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樹媽媽
原創文章,其他公眾號轉載請後台輸入“授權”
我挺喜歡沈騰、馬麗這對老搭檔的。聽說他倆拍了新電影,前幾天立馬抽空去看了。
咋說呢,作為一部喜劇,《抓娃娃》還算可以的,全員演技都在線,也有笑點,挺適合用來放鬆的。
我看電影的時候,觀影現場也是笑聲不斷,中途也沒啥亮光玩手機的。
結果走出影院,一搜影評,好家夥,直接給定義成中式恐怖片,雞娃版《楚門的世界》了。
我也挺有感觸的,想跟姐妹們嘮嘮。略有劇透,但都是真實感受。
之前網上有個挺火的段子:
“我一直在等我爸說:攤牌了,不裝了,其實咱家挺有錢,你是富二代,以前瞞你,都是為了考驗和鍛煉你。”
《抓娃娃》這部電影,就是把這個段子搬上了大熒幕。
沈騰飾演的老馬,窮苦出身,白手起家,一直信奉的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他富養的大兒子“號”練廢了,剛生的老二呢,眼瞅著又被孩子姥姥,姥爺喂成了大胖球兒,悲劇又要重蹈覆轍。
老馬一拍大腿,和老婆(馬麗飾演)決定趁著娃還不記事兒,裝貧困戶窮養兒子。
到底有多窮呢?
屋子漏雨得自己補,鞋子掉底兒還要再幾年,這還不夠,還雇了個常年癱瘓,需要喝藥的奶奶在家。一家4口人,一個月花銷才一千出頭。
這種“沉浸式”體驗下,小馬確實如爹所願,小小年紀就懂得了勤儉持家,包括但不限於:
別人坐車,自己跑5公裏上學;
讓水龍頭慢慢滴水,水表不走字,來省水費;
還有去菜市場找便宜菜,鑽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漏洞……
窮養雖然能讓人成熟,但也意味著缺衣少食,教育資源短缺,甚至性格和格局受影響。
但老馬家有礦呀,有“皇位”要繼承,對接班人的要求也高。所以夫妻倆用盡手段、煞費苦心,彌補孩子的“缺憾”。
飲食要樸素而有內涵,小米粥裏放海參,保證娃營養均衡。
他還請來了一堆教育專家,假扮路人來引導孩子的人生。
沒錢請外教,就整個老外找孩子問路;沒錢上補習班和興趣班,樓下叔叔能借書,鄰居大爺愛練書法,大媽吹頭發順便講下發熱原理……
連晚上睡覺,都有擾民人士彈奏鋼琴曲,陶冶孩子的藝術細胞……
所以,小馬沒坐在課堂裏,但於他而言,生活處處是知識點呐。
就這樣,這娃一直在老馬的全方位、無死角的嚴密監視下,一路往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完美少年飛奔而去。
說實話,我能理解一部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不適感。
被父母哭窮、因為窮被同學瞧不起,被偷看日記什麽的……不知道觸發了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但就我自己而言,還是很難代入其中。因為在我看來,這個雞娃故事太過荒誕,現實中很難上演。
就說劇情設定吧,你說哪個創一代正值壯年的時候,能這麽閑,一點不工作,全天圍著娃轉;
說一個億是小目標的王健林,當初也是為了給兒子一個好的起點辭職下海的。
最後你看,家業掙下了,結果自己忙得不可開交,直接給兒子送寄宿學校了。
至於明明有錢,刻意裝窮,自虐+虐娃,請一堆教育專家扮演家人、鄰居甚至路人,連微表情研究都用上,就為精密控製孩子的……
我隻能說,如果真有父母這麽幹,那大概是貧窮限製了我的想象力吧。
非要上點價值觀啥的,我覺得,《抓娃娃》對父母確實也有幾點啟發:
01.
真實的人生不是劇本,它無法被提前寫好。
拿這部電影來說,小馬都被看管成這樣了,成長路上還是意外不斷。
他因為每天跑步上學,被長跑教練發掘,愛上田徑了。
老馬這個急,連夜給孩子腳上敷麻藥,才忽悠娃回歸正途,去考清北的經管。
然而電影最後,小馬拿著704的高分,進自己心儀的體育大學了。
無論是楚門還是小馬,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我們是父母,不是上帝,無法全知全能,沒有安排孩子人生的權利。
你付出再多努力,管控得再嚴密,但隻要孩子想,他還是會走出不一樣的路。
02.
成功不可複製,別拿自己的經驗替孩子考試。
我看很多影評說:這是以一種委婉的方式,諷刺吃苦教育。
確實有點,不過我覺得核心的不是吃苦,是老馬的那套雞娃邏輯:
我小時候吃苦,我成功了;大兒子沒吃苦,他失敗了。
所以成功,就一定要吃苦,為了保證效果,小馬還要和自己吃一模一樣的苦。
這讓我想起拉鉤CEO許單單的一個訪談視頻,大致內容是:
他一直堅信:人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出來的。
所以妹妹大學畢業的時候,已經事業有成的許單單,沒有給她任何資源、人脈上的幫助。
就這樣10年的時間,妹妹一直在底層,給人家賣命工作。
直到有天,許單單跟一個富二代吃飯,發現人家下基層,隻是了解一下工作內容,有助於以後更好地領導工作罷了。
他這才頓悟:成功有很多種方式,感覺自己耽誤了妹妹10年。
實際上,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時代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很難完整複製下來。
如果你老用自己的經驗,去培養現在的孩子,結果大概是得不償失。
03.
一切愛的前提,應該是“真”。
看完電影後,我也和幾個姐妹暢想了一下:
萬一小馬沒有發現自己被騙,順著父母安排,又是一個啥樣的結局?
思來想去,我感覺電影的結局,已經是最好的一個,起碼小馬沒有瘋,最終也走上了自己想要的路。
電影裏有這麽一個橋段:
因為長期被控製,總是被往正確的方向引導,這孩子都開始覺得信奉“有神論”那一套了。
他覺得世界在跟自己互動,有外星文明在操控自己的人生。
這種一切都很正常,又好像隱隱哪裏不對的感覺,會把人逼瘋的。
大家記得海明威吧?
他長期被FBI跟蹤、監聽,可一直沒有證據證明,也沒人相信他,最後結局就是精神崩潰,開槍自殺了。
小馬也是一樣的,世界沒問題,深愛的父母也不能質疑,那有問題的就是自己了。
電影裏老馬說:“善意的謊言從來都不是謊言,是保護,是愛”。
可愛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就是“真”呐!
我相信小馬在成長過程中,絕對是能感覺到自己被愛的。
但發現自己一直生活在謊言裏那一刻,世界都顛倒了。
奶奶不是奶奶,那父母是真的嗎?愛是真的嗎?
從小接受的價值觀還對嗎?
自己因為心疼家人,產生的那些奮鬥動力,又有什麽意義?
當一個人內心的價值觀開始動搖,他的人生一定會有非常多的痛苦和糾結。
關於這部電影,再說個有意思的事兒。
好多人表示,自己雖然能共情小馬,但是看到他為了追尋真相,放棄高考,還是忍不住痛惜:
“高考這麽關鍵的時刻,跟爹媽較啥勁兒啊。”
還有那個“700來分不去清北,真的好可惜”。
這種下意識的反應,大概才是中式教育形成的閉環吧。
我們已經深受影響,現在當父母了,隻能時刻提醒自己:尊重孩子,讓他過自己想要的人生,真的比什麽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