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年輕人患上"結婚羞恥症" 話題登上熱搜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北京一對夫婦在向日葵田裏手持結婚證拍照 法新社

中國民政部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結婚登記人數再次跌破200萬對,比去年同期減少17.8萬對。與此同時,關於越來越多年輕人患上"結婚羞恥症"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那麽,什麽原因導致中國年輕人的婚姻觀發生了變化呢?

根據中國民政部6月14日發布的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的全國結婚登記數為196.9萬對,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7.8萬對,降幅明顯。

中國首季結婚數同比下降8.3% 專家預計年降10%

近年來,中國新出生率不斷下滑,人口結構老齡化的問題也日趨嚴重。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高級研究員、人口學專家易富賢告訴本台:“中國的結婚率從2013年以來就不斷下降。去年,由於結束新冠疫情(措施),結婚數有所反彈,回升了12%左右。但是今年一季度又下降了8.3%,估計全年的結婚數應該會下降10%左右,甚至更多。”

官方統計顯示,2013年,中國登記結婚人數曾達到1347萬對,但2022年就跌到683.5萬對,近乎腰斬;2023年略有反彈,為768萬對。易富賢估計,今年中國的結婚人數總量大致會與2022年相當。



遼寧沈陽市婚姻登記處,一對年輕夫婦手持結婚證拍照。(法新社)

年輕人口數量下降 結婚年齡推遲

目前,中國人口持續負增長,老齡化與少子化都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分析中國結婚數量不斷下降的原因,易富賢認為,首先是中國長期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年輕人口數量下降,而且“比官方公布的數量還要低”,因此結婚人數也相應減少。

另一個原因就是,中國適婚人口的結婚年齡不斷推遲。易富賢說:“2010年,婦女初婚年齡還是24歲,2020年已經28歲,現在可能應該在30歲左右。像上海,已經超過31歲了。”

易富賢指出,婦女的生育能力在30歲後會大幅下降,而中國20-29歲人口的結婚人數正在急劇下滑,從2013年的1851萬人,降至2022年隻有717萬人。育齡人口持續減少和婚姻年齡的不斷推遲,導致了中國的結婚人數和出生人口數量都在不斷萎縮。

除此之外,易富賢表示,中國民眾的家庭觀念也比以前更加淡化,“不婚率”很高,甚至很多年輕人已經“放棄”婚姻:“一般25-29歲的不婚率與生育值線負相關,世界其他國家也是如此(不婚率上升)。但中國的比例提高得非常快,這也是中國近幾年生育下降的重要原因。”

男女比例失調與青年失業率高企

中國長期的計劃生育政策也導致男女比例失調問題嚴重,影響結婚率。長期追蹤結婚登記數據的人口學專家何亞福向中國“界麵新聞”表示,中國適婚人口的性別比失衡,20-40歲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1752萬人。

易富賢告訴本台:“男女比例失調會導致婚育的成本提高,比如彩禮,要買房等,就導致結婚的門檻提高了。”他還說,中國此前的獨生子女政策,也導致人們對婚姻的期望值過高,鄉村女性更多希望嫁入城市生活:“現在,城市出現大量的‘剩女’,農村又是大量的‘光棍’,這種城鄉差別也很大。”

在結婚成本提高的同時,中國的青年失業率也是居高不下。中國國家統計局去年6月份發布的信息顯示,“16—24歲青年調查失業率”高達21.3%,創下曆史紀錄。而專家估算,中國真實的青年失業數據可能更高。

“他連自己都養不了,更沒有養家的能力,也沒有結婚的能力和意願。”易富賢說。

如何改善中國的低婚育率狀況,易富賢認為,政府能夠做的非常有限。他以買房為例指出,美國的房價與收入比約為4.5倍,日本是10.3倍,韓國是26倍,中國則高達35倍。但在房價問題上,中國政府卻麵臨兩難境地:“如果你不降房價的話,年輕人結不起婚,生不起孩子。如果你降房價的話,會導致金融危機,那老百姓的失業率提高了,他更找不到工作,也不能結婚,也不能生孩子。”



2021年10月17日,山東濟南的單身人士參加相親活動。(法新社)

“結婚羞恥症”?網友:沒錢才叫“羞恥”

就在中國結婚登記人數下降引發關注的同時,“越來越多年輕人患上結婚羞恥症”的話題近日也登上微博熱搜。

一篇來自新浪財經的文章中說,當代年輕人舉辦婚禮的平均意願值僅4.81分,很多人開始“隱婚”。相比於父母那代,這一屆年輕人隻願將婚訊告訴最親近的朋友,排斥大操大辦,並傾向於“三無”、乃至“N無”婚禮,哪怕一定要辦酒席,也盡量不超過10桌。

文章通過了解發現,年輕人並不是反感婚姻,而是反感“結婚”本身。有的不敢公開婚訊,怕被“群嘲”;有的覺得婚禮費用太高,很沒必要;有的則認為,避免張揚是一種自我保護。年輕人觀念的轉變,也導致中國的婚慶市場遭遇滑鐵盧。

對此,有網友評論說:“結婚有啥羞恥的,沒錢結婚才叫羞恥”;也有網友表示:“結婚國家給五十萬補貼的話,我肯定街頭巷尾敲大鑼放炮仗通知大家。”

廣東都市青年:高昂的費用與婚姻落差

對於選擇晚婚或不婚的問題,來自廣東某城市的青年金融業者、因安全原因采用化名的V先生告訴本台:“身邊那些同事,真的挺多超過30歲都還沒有結婚的。其實,這個放在十年、八年前,我相信是比較難以想象的。”

