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小學生遇害!一場無差別刺殺,何以引發全英騷亂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每年8月,是英國人一年中難得享受溫暖陽光和暑期休假的月份。在海峽對岸的巴黎舉辦的奧運會,本該成為這個夏天英國媒體的頭條。但是這個8月剛剛開始,英國多地卻陷入此起彼伏的騷亂,警察與極右翼暴力分子爆發嚴重衝突,商場、酒店甚至圖書館都被打砸焚燒,街市陷入恐慌和蕭條。
由於事態嚴峻,英國警方不得不強力應對騷亂。截至當地時間8月9日,已經有741人因為參與騷亂被捕。在“快捕快審快判”的要求之下,英國法院都拿出了驚人的效率,一周內已經有數十人被判刑。有關部門還通過電視直播了宣判的過程,力圖達到警示的效果。
一樁惡性刑事案件,卻意想不到地引發了一場席卷全國的騷亂。這讓剛剛上台不足一個月的英國工黨政府頭痛不已。而這場騷亂背後深藏的貧困、失業等經濟問題,和種族、宗教、移民等社會問題交織在一起,恐將成為英國未來長時間內的隱憂。
8月4日,英國羅瑟勒姆一處為尋求庇護者提供住宿的快捷酒店外,警方與抗議者發生衝突。
一樁無差別刺殺引發的眾怒
本次席卷全英數十個城鎮的騷亂,直接導火索是一樁惡性刑事案件。當地時間7月29日上午,一名持刀者闖入位於英格蘭西北部默西塞德郡紹斯波特鎮中心的一家社區舞蹈室,當地放暑假的孩子正在這裏進行瑜伽和舞蹈課程。凶手進門不由分說就對現場的小學生開始了無差別刺殺。盡管課程老師盡全力阻止暴行保護在場的25名孩子,但遺憾的是,還是有三名小女孩遇害,她們的生命停留在6歲、7歲和9歲。此外,還有包括兩名成年人在內的10人受傷,且大都傷勢嚴重。
毫無疑問,這起暴力凶案的性質極其惡劣,針對兒童的無差別刺殺行為,讓整個英國社會備感震驚和憤怒。7月30日,英國首相斯塔默緊急趕往案發地為受害者獻花表達哀悼,但是迎接他的是當地居民的怒吼質問:“這樣的事件還要發生多少次?你什麽時候才能有所作為?”
居民的質問並非沒有道理。在過去十數年間,類似的持刀襲擊犯罪在英國愈演愈烈,幾乎每年都會有這種群死群傷的恐怖案件發生。英國的槍支管控非常嚴格,但是持刀犯罪很難提前管控避免。前任保守黨政府除了能將一個個凶手繩之以法投入監獄之外,對於預防這類案件也深感束手無策。
這次,警方很快抓捕到了犯罪嫌疑人。但警方發現,嫌疑人隻有17歲。根據英國法律,除非獲得法庭特許,警方和媒體不得對外公布未成年嫌疑人的身份信息。而且,嫌疑人為何對無辜的小女孩舉起利刃,動機至今不明。官方某種程度上的被迫失語,給了假消息充分的傳播空間。
襲擊事件發生後不久,有關襲擊者身份的假消息就開始在網上瘋狂傳播。社交媒體上,數個極右翼的賬號分享了有關嫌犯姓名、國籍、宗教和移民狀況的虛假信息。在英國主流媒體發布的關於“凶手未成年因此無法公布姓名”的新聞評論區下方,最高讚的評論是“懂的都懂凶手叫啥名字吧?”這種充滿暗示性的話語,跟帖則是清一色的“阿裏”“穆罕默德”等指向穆斯林名字的猜測。
8月10日,英國倫敦,人們參加反對極右翼的遊行。本文圖/視覺中國
幾十個城鎮爆發規模不一的騷亂
8月1日,在獲得了法庭出於公共利益的特許之後,英國媒體才公布了嫌疑人的身份:阿克塞爾·穆甘瓦·魯達庫巴納,黑人男性,17歲,英國籍,出生於威爾士卡迪夫,2013年隨家人搬來紹斯波特附近居住。其父母是來自盧旺達的難民,早已獲得合法的英國身份。這一家人不是穆斯林,而是基督徒,甚至還是當地教堂唱詩班的成員。
