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畢業的博士生:畢業前夕被修改畢業門檻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無法畢業的博士生:畢業前夕被修改畢業門檻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黃澤敏

編輯 | 向由

辛迪沒想到,學校會在畢業前夕突然修改畢業門檻。

辛迪是中國醫科大學(下稱醫科大)的同等學力博士生。今年5月,她通過論文正式答辯,完成了學位要求的所有工作,“就剩學校發個證就完事了”。她安心回到單位工作,期待畢業典禮的到來。

但她沒等來撥穗儀式。6月21日,導師突然打來電話,讓她回學校。到學校後,她被告知無法被授予學位,要想取得學位證,需要發表高質量文章,同時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這是辛迪入學以來從未聽說過的畢業條件。“(醫科大招生時原規定的)入學、畢業有哪些要求,我們是符合的,不然不可能走到今天該拿證的這步。”

對此,7月5日,醫科大學位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向南風窗表示,校方對於教育部的文件理解有誤,存在執行不嚴的情況,現按照要求整改。

其所指的1998年發布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授予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博士學位的規定》(以下簡稱“54號文”)顯示,同等學力博士學位的申請與授予應進行資格審查。

其中,第九條“資格審查”的第二項要求:申請人應在教學、科研、專門技術領域做出突出成績,在申請學位的學科領域獨立發表過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或出版過高水平的專著,其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或省部級以上獎勵。

1998年發布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授予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博士學位的規定》截圖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暫停招收同等學力博士生。所有即將畢業的學生都需要重新審查資格,符合規定條件才可申請學位。

同等學力教育這一極富中國特色的教育模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何保證當事人權益?

01

臨時“加碼”?

辛迪是為了晉升而讀博。

2009年,辛迪碩士畢業。2020年入讀中國醫科大學時,她已從業十來年,是副主任醫師,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按照其所在醫院規定,“必須是博士學位,才有資格競聘主任”,她從朋友那了解到“同等學力”。

中國醫科大學

學力不等同於學曆。與全日製研究生不同,同等學力教育是一種“非學曆教育”,不授予對應的學曆證,可頒發碩士或博士學位證書,是“單證”教育。這對辛迪來說也足夠。因此,她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學術博士學位。

辛迪表示自己以往不知道“54號文件”,也不知道相關論文和科研成果的要求。申博那年,她參加了外國語水平和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和統招博士一樣的入學標準”,按照當年的招生規定入學。據她了解,被攔下沒法畢業的2020級、2021級學生,也大多如此。

在導師找來的前一晚,有同學曾告訴辛迪,學校可能會增加畢業條件,她不相信,“覺得怎麽可能會發生這麽可怕的事情?”

被導師當麵告知無法畢業之後,她發現身邊越來越多學生收到了相同的口頭通知。

多位受訪者表示,此次臨時調整將波及的校內同等學力在讀博士生約有1800人,包括博一在讀生,以及延期畢業已經就讀五六年的研究生。

辛迪說,據學生內部統計,這其中有60餘人已經完成畢業論文答辯,符合入學當年規定的博士學位授予條件。還有數十人學位論文已通過正式答辯前的學院初審及專家盲審的資格審查,一心撲向答辯,卻被半路喊停。

目前在中國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已無法搜索到同等學力相關的招生信息。

中國醫科大學“同等學力”的招生信息,已無法查到往年相關簡章

南風窗記者梳理受訪者提供的《中國醫科大學2020年接收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博士學術學位章程》等文件,確實未發現任何有關同等學力博士研究生申請及授予學位須獲取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和發表高質量文章的規定。

對於學生來說,難以逾越的大山是省部級以上的科技獎勵。

“省部級的獎一般人很難獲得,是絕大多數博導都沒有的獎勵,所以對我們博士生來說獲得它極難。”於2021年入學醫科大的同等學力博士生劉鑫說。

據他了解,短時間內獲得該獎項難度極高。“這是個係統工程,基本都要有國家級的課題,還有好的係列成果、專利、轉化、推廣,得幾年呢。”他發表過兩篇學術論文,但認為自己不可能拿到這個獎項。

一位不願具名的教育領域專家告訴南風窗:“製定高標準是為了防止高校出於市場的動機濫發同等學力博士學位。”

他說:“以前一些學校就是用同等學力學位來掙錢,這是一個掙錢的渠道,尤其是同等學力本科和碩士學位。”在他看來,學校給學生發放學位是雙贏的局麵,但不排除部分學校會用其賺取收益。

02

門檻不一

在“54號文”頒布以前,同等學力教育規模較小,未被納入教育日常工作範疇。同時,原文件規定彈性較大,在執行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各種研究生課程進修班成績與申請學位課程成績掛鉤、異地考試等問題。

後來,為保證學位授予質量,“54號文”頒布,對申請人的資格條件提高了學曆、學位的要求。如采用了逐級申請學位的政策,即申請碩士學位必須已有學士學位,申請博士學位必須已有碩士學位。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祝剛介紹,當前同等學力申博“除了要滿足基本的學位要求外,還需具備一定年數的工作經驗”。這也是同等學力申博與全日製博士的一大不同。

