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作家長平:無論是期待習近平幡然醒悟,還是猜想他被更強大的政治對手打翻在地,對鄧小平時代的懷舊情緒都是危險的。中國需要往前走,而不是回到過去;中國人值得擁有可以自己掌控的民主自由,而不是留戀一個一手舉著改革開放旗幟、一手揮舞著嗜血屠刀的獨裁者。https://t.co/LpN6DJuaGC
—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August 24, 2024
本周適逢鄧小平誕辰120周年,中共對此進行了高調紀念。時事評論作家長平提醒道,強人政治已經成為中國曆史留給未來的時間膠囊,其中記錄和傳承著一個民族的專製詛咒。
施泰因豪澤(Norbert Steinhauser)曾是德國腓特烈港一家博物館的館長。他回憶說,二戰之後,家人出門散步的時候,母親總是緊緊攥住父親的手,怕他因為習慣而舉起來行納粹禮,喊出“希特勒萬歲”(Heil Hitler)。
美國曆史學者魯斯·本-吉亞特(Ruth Ben-Ghiat)在她2020年出版的著作《強人:從墨索裏尼到現在》對此現象解釋說:政治強人並不會隨著他們的統治結束而消失,敬禮和稱頌會在人民的身體裏留下痕跡,成為他們的肌肉記憶而難以磨滅。
本周四(8月22日)適逢鄧小平誕辰120周年。人們留意到,中共對此進行了高調紀念。當日,中共中央舉行座談會,習近平發表講話,稱頌鄧小平“功勳彪炳史冊、永勵後人”。在此前後,官方喉舌《求是》雜誌、《人民日報》和《解放日報》等都發表紀念文章。
曆史的專製詛咒
海外輿論對此進行了各種猜想和分析。有人認為,這表明習近平試圖回到毛澤東時代的政策破產了,政治上和經濟上都難以為繼,不得不重拾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旗幟。還有人猜想,體製內改革派政變成功,架空了習近平,重返鄧小平道路。另有分析認為,習近平企圖借光鄧小平,給自己貼上“改革家”的曆史標簽。
在這些討論中,我儼然看到人們對強人政治的肌肉記憶。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再到習近平,中國人遭遇的強人政治統治時間遠遠長過當年的意大利人和德國人,因此更難擺脫。強人政治已經成為曆史留給未來的時間膠囊,其中記錄和傳承著一個民族的專製詛咒。
魯斯·本-吉亞特認為,政治強人利用三種時間框架和民眾心理來建構自己的專製權力,那就是烏托邦幻想、懷舊情緒與危機時刻。
在習近平的支持者眼裏,毛澤東時代是一個烏托邦幻想:沒有貪汙腐敗,社會公平,人民有造反的自由。盡管毛澤東時代的政治口號是“砸爛舊世界”,但是並不妨礙人們想象通過它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在習近平的批評者看來,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中國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理想社會,改革開放從那時興起一直延續到習近平2012年掌權之前。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習近平要是能夠帶領中國回到鄧小平道路就好了。
危險的懷舊情緒
八十年代的確是改革開放的曆史,也是經曆了從“土改”到“文革”一係列中共政治災難之後的中國人覺醒和抗爭的年代。一方麵,我們要看到鄧小平出於將奪權鬥爭正當化的需要否定“文革”、開放國門和引進外資,讓中國有了珍貴而短暫的融入現代文明的機會;另一方麵我們也應該看到,正是鄧小平的強人政治葬送了這樣的機會,通過反反複複的“嚴打”和“鎮壓”阻斷了中國走向自由民主的可能,而且用他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為今天的中國定下了基調。
無論是期待習近平幡然醒悟,還是猜想他被更強大的政治對手打翻在地,對鄧小平時代的懷舊情緒都是危險的。中國需要往前走,而不是回到過去;中國人值得擁有可以自己掌控的民主自由,而不是留戀一個一手舉著改革開放旗幟、一手揮舞著嗜血屠刀的獨裁者。
悉數中共建政70年曆任國家領導人
施泰因豪澤(Norbert Steinhauser)曾是德國腓特烈港一家博物館的館長。他回憶說,二戰之後,家人出門散步的時候,母親總是緊緊攥住父親的手,怕他因為習慣而舉起來行納粹禮,喊出“希特勒萬歲”(Heil Hitler)。
美國曆史學者魯斯·本-吉亞特(Ruth Ben-Ghiat)在她2020年出版的著作《強人:從墨索裏尼到現在》對此現象解釋說:政治強人並不會隨著他們的統治結束而消失,敬禮和稱頌會在人民的身體裏留下痕跡,成為他們的肌肉記憶而難以磨滅。
本周四(8月22日)適逢鄧小平誕辰120周年。人們留意到,中共對此進行了高調紀念。當日,中共中央舉行座談會,習近平發表講話,稱頌鄧小平“功勳彪炳史冊、永勵後人”。在此前後,官方喉舌《求是》雜誌、《人民日報》和《解放日報》等都發表紀念文章。
曆史的專製詛咒
海外輿論對此進行了各種猜想和分析。有人認為,這表明習近平試圖回到毛澤東時代的政策破產了,政治上和經濟上都難以為繼,不得不重拾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旗幟。還有人猜想,體製內改革派政變成功,架空了習近平,重返鄧小平道路。另有分析認為,習近平企圖借光鄧小平,給自己貼上“改革家”的曆史標簽。
