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們的大粗腿,是“地母係”審美的反擊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也許是本屆奧運會在巴黎舉辦的緣故,近兩年的時尚風格明顯“動感”了起來。鋪墊了幾年,Sporty Chic的流行趨勢終於在今夏迎來了爆發。

一入夏,越來越多“力量女孩”開始在社交媒體展露自己用汗水悉心“雕琢”出的nice body,她們大多有著結實有力、帶著“蜜感”的大腿,以及緊實挺翹的臀部。粗腿的力量與美感,被越來越多女性認可。

因為這股審美風潮,讓Alphalete這類型,主打突出臀腿的健身短褲的運動服飾品牌流行了起來。在社媒上,女孩們身著斑斕多彩的健身短褲,張揚地展示出鍛煉、深蹲後肌肉線條美麗清晰的大腿。

(圖/Instagram截圖)

這恰如張愛玲在《談女人》中所描述的女神形象。在張愛玲的想象中,女神的形象更接近於《大神勃朗》中的“地母娘娘”,她該是“一個強壯、安靜、肉感、黃頭發的女人,二十歲左右,皮膚鮮潔健康,乳房豐滿,胯骨寬大”。

“白瘦幼”統治東亞審美十餘年,女孩們經年累月地對著鏡子審視、挑剔自我,苦於自己的腰肢不夠纖細,小腿肌肉過於發達,套不進標準的美女模板。但當這些女性逐漸走進健身和力訓的世界後,那股野生、粗糙又頗具力量感的美又重回審美舞台,女性健壯的臀部和大腿終於不再被“梨形神褲”所遮掩。

女性掀起了健身熱潮,而後,曾經那些無聊、粗糙又毫無設計美感的“男性”運動服,也逐漸轉變為更加女性化的,更加大膽、更加張揚的時尚單品。

對於瘦弱了許久的東亞女孩來說,將自己練成“肌肉女”,是她們在重拾主體路上的一點叛逆和反抗。畢竟,對身體最直接的掌控,就是將身體雕刻成“孔武有力”(盡管這個成語曾更多用於形容男性)的模樣。

凸顯臀腿線條,充分展示訓練成果的健身短褲流行起來,幾乎是一種必然。(圖/圖蟲創意)

“粗大腿”審美,一點也不新鮮

健身短褲並不新鮮。

2018年,健身短褲第一次在中文互聯網引起廣泛討論。那一年,健身短褲是歐美時尚icon的出街最愛。無論是貝拉、肯豆抑或卡戴珊一家,在她們的私服穿搭中都曾頻繁出現健身短褲。不過以6年前的審美情緒來看,這種時尚顯然有些超前。

即便是時尚寵兒貝拉,6年前也曾因為在戛納派對中穿了一條銀色款健身短褲,被網友嘲諷“辣眼睛”“災難”。彼時大多數人對於健身短褲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難駕馭”“顯腿粗”之上。盡管健身短褲的設計初衷就跟“顯得腿細”毫無關係,但人們依然慣於帶著公式做題——不符合審美規範的,就是醜的。

(圖/Goff Photos)

比如,一雙規範的“美腿”就該是纖細條順的,一雙粗壯的大腿就要被譏諷為“象腿”。即便是泰勒·斯威夫特,在這套審美模板下,也成了反麵案例。

在2019年的VMA頒獎典禮紅毯上,泰勒·斯威夫特選擇了一套西裝搭配長筒靴的造型。然而,由於長筒靴靴沿勒出了大腿的“贅肉”,泰勒被網友們嘲笑“逐漸象化”。要知道,那一年泰勒已經30歲,早已轉型進入Diva時代,不再是剛出道時那個纖細文藝的鄉村女孩。

VMA頒獎典禮。

要求一個成年女性一直維持少女時代纖弱的骨架,本就強人所難;更何況,人體的主要動能來自大腿和臀部,粗壯的大腿,本就是身體力量的來源。從碧昂斯到Lady Gaga,在台上又唱又跳、燃燒自己的Diva,她們之中,沒有哪一位的大腿是瘦弱無力的。

在上世紀80、90年代,人們的審美並沒有這麽狹隘。早年間,王祖賢的腿曾經被港媒評為“四大美腿”之一,以如今的審美來看,王祖賢的腿顯然也算不得是纖瘦款。在成為女明星之前,王祖賢打了很多年的籃球。慣於彈跳和對抗的大腿,怎麽會是細弱的呢?

