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說:低社會生育率是社會總危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明眼人都知道,中國社會已落入低生育率陷阱,但這究竟意味著什麽,可就沒那麽容易搞清楚了。

當然,你可能也多多少少聽說過一點:人少了,無論是勞動力還是消費者都隨之變少,經濟可能陷入長期低迷;城市還可以吸納新的勞動力,但大量村莊將逐步衰敗乃至消失;少子化還會導致撫養比失衡,年輕一代需要供養大量老人;與此同時,老人在人口中的占比偏高,也會使整個社會喪失活力,偏向保守化……

但這和我們普通人又有什麽關係?

確實,低生育率危機有點像氣候變化:雖然它最終會影響到每個人,但其後果是溫水煮青蛙式逐步顯現的,責任也極為分散,以至於很少人會有什麽緊迫感去做點什麽。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那些宏大的變動更是遙遠,畢竟單單是自己活好就已經夠累的了。如果你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一個人生活好歹簡單多了,怎麽都行,“不婚不育”至少會讓減輕你不少負擔——如果你是女性,那就更是了。

上一代人不論如何獨立、叛逆,默認的還是“婚總是要結的,結了婚,孩子總是要生的”,然而現在,一旦你下定決心不婚不育(這也是年輕人為數不多能自主決定的事),實際上誰都拿你沒辦法。

到目前為止,我們這個社會應對這一問題(如果這是一個“問題”的話)的主要方式,一是懲罰,二是恐嚇。

人口學家們試圖解決低生育率的建議(征收單身稅等等),多是前者;而家長則多采用後者,渲染孤獨老死的可怕——然而,就算是那樣,對一些人來說,那也不如草率結合帶來的痛苦婚姻、婚後帶娃的勞苦來得迫在眉睫,甚至也不見得更苦。

家長原先的說教失效,這遠不是“年輕人沒有責任心、不能吃苦”這麽簡單,而是時代精神變遷的征兆,是一種與中國文化傳統的決裂。

因為儒家社會的生殖崇拜,從根本上說其實根植於永生的渴望——誰都會死,但隻要血脈延續下去,自己的一部分就仍然在後代身上活著,本人也在祭祀中一直活在後人的記憶中。

中國文化之所以那麽強調孝道,原因也在這裏:“孝”即“肖”,意味著每一代人最好精確地複刻父輩的所思所想、行為舉止,也就是說,中國人理解的“永生”與其說著重個體的“不死”,不如說是強調生生不息的“延續”,真正實現永生的其實是宗族。

正如曆史學家岸本美緒所言,根據這種信念,“作為所有的主體的‘人’,與其說是個別的‘人’,不如說是從祖先到子孫永遠連續的生命之流的一部分。”

五四運動旨在“衝決羅網”,將個體從家族網絡中解救出來,然而那不論如何,畢竟是著眼於瓦解那種束縛個人行動自由的小共同體,是一種外在於個體的外部製約力量,但並未從根本上動搖那種“連續的生命之流”的信念,最終隻不過是把“大家族”變成了更為原子化的“小家庭”,最終還讓脫嵌出來的個體重新“再嵌入”組織化的單位製度中。

然而,如今“最後一代”的宣言則有了本質的不同,這意味著新一代已經出現了一種呼聲,拋下了永生渴望,有史以來第一次不再將血脈的延續視為個體活著的最重要使命了,相反,他們將精力聚焦於個人在短短一生中的生活質量。

這種社會心態的變動,最鮮明地體現在這麽一點上:95後對生死看得十分淡漠,乃至根本不關心自己死後骨灰被如何處置,拿這隨意開玩笑——當然,你可以說那僅僅是玩笑,但這玩笑竟然得到那麽多人讚成,這難道還不足以構成一種值得注意的新現象嗎?