在這些討論中,我儼然看到人們對強人政治的肌肉記憶。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再到習近平,中國人遭遇的強人政治統治時間遠遠長過當年的意大利人和德國人,因此更難擺脫。強人政治已經成為曆史留給未來的時間膠囊,其中記錄和傳承著一個民族的專製詛咒。
魯斯·本-吉亞特認為,政治強人利用三種時間框架和民眾心理來建構自己的專製權力,那就是烏托邦幻想、懷舊情緒與危機時刻。
在習近平的支持者眼裏,毛澤東時代是一個烏托邦幻想:沒有貪汙腐敗,社會公平,人民有造反的自由。盡管毛澤東時代的政治口號是“砸爛舊世界”,但是並不妨礙人們想象通過它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在習近平的批評者看來,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中國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理想社會,改革開放從那時興起一直延續到習近平2012年掌權之前。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習近平要是能夠帶領中國回到鄧小平道路就好了。
危險的懷舊情緒
八十年代的確是改革開放的曆史,也是經曆了從“土改”到“文革”一係列中共政治災難之後的中國人覺醒和抗爭的年代。一方麵,我們要看到鄧小平出於將奪權鬥爭正當化的需要否定“文革”、開放國門和引進外資,讓中國有了珍貴而短暫的融入現代文明的機會;另一方麵我們也應該看到,正是鄧小平的強人政治葬送了這樣的機會,通過反反複複的“嚴打”和“鎮壓”阻斷了中國走向自由民主的可能,而且用他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為今天的中國定下了基調。
無論是期待習近平幡然醒悟,還是猜想他被更強大的政治對手打翻在地,對鄧小平時代的懷舊情緒都是危險的。中國需要往前走,而不是回到過去;中國人值得擁有可以自己掌控的民主自由,而不是留戀一個一手舉著改革開放旗幟、一手揮舞著嗜血屠刀的獨裁者。
悉數中共建政70年曆任國家領導人
從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按照官方的說法,已經經曆了五代中央領導核心,然而,70年來烙印在中國人集體記憶中的政治人物,卻絕非僅有這五位“核心”。這些政治人物的個人風格不盡相同,所處世代與外界評價也天差地別。但無論如何,他們對於中國曆史與社會的變化與發展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毛澤東
毛澤東是中國現代史上最為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中國官方將毛澤東定位為黨和國家的締造者以及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思想被列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指導思想之一。但是毛澤東從上世紀50年代起主導或發動的反右、大躍進、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等運動造成中國社會千萬人死亡、經濟蒙受巨大損失、文化遺產遭嚴重破壞、社會結構出現深層斷裂等危害後果,這也讓他在官方之外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盡管如此,1998年出版的《時代》雜誌仍將毛澤東列入20世紀100名最重要的人物。
劉少奇
劉少奇曾經被毛澤東視作接班人選之一。他曾先後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和中國國家主席。有看法認為,由於劉少奇反對毛澤東倡導的“三麵紅旗”並且在四清運動上與毛澤東產生激烈矛盾,最終導致二人關係破裂。文革開始後,劉少奇被迅速打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並被冠以“叛徒、內奸、工賊”的頭銜。1968年,劉少奇被永遠開除出黨、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次年,他在放逐、拘禁中於河南開封病死。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為劉少奇全麵平反並恢複其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一切名譽。
周恩來
周恩來是中共開國元勳之一,建國後一直擔任總理職務。中國史學界和很多國外史學家認為,周恩來顧全大局、相忍為國,盡力使用各種管渠道,以不同方法減少動亂之影響,也曾被江青等人稱為“滅火隊長”。鄧小平曾在中共黨內高層談到周恩來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作用時說過兩句話。一句是:“如果沒有總理,文化大革命的局麵可能更糟。”另一句是:“沒有總理,文化大革命也不會拖得那麽久。”美國漢學家費正清這樣比較周與毛的一生:“他是一位具有古典風格的總理,相比之下,毛澤東更像一位真龍天子,他可以在風雲變幻的雲霧中恣意縱橫,時隱時現,而周恩來則不同,他仿佛一直在權衡時勢,修補殘局。”
華國鋒
