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遭前夫猥褻卻沉默 諾獎得主門羅的心理學畫像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愛麗絲·門羅(Alice Munro),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拿大女作家,她一生寫了十四部中短篇小說集。2024年5月13日,去世,92歲。

去世50多天後,當地時間7月7日,她的女兒安德莉亞·羅賓·斯金納(Andrea Robin Skinner)向公眾講出了自己的故事。她在加拿大《多倫多星報》公開發文,以第一人稱披露少時曾遭繼父傑拉爾德·弗雷姆林(Gerald Fremlin)性侵,並表示曾寫信將此事告知母親門羅,但彼時母親最終沒有選擇和她站在一起。

輿論嘩然。有人問:門羅為什麽寧願獻祭自己的孩子,也要跟這樣的犯罪分子在一起永不分離呢?也許門羅一輩子寫的人性,都未能揭示她內心的陰暗吧!

我試著來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一個心理學者,我不從她的作品,而從她的成長來談談:她曾逃離的愛情,卻成為她一生的陰暗麵。

愛麗絲·門羅1931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休倫縣溫格堡鎮的郊區,父親是蘇格蘭後裔,是一名農場主,從事養殖狐狸和水貂的營生;母親是愛爾蘭天主教徒,曾是一名鄉村教師。

門羅是一名從小就充滿著幻想的女孩,無論是上學還是放學的路上,她都喜歡在內心編織故事。像第一次她就在內心裏改編了《海的女兒》的悲慘結局。她幻想和編織的故事在生活中是她的秘密。在她的描述裏,“最糟糕的事就是讓人注意到自己。我對一些事,不快的事總是保持安靜,從不抱怨。所以,沒有人挑剔我。

我任何時候都是在編故事,我小時候上學要走很遠的路,走路時我一般都是在編各種各樣的故事。長大一些時,故事便越來越多是說我自己的事了,例如某個女主人公陷入了這樣或那樣的處境,我也不去操心這些故事能否很快公開發表,我甚至都沒想過是不是別人會知道它們想閱讀它們。……

……

……因為我不想讓他們知道,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是一件可笑的事。因為我認識的大多數人都不看書,他們用一種非常實際的眼光看待人生,我不得不將我對人生的整體看法加以遮掩,免得讓他們知道。

愛麗絲·門羅,《在她自己的文字裏》,諾貝爾獎獲獎感言

為什麽這樣?她的童年其實是在北美的大蕭條時期,整個時代人們的生活都普遍維艱,周圍的人都忙於生計,她得瞞著大家,以免讓自己顯得與環境格格不入。

從心理學角度,這是一種疏離感。在幻想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之間總是維持著一種疏離,這是她文學成就的心理動力,也是最終導致她“塌房”的心理基礎。

更關鍵的影響因素是原生家庭。她母親讀過很多書,立誌向上,這也是門羅唯獨沒有向母親隱瞞自己幻想的重要原因;她父親隻是一名農場主,性情溫和,隨遇而安。在大蕭條的時代,驕傲的母親無法從父親身上看到更好的希望和未來,便將希望寄托在門羅身上,她要門羅學習各種才藝,同時要求門羅過早地承擔日後必將承受的重負:那些來自廚房、針線活、清潔等繁重的家務。一旦做不好,門羅會受到訓斥,甚至懲罰。

特別是10歲那年,門羅的母親罹患帕金森病,家務活的重擔基本就落到門羅身上,她一邊要照顧母親,一邊要騰出時間閱讀。

17歲她高中畢業,算是班上成績最好的畢業生。畢業後,她曾短暫從事鄉村教師工作,直到獲得西安大略大學的獎學金,才離開家庭前去讀大學。

上大學一度令她感到內疚,因為不能照顧母親了。但是,讀大學也令她“逃離”了繁重的家務活。

她在大學期間就認識了後來成為她第二任丈夫的弗雷姆林。顯然,她從那時起就對弗雷姆林怦然心動。

門羅當時常常與弗雷姆林的女朋友一起乘坐公交車,一路上就聽她講他。根據她講的故事,門羅認為弗雷姆林的這位女友是“世界上最幸運的女孩”。

門羅的大學讀得其實很辛苦。為了賺取生活費,她在課餘時間曾經做過女招待、煙葉采摘工和圖書館員,甚至還有過賣血。當她在圖書館遇見比她大兩歲的詹姆斯·門羅後不久,就輟學與他結婚。