老想著去糾正年輕人的“錯誤觀念”是無濟於事的,因為從新的價值觀來看,那恰恰沒有錯——社會的生育觀念已經發生了“範式轉型”,要再回到老路上去,按舊模式引領人們的行為是不可能了。

前些年,曆史學者葛劍雄也曾不止一次談到少子化的問題,他考察古今中外,結論是唯有重新提倡“孝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被人嗤笑是開倒車的複古想法,但我想他之所以得出這樣一個看似不可思議的建議,是因為實在沒什麽現成的出路:對那些不想生的人,各國都束手無策,而樂於多生養的,確實常是出於強烈的文化信念(例如猶太教的正統派)。

對現代人來說,最重要的目標已經不是種群的生物繁衍這種低等的本能欲望,而是“自我實現”,那是他們在放棄了“永生”的願望之後,在現世的終極追求,一種更高級的自我繁殖欲望。所謂“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就是這一意義上對創造的超越。

哲學家瑪莎·努斯鮑姆在《愛的知識》中極好地道出了這種內在超越:

荷馬筆下的英雄認為他們的目標不是不朽的生命,而是創造一個關於卓越、英勇事跡或者作品的不朽記錄。荷馬筆下英雄想象的合理目標並不是永生的生命,而是對永久流傳的卓越事跡、作品的創造。通過這些,他們在某種意義上使世界變成了以後的樣子。亞裏士多德在《論靈魂》中指出,這種類型的超越是“有生命者首要的也是最普遍的特征,一切生物有了它才有了生命”。

也就是說,在這種信念下,人類尋求生存下去的衝動,是“在世界上留下他們自己的某些表達,他們特性的某種延續”,那恰是在他們意識到自己不會永生之後,放棄了對外在超越的渴望之後,才會追求這種內在的超越。

從這一意義上說,當下的低生育率既是危機,也是社會轉型的契機,恰恰表明越來越多人已經想清楚,放棄了血脈延續意義上的永生,轉而追求在人生中盡可能活出自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一個良好的社會,理應當助力人們去實現這種現世的良好生活,讓人們活得有意義。

不論如何,我們現在隻能往前走:給新一代(尤其女性)賦權,切實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讓養育孩子不再成為一件個體(往往是一個家庭裏的最弱勢者)無償承受的苦差事,而享受真正的快樂。不僅如此,還應真正尊重每個個體,去除那些壓抑個體潛力發揮的不合理障礙。這並不僅僅是“多生孩子”的簡單任務,而需要一場深層次的文化變革。

我知道,這聽起來像是天真的理想,但除此之外,我們別無出路。

zzbb-bzbz 發表評論於
鄧笑貧是由法國共產黨轉入中國共產黨的,是個妥協投機派
reno2389 發表評論於
鄧小平的出現是中國和世界的巨大災難!

鄧小平的出現,導致了和曾經是“同誌加兄弟”的越南的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導致了美國“和台灣關係法”的出現,催生和強化了台獨勢力,讓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統一隻能采取軍事行動。
鄧小平的出現,導致了讓共產黨和解放軍蒙羞的六四,讓中國在國際特別是西方社會裏的聲譽一落千丈,失去了眾多的美國議員對中國的同情和支持。
鄧小平的出現,導致了強製性計劃生育的出台,這種政策人為地改變了中國的人口結構,讓中國未富先老,同時讓農村3000萬男性青年無法找到老婆,致使他們將孤苦伶仃地度過一生,生病沒有親人陪伴,去世沒有親人為他們安排後事。
現在的中國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導致中國出生率斷崖式下降更是鄧小平的一切向錢看急功近利式的改開和強製性計劃生育一手造成的,這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曆史進程,直接導致中華民族麵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
有人說什麽,沒有鄧小平,中國將是大號的朝鮮。問題是,如果中國成為大號朝鮮,中華民族還有延續下去的可能。一旦中國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這種趨勢持續下去,過不了多久,中國連希望成為大號朝鮮的可能性都沒有了。
鄧小平的所謂改開,完全就是激活和利用了人類的自私和邪惡所進行的改開。這種改開將中華民族幾千年培養起來的道德底線徹底摧毀。假藥假食品橫行國內,各類瞠目結舌的造假活動深入中國的各個角落。父母殺孩子,孩子殺父母;教師殺學生,學生殺老師;醫生殺患者,患者殺醫生;領導殺下屬,下屬殺領導,以及教師性侵女學生事件,層出不窮。
鄧小平更是肆虐全世界導致世界死亡1000萬人、中國死亡300萬人的新冠肺炎的推手,因為沒有鄧小平,中國絕不可能和美國搞什麽聯合研究病毒,這樣就絕不可能出現新冠肺炎。