毛澤東生前指定華國鋒為自己的接班人,並留下遺言“你辦事,我放心”。華國鋒在毛澤東逝世後,與汪東興、葉劍英等聯手逮捕“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成為黨政軍最高領導人。他被普遍認為是“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提出人。因為與鄧小平在政治路線上相左,1980年年底華國鋒被迫退出中共核心領導集團。2008年8月20日,華國鋒因病在北京逝世。
鄧小平
至今仍被中國官方稱作“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的鄧小平一生未曾擔任過中國國家元首、中國政府首腦或中共最高領導職務,但從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1989年11月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一職前,外界普遍認為他是實際的最高領導人。2018年紐約時報中文網刊發的一篇客座評論中評價鄧說:“從鄧一生的革命經曆看,雖然他是個務實派,但本質上,鄧是共產主義的信徒,身上還帶有傳統中國遺留下來的專製DNA。……這是他作為改革者的曆史局限性,也使得中國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跛足的改革——隻有經改,沒有政改。”
胡耀邦
上世紀80年代初,胡耀邦進入了中共最高領導人的行列,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不過,力推改革的他引起了黨內其他元老的不滿。到了1986年前後,鄧小平等元老認為胡耀邦縱容"資產階級自由化"、縱容"全盤西化"。1987年初胡耀邦被迫辭去總書記職務。賦閑的他,依然受到黨內改革派、知識分子、學生群體的歡迎。值得一提的是,胡耀邦被迫辭職時,黨內高層人物中隻有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力挺他。
1989年4月15日,74歲的胡耀邦因突發心肌梗塞而去世。隨後,民眾對這名中共前總書記的悼念活動不斷升級,最終演變成了大規模的天安門民主運動,最終遭致鎮壓,釀成“六四”慘案。在胡耀邦去世至今的30年間,這名推動平反"文化大革命"期間冤假錯案、主導"真理標準大討論"的中共前總書記,一直是“敏感詞”。圖為1986年,東德統一社會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昂納克訪華期間,在胡耀邦的陪同下參觀南京長江大橋。
趙紫陽
趙紫陽被視為中共領導集體中的開明派。70年代末他在四川主政時期進行了中國全國最早的人民公社改建鄉政府的試點,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並取得很好效果。當時有順口溜:“要吃米,找萬裏;要吃糧,找紫陽。”1987年,趙紫陽接任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除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外,他還積極提出並設計政治體製改革方案,推進改革開放的深化,曾一度被認為是鄧小平的接班人。但在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趙紫陽因公開表示同情學生和反對武力鎮壓,而招致鄧小平、陳雲、李先念和李鵬等人的不滿,被免去黨內外一切領導職務,最終在軟禁中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16年,於2005年逝世。
李鵬
在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出任總理的政治人物中,除了開國元勳周恩來之外,李鵬無疑是其中資曆最深者。在其政治生涯中,李鵬擔任了十年總理(1988年到1998年),十五年政治局常委(1987年到2002年),還曾擔任五年名義上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的常委會委員長(1998年到2003年)。但是,李鵬在中國政壇及社會中的名望卻幾乎是曆屆總理中最低的。這一點直到其去世也沒有改變,而其症結無疑是1989年的六四事件。北京學者章立凡對李鵬的評價是:“盡管在任內乏善可陳,且有六四事件的巨大陰影,但李鵬實確實忠實於中共信仰或其執政利益。所以我覺得他也就是一個比較符合中共標準的共產黨人。”
江澤民
八九民運爆發後,時任總書記趙紫陽因反對鎮壓學生而失去權力,在一些中共元老們的推薦下,鄧小平最終決定用江澤民取而代之。當時僅擔任了短短兩年上海市委書記的江澤民從原來的政治局委員直接躍升為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總書記。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列維評價江澤民時說:“在大部分外國觀察家眼中,他被視為一個機會主義者。”北京學者章立凡認為,江澤民是一個“比較張揚個性,有表現欲”的領導人,“善於彈奏樂器,時不時還唱首歌。他不斷的用各種方式來表現他的才藝”。2000年,也就是上任十年之後,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並最終將這一理論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相提並論,寫入中國憲法及中共黨章。
