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價格大跌:中國太陽能產業陷入動蕩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濰坊的一個太陽能發電場,攝於去年10月。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正在降價,但仍在建廠。

在過去15年裏,中國主導了全球太陽能市場。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太陽能電池板都是由中國公司製造的。就連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設備也幾乎全部在中國製造。根據產生的電力來衡量,今年5月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出口較去年又增長了10%。

但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國內產業正在經曆動蕩。

批發價格去年下降了近一半,今年又下跌了25%。中國製造商正以遠低於成本的價格爭奪客戶,同時仍在繼續建造更多的工廠。

降價對中國太陽能企業造成了嚴重打擊。過去12個月,中國五大電池板及其他設備製造商的股價下跌了一半。自6月下旬以來,至少有七家中國大型製造商警告,它們將宣布今年上半年出現嚴重虧損。

在工廠產能巨大、出口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太陽能行業的動蕩凸顯出中國產業決策的運作方式。15年前,中國政府決定大力支持太陽能發電,然後放手讓企業自生自滅。對於任憑大量企業遭遇困難甚至倒閉,政府表現出了很高的容忍度。

5月,新疆地區一家工廠裏的機器人。除了太陽能電池板,世界上大部分太陽能電池板的材料和組件都是中國生產的。

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汽車行業。中國每年的汽車銷量約為2500萬輛,比任何國家都要多,但這還不到中國汽車製造能力的一半。因此,中國的汽車製造商正在跟隨太陽能行業的腳步,大幅降價,增加出口。

中國的做法可能會給地方政府、國家投資基金和國家支持的銀行帶來巨大的財務損失,這些機構都為受青睞行業的公司提供資金。

“這是一種非常昂貴的發展模式,但它卻能可靠地培養出國家級的龍頭企業,”全球商業組織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中國問題高級顧問戴維·霍夫曼說。

在中國加大出口力度以彌補國內疲軟的經濟之際,北京不惜代價的政策尤其受到關注,這招致了美國、歐盟和其他貿易夥伴的批評,他們認為中國對一些產業的大力支持是不公平的。

上周日,中共領導層呼籲進一步投資包括太陽能在內的高科技產業。上周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講時,前總統特朗普呼籲結束拜登政府的可再生能源計劃,稱其為“綠色新騙局”。

蘇州一家工廠對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線進行質量檢查,攝於2019年。

在中南部省份湖南,位於其省會長沙的湖南神州光電能源有限公司的興衰可以作為中國政策發揮作用的案例。

這家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於2008年成立,從一開始就享受到了各種可能的補貼。它幾乎免費獲得了約130畝位於市中心黃金地段的地皮。中國最大的國有銀行之一安排了低息貸款。湖南省政府隨後同意承擔大部分利息。

盡管得到了財政支持,如今,神州光電的工廠空無一人。在長沙極其悶熱天氣裏,二樓一個巨大的“神州”標誌鏽跡斑斑。不久前的一個下午,唯一還在廠區工作的人是一名保安,他說生產設備已於1月搬走,工廠計劃拆除,改造成辦公樓。

神州光電是國有銀行大量放貸、地方政府慷慨補貼導致製造業產能過剩的縮影。太陽能公司大幅削減成本和降價來維持市場份額。這使得一些低成本企業得以幸存,而許多競爭對手則在海內外市場銷聲匿跡。

圖中左側藍色外牆的建築是神州光電現已廢棄的工廠。在它的後麵,曾經用作建廠的地皮上建起了辦公樓。

在北京的示意下,銀行向太陽能行業發放了大量貸款,用於工廠建設,以至於全國的太陽能工廠產能大約是全球需求的兩倍。

神州光電的工廠擁有360名員工,在建成時規模很大。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中國其他地方的競爭對手都在建造規模大得多的工廠。

神州的競爭對手——包括通威和隆基綠能——都通過大規模生產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他們將部分額外收入投入到太陽能電池板的研發,提高將陽光轉化為電能的效率。

許多工廠,比如神州的工廠,很快就遭到淘汰。

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上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企業不斷投產先進產能以維持整個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舊有產能仍有較大規模,需要逐步退出市場。”

為了削減成本,中國各地的太陽能製造商裁掉了數以千計的工人——這些工人可能算是幸運的,因為他們能拿到相當於數月工資的遣散費。還有些大型太陽能公司采取了其他策略,比如給員工一年的無薪假期,或者給留下來工作的員工減薪30%。

機器人等設備正在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組件,2017年攝於合肥。

然而,一些公司表示,他們讓員工休假隻是在為未來更大規模的生產做準備。隆基綠能副總裁張海濛說:“我們說,‘回村裏幫忙收割,秋天新設備準備好了再回來。’”

地方補貼的迅速消失加劇了中國太陽能企業麵臨的難題。由於房地產危機,地方政府難以將國有土地的長期租約出售給開發商,而這曾是地方政府最大的資金來源,地方政府的財務狀況正在見底。

“他們沒有資金做任何事情,”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分銷商Grape Solar的首席執行官袁海洋說。

中國領導人開始感到擔憂。工業和信息化部本月發布了一項草案,要求太陽能企業在新建或擴建工廠時隻能獲得70%的貸款,而之前是80%。盡管如此,太陽能行業顧問弗蘭克·豪格維茨表示,這一變化太小,不足以減少中國的產能過剩。

西方正在提高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壁壘。歐洲已開始禁止在政府采購項目中使用中國太陽能電池板,除非中國公司披露其補貼情況,而中國企業拒絕這麽做。

在一定程度上出於對中國補貼的擔憂,拜登總統上個月允許對從東南亞進口的太陽能產品重新征收已經到期的高額關稅,這些產品使用了大量中國零部件。商務部已經開始針對進口太陽能電池板提起貿易訴訟,這可能導致進一步的關稅。

神州光電生產的太陽能矽片,2010年攝於長沙。

但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很頑強。一些規模最大的企業在十年前倒閉後往往在銀行和地方政府的幫助下重新開始運營。

長沙神州光電的創始人趙楓表示,他希望自己的公司也能複蘇。2018年,神州的一名股東曾在湖南一家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該公司在虧損後破產,但後來撤回了訴訟。目前在美國的趙楓說,他想把公司的重點重新放在人工智能和電動汽車上,這是中國產業政策的最新寵兒。

“我們要發展的時候,”他說,“我們會要銀行、要政府給予支持。”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