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美女“AI造”:暗藏變現產業鏈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金發碧眼美女,一口流利的中文談論婚姻和中國話題,仿佛成了流量密碼。

“我們國家生產的許多產品都是中國製造,中國有五千年的曆史,我對這個國家的熱愛深厚。”屏幕上,一個所謂“俄羅斯美女”侃侃而談,而這隻是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以6元價格買到的“換臉視頻”。

今年2月,國外網紅奧爾佳(olga Loiek)發布視頻稱自己被“AI換臉”並在平台帶貨,時隔3個月,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小紅書和抖音上搜索發現,通過AI換臉技術合成的美女視頻仍然存在,盡管部分被標注“內容疑似AI生成”,但評論區仍引來不少中老年人議論。這些視頻顯眼處,往往都掛上了帶貨的商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調查發現,充滿宣傳噱頭的“俄羅斯美女”視頻背後,暗藏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零基礎“AI變現課”宣稱教授製作換臉視頻,再通過迎合當下社會痛點的話術吸引流量,最終以帶貨賺錢。如今,被包裝成數字人製作視頻的課程以幾元至幾百元不等的價格出售,吸引著亟需流量的買家,也成了AI時代一個灰色地帶。

奧爾佳本人和她發現自己被“換臉賣貨”的賬戶(現已注銷)。截圖

AI美女視頻“打遊擊”

“咱們俄羅斯是一個很開放的國度,我們的法定結婚年齡隻有14歲,所以一個女孩有可能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喜歡你了,而且我們不要彩禮、不要車房。”即便視頻裏標注著“內容疑似AI生成,請謹慎甄別。”截至5月18日,抖音UP主“安麗娜愛中國”的這條視頻依然收獲了101個讚和5條評論。

評論區中,有人問“你幾歲了”,也有人讚歎“俄羅斯姑娘真漂亮”。

另一條視頻裏,“安麗娜愛中國”頗為老到地的點評起時事,看病難、房貸高和育兒卷均有涉及,而切中普通人生活痛點的視頻也收獲了703個讚和72個評論。

截至5月18日,“安麗娜愛中國”頁麵上一共5條視頻,卻已有1103個粉絲,6063個讚,商品櫥窗則有121件貨物,大多是便宜的食品,如售價3.9元的“俄羅斯列巴”。

小紅書上,這樣的“AI美女”並不少見,也都有著一個外國名字。如“安娜”發視頻稱“我早晚會有中國身份,將來我是中國兒媳婦”。“娜雅在中國”自我介紹稱:“在中國已經8年,能說一口流利中文的俄羅斯人”。

貝殼財經記者搜索注意到,這類視頻大多是“新鮮出爐”且很快就下架,其中“安娜”在5月18日還有四條視頻,5月19日隻剩下兩條。

“安娜”的視頻彈幕

“現在已經過了最瘋狂的時候。”曾經入局“AI俄羅斯美女帶貨”的小博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今年春節期間自己曾摸索了一些AI換臉的視頻製作方法,最終視頻一經發布就收獲了幾萬的流量,3條視頻粉絲就突破了5000。但隨著奧爾佳自曝被AI換臉後,許多視頻都被清空,“現在再做這個有風險。”

一名最早通過AI美女視頻賺取流量的視頻作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婚姻以及讚美中國事物的話題很容易出爆款,賬號粉絲大多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90%是男性,雖然消費能力不強,但漲粉快,所以帶貨價錢越低越好。

隨著AI美女視頻被濫用,國內短視頻平台開始出手,其中,小紅書稱深度學習、虛擬現實等新技術製作和發布的內容容易引起用戶混淆,任何利用AI虛擬人設、進行低成本創作的行為,都為平台所禁止。3月底,抖音安全中心發布不當利用AI生成虛擬人物的治理公告,稱將重點治理利用AI生成假外國人、假精英及利用AI生成形象騙互動等三類內容,包括生成境外虛假人設,消費愛國心理、博取關注;生成俊男美女虛假形象,騙取互動,交友導流。

貝殼財經記者搜索看到,奧爾佳視頻中提到的國內賬號已經注銷,大量宣稱“AI俄羅斯美女”的視頻也偃旗息鼓,但由於這類話題天然具有吸引力,仍有希望短期提高粉絲數的人通過這一套路漲粉。

在小博看來,這也是為什麽現在許多“AI俄羅斯美女”賬號往往發一條視頻就清空,然後擇機再發。

“換臉”火了賣課生意:2元教製作數字人

美女成了引流利器,自然帶火了AI“換臉”。

貝殼財經記者搜索發現,如今,仍有不少賣家打著“俄羅斯美女數字人”“零基礎上手俄羅斯女孩AI直播”等幌子售賣“變現課程”,其中,奧爾佳的換臉視頻甚至成為“成功案例”,被賣家掛在了封麵。

這些“AI變現課”的價格差異較大,從兩元的“本地部署換臉軟件教程”到近千元的“數字人帶貨一對一指導”均有。

電商平台上的“AI俄羅斯美女”課程,其中奧爾佳成為賣家宣傳噱頭。截圖

貝殼財經記者體驗了2元的“數字人部署”教程看到,其中贈送了兩個金發碧眼的外國人綠幕視頻素材,並詳細解釋了如何安裝合成軟件、剪輯視頻。而另一個花費18元購買的“定製保姆級教程”中,一位自稱林浩的老師展示了最新的學員數據:15個“矩陣賬號”在抖音上一個月銷售了12.18萬元,獲得傭金10.43萬元。