當時詹姆斯大學瀕臨畢業,而門羅才大二。她因為與他結婚而輟學。詹姆斯出生在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性格保守,舉止得體,而門羅則是來自小鎮的鄉下姑娘,敏感而自尊,個性又偏自由化。

從心理學角度,20歲的門羅之所以與22歲的詹姆斯結婚,是因為她希望從他那裏找到歸屬感,他的背景、性格、經濟狀況都能令門羅擺脫窘困。很多從原生家庭中感到壓抑的年輕女性,婚姻是她們從心理上“逃離”原生家庭的一種方式。愛麗絲·門羅的第一次婚姻的心理動力就來自這種“逃離”的衝動。

患病的母親、拮據的生活、周圍的人都忙於生計,這些都是令充滿幻想的門羅感到壓抑的因素。詹姆斯最好的一點是能夠理解和支持她的幻想,這將令她不再窘困。

婚後,她隨丈夫搬到溫哥華,成為一名專職家庭主婦。家務勞動是她熟悉也擅長的領域,更重要的是,家庭主婦不妨礙她幻想。當她開始寫作時,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之舞》前後寫作了15年,都是在操持家務,照顧孩子的空隙中見縫插針地寫作。

她的作品一麵世就給她帶來榮耀和光環,也帶給她自信。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就獲得1968年的加拿大總督文學獎。這時她才真正開始感到自由:她心理不需要“逃離”,也不需要“隱藏”,至少她不再感到需要“逃離”和“隱藏”。

這同時也給她的婚姻帶來危機。第一次婚姻是因為“逃離”和“隱藏”,當不再需要“逃離”(原生家庭)和“隱藏”,婚姻就難以為繼了。1971到1972年間,愛麗絲·門羅反反複複地離家、歸家,因為孩子的羈絆,她在不斷的糾結中感到痛苦。

1973年9月,她一個人回到安大略省,此後再也沒有離開。離開詹姆斯是她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她從此成為一名職業作家。第二年,她的第三本短篇小說集《我一直想對你說的事》出版,並獲得崔林文學獎,在美國出版了精裝版。

1974年她接受了哈裏·保羅的訪談,因為這次訪談,她大學時曾經心動過的校友弗雷姆林聯係上了她。弗雷姆林甚至願意與她一起回休倫縣。

1976年,愛麗絲·門羅與詹姆斯離婚,同年與弗雷姆林結婚。詹姆斯也在同年再婚。與弗雷姆林結婚後的門羅,開始了創作的高產期。

1978年《你以為你是誰?》出版,門羅二度獲加拿大總督文學獎;美國版與英國版也隨即出版,並入選當年布克獎短名單。1977年門羅獲得了加拿大-澳大利亞聯合文學大獎……1986年《愛的進程》出版,門羅第三次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門羅也成為瑪麗安·恩格爾文學獎的首位獲獎者。

此後門羅的寫作日臻成熟,基本以三年一本的速度穩定推出新作,同時也是《紐約客》以及各類文選集的常客,被評論界公認為當代世界最重要的短篇小說家,“我們這個時代的契科夫”這一評價更是廣為流傳。……

周怡,公眾號:新京報書評周刊紀念艾麗絲·門羅:你遲早會在她的故事裏,和自己麵麵相遇

至此,我簡略概述了愛麗絲·門羅的一生。她的成長分為兩部分,17歲之前原生家庭的成長曆程。她的母親能夠理解她的才華和夢想,也唯獨母親能理解她,這帶給她雙重的影響:疏離和回歸。

