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狀況,當紅歌手無奈離場,含淚道歉!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5 月 25 日晚,陳奕迅在杭州演唱會開場前,攜主辦方上場鞠躬含淚致歉,表示因為失聲的緣故,當晚的第 101 場演唱會將無法如期舉行。

圖片來源:都市快報視頻截圖

隨後,歌迷們陸續離開演唱會場地。對於本地歌迷來說,延期舉辦問題並不大,而對於付出了交通和酒店成本的外地歌迷來說,退票和賠償問題成為接下來關注的焦點。

陳奕迅因身體原因演唱會延期

5 月 25 日晚,歌手陳奕迅針對其杭州演唱會無法按原定計劃進行的情況,通過個人社交平台發文向公眾致歉。他在文中解釋了演唱會延期的原因,提及自己因聲帶不適,擔憂無法呈現出令觀眾滿意的演出質量,故而做出了這一艱難決定。

當天晚上,陳奕迅登上舞台,麵對等待已久的歌迷,他難掩內心情緒,流淚表達了深深的歉意。隨後,主辦方代表也登台,向在場觀眾說明了演唱會延期的具體安排:原定的兩場杭州演唱會將改至 5 月 27 日與 5 月 28 日(即下周一周二)舉行,並承諾對於因此次延期給歌迷造成的不便及額外費用,將全部由主辦方負責承擔。關於退票和相關賠償的具體操作流程,則計劃於 5 月 26 日對外公布詳細信息。

圖片來源:都市快報視頻截圖

在這一突發情況下,演唱會不得不提前結束,現場的歌迷們陸續離場。

社交平台上,不少粉絲發文表示諒解。

陳奕迅杭州站的演唱會已於 5 月 17-19 日連開三場,原計劃於 5 月 24-26 日再開三場。

此前,陳奕迅 "FEAR and DREAMS" 世界巡回演唱會 - 武漢站,分別於 4 月 26、27、28 日,5 月 3、4、5 日在光穀國際網球中心演唱 6 場。更早前,陳奕迅 4 月在南京進行了 6 場演出。4 月以來,陳奕迅累計開了 16 場演唱會。

在武漢站的演出中,陳奕迅就曾因為勁歌熱舞環節拉傷腰部,導致他在演唱會上不得不將熱舞改為站立唱歌,並表示 " 真的是痛到哭出來,從來未試過這樣子 "。

就在 5 月 24 日,陳奕迅還在發文,感慨 100 場演唱會一路走來,大家共同經曆:由香港走到杭州,不知不覺 Fear and Dreams 演唱會已經走過了十九個地方,來到了一百場。非常感謝每一位參與的朋友,包括每一位觀眾、每一個工作人員,每一個崗位都非常重要,一個都不能少。

各地演唱會爆火

當下,各大城市的演唱會如雨後春筍般接連不斷。比如在杭州,5 月 18 日就迎來了陳奕迅和蔡依林兩大巨星同時開唱。

演唱會場地周邊商戶表示,演唱會的帶動作用實實在在。據潮新聞報道,杭州一家麵包店的後廚主管鄧先生表示,平日賺兩三萬,有演唱會的那天,往四萬走。" 雖然去年這邊也開演唱會,但不如今年場次多。" 鄧先生感覺,今年在高頻演唱會的刺激下,店裏的生意總體變得更好," 每天的營業額都要比去年高出 1 萬元。"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 年一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 11.90 萬場,相當於全國範圍內日均超過 1300 場。

" 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 " 已成為近兩年火熱的文化現象。

今年全年,張學友、周傑倫、陳奕迅、林俊傑、華晨宇等幾十位老中青明星的演唱會在一、二、三線城市輪番上場。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去年我國大型演唱會票房創 146 億元新高。有研究機構預計,今年演出行業規模將延續去年火爆的趨勢。

5 月到 10 月是全年演出最佳舉辦期。強勁的增勢使得一些地方政府意識到演唱會經濟成為新的旅遊消費增長點,紛紛出台相關支持政策。

據媒體報道,業內人士介紹,明星開演唱會有兩種主辦模式。常見的是明星保底出場費模式,也就是各大演出公司競標明星演唱會,負責各種協調安排,明星隻拿出場費,而票房收入、冠名讚助等事宜均由演出公司負責。另外一種是明星自己的團隊做主辦方,不外包,追求商業價值最大化,也參與票房分成和招商,按比例獲得收益。

" 後者,基本是天花板級別的明星才敢嚐試。國內做到的歌手屈指可數。" 承辦過兩次演唱會的一家演藝公司項目負責人表示,大多數明星是保底模式。所以,壓力主要來自各大演出公司。" 比如,國內一位還能壓得住場的歌手的體育館演唱會,成本大概 2000 萬元,與票房差不多,主辦方、承辦方拿到的利潤是很有限的。" 他說。

利潤的空間在於精打細算,核心是票價。據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統計,2023 年知名歌手的演唱會最低檔票價集中在 300~500 元,占比超過 76%;近六成演唱會上調了最高票價,1000~1500 元占比 41.94%,1500~2000 元價位的占比 33.87%。

據媒體報道,業內人士介紹稱,內娛能拿得出手的歌唱明星也就 20 多位,實力派的內娛年輕歌手青黃不接。近期的綜藝節目《歌手 2024》,內娛樂壇與兩位國際歌手的 PK 引發的議論,足以讓我們‘清醒’一些。需要思考,明年的演唱會,我們該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