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上澆油,掉粉百萬,可真熱鬧啊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種地吧事件”鬧了幾天,依然時不時就上個熱搜。

比如今天掉粉60萬,明天掉粉80萬,後天掉粉100萬,比如導演出來道歉了,十個勤天怎麽樣了,天天都有新進展。

愛看娛樂圈樂子的人,努力吃瓜,但有人吃不明白,一知半解。

今天給大家聊一聊。

先介紹《種地吧》。

它是愛奇藝平台的一檔真人秀綜藝,全名叫《種地吧,少年》,2023年2月份上線。

我記得最早這個概念好像豆瓣小組上有網友提過,或許是我記錯了,總之後來真的出消息,說要搞一個種地的節目,大家並不看好。

種地太苦,208願意幹?

沒想到,節目播出後,《種地吧,少年》成功了。

它找了一群和演藝相關,但又非常糊的人,裏麵最大咖位的就是大哥蔣敦豪。

95年的,參加了2016年的《中國新歌聲》比賽,在汪峰組,最後拿了全國總冠軍。

他是一個很靦腆的人。

站在豪邁的汪峰旁邊,兩個人一個像夏天,一個像冬天。

2016年蔣敦豪拿了全國冠軍,但事業起色並不大,到2021年,蔣敦豪又去參加了《創造營2021》。

用他的話來說,冠軍半生,歸來仍是素人。

能上節目,蔣敦豪是高興的。

說以前商演的時候,底下是一些想要抽獎的大爺大媽。但《創造營》的舞台下,是一群揮舞著熒光棒的觀眾,大聲喊他的名字。

他會感覺自己還活在這個舞台上。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他沒有成團,又重新回到了摳腳狀態。

不過代表作是有的,他是旅行新蜜蜂樂隊的主唱,《金風玉露》是他們的出圈歌曲。

除了蔣敦豪,其他基本上是想出道但沒有出道成功的藝人。

有的走愛豆路線,簽約白色係,參加《青春有你》,但沒有成團。

有的是電影學院畢業,和關曉彤是同學,但沒有什麽作品。

節目組麵試了很多這樣的小糊糊,然後按照自己的需求,選了十個人進來。

演藝圈難以闖出名堂,種地他們火了。

能火肯定是有原因的,現在的綜藝一茬一茬的播,家庭的,旅行的,遊戲的,比賽的,各大平台絞盡腦汁推陳出新,想抓住觀眾的眼球。

而《種地吧,少年》能脫穎而出的原因,很像是玩一個真實的基建遊戲。

十個少年抱著滿懷期待去住的地方,結果滿是灰塵。於是他們打掃了一天,掃地洗地,擦牆擦窗,自己拚床,等等等等。

從無處下腳↓

變得可以住人↓

解決完住的地方,第二天就是收地裏的稻穀。

有一百多畝田。

剛開始,好治愈,好新鮮。

忙了一天,每個人累到精疲力盡。

喝水手抖,吃飯靈魂出竅,睡一覺起來走路像《植物大戰僵屍》裏的僵屍。

有困難就解決困難。

他們開始試著去借收割機,從凹陷的泥裏抬出來那一刻,大家欣喜若狂。

他們也考了收割機的證書。

又從原始的手推收割機改成駕駛模式。

一開始是有三個人考了證,錄完兩季,人手一個證。

收完水稻,還有新的任務。

這片田不能浪費,要接著種冬小麥。

於是他們要開溝,把田裏的水給放出來,才適合種小麥。

開溝困難多。

開著開著,下起了雪,腳都凍麻了。

晚上還要通水渠,十個人齊心協力,終於完成任務時,開心到大叫。

能看出來了?

這是一個累並快樂的節目。

當代上班人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焦慮,緊張,壓抑,偶爾的體力勞動其實有好處,能短暫釋放大腦。

雖然觀眾不能自己動手,但看節目裏的十個年輕人一起勞作,一起努力,一起歡笑,有別樣的感受。

你累,有人陪著一起累,不用怕孤單。累完看到自己完成了一件有結果的事。稻子收了,溝通了,麥子撒了,又有一種成就感。

後麵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時刻。

大家一起抬化肥,從白天抬到晚上。

一起搬4000盆玫瑰花。

搬到呼吸性堿中毒,同伴齜著嘴一路從大棚背到宿舍。

熱血、簡單、純粹,好像當年上學時那麽青春熱血。

在這個過程裏,每個人都有成長。

學會開收割機、挖掘機、無人機,學會種地、種菜、養花、養龍蝦,還會發揮自己的專業,給大棚安裝水肥一體係統,等等。

最開始我介紹的蔣敦豪,大家還記得吧?