但是這個遲到了兩天的官方聲明已經無法阻止嚴重後果的發生,反移民、仇視少數族裔的團體在虛假的信息傳播後早開始了聚集。7月30日晚上,在案發的紹斯波特鎮首先爆發了騷亂。極右翼示威者利用為遇害者守夜的機會,包圍了當地的清真寺,高喊“絕不投降”“奪回我們的國家”等極右翼口號,同時築起路障並攻擊警察,還向清真寺和警車投擲物品並縱火。紹斯波特的警察很快發現自己的警力已無法控製局勢,在等來附近數個警局的警力增援後,防暴警察在一小時後清空了現場。入夜之前,示威者逐漸散去。第一天的騷亂,就造成了超過50名警察受傷。
7月31日,騷亂開始在全英國範圍內蔓延。在倫敦市中心國家政府機關聚集的白廳街,近幾年勢頭正盛的極右翼組織英格蘭保衛聯盟(EDL)組織“受夠了”示威遊行,數百人參加。盡管倫敦大都會警察廳提前宣布此次示威受到限製,很多來自倫敦外的極右翼支持者還是坐火車趕來倫敦。他們喊著幾天前剛剛因另一樁訴訟而棄保潛逃前往塞浦路斯的EDL創始人湯米·羅賓遜的名字,並與警方發生嚴重衝突,最終有超過百人被捕。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曼徹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桑德蘭、利茲、羅瑟勒姆等幾十個城鎮都爆發了規模不一的騷亂。即便在官方已經辟謠嫌疑人不是穆斯林或非法移民之後,極右翼早已被點燃的情緒也再無法壓製。一時間,英國數個城鎮中心處處起火。少數族裔經營的小商鋪被洗劫,安置難民的酒店被打砸,穆斯林司機駕駛的出租車被燒毀,被燃燒彈焚毀的警車更是不計其數。
警民衝突不斷,而夾在其中的少數族裔則人人自危,不敢上班,不敢上街購物,更不敢去清真寺禮拜。很多診所被迫宣布停診數日,因為少數族裔的醫護人員擔憂接診時的人身安全。在X平台(原推特)上分享的騷亂視頻下方,該平台的老板、美國富豪馬斯克則是用“內戰無法避免”來形容英國的局勢。當然,馬斯克此番言論被英國政壇一致抨擊為“火上澆油”。
非典型的種族主義
此次騷亂由暴力凶案引燃,被虛假信息煽風點火,最終持續超過一周,蔓延英格蘭北部、中部、南部數十個城鎮,最遠甚至波及北愛爾蘭。表麵看來,騷亂很容易被歸結到一個看似明顯的原因——種族主義下的排外情緒。
雖然在學術界一直有各種爭論,但按大眾常識上的定義來說,英國並非新大陸的“移民國家”,在英國定義“種族主義”也更為困難。和美、加、澳、新這四個新大陸的“盎撒盟友”相比,“英國人”(British)是一個延續了近千年,糅合了國籍、種族、宗教、語言、曆史、文化等要素的複雜身份認同係統。這個係統千年以來從來沒有統一過,時至今日也無法被精準描述。同樣是自我認知為“英國人”的人,對“同胞”或“他者”卻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判斷標準。這種客觀的複雜與主觀的混亂,在當今的英國社會正日益浮上水麵並變得刺眼。
首先,英國從來沒有一套類似於美國的“白人、盎-撒、新教徒”(WASP)的社會主流族裔係統。“盎格魯-撒克遜”在英國是一個基本隻存在於曆史書上的名詞,而且形容的還是在3世紀羅馬人撤出不列顛後直到11世紀諾曼征服前,生活在今天英格蘭大部分地區的說著日耳曼語係語言的居民。1066年,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盎撒人統治的英格蘭,並把說著古法語的貴族、歐陸宮廷的文化、拉丁語為官方語言的天主教等帶到了不列顛島。此後數百年裏,“盎-撒”在英格蘭一直是農民、文盲、說著土話的下等人的代名詞。同時,由於英倫三島和歐洲大陸之間數千年從未間斷的人口流動,如今要想在說著英式英語的白人之間判斷“誰更是英國人”的努力都是完全徒勞的,無論這些人是王室、貴族還是平民。
