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鍾會議在華裁掉千人,美企計算機巨頭怎麽了?
文章來源: 觀察者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步入中國市場的第40年,被稱為“藍色巨人”的美國計算機巨頭IBM以一個極為“魔幻”的方式,宣布結束IBM在中國的研發業務,1000多名中國員工被波及。
據港媒《南華早報》、美媒《華爾街日報》等27日報道,本周一,IBM高層原定就關閉業務進行半小時的會議,在僅持續3分鍾宣布裁員決定後便戛然而止,沒有留出任何提問空間,讓特地冒著大雨趕到IBM北京辦公室參會尋求說法和解決方案的中國員工大為失望,更有不少人感到憤怒乃至羞辱感。
與此同時,又有不和諧聲音借機鼓噪所謂“外資撤出中國”。不過,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對此指出,在中國同類競爭對手太多,自己又缺乏絕對技術壁壘優勢,是IBM關閉中國研發部門的最主要原因。
“裁撤研發機構可能不怪任何人,隻是一家企業老了,這家企業在科技領域活得太久了”,他表示。
2021年7月31日,上海,2021 ChinaJoy BTOB展區,IBM展台。視覺中國
有關IBM將徹底關閉中國研發業務的消息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傳得沸沸揚揚。據《南華早報》等報道,早在上周五,就已經有一些員工發現了“苗頭”:當晚,IBM中國毫無預兆地關閉了內網訪問權限,有些正在加班的員工突然發現自己無法訪問公司的內網係統。
到了周一,IBM中國關閉下屬主要負責研發和測試的中國研發中心(CDL)和中國係統中心(CSL)的消息塵埃落定,涉及IBM在北京、上海和大連等地的中國員工。而這場將改變1000多人命運的會議,卻是以一種讓受影響員工覺得極其敷衍了事的態度結束的。
報道稱,當天參加虛擬會議的有IBM的全球企業係統開發副總裁赫根羅瑟(Jack Hergenrother)、Z大型機總經理毛裏(Ross
Mauri)和存儲軟件工程副總裁梅斯(Danny
Mace)。赫根羅瑟表示,受到市場動態和激烈競爭的影響,IBM在中國的基礎設施業務正在“衰退”,因此決定將開發業務從中國轉移到IBM其他海外基地。《華爾街日報》補充稱,部分業務可能將轉至印度。
一份文字記錄顯示,在赫根羅瑟敦促受影響員工與各自所屬管理人員就遣散安排組織私下討論,另兩名高管感謝員工貢獻後,這場僅持續了3分鍾的會議被直接掐斷,根本沒有留出任何與中國員工進行問答溝通的時間。
綜合北京商報、第一財經等報道,大多數員工對突然裁員感到驚愕,更對如此簡短的會議大失所望。在IBM工作13年的研發員小李(化名)告訴媒體,一早冒雨來開會,全員會議隻開了3分鍾,“大家聽完之後很氣憤,感覺受到了侮辱。”
和小李的說法一樣,另一名北京IBM員工對《南華早報》透露,他已經和自己的一線經理談過相關安排,後者也被解雇了。IBM方麵目前的說辭是不按裁員處理,而是協議離職。員工在今年9月13日之前簽署解聘協議,將得到N+3的補償。據小李補充,9月20日之前同意簽字的補償將是N+1,在10月31日正式關閉相關業務後再簽字將得不到任何補償。
IBM此番大動作引發科技領域“地震”。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已經有中國科技公司的獵頭,就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相關的職位,與這些受影響的中國員工進行了接洽。
在一份發給媒體的聲明中,IBM強調,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越來越重視抓住混合雲和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機遇,IBM在中國的本地戰略重點將是利用在技術和谘詢方麵的經驗,轉向服務中國的民營企業以及部分在中國的跨國企業。
近年來IBM在亞太地區雖有複蘇之勢,在中國的銷售額卻始終處於下滑中。IBM年度財報顯示,2023年,IBM在中國的收入下降了19.6%,而整個亞太地區增長了1.6%。
“就像把ThinkPad筆記本電腦業務賣給聯想一樣,IBM現在不得不關閉CDL和CSL,是因為這些業務的利潤並不理想。”一名前員工告訴《金融時報》。
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宣布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視覺中國
不過IBM仍然重申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就在8月22日舉行的一場IBM中國企業級AI論壇上,IBM亞太區總經理德克斯(Hans
Dekkers)表示:“今年是IBM進入中國市場的第40年。我們希望在未來的4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裏,繼續紮根中國。”IBM中國管理層也強調中國市場仍有巨大的機會,尤其是在於企業級AI領域。
在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看來,IBM關閉中國研發部門,原因有且隻有一個——在中國同類競爭對手太多,IBM缺乏絕對的技術壁壘優勢。
他對封麵新聞表示,雖然IBM宣稱關閉相關業務是用AI取代人力,提高企業效率,但從今年二季度數據來看,IBM營收僅僅增長2%,固定匯率算僅僅為4%,“在科技企業中,你很少見到如此沒有火氣的業績表現。所以,有可能研發機構裁撤不怪任何人,隻是一家企業老了,這家企業在科技領域活得太久了。”
對於有雜音借機唱衰中國外資投資,盤和林在一篇評論文中反駁道,所謂“IBM全麵撤離中國”是一種危言聳聽,IBM此次裁員隻是其全球業務調整的一部分。自2020年新CEO上任後,該公司已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多輪裁員,此次裁員顯然不是針對中國市場的特殊行動。IBM在中國依然保留著大量的分公司和業務,在華員工總數超過1.2萬人。
《華夏時報》也援引專家說法分析稱,近些年,IBM在中國市場的能力和服務優勢其實已經被本土IT企業逐步取代,其先發優勢到了一定瓶頸期,這是目前這家公司遇到的最大問題。
艾媒谘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指出,在中國過去這40多年的發展中,外企先進的IT技術的確占到巨大的先發優勢,但最近十幾年,中國IT領域的發展尤為迅速,整體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都有很大提升,而不少外企卻固守在過去的邏輯思維和技術水平上緩慢前行,無法適應變化中的中國企業的需求,隻能選擇收縮業務或者退出,這是優勝劣汰的結果。
北京商報引述專家分析指出,對於IBM這種習慣於服務政府、銀行等大型機構的龍頭,“放低身段”挖掘細分群體“賺辛苦錢”,並非易事。產業觀察家洪仕賓也提到,在現今各家技術差距已經不再明顯的情況下,市場整體的打法、邏輯早已改變,所謂“得客戶者得天下”,關鍵在於競爭誰的生態覆蓋麵更廣。
一些外媒則猜測,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可能也給在中國從事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研究的美國公司的商業前景蒙上了陰影。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中國設立大型研究團隊可能會使IBM獲得美國政府合同變得困難,美國政府是IBM的主要客戶。
《華爾街日報》還提到,自2010年以來,為了推動信息化建設的自主性和安全性,中國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接連發起“去IOE”(在IT架構中去除IBM小型機、Oracle數據庫和EMC存儲設備)。尤其是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棱鏡門”爆料人愛德華·斯諾登在2013年揭露美國當局曾入侵中國的移動通信和企業網絡,更加速了這一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