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1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美差距擴大還是縮小Work to Live還是Live to Work

中美差距擴大還是縮小Work to Live還是Live to Work

文章來源: 夏春的財經智識 於 2024-06-15 10:01:3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6月11日,世界銀行將2024年全球GDP增長預期從2.4%上調至2.6%。



原因主要是美國經濟增長強勁,美國增長預期從1.6%上調到了2.5%,中國也從4.5%上調到了4.8%。

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我看到一些朋友反而比較擔心,覺得中美GDP差距會進一步拉大。這種擔心有一定道理,因為通常比較的是按現在價格計算的名義GDP,中國在2021年的名義GDP達到了美國的76%,2022年降到了71%,2023年進一步降到了65%。

差距擴大的關鍵原因是2021年以來,美國消費和生產整體物價上升了17%,中國隻上升了5%,人民幣也兌美元貶值了9%。

如果剔除通脹的影響,以不變價格衡量實際GDP,2021年以來美國的實際產出隻增加了10%,而中國增加了23%,所以中美之間的實際GDP差距逐漸縮小的,2023年中國實際GDP達到了美國的79%。

考慮到中國實際增長速度高於美國,這個差距會繼續縮小,預計十年內實際GDP就可以超過美國。

但是我們也不可以掉以輕心,中國GDP在最近四年相比之前四年的年化平均增速降低了30%,

如果未來繼續降低,與美國的差距就有可能拉大,中國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可能進一步降低。

當然,單純追求GDP增速也有利有弊。美國這些年瘋狂遏製中國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擔心經濟實力被中國趕超。過去,中國一些經濟學家鼓吹2030年中國名義GDP達到美國的1.5-2.5倍,這引起了美國的警覺,集中火力壓製中國發展。

接下來中國如果能夠調整“重生產輕消費”的經濟結構,讓經濟增長的好處更多導向老百姓,那麽就算GDP增速慢一些也沒關係,這樣也可以減輕來自美國的壓力。

中美GDP競爭這個話題經常吵得熱火朝天,其實,把其他國家或者地區拉進來進行對比,就能給我們新的啟發。

歐元區就是很好的參照。按照名義GDP進行比較。歐元區曾經在90年代初期和2009年達到或者接近美國,但是之後歐元區經濟停滯不前,與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如果用實際GDP來比較,歐元區從1990年至今,與美國的差距就是越來越大的。

但是,很多調查都顯示,歐洲,特別是北歐人民的幸福感明顯高於美國。總之,我們發展經濟的頭號目的是讓老百姓生活幸福,能否趕上美國隻是經濟發展的結果,而不應該成為目標。

有人說,歐洲人的生活和工作觀念是Work to Live,工作的目的是更好的生活。

而美國人是Live to Work,活著是為了工作。

那中國人就更進一步,Never Too Old to Work,活到老,忙到老。

當然還有一種為中國GDP辯護的聲音。說中國物價下降,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計算的中國GDP相比美國更高了,我們的優勢擴大了。但在經濟下降期,大家感受越來越寒冷時,談論這個指標的意義不大,大家都不敢花錢了,PPP算出來的GDP又有啥用啊?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從中國冒險逃離後,他的麻煩才真正開始
川普又贏了!加拿大宣布"撤回數位服務稅"
從"買一份保險"到再出走避險,港人移民為何"二次回流"
伊朗下令追殺川普!宗教領袖召集穆斯林"將他斷肢極刑"
共同社:中國擬邀川普出席9/3北京天安門閱兵

