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8月28日晚,社交媒體平台“電報”創始人杜羅夫在解除羈押後被移交法院。法國巴黎檢方當天向其提出正式指控,涉及洗錢、利用在線平台進行非法交易等6項罪名,同時禁止其離開法國並要求其接受司法調查。“電報”方麵反駁了這些指控。
杜羅夫在支付500萬歐元保釋金後,被獲準釋放,但必須每周兩次到警察局報到,並且被禁止出境。從預審到正式起訴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僅據目前公開的指控,杜羅夫可能麵臨最高10年監禁和50萬歐元的罰款。
杜羅夫的哥哥兼“電報”聯合創始人尼古拉·杜羅夫也在今年3月被發出逮捕令,正被“通緝”。
美法早就盯上他
曾與馬克龍共進午餐、被FBI接機
在杜羅夫被捕後,圍繞杜羅夫的法國與美國等國之間的複雜情感再次受到關注,這兩個國家的“政府曾試圖拉攏和控製他,但往往兩者都做不到”。多個報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指出,杜羅夫在2021年獲得法國公民身份之前,曾多次與現任法國總統馬克龍會麵。尤其是在2018年,馬克龍與杜羅夫共進午餐,馬克龍當時提議將“電報”總部搬遷至巴黎,但遭到杜羅夫的拒絕。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補充說,馬克龍甚至討論過要授予杜羅夫法國公民身份。一位法國官員說,杜羅夫向馬克龍提出要申請法國公民身份。
2017年,法國情報機構與阿聯酋聯合行動,以一次代號“紫色音樂”的行動入侵了杜羅夫的蘋果手機,理由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利用“電報”招募成員並策劃襲擊。此外,自去年起,法國政府要求部長級以上的高級官員禁止使用“電報”,改用法國本土開發的消息應用。
報道稱,美國對杜羅夫的“執著”程度絲毫不亞於法國。杜羅夫在今年4月的一次采訪中表示,美國政府希望在“電報”中開設“後門”
,用於監聽。他說:“每次我到(美國)機場,總有兩名FBI特工在機場接我並問一些問題。有一次,我帶著‘電報’的工程師同行,但美國官員或FBI特工竟試圖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秘密雇傭這位工程師。”
杜羅夫前秘書:
很有可能是美國發出的命令
杜羅夫的前新聞秘書喬治·洛布什金近日在采訪中表示,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在追蹤杜羅夫。杜羅夫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如果他認為法國政府要逮捕他,他絕不會“不顧安全”降落在巴黎。洛布什金認為,抓捕杜羅夫的命令“既不是來自歐盟,也不是來自法國,很有可能是美國發出的命令”。
塞爾維亞國會議員亞曆山大·帕維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法國政府正在“敲詐”杜羅夫,要求他提供“電報”的加密代碼,以便對該平台上的消息進行審查。他聲稱:“這些都是黑手黨的伎倆,讓我們把話說清楚。他們試圖從他那裏勒索加密代碼。”
俄羅斯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表示,此案預示著全球信息產業領域即將發生巨變,而杜羅夫的遭遇好似“煤礦裏的金絲雀”——寓意著危險的先兆。
他強調,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和通信技術模糊了國家主權界限,但近年來國際現實的轉變導致全球化危機,跨國運作模式受到質疑。杜羅夫作為全球化自由主義者,雖持有多國護照並力圖避免固定立場,但在當前環境下,其跨國身份反而加劇了他的困境。他預測,跨國實體未來將不得不選邊站,否則將麵臨被貼標簽和孤立的命運。
俄方人士:
逮捕或出於政治動機
據新華社報道,杜羅夫生於俄羅斯,現年39歲。他和他的哥哥尼古拉於2013年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創建“電報”,杜羅夫後將“電報”總部遷至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杜羅夫擁有俄羅斯、法國、阿聯酋等多國國籍。
8月24日晚,杜羅夫乘坐私人飛機從阿塞拜疆飛抵法國,在巴黎近郊的布爾歇機場被捕。法國總統馬克龍8月26日曾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說,法方逮捕杜羅夫“絕非政治決定”,而是在一項司法偵查的偵辦過程中發生的,涉及杜羅夫的案件應由司法部門獨立決斷。
俄羅斯方麵表示,已要求法方解釋逮捕杜羅夫的原因,但法方以杜羅夫擁有法國國籍為由拒絕溝通。一些俄方人士認為,法方逮捕杜羅夫有政治動機,可能是獲取“電報”用戶信息的一種手段。
“電報”目前約有9億用戶,是俄語地區使用的最主要社交媒體平台之一,也是烏克蘭危機中俄烏雙方重要的發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