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考公的中年人,開始爭搶社區勞務派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求工作穩定,“上岸”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夢想。

也正因此,考公的分數“水漲船高”。

去年11月,2024年國考計劃招3.96萬人,擴招約6.7%,報名人數再創紀錄,突破300萬人。

除了應屆畢業生,加入考公大軍的還有不少從大廠離開的中年人。但對大部分30多歲的中年人來說,留給他們考公的窗口期已經不長了。

在鳳凰周刊的一則報道中指出,有些省份嚴格規定考生出生日期限製在“1988年2月20日至2006年2月19日”,多一天都不行。

報考人數越來越多,崗位卻越來越少,考公大軍的競爭壓力與前幾年相比,徒增數倍。

在此背景之下,不少30+的中年人把目光放在最基層、最小單元的社區。雖然社區街道的勞務派遣沒有編製,但是工作看起來比較穩定,朝九晚五,工作地點大多也離家不遠。

如果不差錢的話,在外人看來,似乎社區勞務派遣員工也是一份不錯的工作。但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

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早晨八點半,李燕娟剛在辦公室裏坐下來,工作群裏就跳出了消息紅點。上周的工作還未完成,今天的新任務緊接著來了,根本不給人踹口氣的時間。

李燕娟今年36歲,去年考進了居委會,同樣在這一年,她因為超過35歲的年齡限製,徹底失去了報名公務員考試的資格。

幸運的是,她所在的這座小縣城,對於社區入職考試年齡上的規定就顯得寬鬆許多,允許40周歲以下的人員報考。

李燕娟憑借著四年備考公務員的複習經驗,一次性通過了社區入職考試,正式成為一名社區工作人員。相比公務員考試,社區入職考試簡單不少,考一些諸如時政、曆史、地理、文學等方麵的常識題,不考數學,這讓文科畢業的李燕娟優勢很大。

據有關數據統計,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全國各省市共招錄4萬多人,報名人數卻有300多萬,相當於80個人去競爭1個崗位。這是一場隻要第一名的考試,第二第三無論考得多高,都是失敗者。

在公考越來越卷的暗黑時刻,有些像李燕娟一樣的年輕人開始把目光投向了更容易“上岸”的社工考試。

社工考試,沒有編製,工資普遍在4000元左右,有些地方甚至連公積金都沒有。可即便這樣,社工考試隨著報考人數的越來越多,門檻也逐漸越來越高。

就拿李燕娟參加的那次考試來說,全縣共發布20多個崗位,報名人數卻有1000多人競爭,競爭比可以和國考“相媲美”。

在她那個考場,有臉龐稚嫩的年輕人,也有頭發稀疏的中年大叔。在試卷麵前,無論你有多少的工作經驗,無論你是多大的歲數,大家都在一條起跑線上。

隻是這場賽跑,太殘酷了,能跑到終點的隻有二十幾個人。

李燕娟想來後怕,如果不是自己備考公務員期間的知識儲備,這場社工考試自己可能都無法通過。

圖 | 工作中的社區員工

李燕娟分析其原因:

一是這些崗位要求大多數不限專業,大專學曆,無疑是降低了報考門檻;

二是考公的年輕人卷不動公務員編製了,索性選一個編外的崗位躺躺;

三是社工崗位雖然地位比較低,但是放在縣裏,待遇和職業認同感還是比較強的,這方麵有一定的吸引力。

李燕娟原本在上海上班,是一家香水公司的策劃經理。在同學朋友看來,她月薪兩萬多,已經算得上是經濟獨立的都市女性了。

可是,隻有她自己知道,這份工作耗費了自己太多的心血,加了無數的班,熬了無數的夜,才換來現在的職級和年薪。

圖 |一位深圳社工曬出的工資條

月薪兩萬,如果放在她老家的話,可以說是天文數字。

李燕娟是獨生女,父母都在老家。她在上海過完三十歲生日,之後的幾年,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機能在慢慢地下降,有時候腦袋反應得沒別人快,容易走神兒。

她很快聯想到,自己的父母年事已高,他們是不是跟自己一樣,身體越來越差?