除了初期經曆了六四後的外交孤立和經濟動蕩之外,在江澤民隨後的政治生涯之中,中國總體局勢相對平穩,先後迎來加入世貿組織、香港回歸和申辦奧運和世博會成功等重大事件。2002年,江澤民辭去中共總書記職位,將權力交給被普遍視為鄧小平隔代欽定接班人的胡錦濤。但是,江澤民並沒有同時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直到2005年才徹底完成“交班”。除此之外,退休之後的江澤民依然時常出現在媒體上,出席各種活動。曆史學者章立凡分析說:“中國政要跟西方政要的不同。雖然鄧小平廢止了終身製,但實際上鄧小平並沒有廢止老人幹政。江延續了這種老人幹政的傳統,整個胡錦濤時代都處於老人幹政的狀態之下。”
胡錦濤
胡錦濤是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其任內的政治體製也被一些媒體稱作“胡溫體製”。胡錦濤在執政期內延續了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政策,強調“不折騰”,以較為低調的姿態保證了中國經濟十年的快速上升,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反對者批評胡溫政府在一些重大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問題上采取回避態度或者應對不力,給外界以十年不作為、擊鼓傳花的印象。有看法認為,“老人幹政”之下,“胡溫體製”實際上是“九龍治水,互不相讓”的寡頭體製,造成腐敗橫行、軍中權力被架空、政法委變成獨立王國的局麵。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上,胡錦濤卸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由習近平接任。胡錦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位一次交出所有權力的非終身製最高領導人。
溫家寶
溫家寶於2003至2013年間擔任國務院總理,是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主政下的重要領導成員。2013年3月,溫家寶卸任前夕,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發表的一篇文章評價他是“胡錦濤主政下最高領導層中唯一一個敢於提出政治改革的人。他曾間接表示,他可以想象,可以把中國村一級的選舉製度提升至縣和地區一級,可以允許更多民主。他也是將民主和自由稱為普世價值的唯一最高級別官員。但是,溫家寶在其10年任期中沒有做出過努力,讓設想成為現實”。《中國影帝溫家寶》的作者餘傑認為,溫家寶任內“中國政治大幅退步,經濟上更造成國進民退”。2012年10月25日,美國《紐約時報》大篇幅刊發關於溫家寶的家族成員在溫家寶擔任領導崗位期間,借機貪汙了至少27億美元巨額財富的相關報道,引發各界轟動。
習近平
出生於1953年的習近平是中共元老習仲勳之子,也是首位擔任中國最高領導職務的“紅二代”成員。習近平上任之後,盡顯強人政治作風,與前兩任形成較大反差。針對黨內,習近平開展聲勢浩大的反腐運動,導致包括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在內的大批官員入獄。與此同時,政府對於社會的控製也變得更加嚴厲:媒體管束更為嚴格,民間維權運動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對於新疆西藏以及香港等自治地區的政策也顯得更為強硬。與此同時,在對外政策方麵,力推“一帶一路倡議”,旨在中國產品開辟新市場,同時也被視為北京拓展政治影響力的嚐試。
2018年,中國全國人大投票通過取消國家主席任期製,使得習近平有可能長期執政。許多評論認為,習近平本人的強勢風格以及圍繞他個人的形象宣傳,是毛澤東之後曆代中共領導人中最為突出的。
毛澤東
毛澤東是中國現代史上最為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中國官方將毛澤東定位為黨和國家的締造者以及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思想被列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指導思想之一。但是毛澤東從上世紀50年代起主導或發動的反右、大躍進、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等運動造成中國社會千萬人死亡、經濟蒙受巨大損失、文化遺產遭嚴重破壞、社會結構出現深層斷裂等危害後果,這也讓他在官方之外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盡管如此,1998年出版的《時代》雜誌仍將毛澤東列入20世紀100名最重要的人物。
劉少奇
劉少奇曾經被毛澤東視作接班人選之一。他曾先後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和中國國家主席。有看法認為,由於劉少奇反對毛澤東倡導的“三麵紅旗”並且在四清運動上與毛澤東產生激烈矛盾,最終導致二人關係破裂。文革開始後,劉少奇被迅速打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並被冠以“叛徒、內奸、工賊”的頭銜。1968年,劉少奇被永遠開除出黨、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次年,他在放逐、拘禁中於河南開封病死。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為劉少奇全麵平反並恢複其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一切名譽。