(圖/《心動》)

近兩年流行的穿搭——Oversize衛衣搭配彩色健身短褲,戴安娜王妃早就穿過了。即便當時的英國皇室認為網球這項運動太平民,但戴安娜依舊喜愛。因其大腿的力量感,戴安娜一度是健康美的代表人物。

過去十年間,“美腿”的定義一變再變:小鳥腿、漫畫腿、筷子腿、超模腿……在這些花樣百出的審美規範裏,就是沒有女性最普遍存在的粗大腿。粗大腿和大屁股被稱作“梨形身材”,是需要遮擋的存在,那些能夠遮擋臀腿的寬鬆褲子被譽為“梨形神褲”。

但事實上,女孩們曾經費盡心思遮掩的“梨形身材”,反而是身體的天賦。相較於男性,女性天生擁有更明顯的腰臀比,同時,雌激素的影響讓女性的臀部、大腿和乳房更容易儲存脂肪。曾經被嫌棄的梨形身材,反而是女性能量儲備的證明。

Anwar Hussein。(圖/WireImage)

所謂的“梨形女孩”,隻需要經過適當的力量訓練,其實能夠比男性更快地募集肌肉,獲得健康又有力量的腿部線條。

而吊詭的是,由於生理結構的區別,男性的腿部脂肪普遍囤積較少,因此,健壯的大腿反而是男性所追求的訓練目標。腿太細的男性可能被稱為“細狗”,這被認為是一種潛含侮辱和冒犯的表達。但當一個女孩被說腿太細,她往往不會認為被冒犯,相反,她或許會將其視作一種正向的反饋。其中微妙的差別,也足夠令人玩味。

力量感,

會是一種新的審美陷阱嗎?

誠然,在過去多年間,“白瘦幼”成了許多女性默認的出廠設置。

但這不應簡單歸咎於某個群體的自身偏好。事實上,“白瘦幼”的審美並非女性的自我選擇,而是在長久以來無意識的社會規訓中,許多女性逐步內化並總結出的一套外貌標準。

這一過程複雜且微妙。在大多數女性的成長曆程中,她們往往鮮少被鼓勵投身於體育或運動之中。譬如大多數校園籃球賽,上場的主角幾乎是男性,而女性大多扮演著場外加油的啦啦隊角色。

在《凡身之造:中國女性健身敘事》中,一位在澳大利亞和中國都生活過的女性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察:在國內,健身房裏做有氧運動的都是年輕女孩和大媽;而在墨爾本,在健身房裏進行有氧運動的大多是大叔和老奶奶,而大多數年輕女性都在進行力量訓練。在國內的健身房力量區,絕大多數女性身邊都跟著一個健身教練,否則不會輕易碰那些力量器械。

一部分女性想要靠運動減肥塑形,又怕練出渾身肌肉,所以她們更傾向於有氧訓練。她們對於肌肉似乎有種恐懼心態,認定它是違背女性既定性別氣質的。

在女性的“肌肉恐懼”之下,有一些健身博主反常識地推出了一係列“翹臀但不粗腿”“瘦大臂卻不出斜方肌”的偽科學教程,這些教程的播放量往往很高,甚至高於那些正兒八經的力量訓練教程。

女性的這些恐懼往往來自外界潛移默化的影響。播客《隨機波動》主播張之琪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過這樣一段經曆,某次從網球場打車回家的路途上,司機問她:“你們打網球的是不是也會變成李娜那樣,小腿特別粗,胳膊特別壯?”對此,她的反應是,“我想變還變不成呢”。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社會上似乎彌漫著一種女性就不應該渾身肌肉的氛圍。這種傾向不僅限製了女性對身體力量的認知與體驗,也間接塑造了對“柔弱”美的偏好。

不過隨著國內健身房的“女性氣質”越來越強,女孩們開始以一雙強壯又健美的腿為美。

在新的審美風潮下,新的時尚代言人應運而生。比如近期在時尚圈嶄露頭角的Amelia Gray。盡管很多人評價她“又貝又肯”,不客氣地評價她為“Bella 2.0”。但在殘酷的時尚圈裏,隻做copy cat顯然很難贏得時尚品牌的青睞。

Amelia通過適量運動塑造出的力量感身材。(圖/BackGrid)

Amelia的走紅,有很大程度是因為她相當符合當下女性對於力量美的偏愛。

即便是身著相似的時尚元素,Amelia的演繹總是多幾分結實健康的力量感。無論臉部輪廓還是身體線條,Amelia都更加粗野一些。如果說貝拉是線條優雅的鳶尾,那麽Amelia則更像是野蠻生長的玫瑰。

在當下,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拋棄幼態美,轉而投身於健身和力訓所提倡的“Fit身材”。但在這股潮流之下,也難免產生新的困惑。女性會不會隻是從一種束縛轉到另一種束縛?畢竟,當下社交媒體已經將“Fit”變成了一種極少數人擁有的奢侈品。那些不夠“Fit”的女性,是否會像曾經挑剔自己不夠瘦一樣,挑剔自己不夠“Fit”?

女性能否在運動中破除審美的規訓,真正實現身體的解放,尚沒有定論。但至少有一點是確定的——就算都是陷阱,“力量感”的“陷阱”也比“白瘦弱”的“陷阱”更無害些。畢竟萬一遇到危險,有一雙粗腿的女人,是真的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