貝殼財經記者體驗多份教程發現,製作AI數字人的流程大致相同。包括從國外平台尋找美女帥哥的“原始素材”,再使用大語言模型如ChatGPT、文心一言、Kimi等生成“爆款文案”,或者幹脆抄襲同類賬號文案。此後,使用聲音克隆工具把文案導出成音頻,再通過AI工具“換臉”生成視頻,並發布到視頻平台上“吸粉”。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由於不少教程贈送第一步所需的“原始素材”,也就難以規避版權問題,因此網上出現不少同一張臉,擁有多個賬號的現象。也就是說,奧爾佳可能就被作為“換臉模板”,成了一批批期望賺錢的視頻製作者吸引流量的工具。

自稱老師的林浩表示,數字人變現分很多種,美女帶貨是其中之一,比較火爆而已,“但是樹大招風,現在做的人也多,平台管理也嚴起來了。除了美女帶貨,也可以與其他帶貨結合,比如好物推薦。”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通過AI數字人賺錢沒有想象中簡單,上述製作流程中,實際上每一步都需要投入成本,如目前市麵上的聲音克隆工具、AI換臉工具大多收費。如若想要快速上手,還可以直接購買短視頻的“代製作”服務,收費6元左右。

人們紮堆打起AI數字人的主意,賣課自然成了賺錢之道。小博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今年春節期間看到了收費998元的“培訓課程”,不少人趨之若鶩。

林浩口中,自己開辦了“數字帶貨訓練營”,號稱“原價699限時特價199”。他舉例稱,“房產個人IP客戶,利用數字人短視頻內容運營,在抖音做IP。人家不賣房子,教房產經紀人怎麽做新媒體。收費2499元/人,成交數據還很不錯。怎麽樣,格局有沒有打開一點?”

“AI換臉變現課程”大行其道另外一個原因在於它難言違法。“銷售換臉教程應該屬於灰色地帶,因為這是從技術的角度去教你如何使用一個技術,而技術本身會產生什麽樣的後果,是不好決定的,所以我認為銷售換臉課程本身暫時還難說存在法律問題。”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董毅智律師稱,用AI技術為他人換臉換聲並發布視頻,可能涉嫌侵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汙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作為生態圈的重要一環,平台對此也有一定的監管責任。

AI換臉“以假亂真”,檢測博弈“就像殺毒與造毒一樣”

事實上,近年來換臉視頻一直存在,B站上存在各類以貼圖方式進行換臉的視頻,但這些視頻多以搞笑為主。而隨著AI技術發展,特別是去年年底AI網站heygen推出了能夠換口型的視頻功能後,AI換臉逐漸可以“以假亂真”。盡管其距離真人仍然有差距,但已經可以蒙騙一些對技術不敏感的中老年人。

AI技術容易讓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當人們不能分辨深度偽造視頻的時候,機器能幫忙分辨嗎?這一問題逐漸引發不少人思考。

貝殼財經記者瀏覽抖音和小紅書發現,平台打擊之下,目前依然可以搜索到明顯基於AI生成的“俄羅斯美女”視頻,並且部分賬號依靠反複刪除視頻並更新視頻的方式躲避監管。

5月19日,貝殼財經記者在抖音上看到,“安麗娜愛中國”三條被平台標注為“疑似AI生成”視頻隱身後,又上傳了兩條新視頻,這兩條視頻並沒有再被平台打上“疑似AI”的標簽,並且一條視頻剛發布就收獲了10個評論。

“安麗娜愛中國”的賬號。

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安全與元宇宙部的主任石霖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目前深度偽造技術與檢測技術正在相互博弈,“它們就像殺毒與造毒一樣,是長期攻防對抗的過程。現在來看,偽造的技術也確實越來越真實有效,我們從調研中發現,檢測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一定滯後性,對於新的算法需要樣本積累和過濾。比如,傳統檢測技術可能主要基於臉部特征邊緣或者是眼睛等對特殊部件光線的一些反饋,包括基於時序特征等不符合邏輯的一些特征進行檢測鑒別,但隨著Sora和Diffusion這種模型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檢測難度。”

據了解,目前在識別換臉視頻方麵,金融機構刷臉支付場景累積的經驗更多。深度偽造綜合防控產品ZOLOZ對攔截用戶刷臉過程中的“換臉風險”有著多年經驗。該公司產品總監陶冶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AIGC深度防偽的模式叫活化,它是基於一個人臉的一張照片或者一段視頻、一段聲音,就可以模擬更多種的動作,“該技術的發展非常快,為此我們搭建了AIGC自動化生成和測試平台天璣實驗室,通過模擬人和機械的方式開展大量攻防,主動發現更多安全問題,同時,我們也呼籲群眾自己能夠有一個安全保護意識,因為光靠技術不能做到盡善盡美。”

不過,相比關係用戶切身利害的金融場景,視頻平台要引入更多技術識別AI內容或許還要好好算算“經濟賬”,“從我的角度來說,即便未來我們提供麵向視頻流的深度防偽,可能也是給B端公司提供安全能力,再讓它去保護C端用戶。”陶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