其次,由於“日不落帝國”長期的對外殖民曆史,對於有色人種而言,當代英國社會也不是簡單的二分判斷。英國可以產生南亞裔的首相和內政大臣、非洲裔的財相和外交大臣、華裔國會議員,以及穆斯林身份的倫敦市長。在政壇之外,少數族裔精英的身影更是已經出現在商業、娛樂、體育等英國社會的方方麵麵。而且,相比多數西方國家,英國社會中粗暴的種族矛盾並不算突出。誠然,基於種族的某些刻板印象難以避免,但完全基於膚色的歧視甚至暴力在當代英國主流社會基本沒有容身之所。
但是,對於“他者”的排斥情緒近年來還是如同幽靈一樣籠罩著不列顛島。其成因表麵上看起來是少數族裔群體和社區在文化和宗教上的難以融合所帶來的文化衝突,根源上則是經濟上更為弱勢的“新移民”的湧入,給同處於經濟困境中的“原生者”帶來衝擊。原生者對於大量新移民的到來,產生了難以名狀的“危機感”和“生存空間焦慮”。
進入21世紀以來,中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的諸多國家陸續出現了治理的嚴重失序,且這種失序的趨勢近年來愈演愈烈。持續的內戰、衝突和貧窮循環,正在摧毀傳統上基於國境線建立起的國家治理形態。對於很多最不發達國家的民眾尤其是年輕人來說,不惜代價前往歐美西方發達國家生活,可能是他們唯一能夠看到的人生希望。在這些幾乎一無所有卻一心要改變全家命運的人心中,國境線、簽證和移民法都阻擋不了他們的遷徙腳步。
英國上一次如此劇烈地出現“排外”思潮,還是十幾年前。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斷了英國的經濟增長勢頭,英鎊大幅貶值,房價幾乎腰斬。如果蛋糕無法變大,那麽蛋糕渣的分配就成了至關緊要的問題。當時脫歐派一個主要論點就是東歐裔移民在歐盟的居住遷徙自由規則之下大量前來英國就業,並不斷擠占英國的低端就業崗位。
英國脫歐之後,現在歐盟人士前來英國工作定居已經需要提前辦理簽證。但是,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衰退後遺症,讓來自非歐盟國家的移民潮愈演愈烈,英國的淨移民人數在2023年已經來到了創紀錄的68萬人。據英國議會估計,通過乘坐小艇和隱藏在大貨車中冒死穿越英吉利海峽等“非正常途徑”移民的,每年超過5萬人。這些非法入境者中的一部分主動申請或被捕後申請了難民或庇護,被英國政府用公帑暫時安置在酒店中等待批準居留許可,還有一部分則毀掉一切身份證明,進入少數族裔的社區隱身下來,從零開始新的生活。
從此次騷亂中最為活躍的幾個極右翼組織“英格蘭保衛聯盟”(EDL)、“英國優先”(Britain
First)、“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等團體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極右翼的根本邏輯其實從來沒有改變過。種族或者宗教都隻是他們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表象,根源則是對於經濟弱勢的新移民、難民、非法移民等團體可能“擠占”英國社會本已捉襟見肘的經濟和社會資源的擔憂。
