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麾下 “八大金剛”亮相 多位來自海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顏寧麾下 “八大金剛”亮相 多位來自海外顏寧。資料圖

8月22日,深圳醫學科學院(SMART)在衛光生命科學園報告廳舉辦新生開學典禮,正式迎來首屆SMART PhD Program博士研究生。這群優秀學子將從這裏開啟新的人生裏程,在“高起點、國際化、重交叉、破邊界”的人才培養體係中,“醫”路向前,勇攀高峰。

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顏寧在開學典禮上致辭,她回顧了深圳醫科院的成長曆程,感歎深圳這座城市的速度、力度與溫度,寄望新生們能夠攜手創造科研的新高度。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深圳醫學科學院官網科研隊伍欄目近期更新信息顯示,已經有至少8位學者以研究員身份進駐。


他們分別是:資深研究員陳宙峰,研究領域:神經生物學;特聘研究員潘孝敬,研究領域:結構生物學;特聘研究員胡名旭,研究領域:結構生物學;特聘研究員姚園園,研究領域:神經生物學;特聘研究員李美靜,研究領域:結構生物學;特聘研究員馬晨燕,研究領域:神經生物學;特聘研究員桂龍,研究領域:結構生物學;特聘研究員宿強,研究領域:結構免疫生物學。



深圳醫學科學院官網 截圖

這8位研究員中有多位從海外歸來。

例如,去年5月,同樣由顏寧領銜的深圳灣實驗室就發布消息: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終身教授的著名癢覺研究專家陳宙峰已全職加入深圳灣實驗室,任神經疾病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深圳灣實驗室公布的簡曆顯示,陳宙峰,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麻醉係,精神病學係,發育學係和醫學係終身教授,Russell D. and Mary B. Shelden冠名講座教授,華盛頓大學癢覺和感覺疾病研究中心主任。


他的研究重點為瘙癢,愉悅觸覺,共情和傳染性行為的分子神經機製,包括神經肽介導的信號傳遞、慢性軀體感覺編碼邏輯、愉悅觸覺在情感共情行為和促社交關係行為的功能。

其他7位研究員中,潘孝敬、胡名旭此前在清華大學任職,姚園園此前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李美靜此前在馬克斯普朗克生化研究所任職,馬晨燕此前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任一級研究專員,桂龍此前在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任職,宿強此前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助理研究員。

潘孝敬主要運用結構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等手段,從事與重大疾病相關的膜蛋白的工作機理和藥物作用機製的研究,目前開展的方向包括代謝疾病相關的膜蛋白以及腫瘤-免疫相關的蛋白的研究。潘孝敬博士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以第一作者(含共一)發表文章5篇,以共通訊作者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雜誌發表文章7篇。

胡名旭博士長期專注於開發冷凍電鏡圖像處理方麵的理論和算法,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Methods, 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 Nature, Nature Micro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等發表論文數篇。他提出的CryoSieve顆粒篩選方法,極大提高了冷凍電鏡的分辨率和效率,使其性能接近理論極限;他還提出了在冷凍電鏡中使用四元數表示角度的方法,為精確描述和處理分子結構提供了新視角。另外,胡名旭博士曾首次提出並成功實現了對逐顆粒相位傳遞函數的精確校正,開發出相應軟件THUNDER,顯著提升了圖像處理的準確性。

姚園園長期從事本能行為的神經環路研究,相關成果發表在Neuron(4篇)和Science 等期刊。


李美靜主要研究方向:1.發展cryo-ET技術在細胞到組織的跨尺度樣品的高分辨率結構研究;2.研究宿主與病原菌互作的重要生物大分子機器的原位高分辨率結構基礎及其功能;3.以結構基礎,探索感染性疾病預防和治療的新方法。

馬晨燕博士在神經環路、睡眠、大腦免疫細胞等方麵有豐富經驗,其科研訓練囊括了從分子細胞到神經環路和動物行為,其博士後期間的研究工作係統性篩選了睡眠調控神經環路、解析了大腦免疫細胞對睡眠的調控作用、研究了睡眠狀態下大腦皮層的信息傳遞機製等,相關成果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Cell,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Science 等已發表論文10餘篇。

