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核心人物薑誠君被帶走 10天前還在講廉潔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7月18日薑誠君在海通證券“廉潔文化作品展”上致辭。圖片來源:海通證券黨建

作者 | 溫世君


編輯 | 王偉凱

出品 | 棱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7 月 31 日,海通證券發布公告稱,副總經理薑誠君“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與此前海通證券發布的高管辭職公告不同,這份公告言辭簡單,沒有以往慣常的對離任高管的大篇幅致敬內容。

10多天前的7月18日,薑誠君還在海通證券舉辦的“廉潔文化作品展”上致辭,稱“廉潔從業是證券行業中一項至關重要的職業道德要求”。


8月1日,《經濟觀察報》報道稱,薑誠君早在上周即被紀委監察部門帶走。最遲在7月30日,海通證券公司發現已無法聯係到薑誠君。除薑誠君外,海通證券公司還有個別部門負責人在配合調查。

2023年才晉升為副總經理

2023年,受境外實體海通國際(0665.HK,海通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在港股的退市等因素的影響,海通證券淨利潤浮虧3.11億元。

這是這家滬上老牌券商進入本世紀以來,首次錄得淨利潤虧損。如果計算歸屬母公司股東口徑,海通證券2023年全年扣非歸母淨利潤雖然是個正值,但2.7億元這個數字,依然是2007年IPO以來最低。

2021年,海通證券淨利潤還高達137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依然有124億元。到了2023年,業績已經不及當年的零頭。


兩年之間,百億級的利潤降幅,是什麽概念?要知道,就2023年財報數據看,中金公司加上申萬宏源兩家券商,扣非歸母淨利潤之和,不過106億元。

伴隨著業績風暴,2023年,海通證券原副總經理任澎、原總經理助理林湧、原首席風險官李建國、原副總經理兼合規總監李海超先後離任。與此同時,多位幹部獲得了提拔,基本都是“老海通”。

三位老將晉升為分管核心業務的副總經理,除原總經理助理、原董事會秘書薑誠君,還有原總經理助理潘光韜和現任財務總監張信軍。三人在海通證券均有20年以上的工作時間,分別成長自投行、自營、財務條線。薑誠君在2000年8月,就已經擔任海通證券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薑誠君的董事會秘書職位,由卸任的副總經理裴長江接任。4月12日的這場業績說明會,正是由裴長江主持。裴長江1965年出生,2003年就已任華寶興業基金首任總經理,是“初代”公募基金負責人。此次與薑誠君對調,是為“一正三副”讓出了一席。

2024年1月,裴長江又卸任了海通資管(上海海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但截至目前,他仍是富國基金(海通證券為第一大股東)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


接任首席風險官的,是海通證券稽核部門負責人侍旭,他於1999年加入海通證券,從職員逐步成長為部門總經理。

新任合規總監趙慧文是監管出身,曾任證監會稽查局幹部、副處長、處長,發行監管部處長,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處長。在加入海通證券前,任東興證券副總經理、首席風險官、合規總監。

潘光韜、張信軍、侍旭、趙慧文都是“70後”。即便大多已經年過五旬,但他們的走馬上任,也被市場認為是海通證券幹部年輕化的變革動作。

當然,這些專業幹部2023年的薪酬都在百萬級別:薑誠君197.74萬元(另有遞延薪酬140.27萬元),潘光韜197.26萬元(另有遞延薪酬126.15萬元)、張信軍185.51萬元(另有遞延薪酬126.52 萬元)、侍旭115.18萬元(另有遞延薪酬40.67萬元)、趙慧文95.63萬元。

趙慧文是其中唯一不足百萬的,但其2023年7月末才正式出任合規總監,就已經比其前任李海超(同樣證監會背景)2022年79.20萬的年薪高出不少。


人事的巨變驗證了一個常見的規律:在公司業績出現波動的時候,往往是人事布局的節點——改變的阻力更小。這個時候,技術幹部拿不出業績的談判籌碼,“老人”容易萌生退意,管理層也可以將“改革”作為提拔新人的理由。

IPO業務風險偏好相對較高,監管曾點名薑誠君

投行業務是海通證券的優勢領域。特別是IPO業務,2023年成績不錯。就募資金額排名,當年海通證券A股IPO承銷22家,累計規模466.15億元。這是全市場排名第二的好成績,雖不及中信證券的500.33億元,但比排名第三的中信建投的394.02億元也高出不少。

科創板IPO的優勢更突出。2023年海通證券完成的22家A股IPO中,有10家是在科創板上市的,募資總額379.70億元,全市場排名第一,比第二名的中金公司募資總金額多出164.61億元。

但這樣的業績也是有代價的。其科創板業務優勢的另一個側麵,是海通證券在的投行業務領域相對較高的風險偏好,敢為敢做。這可以帶來更高的收益和更多的項目,但也多次觸及了監管紅線。


僅上交所,就在2023年6月、2024年1月兩次針對海通證券發布監管函。2023年6月的監管函件明確提出,海通證券的惠強新材、明峰醫療、治臻股份三個項目,保薦核查工作履職盡責不到位。

2024年1月的監管函,更是直接點名海通證券投行核心人物薑誠君及海通證券內核、質控兩位負責人。不僅給予上述三位人員監管警示,還明確要求“海通證券主要負責人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到本所接受監管談話”。

保代更是被頻頻點名。僅2024年1月,海通證券就先後有陳城、景煬、晏瓔、謝丹四位保代被深、滬交易所通報批評。在監管“長牙帶刺”的大環境下,投行業務增長更加不易。但更大的壓力,來自IPO數量的壓縮。

2023年“827新政”後,“合理把握IPO、再融資節奏”“階段性收緊IPO節奏”成為主流。2024年初,監管“特急”調研券商IPO承銷保薦項目費用,投行降費的討論更是甚囂塵上。春節前,證監會“換帥”,2024年IPO市場整體趨緊。

此次,隨著在投行核心人物薑誠君的離任,海通證券或將迎來一次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