一個靦腆的人,在節目裏學會了給羊接生。

小羊難產,他哭了,小羊活了,他也哭了。

到後麵,他已成長到一臉堅定伸進母羊肚子裏,把小羊拉出來,然後給羊打針。

這些都是別的綜藝,無法展現的。

因此,有觀眾稱這是電子烏托邦。

在這個烏托邦裏,有十個少年,他們不用考慮生計,不用考慮其他,大家一起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種好自己腳下的地,用汗水換取收成。大家也一起打打鬧鬧,說說笑笑,從陌生到熟悉,性格迥異的他們擁有了鐵一般的兄弟情。

總結起來,就是綜合了《向往的生活》慢綜+《創造營》養成+《快樂再出發》群像的幾大特點。

最後,成功的標誌是什麽呢?

口碑、收益、熱度齊飛。

豆瓣評分高達9分,從第一季的未知,到第二季擁有十幾個廣告,每一個種地少年都擁有三四百萬微博粉絲。

那現在,節目出什麽問題了呢?

招新人。

7月19日,在節目播出的最後一天,節目組發了一個招聘啟事。

從麵上看,是要招更專業的人才。

看著好像沒問題,節目越做越久,當然需要更專業的人來。

但粉絲看著很不對勁。

從7月19日更新的最後一期節目來看,問題沒那麽簡單,不像是加人,而是換人。

導演說他們外務和務農有衝突,節目組思考再三,希望未來的時間大家能完成自己的夢想。

當時大家就很懵。

本來第二季殺青時,大家高高興興,準備迎接第三季,沒成想等來這麽個消息。

氣氛很沉重。

李耕耘問:有開心點的消息不?

導演:我覺得是開心的消息。

我不忍心再把你們鎖在這半年(錄一季至少需要半年),你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婚戀,不可能三十了還和大學生一樣住在宿舍,打打鬧鬧。

這個話是不是聽著特別奇怪?

從導演的發言,十個人的反應,以及後來招聘又發在電影學院來看(和第一季招人模式很像),粉絲認為是節目組要主動換新人。

粉絲自然不滿。

《種地吧,少年》的十個人組成的團體叫“十個勤天”,他們錄節目的時候是0片酬,平台冒著風險投資,他們拿出半年拚搏,最後明明是雙贏局麵,如今節目做出來,參與的人卻要被踢出來了。

於是,粉絲們來了一次轟轟烈烈的脫粉行動。

從187萬。

脫到106萬。

現在剩下96萬。

脫粉將近百萬,要知道當初鹿晗公布戀愛脫粉都沒這麽多,好似是82萬。

粉絲的脫粉一是威脅,二是要一個答案。

發布招聘的第二天,種地吧節目組回應了。

從吃瓜的角度來看,這份回應是有趣的。從公關的角度來看,這份回應是失敗的。

總結一下。

一、是愛奇藝給了節目機會,愛奇藝不是十惡不赦的資方。

二、節目組從一開始就不要流量,節目組是好節目組。

三、部分粉絲做數據、打投、吵架,惡意揣測。

四、有人來,有人走,是個人的選擇。

為什麽說這個回應不行呢?

因為火上澆油。

站在吃瓜群眾立場,大家經常嘲粉絲當數據女工,但節目作為受益方,有粉絲的數據支持,有粉絲熱熱鬧鬧,對於招商各方麵是有好處的。

粉絲當然氣憤。

有事,是禾夥人,無事,是偏激粉絲。

有事,快交錢看線上音樂會,無事,是偏激粉絲。

至於最核心的矛盾,誰也無法說服誰。

粉絲認為是節目組過河拆橋,想換新人,節目組喊冤說是他們個人想走。

在眾人疑惑不解之際,蔣敦豪回應了。

總結:我很糾結,又想搞樂隊,又舍不得節目。是節目組用心良苦聚齊了我們十個人,如今背上罵名,主動招人。

這份回應說服了吃瓜群眾,但說服不了粉絲。

因為前段時間,剛好流出了一段未播出的母帶。

母帶裏正是第二季開始時,節目組想加新人,但十個勤天不樂意,非常排斥。

母帶裏的蔣敦豪和微博上回應的蔣敦豪,對加新人的反應完全不一樣。

而且,蔣敦豪剛發完,新浪綜藝就同步更新,看起來更像是提前溝通,來做公關。

而無論是哪一邊回應,或者說哪一邊在撒謊,真的走人會是雙輸。

站在理性角度思考,《種地吧》失去“十個勤天”,之後換新人,對於節目來說難度絕對很大,粉絲已經給出了反應。

而對於“十個勤天”來說,離開節目,是弊大於利。

雖然錄製節目周期長,至少半年時間,不利於其他方麵發展。但綜合來看,這節目依然是他們曝光最好的機會。如果單飛,不出兩年可能就無名無姓。簡稱:聚是一團火,散是一團糊。

所以目前如果真的要雙贏,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在節目賺錢的基礎上,給到每個人合理的勞務費。

談感情談理想,是虛的,談錢談合作,才最長久。

合作談好了,剩下的才是個人選擇。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