24小時討論排行

BBC:特朗普預算案或令近1200萬人喪失醫保
雷根中心民調:70%美受訪者「挺出兵」協防台灣
習近平發重要文章:麵對圍堵打壓 應理直氣壯鬥爭
你無比追憶的蔡瀾、金庸們,其實水平不算高
被川普罵“共產主義者” 曼達尼:世上不該有億萬富豪
姐弟戀?鄧文迪布雷迪結伴出席老貝婚禮 網上炸鍋
關稅又一次讓步 川普不得不對中國低頭的四點原因
陸配網紅被驅逐回大陸 遇水浸維權接恐嚇電話嚇得發抖
華裔教授自殺 家屬控告西北大學歧視並導致悲劇發生
遊本昌入黨 申請書寫了21頁 回應“92歲為何還入黨”
中國眼下的失業潮,遠比想象中的嚴重
以色列軍方預告"加強攻勢"直逼市中心!加薩數萬人急撤
劉國梁女兒在美國奪得高爾夫冠軍 全英文致謝父母
“三巨頭”史無前例同框?習邀川普普京看9.3大閱兵
伊朗"永不停止濃縮鈾",駐聯大使轟川普:對我們發號施令
傳播淫穢?中國拘捕數十名小說作家 許多是年輕女性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美差距擴大還是縮小Work to Live還是Live to Work

夏春的財經智識 2024-06-15 10:01:36

6月11日,世界銀行將2024年全球GDP增長預期從2.4%上調至2.6%。



原因主要是美國經濟增長強勁,美國增長預期從1.6%上調到了2.5%,中國也從4.5%上調到了4.8%。

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我看到一些朋友反而比較擔心,覺得中美GDP差距會進一步拉大。這種擔心有一定道理,因為通常比較的是按現在價格計算的名義GDP,中國在2021年的名義GDP達到了美國的76%,2022年降到了71%,2023年進一步降到了65%。

差距擴大的關鍵原因是2021年以來,美國消費和生產整體物價上升了17%,中國隻上升了5%,人民幣也兌美元貶值了9%。

如果剔除通脹的影響,以不變價格衡量實際GDP,2021年以來美國的實際產出隻增加了10%,而中國增加了23%,所以中美之間的實際GDP差距逐漸縮小的,2023年中國實際GDP達到了美國的79%。

考慮到中國實際增長速度高於美國,這個差距會繼續縮小,預計十年內實際GDP就可以超過美國。

但是我們也不可以掉以輕心,中國GDP在最近四年相比之前四年的年化平均增速降低了30%,

如果未來繼續降低,與美國的差距就有可能拉大,中國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可能進一步降低。

當然,單純追求GDP增速也有利有弊。美國這些年瘋狂遏製中國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擔心經濟實力被中國趕超。過去,中國一些經濟學家鼓吹2030年中國名義GDP達到美國的1.5-2.5倍,這引起了美國的警覺,集中火力壓製中國發展。

接下來中國如果能夠調整“重生產輕消費”的經濟結構,讓經濟增長的好處更多導向老百姓,那麽就算GDP增速慢一些也沒關係,這樣也可以減輕來自美國的壓力。

中美GDP競爭這個話題經常吵得熱火朝天,其實,把其他國家或者地區拉進來進行對比,就能給我們新的啟發。

歐元區就是很好的參照。按照名義GDP進行比較。歐元區曾經在90年代初期和2009年達到或者接近美國,但是之後歐元區經濟停滯不前,與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如果用實際GDP來比較,歐元區從1990年至今,與美國的差距就是越來越大的。

但是,很多調查都顯示,歐洲,特別是北歐人民的幸福感明顯高於美國。總之,我們發展經濟的頭號目的是讓老百姓生活幸福,能否趕上美國隻是經濟發展的結果,而不應該成為目標。

有人說,歐洲人的生活和工作觀念是Work to Live,工作的目的是更好的生活。

而美國人是Live to Work,活著是為了工作。

那中國人就更進一步,Never Too Old to Work,活到老,忙到老。

當然還有一種為中國GDP辯護的聲音。說中國物價下降,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計算的中國GDP相比美國更高了,我們的優勢擴大了。但在經濟下降期,大家感受越來越寒冷時,談論這個指標的意義不大,大家都不敢花錢了,PPP算出來的GDP又有啥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