此次騷亂發生後,包括《經濟學人》在內的多家英國媒體承認,英國的移民和庇護係統確實已經混亂不堪。但媒體近年來對於移民失控的渲染,以及政客們喊出的“阻止小船”“把非法入境者送往盧旺達”等空洞口號,不僅對於解決非法移民這個係統性問題毫無幫助,某種程度上還助長並掩護了極右翼思潮的萌發和傳播。“排外焦慮”是特定條件下的社會心理,並非典型的種族主義。但如果問題無法解決,它必然催生種族主義。本質上,這和近一個世紀前罪惡的納粹思潮在德國的源起過程並無二致。
陷入虛無的草根“小夥”
在反思種族主義這一人類共同敵人的同時,值得一提的是,曆史上發生在英國的騷亂也帶有一定的地域共性。一些帶有強烈“英國特色”和“英式亞文化”的元素,也對本次騷亂起到了煽風點火的作用。
眾所周知,英國有著非常強的基於地域和身份認同的足球文化,尤其以英格蘭北部老工業基地城鎮為代表。這種足球文化土壤中不僅盛開著一代代對自家母隊死忠的球迷,也孕育出另一朵惡之花——英國足球流氓群體。
本次發生騷亂的城鎮大多集中在英格蘭北部和中部,與英國曾經輝煌又衰落的工業中心,也是那些英國足球文化最盛行發達的城鎮高度重合。但不幸的是,這些城鎮恰恰也是臭名昭著的英國足球流氓組織活動的重災區。這次騷亂中,眾多足球流氓群體深度參與其中。他們在線上傳播消息,在線下聚集騷亂,把這個夏天足球聯賽休賽期無處發泄的暴力宣泄到警察和無辜少數族裔群體的身上。
這些足球流氓群體的成員存在一定的共性:白人男性、工人階級家庭、幾乎沒有受過高等教育、酗酒、崇尚暴力。英國俚語中對這類人有一個標簽稱呼——lads,中文可以意譯為“精神小夥”。這個詞本意是指青少年,但放在文化語境中則年齡不限,老中青皆可“精神”。“精神小夥”們倒也不忌諱這個稱呼,而是把它當成“兄弟”的代稱。
7月中旬,英格蘭男足在歐洲杯決賽被西班牙絕殺,折戟柏林。“精神小夥”們的暑期也就重回虛無。巴黎奧運會對於他們來講更像是“娘娘腔”的遊戲,絲毫勾不起一點興趣,等待英格蘭足球聯賽新賽季的日子就顯得無比漫長。經濟上的困頓,精神上的空虛,手機上的虛假信息再加上一點酒精的刺激,“兄弟義氣”就把他們的暴力基因喚醒,“找點樂子”上街打砸發泄也就難以避免。
年輕人的街頭暴力行為,不分種族隻分階級。在英國高度固化的社會階層分化之下,無論什麽族裔,來自底層家庭的年輕人都很難實現階層跨越。出生的社區、就讀的學校、難改的口音,就像一座座隱形的大山,不僅限製了底層青年們的認知能力,也讓失去機會的他們對社會愈加仇視。黑幫催生了販毒、持刀襲擊等犯罪行為,足球流氓團體則助長了對移民和警察的群體暴力,兩者的本質都是反社會的暴徒,毫無高下之分。
英國近年來的經濟困頓又大大加深了這種誤解和敵意。騷亂發生後,不斷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質問,為何國家要把安置難民的酒店選在“我的鎮子”。背後的道理似乎顯而易見:這些老工業城鎮經濟衰落,所以這裏的酒店入住率最低、房價也最便宜。但這背後反映出英國在去工業化幾十年後催生的嚴重發展不均衡問題,恐怕將成為剛上任的工黨政府在今後執政考卷上的一道必答題。
8月7日,在傳出英國極右翼群體可能在數個城市組織新一輪大規模的示威活動之後,英國各地民眾開始自發組織起聲勢浩大的反對極右翼抗議的遊行。最終,7日當晚,全英國幾十個城鎮的街上變成了愛與和平的海洋,人們舉著“白色、黑色、棕色,歡迎所有人”“阻止極右”“愛與團結”的牌子,和平地組織了遊行。
有來自布裏斯托的反右翼示威者說:“我在街角看到了幾個像是極右翼的家夥,不過路被我們完全堵住了,他們根本擠不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