盡管在電話中,父母總是說自己很健朗,但是李燕娟總是擔心他們是在報喜不報憂,因為每次過年回家,她都會在家中的壁櫥上發現一些新藥。

她一直想考公務員,最後考到老家縣城社工的原因就在此。她想要回到老家,陪伴父母。

跟李燕娟不同,徐劍是迫不得已才選擇了考社工。

用他的話來說,他實在是“卷不動了”。他全職備考公務員已經快4年了,這四年已經夠一個人念完大學,但徐劍還是沒能踏進公務員的圈子。

決定備考公務員後,徐劍辭了銀行大堂經理的工作,在家全職複習。父母都很支持,他們一直覺得大堂經理晉升空間小,關鍵是壓力還很大。

徐劍信心滿滿,4月份辭職,5月份開始備考,一度覺得11月考試誌在必得。父母供他吃喝,雖然鄰裏間有些閑言閑語說快三十歲的人還靠父母養這樣的話,但是他們不屑一顧,認為自己的兒子馬上就能考上公務員,馬上就要一鳴驚人了。

但是,第一次考試,徐劍落榜了。

父母安慰他說他是第一次考試,經驗不足,繼續考,明年一定能考上。徐劍也這麽認為,就在家又呆了一年,結果第二年又沒考上。

公務員考試不像高考。高考考得不好,總歸有個爛學校讀,但是公務員考試隻要第一名,不是第一名就是白費一番勁。

徐劍的媽媽有點動搖了,心裏盤算著要不要讓兒子先去找個工作,一邊上班一邊備考。但是徐劍的父親厲聲嗬斥了他母親,“一而再、再而三,再來一年,一定能考上!”

事實上,在徐劍第二次考試失敗後,爸爸媽媽之間的吵架次數越來越多了,似乎這場考試的結果、這個所謂的公務員的身份,已經不僅是關係到徐劍的人生未來,更影響著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

圖 | 做過的試卷滿滿一堆

在父親的勉勵下,徐劍開始了第三次備考。他比以往更用心、更勤奮,每天5點半起床刷卷子,晚上看書看到11點多。

學習軟件上,刷題數已經達到三萬多道。就這樣,徐劍第三次走上了考場。

也是在這一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報名人數越來越多,每年幾萬幾萬地遞增,“上岸”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徐劍,第三次失敗了。

此時,徐劍的父親態度也發生了些微變化。這三年來,為了供養不上班的徐劍,父母除了忍受鄰裏碎言碎語之外,還多打了幾份工,母親就連養老保險也沒舍得買。

母親讓徐劍先去找工作,先養活自己,再考試。徐劍內心複雜,這三年在家裏悶頭苦讀,早已不適應外麵的職場了。

他突然有點羨慕範進,因為範進好歹還中了個舉人,比自己可優秀多了。

徐劍跟父母說,我想再繼續考一年,再考不上就去工作。

就這樣,去年徐劍第四次走上考場,1個月後成績揭榜,徐劍又一次名落孫山。

造化弄人是,徐劍正準備踏入社會找工作時,他看到了社區招考公告,並順利通過了考試。父母緊繃了四年的神經突然放鬆了。雖然沒有編製,但是工作穩定,也算得上對得起這四年光陰。

徐劍也釋懷了,可能自己注定了命中“無編”。最終,他踏入社區的大門,成為了一名社區工作者。

入職以後,李燕娟發現,自己的同事年齡斷層很大。領導都是八零後,然後就是像她這樣三十來歲的人,95後和00後幾乎沒有。

她不明其中原因,同事告訴她,年輕人基本上都走了,要麽辭職了要麽考走了,社區留不住人。

剛開始的李燕娟並不清楚“社區留不住人”這句話的意思。現在年輕人一個勁地考進體製裏,不就是為了工作氛圍輕鬆點麽,哪能留不住人呢?