桂龍博士長期致力於綜合運用多種結構生物學研究手段(如冷凍電鏡斷層成像、冷凍聚焦離子束、光電聯合成像、子斷層圖像平均等)研究生物大分子複合體的原位結構與功能。

宿強博士在免疫受體的結構生物學研究方麵有著豐富的經驗,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在Nature發表論文1篇(2024),Science發表論文2篇(2022,2018), 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2篇(2021,2018)。以共同第一作者及其他作者身份在Cell Discovery, Cell Research,PNAS等發表論文4篇。 

river2020 發表評論於
scbean 發表評論於 2024-08-25 10:24:56
等幾年吧,國門一關,這幫歸國人才全是“地富反壞右牛鬼蛇神”,能留個全屍算幸運。60年前慘像還在眼前呢。讓你們不長記性!
-------------------------------------------------------
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這種慘劇隻會在充滿種族歧視和種族對抗的社會才會發生,隻有槍支泛濫的社會才會肆虐
haibinwang 發表評論於
反賊們開始噴糞嘍,看看中國各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就不難看出中國????????有能人啊,反賊黑了這麽多年,把中國黑成現在這樣你們功不可沒啊,哈哈????
老李子 發表評論於
顏寧需要的是一個金剛鑽
貓二 發表評論於
losers
zeroLux 發表評論於
Armweak說的不錯,顏寧這類科學家,基金委砸錢發幾篇cns還行,什麽領軍,轉化的就別想了。這兩天劉勇軍從信達離職也是類似的情況。
矽穀工匠 發表評論於
西方大學教授活的也很累。比如你要招一個博士生,先要和學校簽約保證給學生五年資助,這哪個教授敢打包票?這些學生平均一個月要三千元工資,一年算八萬(包括學費減免),五年四十萬美元,教授都沒錢給自己發工資了。在中國也要當心,這些人遲早都要顏寧養著,因為隻有顏院士能拉來國家的錢,研究癢的機理?這沒法和軍工口掛上。啟動經費花完,也就走人了。
OldPortland 發表評論於
When they return to China, they basically mean nothing.
Chieftop519 發表評論於
美國的生物醫藥領域,靠大量的華裔科學家才能發展
雨後天晴2011 發表評論於
結構生物學,Google take over了,no funds any more
雨後天晴2011 發表評論於
是位大忽悠的機會主義者,工作已經被阿爾發Google 取代,沒有基金了!
衡山老道 發表評論於
Armweak 這次說的完全正確。我很早就說過,中國的科研體製急需改革,將院士榮譽化,禁止在學術界搞官本位製,在學術上人人平等,機會平等。國內的科研等級製度,造成學閥把持資源分配權,而這些人,很多不做研究,隻是一個管理者,根本沒有創新能力,而處在創新高峰的青壯年學者,很難得到足夠的資源,還麵臨KPI壓力,隻能急功近利,製造垃圾論文,怎麽可能有重大創新?

科研製度不變革,中國在未來20年內難出諾獎。
chinesegod3 發表評論於
你在美國學術界待過嗎?一看就知道你在瞎扯,滿嘴胡言,燈塔國才是精英教育科研,學術界把這種叫做network
-----------------------------------
network 是兩回事
jtkevin 發表評論於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2024-08-25 10:20:23
說來說去,阻礙中國向前發展的還是中國的文化。中國文化,表現在政治上,是獨裁,在包括科研在內的其它各行各行業,是精英意識。各種各樣的學科,都是被那些院士大腕等學術精英把持,直到他們死亡。說到底,中國的院士大腕之類的影響力,本質還是和政治上的獨裁者歸為一類。象施一公顏寧饒毅之類,他們作為大腕的高大上地位奠定於美國,還有普林斯頓等名校效應。土共醬缸國缸民的神話思想,造就了楊振寧施一公顏寧等在中國的神人終身大腕地位。

美國沒有終身可以呼風喚雨左右一切的學術大碗,而上述這些人的科研活動在美國已經過時,在強烈的學術平等思想左右下,他們的proposals被funding的機會越來越少 ,因此不得不離開美國。他們離開美國,不是美國的損失,而是被美國平等公平公正的學術環境所淘汰。你隻要讀過研究生就應該清楚,青年人創新思想最活躍,環視美國的重大發明或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大多數都是那些人在年輕的時候搞起來的。

被美國社會淘汰的這些中國精英,頭頂帶著隻有中國人才能看到的一圈圈光環,回歸中國社會,繼續鼓搗那些在美國已經被淘汰了的玩意兒。那裏,他們有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術資源。他們以大腕的身份終身把持著學術界,手裏緊握著學術科研項目“切蛋糕”的刀子,成為年輕人頭頂的覆蓋層,壓製年輕人,直到壽終正寢。

土共醬缸國這種文化機製,如果能引導那裏的科研,走到引領世界的位置,無疑是癡人說夢。:)

你在美國學術界待過嗎?一看就知道你在瞎扯,滿嘴胡言,燈塔國才是精英教育科研,學術界把這種叫做network
chinesegod3 發表評論於
Exactly, 中國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2024-08-25 10:20:23
說來說去,阻礙中國向前發展的還是中國的文化。中國文化,表現在政治上,是獨裁,在包括科研在內的其它各行各行業,是精英意識。各種各樣的學科,都是被那些院士大腕等學術精英把持,直到他們死亡。說到底,中國的院士大腕之類的影響力,本質還是和政治上的獨裁者歸為一類。象施一公顏寧饒毅之類,他們作為大腕的高大上地位奠定於美國,還有普林斯頓等名校效應。土共醬缸國缸民的神話思想,造就了楊振寧施一公顏寧等在中國的神人終身大腕地位。