“同等學力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計劃,通常是由學校的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以及專業相關院係所等共同製定的。”祝剛介紹,其中包括招生計劃、錄取類別、課程體係、學習方式、基本修業年限、資格審核等內容。高校之間有些差別,但通常以“54號文”為基準線。

按照“54號文”規定,研究生同等學力申博采用申請製,申請人必須已獲得碩士學位,並在獲得碩士學位後工作5年以上;還需要擁有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高水平的論文或專著等。

南風窗記者查詢發現,不少高校還會在“54號文”的基礎上提高門檻,如要求獲得碩士學位工作6年以上;或是增設入學考試,在複試時加試政治、報考專業碩士學位主幹課程,等等。不同招生單位對論文所發表的期刊的級別、所發表的論文數量的要求,也有所差異。

而根據2020—2022年的中國醫科大學同等學力博士招收章程,申請人隻需獲得碩士學位後參加工作滿2年;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博士學術學位的分數線要求,由學校招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劃定(2022年劃定分數線要求為:外國語43分,專業基礎課55分,加試公共英語55分)。

《中國醫科大學2021年接收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博士學術學位章程》截圖

到了2023年,中國醫科大學不再將全國統考列為同等學力申博的認定條件,但要求申請人獲得碩士學位後參加工作滿5年。而招收條件中,未將相關領域內發表的論文或科研成果作為學位申請的必要材料,且未對其科研能力作出太多要求。

這意味著,申請人無需參加考試,隻需通過低於“54號文”標準的申請審核,便可直接免試入學。於是在這一年,中國醫科大學同等學力申博錄取名單人數達到630餘人,而前兩年招生人數分別為381人、269人。

根據中國醫科大學招生章程,同等學力博士生的學費為每年1.5萬元/人,2022年後提至2.2萬元/人。而統招學術博士生的學費為1萬元/人。同時,前者最多可招收名額是後者的三倍。

《中國醫科大學2021年接收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博士學術學位章程》截圖

據“54號文”第十三條,學位授予單位接受同等學力人員申請學位所需開支的經費,由學位授予單位參照研究生有關經費標準,做出合理的規定。

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院長薛亮去年曾在文章中提到,上述規定“意味著各學位授予單位擁有同等學力研究生學費的定價權”。

03

被攔住的學生

事到如今,辛迪還是覺得不理解,為何學校誤解了政策,卻是學生承擔後果?

事發後,中國醫科大學提供了兩個處理方案:其一,保留學位申請資格,畢業時間不受限製,滿足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所規定的條款。其二,若感覺有困難,可自願選擇放棄學位申請,學校全額返還已支付的學位申請相關費用,學生承諾就此事再無異議。

退費申請書

四年付出換來這樣的結果,辛迪無法接受。她表示,若當初學校明確寫出相關畢業規定,她知道自己無法達到標準便不會選擇入讀。她感覺像是被“騙”入局,眼看這些年的努力就要付諸東流。

辛迪認為自己這些年來付出的努力並不比統考博士少。她回憶,所在學院有約40人申請學位,最終跟她一樣通過正式答辯的“一共就11個”。她認為,學生在畢業論文答辯環節被篩掉的概率很高,需要“非常努力”。而他們和統招的學術博士平時上課的內容也都一樣。

去年,辛迪因實驗進展不順沒能畢業。“(實驗)倒不是要求高,想做出東西要花精力、花時間,又要花錢,就挺難的。”她自認幸運,導師一直用自己的課題經費資助她做實驗。據她了解,不少學生的實驗經費都需自籌。

若完全由學生自籌實驗經費,這可能是筆不小的數目。辛迪解釋,實驗過程並非所有環節都能由學生自行操作,“中間涉及一些(需要)送到外包公司的測序,若需要大型測序,其中一項結果可能就要好幾萬”。

按照學校要求,讀研期間,醫學專業的劉鑫需要進入醫院科室做實驗。遇上教師課題經費緊張的時候,他需要自掏腰包進行實驗。

入學前,劉鑫還和單位簽署了脫產協議。若沒能順利畢業,需要返還讀博期間的工資、獎金及社保待遇,還要三倍賠償這幾年找公司報銷的費用。加上這幾年個人的資金投入,如科研經費、異地讀博的往返費用、在當地的房租,“算下來現在也差不多有近百萬”。這些,都將成為壓在他身上的巨石。

圖源:Unsplash

事發後,學生曾希望校方出示書麵文件,針對學位申請資格能持續多長時間、繼續申請同等學力博士學位的標準等問題進行說明。令他不滿的是,至今所有消息和對策仍隻是口口相傳。

口頭發放的承諾不能讓劉鑫信服:“任何畢業要求得落實到紙上,要不過兩天又變了,誰知道?”

辛迪已經回到醫院上班,畢竟“生活還得繼續”。但她沒法釋懷。報考博士生的年齡通常限製在45周歲以下。在讀博士群體中,今年43歲的她算不上年輕。

拋開年齡不說,家裏頭上有老下有小的現實因素,不允許她再去報考別的學校重新脫產幾年讀博。“這個學位如果拿不到,我這輩子可能就跟博士沒有緣分了。”

“學校承認它犯錯了,但是真正承擔錯誤的直接結果,就隻有我們這一批學生。”現在的她,每日都被失望情緒籠罩,卻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