xiaoxiao雨 發表評論於
don't worry. it is the natural way for China chinese to refresh themselves.
reno2389 發表評論於
沒有殺掉鄧小平,是毛澤東最大的錯誤!
reno2389 發表評論於
鄧小平真的是害了中華民族。

不得不佩服鄧小平,古今中外,想讓中華民族亡國滅種的人多了去了,但沒有一個是成功的。但真沒有想到,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這件事情竟然讓他鄧小平做到了。

鄧小平的強製性計劃生育和一切向錢看的改開完全改變了中國年輕人的生育觀,一旦年輕人的生育觀發生了改變,出生人口斷崖式下降的趨勢將不可避免,而且隻會越來越嚴重,直到中華民族失去了再生的能力。

據人口學家估計,韓國由於斷崖式人口下降,到了170年後,這個民族將要消失。
reno2389 發表評論於
那些說中國人口下降特別是出生人口下降是好事的人,這得多麽愚蠢才能說出這樣的話呀。
日本人口是下降了,但GDP從30年前達到了美國73%,下降到了現在的17%。人均GDP從30年前達到了美國人均GDP的154%,下降到了現在達到了美國的43%。這就是人口下降的好處?

那些說中國人口有5億是最好的人,你們怎麽這麽無知呢?到了5億怎麽辦?然後讓年輕夫妻隻生育2.1個保持在5億人口不變,對不?你以為生育人就和養豬是一樣的,對不?你認為到時的年輕人就是豬,對不?政府讓他們夫妻生育2.1個孩子,他們就老老實實地生育2.1個孩子,他們就這麽聽政府的話?既然他們這麽聽話,那現在的年輕人怎麽不聽政府的話了呢?以後,年輕人會越來越聽話,還是會越來越不聽話,你們自己說!

中國人口到了5億了,老年人占了一半,一個打工者要養活兩個人。在這種情況下,你認為打工者會上交養老金嗎?沒有了養老金,到時老人怎麽辦?你們去養?

那些說有了AI就一切養老都解決了的人,問一下,有了AI,老人的養老金還發不發?如果發,錢從哪裏來?如果不發,已經交了幾十年養老金的老人會同意嗎?你會說,老人都沒有力氣造反了,就是不發,他們也沒有辦法。但當時的年輕人怎麽看待這些事情?他們會同意繼續上交養老金嗎?

另外,AI會消費嗎?會生孩子嗎?會買房買車嗎?會上學去醫院嗎?會旅遊上餐館嗎?
一個沒有消費的社會,會有人繼續從事生產嗎?

現在世界上,哪個國家因為人口下降而GDP增加了?哪個國家因為人口增加而GDP減少了?沒有一個國家!都是人口越多,GDP越高!人口越多,人均GDP也是越高!

