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唱的不能打?從《歌手2024》看華語樂壇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今天再來寫寫《歌手2024》,因為我個人向來習慣從文化產業發展角度看問題,也就不寫什麽音樂層麵,還有第一期表現層麵了。之前其實已經寫過這節目為何會高開低走,主要就是前期外國歌手,直播真唱(民族情緒疊加華語樂壇問題),這個把觀眾期待值拉滿了。

一開始兩名外國歌手確實強,華語歌手又確實弱(除了那英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這一點從亞當蘭伯特登場達到巔峰,但後麵斷眉因為種種原因不能來。在張鈺琪,黃霄雲等樣的生代表現不行時,孫楠,袁婭維、尚雯婕、譚維維等回鍋肉集體回來,它就打破了這個期待值。

同時因為直播形式導致節目後麵一直走技巧路線,同時編曲和製作團隊明顯經驗又不足(也有能力問題),導致每一期歌手技巧拉滿了,但是你聽著就是怪,覺得不好聽,你一檔音樂綜藝吧,最終還是要靠音樂本身。

這就是為啥譚維維回歸那期《蘭花花兒》為何火的原因,因為它集唱、演、詞、曲、編、表達等等多位一體,這是她首次回來表演,讓人精神一震,其它就不行了。

同時,我認為這檔綜藝還暴露出了華語樂壇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能打的唱得爛,能唱的不能打?你真的懂《歌手2024》嗎

首先,我認為得承認《歌手2024》的優點,它影響力足夠大,成功將大眾的注意力再次聚焦到歌手本身的能力上(甭管是什麽能力),總比之前天賜聲生不息浪姐披哥的粉飾太平要強上許多,但直播同時也肯定不是遮羞布。

我覺得《歌手》大概可以分為4類:

1、適合現場但歌確實不太行,審美也差點(曾一鳴,黃霄雲為代表)。

2、歌很好但是不太適合現場競技(楊丞琳,汪蘇瀧、二手玫瑰和杭蓋為代表)

3、歌也很好現場也很好(這類歌手一定給予最大尊重,兩名外國歌手,那英、黃宣、孫楠、譚維維、袁婭維等為代表)

4、歌也不行唱也不行(這種歌手才是真正華語樂壇的毒瘤,在華語樂壇最紅歌手裏麵占比相當大,海來阿木嚴格來說是屬於這一類,但他又甚至是這一類的佼佼者)

華語樂壇的遮羞布從來都不是第二類歌手,大家也不需要上趕著請第一類歌手來繼續粉飾太平,在我看來《歌手2024》這一季最大的罪過就是將12類歌手的風評瘋狂逆轉的同時,對第4類歌手的打擊程度極其有限。

更過分的是,歌手將很多完全不同賽道的人強行放在一起去pk,《我是歌手》前幾季為什麽好看,質量也高,因為大多數都是同一賽道,所以好看,我們必須承認每個歌手都有不同的曆史使命,就你不能讓黴黴去和亞當蘭伯特去比唱功,你給黴黴20年她也練不出來。

汪蘇瀧,楊丞琳就是錄音室歌手,二手玫瑰,杭蓋就是音樂節的搖滾樂隊(唱功並不強,風格也不適合競技,二手玫瑰改編還強點,但梁龍唱功爛,杭蓋是不是把任何歌曲都能改成一個風格的味道,這種音樂競技綜藝觀眾聽兩三次就膩味了)。

那你說錄音室歌手,二手玫瑰和杭蓋這種樂隊有問題嗎?錄音室歌手,樂隊都沒啥問題,隻要他們能夠真正給華語樂壇輸出優質作品就不錯了,要知道很多人連修音都救不了的,而現在聽眾聽的絕大多數就是這幫修音都修不好的錄音室作品。

而對於二手玫瑰,杭蓋樂隊這樣的樂隊來說,要求重點也應該放在音樂性,音樂風格拓展,還有音樂節現場上麵,對於那英這種嗓子已經退化了的og,對她的要求也不應該是現場有多好,而應該像要求李宗盛那樣去要求她給出符合她閱曆的作品出來,對於海來阿木這種功能性歌手而言,要求就應該放在保持下沉特色的前提音樂性加強上,畢竟國內也有伍佰這種兩頭通吃的存在。

回鍋肉沒新意,新人又不能打?華語樂壇到底缺什麽

我們《歌手2024》音樂人篩選開來,再單獨分析過後,你是不是發現問題在哪裏了?我認為,這也是華語樂壇本質上的問題。

我個人聽歌算比較多的,也算是從宏觀角度了解了下華語樂壇。

實際上,當下華語樂壇論音樂風格豐富程度,它是強過以前港台樂壇的,現在因為互聯網,流媒體和短視頻時代,很大部分人對好音樂的標準其實很模糊或者經常變動,如果你稍稍了解。

你會發現現在網絡上所謂的汪蘇瀧,二手玫瑰,杭蓋那種音樂人,還有樂隊比比皆是。因為媒體平台的分化,也導致音樂產業開始分化了,各種音樂風格鋪天蓋地,玩得好的確實不少,你如果會找歌,聽歌。

