是老舊的審美規訓,而不是單個個體的身體特征,因為直到今天,與“白幼瘦”相關的審美框架仍占據主流的位置,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女性的選擇。
也正是因為審美還未實現多元化,即便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願意對著鄭欽文這樣的女性運動員大喊一句“女人中的女人,雌性中的雌性”,我們仍需要這樣的聲音變得更大,因為這些聲音正在鑿開狹隘的審美框架,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鄭欽文
也許這些聲音也難以徹底擺脫傳統性別觀念的影響,但事情的變化總需要一個過程,但若能激起更多關於新敘事的討論,或許在不斷地碰撞中,拿回主體性這條路,也會慢慢開拓出一條越來越清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