中國人口下降是年輕人生育觀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鄧小平強製性計劃生育和他提倡改開一切向錢看造成的。一旦人們的生育觀發生了變化,出生人口的下降不但不可逆,而且會越來越快!這才是最可怕的的地方!
reno2389 發表評論於
現在的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是對鄧小平和他的所謂的改開的徹底否定!
鄧小平的強製性計劃生育和手段基於白貓黑貓論的一切向錢看的急功近利式的改革徹底改變了中國年輕人的生育觀,導致中國出生人口斷崖式的下降,基本上斷送了中華民族。
鄧小平的強製性計劃生育在中國形成了一種“獨生子女”的文化,這種文化最終在獨生子女中產生了“少子多福”甚至“無子多福”的觀念。當父母隻有一個獨生子女的時候,父母唯一的希望就是望(獨生)子成龍,就會把一切的資源投到自己唯一的孩子身上,把孩子當成“皇帝”富養,導致獨生子女自私自利,唯我獨尊,沒有社會責任。結果就是獨生子女習慣了這種他人圍著自己轉的富養生活,把這種被富養生活看成是應該的,但是他們卻不願意也沒有精力和資源多生孩子然後也把他們都當成“皇帝”來富養,其結果就是少生孩子,甚至躺平不生孩子。
一個國家和民族,消亡的原因隻有一個:就是人口的下降。一旦人們的生育觀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人口的下降將是不可逆的。
現在中國出生人口是斷崖式的下降,如果這種趨勢無法扭轉,根據梁建章的預測,中國出生人口到了2075年將下降到每年300萬,到了2100年,中國的人口總數隻有2億,出生人口將是100萬,要知道,現在的越南人口是1億人,2022年出生了150萬人。從現在起300年後,中國的人口隻有2000萬,而那個時候,印度的人口是8億,美國的人口是6億,就連越南到時都有1億人口。到時,中華民族會麵臨一種什麽局麵呢?簡直不敢想象!
不到本世紀末,中國的人口將少於美國的人口,但退休的老年人比美國多許多。誰會為中國這些老年人提供養老金呢?
隻有年輕人才是消費和創新的生力軍。出生人口斷崖式的減少意味著以後年輕人也是斷崖式的減少,這意味著消費斷也是斷崖式減少,消費的減少意味著經濟的萎縮,經濟的萎縮意味著工作機會的減少,工作機會的減少意味著失業率裏的增加,失業率裏的增加意味著社會不安定因素的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的增加意味著動亂因素的增加。動亂因素的增加意味著中華民族的危機。
中國的出生人口斷崖式減少極有可能會阻止或者阻礙中國的GDP趕上和超越美國。就是趕上了,用不了10年的時間,就會被美國永久性地超越。如果沒有鄧小平的強製性計劃生育,中國的GDP會起碼有50年的時間一直都是領先美國的。然後就是再有50年的時間和美國不相上下。
而中國出生人口斷崖式的下降,這一切都變得不可能了。
鄧小平的強製性計劃生育也人為地改變了中國的人口結構,導致中國提前6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這60年是中國的關鍵發展期,因為是中國和美國競爭的最關鍵的時期。但是,如果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則是很難和比中國年輕的美國競爭的。
從1949到1979,中國人口增加了0.9倍,台灣人口同期增加了1.2倍,世界總人口同期增加了1.6倍,中國同期占世界總人口的占比從25%下降到了22%。如果排除中國的因素,世界總人口同期增加了1.8倍,等於比中國人口多增加了一倍。毛澤東時代後期,中國的人口出生率已經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了,是最佳的生育率。可鄧小平非要強製性隻準人們生一胎。導致中國的重男輕女現象更加嚴重,結果現在是農村有3000多萬男性無法找到老婆。可這3000萬農村年輕人都是四肢和精神完全正常而且非常勤勞的年輕人。古今中外,除了中國大陸,還有哪個國家和地區的四肢和精神完全正常而且非常勤勞的年輕人找不到老婆的?朝鮮和美國有嗎?台灣和香港有嗎?完全沒有,隻有鄧小平時代的中國年輕人!