你會發現現在樂壇音樂風格比以前豐富得多,絕不隻是搖滾,周王陶林時期RB,說唱,中國風,還有港台POP那幾種風格。不過,問題在於,這些單打獨鬥的音樂人,缺陷也非常明顯。

比如二手玫瑰唱功真就爛,杭蓋什麽風格都能給你改成相似的。因為對於個人音樂作者來說,商業化和個性化藝術化有時是有衝突的,但有很多人覺得沒有個性不能算好的同時要求有商業音樂的流暢度完整性,有時就算做了所謂的好作品沒有適合的平台+資本運營的話很難被看見。

前幾年國內說唱綜藝泛濫的時候,B站有檔說唱音綜叫《說唱新世代》,我個人其實本身不太喜歡說唱,但是一路看下來,難得有個節目還挺喜歡裏麵的不少作品,看到了平時不可能認識的音樂人,有人因為節目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你要說這些音樂人音樂風格沒有貢獻嗎?肯定不是的,它對於華語樂壇風格的豐富不是挺好的嗎,什麽都有人能玩了。但問題來了,連他們的前輩杭蓋,二手玫瑰放在音樂競技舞台都不能打,又有幾個人能打的?

像太一其實上過綜藝,結果一輪遊,張鈺琪擺明唱英文歌為主的華語新生代,跟竇靖童等類似,結果兩輪遊了。

從《歌手2024》來看,華語樂壇最大的問題,是“時代”

主要就是中間也就是一開始說的第三條:難道大家沒有發現嗎,列舉出來的音樂人,那英、孫楠、袁婭維、譚維維、尚雯婕,黃宣。兩個老將一堆中生代回鍋肉,隻有台灣的黃宣算是一匹黑馬。

而第四檔的海來阿木又太接地氣,就跟高進,我懷疑哪怕小沈陽上也會被罵“土”。

以前《我是歌手》那麽多季為啥強,原因就是第三檔太強了,而這個強既是內地計劃時期體製體係音樂係統性的強,比如騰格爾,韓紅,譚晶,劉歡,韓磊等等;也有崔健開啟搖滾,內地民謠體係的強,汪峰,李健等等。

港台商業歌手體係相信不用講了,相比之下,你會發現內地早期選秀係已經挺能打的了,早期超女快男張傑、陳楚生、譚維維、尚雯婕等不提。新生代是不是華晨宇,周深都已經很能打了。

但是再新時代,也就是自從《好聲音》《好歌曲》被《創造101》《偶像練習生》開始取代過後,這票唱作人和競技歌手迅速走弱,背後培養歌手的唱片工業早崩了,自媒體,流媒體和短視頻時代更是衝擊得七零八落。

大家可不要小看這件事,如果大家有關注的話,雖然大家聽韓國KPOOP少,一提出韓國偶像男團女團好像賣肉為主,但實際上頂尖偶像實力還是不錯的,比如唱功和表演。

你們能看到的MV好看,編曲好的外國歌曲,除了少數歌手自己有資源+錢,它都是經過資本選擇包裝的,用成熟工業製作的,像韓娛大公司是有成熟完整的音樂流水線或者說產業鏈來保證產出,吸納了大量留學名校的詞曲作家音樂製作人,視覺效果非常重視。

那些選出來的苗子腦袋空空,但從小培訓實力還是用的。你再對比國內幕前演出資源本就少、很多時幕後資源也跟不上吧。市場也是影響資本決策的重要因素,前麵說的流水線維持成本不低+沒有實體銷量保證。

這樣的內娛市場導致唱片公司大多都轉型經紀娛樂公司了(消費習慣差異就不說好壞了),音樂廠牌(很多時候代表了發行作品的類型風格)這個概念在普通聽眾眼裏已經比較陌生了。

《歌手2024》證明,情緒是一時的,作品才是永久的

這檔綜藝直播演唱是很正確的,競技就是要比,輸贏不重要,它就是一種刺激內推,這起碼是一次正麵嚐試。雖然現在風向被帶歪了,沒有提升大家的音樂素養,不能安靜欣賞音樂,反而成了線下玩梗,線上大家一起來找茬。

我們欣賞音樂,也欣賞敢來的人,無非技不如人。

我就覺得打敗歐美寬音域,可以考慮中式細嗓,就算她淘汰了,也比不敢上的人好。

二手玫瑰為什麽不能來,我覺得打敗歐美流行主流的,可以考慮特色文化類型的音樂,讓他們多被看到,杭蓋就是這樣在國外很出名的,二手玫瑰為什麽不可以。海來阿木為什麽沒有資格來,掙錢鍛煉自己,尊重比賽規則,有什麽問題,而且他就是發揮很穩定。

最後,我建議如果你真的想聽好的華語音樂,獨立樂壇真的一大把,遠比以前要豐富。但是主流不能打的也是真的不能打,因為時代真的變了。在越來越沒有舞台和唱片,公司和企業磨煉的氛圍,時代就這樣了。

問題始終是問題,節目始終是節目,期待一檔節目解決所有問題,你也不會相信對吧。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