周恩來
周恩來是中共開國元勳之一,建國後一直擔任總理職務。中國史學界和很多國外史學家認為,周恩來顧全大局、相忍為國,盡力使用各種管渠道,以不同方法減少動亂之影響,也曾被江青等人稱為“滅火隊長”。鄧小平曾在中共黨內高層談到周恩來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作用時說過兩句話。一句是:“如果沒有總理,文化大革命的局麵可能更糟。”另一句是:“沒有總理,文化大革命也不會拖得那麽久。”美國漢學家費正清這樣比較周與毛的一生:“他是一位具有古典風格的總理,相比之下,毛澤東更像一位真龍天子,他可以在風雲變幻的雲霧中恣意縱橫,時隱時現,而周恩來則不同,他仿佛一直在權衡時勢,修補殘局。”
華國鋒
毛澤東生前指定華國鋒為自己的接班人,並留下遺言“你辦事,我放心”。華國鋒在毛澤東逝世後,與汪東興、葉劍英等聯手逮捕“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成為黨政軍最高領導人。他被普遍認為是“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提出人。因為與鄧小平在政治路線上相左,1980年年底華國鋒被迫退出中共核心領導集團。2008年8月20日,華國鋒因病在北京逝世。
鄧小平
至今仍被中國官方稱作“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的鄧小平一生未曾擔任過中國國家元首、中國政府首腦或中共最高領導職務,但從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1989年11月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一職前,外界普遍認為他是實際的最高領導人。2018年紐約時報中文網刊發的一篇客座評論中評價鄧說:“從鄧一生的革命經曆看,雖然他是個務實派,但本質上,鄧是共產主義的信徒,身上還帶有傳統中國遺留下來的專製DNA。……這是他作為改革者的曆史局限性,也使得中國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跛足的改革——隻有經改,沒有政改。”
胡耀邦
上世紀80年代初,胡耀邦進入了中共最高領導人的行列,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不過,力推改革的他引起了黨內其他元老的不滿。到了1986年前後,鄧小平等元老認為胡耀邦縱容"資產階級自由化"、縱容"全盤西化"。1987年初胡耀邦被迫辭去總書記職務。賦閑的他,依然受到黨內改革派、知識分子、學生群體的歡迎。值得一提的是,胡耀邦被迫辭職時,黨內高層人物中隻有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力挺他。
1989年4月15日,74歲的胡耀邦因突發心肌梗塞而去世。隨後,民眾對這名中共前總書記的悼念活動不斷升級,最終演變成了大規模的天安門民主運動,最終遭致鎮壓,釀成“六四”慘案。在胡耀邦去世至今的30年間,這名推動平反"文化大革命"期間冤假錯案、主導"真理標準大討論"的中共前總書記,一直是“敏感詞”。圖為1986年,東德統一社會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昂納克訪華期間,在胡耀邦的陪同下參觀南京長江大橋。
趙紫陽
趙紫陽被視為中共領導集體中的開明派。70年代末他在四川主政時期進行了中國全國最早的人民公社改建鄉政府的試點,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並取得很好效果。當時有順口溜:“要吃米,找萬裏;要吃糧,找紫陽。”1987年,趙紫陽接任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除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外,他還積極提出並設計政治體製改革方案,推進改革開放的深化,曾一度被認為是鄧小平的接班人。但在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趙紫陽因公開表示同情學生和反對武力鎮壓,而招致鄧小平、陳雲、李先念和李鵬等人的不滿,被免去黨內外一切領導職務,最終在軟禁中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16年,於2005年逝世。
李鵬
在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出任總理的政治人物中,除了開國元勳周恩來之外,李鵬無疑是其中資曆最深者。在其政治生涯中,李鵬擔任了十年總理(1988年到1998年),十五年政治局常委(1987年到2002年),還曾擔任五年名義上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的常委會委員長(1998年到2003年)。但是,李鵬在中國政壇及社會中的名望卻幾乎是曆屆總理中最低的。這一點直到其去世也沒有改變,而其症結無疑是1989年的六四事件。北京學者章立凡對李鵬的評價是:“盡管在任內乏善可陳,且有六四事件的巨大陰影,但李鵬實確實忠實於中共信仰或其執政利益。所以我覺得他也就是一個比較符合中共標準的共產黨人。”