直到第一次開社區班子例會,領導安排分工,把一張分工表放在李燕娟麵前時,她才懂了這句話的含義。

社區總共有8個人,每個人身上都背著四五個工作口子。比如,李燕娟就要負責社區的民政、婦聯、宣傳、社區活動、文明城市創建等條線工作。

在社區做了半年後,李燕娟意識到,考試是跟考生“卷”,進來後,社區是跟社區“卷”。

領導很喜歡把一項工作按照完成情況和完成質量,把全鎮所有的社區進行成績排名,然後通報全鎮,無形之中又讓所有的社區“卷”起來。

李燕娟本以為進了半個體製工作能輕鬆點。誰知道,社區工作“卷”成了這個樣子。

光是工作馬甲,她就有藍色、綠色、紅色等好幾種顏色,簡直跟紅綠燈一樣。上級要求,工作中要拍照留痕。

每天,李燕娟都要做好幾個條線的工作,她的馬甲就要對應著脫來脫去、換來換去。

圖 | 各種馬甲

李燕娟的頭上,背著好幾個名頭,比如網格長、兒童主任、信息員、誌願隊隊長等等,從這些名號上,就可以看出,李燕娟的工作該有多繁重了。

社工的工作是直接麵對居民的,而人的工作是最難做的。

小區外麵綠草坪有人拉線曬衣服,立馬就有人電話到社區來投訴,影響小區環境。李燕娟帶著小區保安把被子收了,主人立馬鬧到社區來質問,憑什麽不讓晾曬?跟居民苦口婆心地解釋完,李燕娟又要去給其他居民辦理殘疾人證,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隻要上級通報某一項工作的社區排名,隻要哪一個社區落後了,壓力就一茬一茬地往下壓,最後落到像李燕娟這樣的最低級別的工作人員身上,官方話稱之為“把責任壓實”。

圖 | 社工壓力很大

李燕娟現在的工資是三千多元到手,跟上海沒法比。原本她以為考上了,工作離家近,輕鬆穩定,性價比也還是可以的,但是現在這份工作忙得昏天黑地,“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證”,這樣一來,性價比就大大折扣了。

最為關鍵的是,李燕娟每天從早忙到晚,自己也不知道在忙什麽。

轄區戶籍人口多少,每個條線的上級都來問,光這個數據,她至少填過五次表格。

網格長巡查時長,要求每天1小時,她得在自己負責區域內才能打卡成功,就算在小區平安無事的情況下,還要在打卡區域內呆滿1小時;還有個什麽社區體育指導員,每天還要拍照證明自己在帶領居民健身,實際上,居民哪有空哪有興趣跑社區裏來跟著一個毫無健身經驗的人來健身?

她越來越覺得,這份工作更像是一場被精心組織過的“精神內耗”。

她放棄了“卷”公考,卻在命運的安排下,又換了一條賽道繼續“卷”。

徐劍亦是如此。作為單位裏僅有的幾名男生之一,他在社區的工作角色中,是被當成兩個人使用的。

他主要負責民生訴求平台回訪、小區拆違控違、垃圾分類、群租房安全隱患排查和河湖長等工作。

圖 | 社區管轄內的荒地修繕工作也需要徐劍參與

現在體製內最重要的一塊工作,就是“安全”。各種條線都講安全。舉辦活動,講究人員安全;寫篇公文,講究信息安全;出租房子,講究居住安全。

徐劍的領導,非常看重社區“安全”。在他看來,安全勝於一切,沒有安全,就無從談起。因此,徐劍的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

本以來脫離了行測和申論,解脫了考公,就不用那麽辛苦地卷了,但是現在的徐劍,就如同李燕娟一樣,在最基層、最普通的崗位上“卷”著。

因為負責社區消防安全條線的工作,久而久之,徐劍就聽不得消防車的聲音。那種疾馳的、嘩啦呼啦的聲音,仿佛是在批評他工作沒做好,警告他,你要丟飯碗了。

小區裏出過幾次火災,但好歹沒有人員傷亡。一旦出現亡人事故,上級就要倒追責任,那麽徐劍就免不了要受處分。

圖 | 徐劍所在的社區之前發生過的火災現場

可是,轄區兩千多套出租房,單憑他們幾個網格員,怎麽能跑得過來?再者,社區並沒有執法權,沒有權力讓房東整改。

但是,上級可不這樣想,一句“屬地管理”就把責任瀟灑地撇給社區。

自從南京出了電動車事故後,徐劍總是擔驚受怕,因為他所管轄的小區也有架空層停著電動車。他花了好大一股精力,用了好長時間才把這件事情解決掉,期間沒少收到居民的投訴。

總而言之,社區這份工作,搞得徐劍心力交瘁。今年5月,徐劍又拿起了複習資料,又開始複習考公。

對於徐劍來說,同樣是卷,不如再卷回去。

李燕娟超齡了,再也沒有機會考公。幾個月前,她看到了上級發布的《關於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文件,瞬間點燃了鬥誌,她心裏想的是,社工這個最底層的群體,終於被“看見”了。

正如她的領導所說,社工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會越來越重要,隻是需要時間來讓社會確認它的重要性。

這份文件發布後,她的上級部門快速響應。擁有助理社會工作師資格證書的李燕娟,在原有工資的基礎上,被加了200元。

雖然錢很少,但總歸算得上是一種鼓勵和肯定。今年,李燕娟準備考取中級社會工作師證書,如果考到了,她還要再加200元。

日子總算有點目標,有點奔頭。李燕娟現在這樣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