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掌財經雜誌26年,總編輯王波明謝幕!
8月13日,王波明發表“期待《財經》再創輝煌”一文,表示在擔任《財經》雜誌總編輯26年後,由於已到退休年齡,辭去《財經》總編輯職務。
資料顯示,王波明,漢族,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金融專業,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的一批留學生之一,曾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任職,擔任中國證券市場設計研究中心總幹事、《證券市場周刊》《財經》社長。
王波明作為證券市場的早期主要推動人之一,積極推動、策劃並參與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創建。
1988年3月,王波明、高西慶等人共同執筆,寫成《關於促進中國證券市場法製化和規範化的政策建議》,這份“建議”又稱“中國證券市場的白皮書”。
王波明父親王炳南曾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兄長王東明是中信證券董事長。
王波明身為上世紀80年代中國首批留學生之一,在成為紐約證交所的經濟學家後,他選擇回國組建了“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
1998年,王波明決意創建一個更麵向大眾的財經媒體,他找到了當時被譽為中國最好的財經記者的胡舒立,後者提出了直至今日都是中國媒體環境下的超前要求:每年近兩百萬元的記者工資以確保記者誠實,全權負責所有內容,采編獨立不受廣告經營影響。王波明以罕見的氣度全部答應。
《財經》,這個最初創刊名叫《Money》的雜誌就此誕生。
1998年4月,創刊號特稿“瓊民源證券欺詐案”一出就是爆炸性的效果。隨後,《財經》又刊發了《基金黑幕》等一係列揭秘證券市場劣跡的特稿,引發了中國證券市場大地震。
此後,在發表了《莊家呂梁》《SARS調查》《銀廣夏陷阱》《上海社保案》《誰的魯能》等一批重大財經新聞報道後,《財經》奠定了其國內首屈一指的財經媒體地位。
在同行眼中,《財經》是個奇跡,並在中國達到了媒體能到的最大尺度。
《財經》的大膽報導,讓投資人王波明不得不麵對來自各方麵的“斥責”“撤廣告”等局麵。每當此時,他都跟對方解釋:他隻是擁有這本雜誌,但是不能幹涉編輯的決定。
除了《財經》,王波明還曾謀劃一個平麵雜誌全產品線的陣容。從最早的《證券市場周刊》和《財經》,到《他生活》、《TimeOut消費導刊》,
高峰時期,王波明旗下財訊傳媒擁有12本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