江澤民
八九民運爆發後,時任總書記趙紫陽因反對鎮壓學生而失去權力,在一些中共元老們的推薦下,鄧小平最終決定用江澤民取而代之。當時僅擔任了短短兩年上海市委書記的江澤民從原來的政治局委員直接躍升為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總書記。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列維評價江澤民時說:“在大部分外國觀察家眼中,他被視為一個機會主義者。”北京學者章立凡認為,江澤民是一個“比較張揚個性,有表現欲”的領導人,“善於彈奏樂器,時不時還唱首歌。他不斷的用各種方式來表現他的才藝”。2000年,也就是上任十年之後,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並最終將這一理論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相提並論,寫入中國憲法及中共黨章。
除了初期經曆了六四後的外交孤立和經濟動蕩之外,在江澤民隨後的政治生涯之中,中國總體局勢相對平穩,先後迎來加入世貿組織、香港回歸和申辦奧運和世博會成功等重大事件。2002年,江澤民辭去中共總書記職位,將權力交給被普遍視為鄧小平隔代欽定接班人的胡錦濤。但是,江澤民並沒有同時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直到2005年才徹底完成“交班”。除此之外,退休之後的江澤民依然時常出現在媒體上,出席各種活動。曆史學者章立凡分析說:“中國政要跟西方政要的不同。雖然鄧小平廢止了終身製,但實際上鄧小平並沒有廢止老人幹政。江延續了這種老人幹政的傳統,整個胡錦濤時代都處於老人幹政的狀態之下。”
胡錦濤
胡錦濤是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其任內的政治體製也被一些媒體稱作“胡溫體製”。胡錦濤在執政期內延續了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政策,強調“不折騰”,以較為低調的姿態保證了中國經濟十年的快速上升,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反對者批評胡溫政府在一些重大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問題上采取回避態度或者應對不力,給外界以十年不作為、擊鼓傳花的印象。有看法認為,“老人幹政”之下,“胡溫體製”實際上是“九龍治水,互不相讓”的寡頭體製,造成腐敗橫行、軍中權力被架空、政法委變成獨立王國的局麵。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上,胡錦濤卸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由習近平接任。胡錦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位一次交出所有權力的非終身製最高領導人。
溫家寶
溫家寶於2003至2013年間擔任國務院總理,是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主政下的重要領導成員。2013年3月,溫家寶卸任前夕,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發表的一篇文章評價他是“胡錦濤主政下最高領導層中唯一一個敢於提出政治改革的人。他曾間接表示,他可以想象,可以把中國村一級的選舉製度提升至縣和地區一級,可以允許更多民主。他也是將民主和自由稱為普世價值的唯一最高級別官員。但是,溫家寶在其10年任期中沒有做出過努力,讓設想成為現實”。《中國影帝溫家寶》的作者餘傑認為,溫家寶任內“中國政治大幅退步,經濟上更造成國進民退”。2012年10月25日,美國《紐約時報》大篇幅刊發關於溫家寶的家族成員在溫家寶擔任領導崗位期間,借機貪汙了至少27億美元巨額財富的相關報道,引發各界轟動。
習近平
出生於1953年的習近平是中共元老習仲勳之子,也是首位擔任中國最高領導職務的“紅二代”成員。習近平上任之後,盡顯強人政治作風,與前兩任形成較大反差。針對黨內,習近平開展聲勢浩大的反腐運動,導致包括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在內的大批官員入獄。與此同時,政府對於社會的控製也變得更加嚴厲:媒體管束更為嚴格,民間維權運動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對於新疆西藏以及香港等自治地區的政策也顯得更為強硬。與此同時,在對外政策方麵,力推“一帶一路倡議”,旨在中國產品開辟新市場,同時也被視為北京拓展政治影響力的嚐試。
2018年,中國全國人大投票通過取消國家主席任期製,使得習近平有可能長期執政。許多評論認為,習近平本人的強勢風格以及圍繞他個人的形象宣傳,是毛澤東之後曆代中共領導人中最為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