疏離是她在少年時期“逃離”現實生活的一種方式,她沉浸在幻想的世界裏,盡管現實中她不僅要承擔家務勞動,而且還要照顧帕金森症的母親,她的才華和幻想阻止了現實生活對她的侵蝕。這是她疏離感的來源。同時,這種疏離也是一種妥協,是懦弱的方式。她在與現實生活保持距離的同時,也把自己隱藏了起來,不“讓人注意自己”,也包含著不讓自己注意自己。這樣的心理結構意味著她會有意識地抑製和屏蔽不好的感覺。

這麽說吧,如果沒有這樣的抑製和屏蔽現實中不好感覺的心理機製,一旦適應瑣屑的現實生活,愛麗絲也就泯然眾人,不會再有後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活在業已形成的某種心理模型之中。愛麗絲·門羅亦然。

她成長的第二部分是第一段婚姻。她與詹姆斯的相遇相識,最終結婚,不是因為愛情。她其實並不愛詹姆斯。但是,這段婚姻幫助她完成了自我的成長。曆時15年,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的出版以及獲得讚譽。愛麗絲·門羅終於能夠破繭而出,成為蝴蝶。

破繭後的數年,門羅其實一直在“逃離”,隻是她無需再“隱藏”。她要逃離帶給她自我成長,令她破繭而出的第一段婚姻。成長後的門羅不再羞澀,不再自卑,她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

回到安大略省是她一生最重要的轉折,這個轉折其實就是一個通過第一段婚姻成長起來女人的抉擇。破繭而出的蝴蝶還需要留戀繭殼嗎?所以我說她與詹姆斯的婚姻並不是因為愛情,那隻是依附成蛹的枝條。

沒辦法,女作家也是一個生物體。

她的愛情一直都蟄伏著。少女時期在大學遇到的一個女伴,她們時常一起坐公交車,門羅一直聽她講她的男朋友弗雷姆林,她講述關於弗雷姆林的故事再加上門羅自己腦補的情節,這是她對愛情的憧憬。但是,她的懦弱促使了她“逃離”愛情的感覺,愛而不得的糟糕感覺,與詹姆斯結婚的其中一個因素也就是“逃離”愛情。

從她的訪談中看得出,應該是她急切地要與詹姆斯結婚。一方麵是因為獎學金到期,維持學業賺取生活費變得更加維艱;另一方麵“逃離”內心對原生家庭和愛情的糟糕感覺。詹姆斯為此申請了提前畢業。

這段婚姻對門羅來說是成長的過程,對詹姆斯來說恐怕更像是一段糟糕的回憶。所以,若幹年後,當自己親生女兒告訴他遭受繼父性侵後,他竟然不告訴前妻,隻是讓安德莉亞遠離繼父。

門羅“逃離”婚姻的方式是一個人回到安大略省,是一個人,把孩子丟給詹姆斯。但是,當離婚後的門羅迅速與弗雷姆林結婚,孩子又被詹姆斯塞給了門羅。同時,不甘示弱的詹姆斯也在同年迅速再婚。

可以看出,愛麗絲·門羅與前夫之間其實是處於忿怨和衝突之中的,把孩子當作是“報複”對方的包袱,兩個人都不妥。安德莉亞揭露的第一次遭繼父性侵就發生在1976年,愛麗絲與詹姆斯離婚並與弗雷姆林結婚的那一年。當時的安德莉亞其實是隨父親生活在英屬哥倫比亞的,性侵發生在她去安大略省探望母親期間。

注意,性侵沒有發生在與母親和繼父共同生活期間,而是安德莉亞從英屬哥倫比亞前往安大略探望新婚的母親期間。安德莉亞把遭遇第一次性侵第一時間就告訴了生父詹姆斯,詹姆斯卻沒有告訴門羅。

門羅知道這件事已經是1992年,16年之後。她與弗雷姆林相濡以沫16年後才得知安德莉亞曾經遭受過弗雷姆林的性侵。

家庭性侵是最難被曝光的性侵,受害人或監護人要在家庭關係、親情、倫常之間權衡,痛苦而艱難地權衡。發生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間的性侵,又充斥著太多相互矛盾的說辭、含糊其辭的細節、不明就裏的空白。美國的數據表明,超過80%的性侵案件沒有報警,也沒有被披露,其中絕大多數就是發生在家庭或者熟人之間的性侵。

