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新片又撲了,而且這次算得上撲的轟轟烈烈。
7月10號《傳說》首映,上映之前其實很多觀眾都猜到了這片票房不會太好,畢竟近年來成龍在內地的票房表現有目共睹,但實在沒想到會撲的如此慘烈。
逆襲無望,《傳說》票房止步1億,海外觀眾會是救世主嗎?
成龍對《傳說》無疑傾注了超高的希望。
2005年的《神話》中國內地票房破9700萬,年度票房亞軍,海外市場表現也不錯,最終全球票房逼近2億。
絕對是新千年之後成龍罕見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作品,近年來由於電影票房乏力,成龍便開始打起了經典作品的主意,這部《傳說》就是《神話》的續集。
耗資5000萬美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就是3.5億人民幣。
這樣的預算最初片方的目標是全球市場,因為《傳說》票房海外占比很高,為此成龍還請回了金喜善客串出演,很明顯是為了亞洲市場考慮。
讓人尷尬的是海外市場不知道,《傳說》本土市場先撲街了。
電影7月10號首映,首日票房僅667萬,上映次日票房為685萬!截止7月11號電影加上一周時間點映成績,累計票房不到5000萬,預測最終票房不會超過1億。
電影在內地市場已經沒有任何逆襲的希望,回本的全部希望都在海外市場了。
但以近年來成龍作品在海外的表現,恐怕是癡人說夢。
7年6部大片,虧損超16億,我五味雜陳:70歲成龍以這種方式退場?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成龍近年來的表現的話,那就是屢敗屢戰。
隨著內地市場的飛速發展,香港電影一定重現輝煌,尤其是成龍,周星馳這些內地觀眾的情懷巨星,票房更是起飛,周星馳《西遊降魔篇》《美人魚》都打破了中國影史紀錄,尤其是《美人魚》一舉衝破33億票房,要知道那可是2016年的電影。
成龍表現則稍微遜色。
但《十二生肖》票房8.8億,《絕地逃亡》8.87億,《功夫瑜伽》更是拿下了17.48億。
加上周潤發的《澳門風雲》係列,內地電影市場仿佛回到了雙周一成的時代,而現在內地電影單片票房天花板已經逼近60億,我們的港片巨星反而破10億都難了。
2017年《機器之血》是成龍電影在內地市場的轉折點。
號稱4億成本,票房僅3.05億,按照片方拿37%的票房分成計算,電影虧損超3億。
2019年《神探蒲鬆齡》春節檔上映,打出了成龍轉型之作的旗號,結果票房僅1.6億,電影製作成本高達3.5億,其中成龍片酬就是8000萬,而電影最終虧損為2.9億。
從此成龍電影在春節檔消失了。
那一年成龍還有一部《龍牌之謎》,花了5000萬美元製作,全球票房不到1000萬美元,虧損4500萬美元,也就是3億人民幣。
2020年成龍則帶來了《急先鋒》,成本號稱4.2億,說是要打造全球影響力的動作大片,結果北美票房79萬美元,內地票房2.94億,最終虧損超3億。
2023年成龍主演的《龍馬精神》,說是成龍半自傳電影,情懷拉滿了,製作成本2億,票房也隻有2億出頭,虧損超1.3億,同年成龍還有一部《狂怒沙暴》海外上映,同樣是撲街收場,不過沒有在內地上映,就不計算在內了。
加上《傳說》虧損也是在3億以上。
短短7年成龍6部大片,虧損超16億!如果不是成龍身份地位擺在那裏,我都會懷疑70歲的成龍如此拍電影的目的是什麽了,難道是為了虧錢嗎?還是拍電影隻是表象?
當然了成龍屢敗屢戰,也是港片的需要。
港片這麽多年,一直沒能培養下一個功夫巨星,也需要成龍出來扛大旗,隻是港片現在的觀念太老了,還以為內地市場是流量噱頭的天下,回看成龍這6部大片,基本上都是賣情懷炒冷飯之作,合作的也都是小鮮肉流量明星,以為內地觀眾還吃這一套。
可時代早就變了!
如果成龍繼續無節製的拍爛片,恐怕會以晚節不保的這種方式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