有人說,如果鄧小平不搞強製性計劃生育,現在中國的人口將是20億人了。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剛才說了,毛澤東時代結束的時候,中國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占比是22%。我們就按照這個占比推算,如果現在中國的人口是20億了,鑒於中國的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占比是22%,況且從毛澤東時代結束到現在,世界人口的出生率遠遠大於中國的人口出生率,那現在的世界總人口早就是110億了。可現在世界總人口才80億!世界人口到了2085年才能達到100億,然後就是世界人口開始下降。
另外,鄧小平鼓勵改革的手段一切向錢看,這個後果也是非常嚴重,導致女性結婚不是看男性是否誠實,是否人品好,而是看是否有房子有車,是否讓自己少奮鬥三十年。那些所謂被父母富養的獨生女性,找不到讓自己物質生活滿意的男性,寧願獨身。其他的女孩子呢,找對象的標準就是:寧願在寶馬車裏哭,也不願意在自行車後座上笑。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的80後還好一些,從90後開始,這些人別說生孩子,他們就是見到孩子都討厭,患上了厭童症。這些年輕人厭童,一方麵是自己的自私自利,不願意付出,不願意吃苦,不願意寬容他人,不願意和他人分享,也不願意受婚姻的約束,隻願意自己的一切自己做主,隻願意享受自由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另一方麵,是他們經曆了自己從孩童到成年期間父母為了讓自己成為精英而付出的精神和金錢方麵的痛苦、父母的爭吵、父母之間或者給自己帶來的暴力或者冷暴力,甚至家庭的肢解。這種情況下,他們怎麽可能去花那麽多的精力去和一個自己可能無法和其白頭到老的另一個人去撫養孩子讓自己的孩子也重複自己那不堪回首的痛苦經曆呢?因此,中國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和不願意生孩子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除了中國大陸,還有其他哪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年輕人患上了厭童症?完全沒有。隻有中國大陸的年輕人。連台灣和香港的年輕人都沒有患上厭童症。
以上這些都是鄧小平造成的。鄧小平完全就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鄧小平的所謂改革完全就是激活和利用了人們內心的自私和醜惡所進行的改革。這樣的改革最終會走到邪路上去。如果一個改革導致中華民族私利占據了人們的心靈或者導致了中華民族的消亡,這樣的改革對中華民族來說完全就是犯罪!
改開之前不是沒有錯誤,沒有任何人否認這一點。但是,改開之前的錯誤都是可以糾正的,是可逆的錯誤。隻要修改政策根本就不需要花錢就可以糾正。
...  查看完整評論
reno2389 發表評論於
人瑞2072 發表評論於 2024-06-15 22:21:00低生育率是文明進步的標誌!高出生率是野蠻原始的象征!
-----------
低生育率的最終結果是什麽?
liu12345 發表評論於
都生成了人均一畝地了,要啥沒啥,還在叫喊人口少,地都快烤成七十度了,還在嫌棄房子建得不夠多,這得靠多大的精神分裂症?
yshen05 發表評論於
計劃生育就是好
人瑞2072 發表評論於
低生育率是文明進步的標誌!高出生率是野蠻原始的象征!
exception1 發表評論於
人口減少是資本家地產商,及其代理黴體,的危機
小宇宙大吃貨 發表評論於
人礦覺醒了
隻看不回貼1208 發表評論於
人多有什麽好的?不要急速減少,就行。
藍靛廠 發表評論於
巴勒斯坦倒是生育率高,一窩一窩的恐怖分子。
lostman 發表評論於
印度和中國在現在的人口基數上少一半,活著70%就算對世界的最大貢獻,當然還有那些恐怖人口,垃圾人口減少70,80%都是他們對人類所能做的唯一貢獻
Panda-2020 發表評論於
10年後滿街是機器人
新手一位 發表評論於
韭菜覺醒。今天的年輕人,不僅要跟同輩競爭,還TMD跟AI機器人競爭。女人不僅要跟女人比美,還得跟人妖比,活得太不容易啦。我可不忍心再讓我的後代繼續這種命運。
不能再沉默 發表評論於
放屁言論,不值一提。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別搞得聳人聽聞,如此道來,韓國,日本,台灣省都是社會總危機,非洲,中東是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