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路虎女被製成車貼,這是城市的恥辱印記
文章來源: 老蕭雜說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青島路虎女子開車逆行,還鑽到車裏打人,叫囂“打你怎麽了,逆行怎麽了 ”,結果竟然隻被行政拘留10天,罰款1000元。
如此輕拿輕放,招致輿論憤怒,各種版本的質疑、諷刺、調侃滿天飛。
路虎女“打你怎麽了”的漫畫,被商家製成車貼,以每張12元的最低價格,在網上熱賣,頗有供不應求之勢。
“打你怎麽了” ,並未在事件發生之初就一語走紅,而是隨著新聞事件的演進,“打你幾乎等於白打” 不斷得到印證,最終被固定意義。
鑒於事件的公共性質,公眾對青島公權力機關的漫不經心反彈很大,造成情緒淤積。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論》
中認為,大眾會主動建立起心理上的自我防禦機製,在把自身情緒和態度行為推向周圍的人或事物中,改變情緒宣泄的方向,進而實現心理情緒的投射和轉移。
於是,青島路虎女迅速成一個標簽、一個符號, 象征了某種模糊卻堅硬的存在。
“打你怎麽了”車貼,頗具攻擊和挑釁性,卻得到另類張揚,有相當的偶然性。但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則是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的相互嵌入和互動。
它被貼到車尾大量傳播,是因為公眾不僅關心該案件是否能得到公正處理,更關心自己碰到類似遭遇時,是否也難以得到法律的公正對待。
該車貼作為一種可以廣泛進入大眾視野的傳播媒介,自然而然地成為傳遞權利焦慮的一個途徑,投射出對公權力的不信任,也蘊涵著對更多事實真相的渴求。
正是這種共同的情緒體驗和心理共鳴,讓人們在線下找到了彼此連接的紐帶,以一種娛樂化、狂歡化的姿態,將個體焦慮轉化為集體性表達。
從青島路虎女“打你怎麽了”車貼熱賣,感受到一種共同的集體情緒在湧動,這是一個城市的恥辱印記。
除非在被打者提出行政複議後,青島警方顧及一點民意,顧及一下法律的顏麵,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方能洗刷這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