愛麗絲·門羅在16年後,聽成年的女兒向自己講述童年遭遇丈夫曾經的性侵。她當然有過痛苦和糾結,一度離開了弗雷姆林。但是,一邊是長期與自己疏離的成年女兒的講述,一邊是相濡以沫16年的愛情伴侶。愛麗絲·門羅在權衡和糾結中做出了選擇。

在門羅成長的曆程中,她人格中的“逃離”使她抑製了安德莉亞告訴她被性侵的事件帶來的糟糕感覺,至於弗雷姆林是怎樣的人,朝夕相處了16年的門羅有自己的判斷,更何況這樣的判斷是在愛情的感覺中。

2005年,安德莉亞因為母親在采訪中對與弗雷姆林的婚姻表達積極的感受和評價後感得不忿,向警方控告了弗雷姆林。警方立案後,80歲的弗雷姆林沒有狡辯,供認不諱,因此被法院判處2年緩刑。愛麗絲·門羅一直陪伴在弗雷姆林身邊,直到他2013年去世。

我想說的其實有兩點:

第一,太年輕的婚姻可能隻是成長的一次冒險。愛麗絲·門羅在這次冒險中孕育了三個孩子。這些孩子成為愛麗絲·門羅成長的“代價”,但他們是無辜的,即使前夫詹姆斯和門羅之間的忿怨和衝突可能有意無意地“利用”了孩子來給對方造成壓力或“報複”。我的看法是,即使一段婚姻隻是成長的冒險,但是孩子依然是作為父母不能離棄的責任。從這點而論,愛麗絲·門羅不是稱職的母親。

第二,家庭內發生的性侵,特別是在生父生母忿怨期發生的性侵事件,交織了太多說不清道不明的細微因素交織。人性的幽微繁複在其中若隱若現。我的看法是慎用道德大棒,批評歸批評,如果不能理解人性中的情非得已,批評就可能淪為簡單粗暴的道德大棒。

愛麗絲·門羅寫了一輩子的短篇小說,她唯一的一部長篇就是她自己的一生。

墨爾本 發表評論於
如果女兒16年前就把這事告訴她母親門羅,不知門羅會如何處理?
dytt 發表評論於
Luck6883
你內心真陰暗,毫無同理心。
Luck6883 發表評論於
安德莉亞把遭遇第一次性侵第一時間就告訴了生父詹姆斯,詹姆斯卻沒有告訴門羅。
門羅知道這件事已經是1992年,16年之後。她與弗雷姆林相濡以沫16年後才得知安德莉亞曾經遭受過弗雷姆林的性侵。
==========
這個女兒現在公布於眾,不過是想繼續消費她母親
___1984___ 發表評論於
弗雷姆林和門羅有共同語言和愛好。
但從他性侵9歲孩子來說,他是孌童癖者,和門羅更可能是精神伴侶的成分。
門羅出走把孩子們留給第一任丈夫顯示她並不是愛孩子的母親,她最終選擇弗雷姆林也證明這一點。
不是所有生孩子的女人都具有母愛。
fancyorange 發表評論於
第一任丈夫看著是她的墊腳石。恨她是可以理解的
遠方的風 發表評論於
女人容易迷失在愛情中,看不破男人的真相。女人所愛的男人,大多隻不過是迷戀她的肉體而已。所以女人愛上強奸犯,謀殺犯,等,屢見不鮮。
忒忒綠 發表評論於
有些主觀
已經4段 發表評論於
這女作家就是個變態, 口味也重, 她和前夫這種老實人結婚, 當然覺得沒意思, 隻有弗雷姆林這種強奸犯才能獲得她的愛。
zhu286 發表評論於
現在曝光,是為了這個享有諾獎光環的人體麵離世。
zhu286 發表評論於
現在曝光,是為了這個享有諾獎光環的人體麵離世。
難題求解1 發表評論於
自私的人,讓他們在死後得以讓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