他說,不結婚的女性,其想法通常是“我自己能掙到錢,我為什麽要結婚,要受氣、做家庭主婦”,而男性則更多是因高昂的結婚費用而止步:“一個禮金幾十萬是很正常的。在廣州,我的同學結婚,禮金一般都要二、三十萬(元),少的也要¥99,999;然後還要車、房。廣州的房價就不用說了,真的是非常高的。”V先生說,這種壓力之下,除非家裏能夠提供很大支持,或者通過結婚能對事業有大的幫助,否則男青年也是不願結婚的。

疫情三年的嚴厲封控政策,對於中國社會與經濟都造成了巨大衝擊,而年輕人的婚姻觀也產生很大變化。V先生的看法是:“貧賤夫妻百事哀。疫情下來,很多人都掙不到錢。你覺得結婚的那些人,他能幸福到哪裏?”

V先生說,他所在的金融圈,由於平時看到、聽到的負麵信息很多,讓這些年輕人對於婚姻有了很大的落差感。同時,中國的經濟下行,哪怕中產階層也是捂緊了荷包,更不願為感情多做投資。



2024年6月11日,北京商場內,兩名男子在鳳凰屏幕旁休息。(美聯社)

河南小城女教師:結婚、養孩子成本太高

來自河南某小城市教師、去年“潤”美的Lucy同樣抱怨,在中國,結婚的成本實在太高了:“現在,在中國結一個婚,房、車是標配,還有就是彩禮。就按一般的、不說一線城市,一套房、一輛車要兩百萬。中國就業環境這麽差,他往哪裏去掙這個兩百萬?一般來說,結一次婚要掏空家裏三代人的口袋。”

除了結婚費用高,養不起孩子也是年輕人對婚姻望而卻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Lucy說:“你普通的生一個孩子也是上萬起步,加上產檢,就是幾萬塊錢。而養一個孩子,第一要占用一個勞動力,然後奶粉、尿不濕、各種早教班、甚至幼兒園都非常貴,所以養一個孩子成本太高了。”

Lucy認為,主要是中國的經濟原因導致了很多年輕人寧願單身或躺平也不願結婚,而結了婚的人也感到後悔,甚至會奉勸其他人不要進入婚姻“圍城”。她告訴本台:“中國未來老齡化一定會越來越嚴重,結婚率會越來越低,這是個必然的趨勢。” 因安全原因,Lucy采用化名受訪。

女權主義覺醒:向往婚姻關係更平等,更公正

來自中國某大城市的90後女青年Daisy,目前是美國南加州社會群體“同議”的成員。對於中國年輕人越來越多地選擇不婚,她認為,這一方麵是經濟環境惡化,很多人可能因此延遲或者擱置自己的婚育計劃;另一個原因則是中國女權主義正在覺醒。

“我覺得這個是影響到了越來越多的人,既是政治化,也是社會化的。” 因安全原因,采用化名受訪的Daisy告訴本台, “政治化上來講,大家其實看到極權下的婚姻關係作為一個法律社會結構,包含很多傷害性的內容,比如說離婚冷靜期,對於家暴的執法,等等。我身邊的朋友們也經曆過相關事情,在陪她們經曆這些之前,我真的不知道離婚竟然這麽麻煩。”

Daisy還說,從社會化上來講,中國父權社會和性別歧視的惡果也在影響著年輕人,比如性別比例失衡和重男輕女就有很大關係。在極權政治結構的大前提下,雖然有很多人努力爭取性別平等,但是女權主義要去改變固有的一些問題仍然非常艱難。

至於青年人相比老一輩婚戀觀的差異,Daisy覺得人類對於陪伴、組建家庭這些需求具有相似的共性,但青年人希望去想象,即不需要選擇當下社會中的婚姻關係也可以滿足這些需求,或者說是想象一種不同的法律社會結構,可以去把婚姻關係變得更加平等、更加公正,促使婚姻關係成為一個更多人值得向往的體驗。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全年結婚不到700萬對,根據中國的生育率,這一年結婚的人將來總共也就能生大概800多萬小孩。如果維持這個趨勢不下降,每年結婚的人總共能有800多萬小孩,算中國人平均壽命83歲,那麽總共中國人口將來的頂是7億人。當然不下降不可能的。本人之前寫過一篇博文,對中國人口有預測,題目是

習近平同誌使得中國人民斷子絕孫

穀歌搜索該標題就可以找到這篇文章
size0 發表評論於
思想更開明了,生育不再是必須。如果決定不要孩子,那麽結婚實在沒有任何必要。不結婚不意味著沒有伴侶。而且不結婚可以有不止一個伴侶,如果大家觀念一致,生活更快樂。
秋林小屋 發表評論於
中國不改變35歲就找不到工作的邪惡愚蠢社會結構,不改變996瘋狂吃屎的職業環境,中國人口就會繼續崩潰。愚蠢的民族,自己把自己幹死。
ln2020 發表評論於
人少金貴,和平福音。
秦唐 發表評論於
正好解決剩女焦慮感
想不開1 發表評論於
娃越來越少了的緣故。
不遠的地方 發表評論於
不用擔心,結婚率這個事兒就是數字,沒有中國人搞不定的"數字“。。。 遙遙領先,哦耶
felixbal 發表評論於
用詞不當。
lostman 發表評論於
結婚有毛用,照樣離婚,社會進化就是接菌的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