美國沒有終身可以呼風喚雨左右一切的學術大碗,而上述這些人的科研活動在美國已經過時,在強烈的學術平等思想左右下,他們的proposals被funding的機會越來越少 ,因此不得不離開美國。他們離開美國,不是美國的損失,而是被美國平等公平公正的學術環境所淘汰。你隻要讀過研究生就應該清楚,青年人創新思想最活躍,環視美國的重大發明或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大多數都是那些人在年輕的時候搞起來的。

被美國社會淘汰的這些中國精英,頭頂帶著隻有中國人才能看到的一圈圈光環,回歸中國社會,繼續鼓搗那些在美國已經被淘汰了的玩意兒。那裏,他們有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術資源。他們以大腕的身份終身把持著學術界,手裏緊握著學術科研項目“切蛋糕”的刀子,成為年輕人頭頂的覆蓋層,壓製年輕人,直到壽終正寢。

土共醬缸國這種文化機製,如果能引導那裏的科研,走到引領世界的位置,無疑是癡人說夢。:)
scbean 發表評論於
等幾年吧,國門一關,這幫歸國人才全是“地富反壞右牛鬼蛇神”,能留個全屍算幸運。60年前慘像還在眼前呢。讓你們不長記性!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說來說去,阻礙中國向前發展的還是中國的文化。中國文化,表現在政治上,是獨裁,在包括科研在內的其它各行各行業,是精英意識。各種各樣的學科,都是被那些院士大腕等學術精英把持,直到他們死亡。說到底,中國的院士大腕之類的影響力,本質還是和政治上的獨裁者歸為一類。象施一公顏寧饒毅之類,他們作為大腕的高大上地位奠定於美國,還有普林斯頓等名校效應。土共醬缸國缸民的神話思想,造就了楊振寧施一公顏寧等在中國的神人終身大腕地位。

美國沒有終身可以呼風喚雨左右一切的學術大碗,而上述這些人的科研活動在美國已經過時,在強烈的學術平等思想左右下,他們的proposals被funding的機會越來越少 ,因此不得不離開美國。他們離開美國,不是美國的損失,而是被美國平等公平公正的學術環境所淘汰。你隻要讀過研究生就應該清楚,青年人創新思想最活躍,環視美國的重大發明或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大多數都是那些人在年輕的時候搞起來的。

被美國社會淘汰的這些中國精英,頭頂帶著隻有中國人才能看到的一圈圈光環,回歸中國社會,繼續鼓搗那些在美國已經被淘汰了的玩意兒。那裏,他們有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術資源。他們以大腕的身份終身把持著學術界,手裏緊握著學術科研項目“切蛋糕”的刀子,成為年輕人頭頂的覆蓋層,壓製年輕人,直到壽終正寢。

土共醬缸國這種文化機製,如果能引導那裏的科研,走到引領世界的位置,無疑是癡人說夢。:)
最美的遺憾 發表評論於
海龜理工科博士有70%以上是浪費社會資源不能產生任何實際價值的,生物領域則有90%以上
modems 發表評論於
CIA間諜團夥,粉紅趕緊咬
山鄉不仕老了 發表評論於
僅有基礎研究,不夠一個醫學院的建製啊。
科普閑談 發表評論於
還是要創新才能生存和發展。

在老掉牙的理念和技術裏轉悠,別說八大金剛,就是八萬金剛又能如何。浪費資源和生命做大量的無用功,很可惜的。
紐約雙子 發表評論於
這怎麽行,證明實力得需要貨真價實的“國產貨”人才。全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那軍功章上得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Biao9919 發表評論於
所以現在美國開始掐斷對中國科技醫學人才的係統培養。現在我同學實驗室招國內來的必須自己付$7000做背景調查。背景調查基本無法通過,而且這錢還不退

寶刀屠龍 發表評論於 2024-08-25 08:47:31
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領軍科學人才絕大部分來自美國
看看中國自己的諾獎“未來科學大獎”獲得者
生物醫學領域除了兩名醫生兩名香港籍外,幾乎全部來自美國實驗室
彎刀月 發表評論於
還差十三太保,五百羅漢呢
van1 發表評論於
沒招幾個洋人?要國際化必須有幾隻洋麵孔,猶太人是首選,俄羅斯人也行,最差就是日本人韓國人了。。。沒幾隻洋麵孔,中國人不會覺得你多高大上
寶刀屠龍 發表評論於
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領軍科學人才絕大部分來自美國
看看中國自己的諾獎“未來科學大獎”獲得者
生物醫學領域除了兩名醫生兩名香港籍外,幾乎全部來自美國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