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尋求與歐洲聯手,應對中國廉價商品出口激增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美國財長耶倫,攝於今年2月。周二,她在前往意大利出席七國集團財長會議的途中在法蘭克福發表演講。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周二表示,美國和歐洲在抵製中國工業產能過剩上需要攜手合作,並警告說,中國大量出口廉價商品對全球經濟構成嚴重威脅。

耶倫是在德國的一次演講中發表這番言論的,突出了七國集團財長本周在意大利舉行會議時預計將討論的中心議題。

“中國的產業政策對坐在這個房間裏的我們來說或許看起來很遙遠,但如果我們不戰略性地、團結一致地做出反應,我們兩國和世界各地的企業都會麵臨生存風險,”耶倫在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接受榮譽博士學位時說。

近幾個月來,中國過度生產綠色能源技術已成為大西洋兩岸麵臨的一個緊迫問題。拜登政府的官員越來越擔心,他為美國國內的清潔能源和其他下一代技術製造提供資金的努力將受到中國廉價出口的削弱,中國正在生產大量的鋼鐵、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

拜登政府正在尋求歐洲的幫助,以防止發達國家遭受2000年代初的那種中國衝擊,當時廉價商品的湧入導致西方製造業的重創。上周,拜登提高了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包括對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他還正式保留了特朗普任內對價值逾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

美國希望與歐洲建立統一戰線的做法能讓中國相信,其最大的貿易夥伴們已做好了設置貿易壁壘的準備,以阻止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主導西方市場。

耶倫周二強調,美國並非試圖實行反華政策,但她表示,中國的做法對全球經濟構成威脅,需要各國采取協調一致的應對措施。

她指出,中國力圖主導清潔能源技術和其他領域,稱這種野心“也會阻止世界各地的國家,包括新興市場國家,發展能推動本國經濟增長的產業”。

走向保護主義政策的趨勢可能會成為中國與世界最發達的經濟體之間的另一個爭論點。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嘲笑拜登上周對中國商品征收新關稅的決定是“政治操弄”。

“我們希望美方能夠積極看待中國的發展,停止以產能過剩為借口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劉鵬宇說。

美國的新關稅可能會給歐洲帶來更多壓力,迫使其設置自己的貿易壁壘,以防止中國將更多的出口轉向歐洲。歐洲官員已在考慮對中國汽車征收額外的關稅,中國的汽車出口尤其對德國構成威脅。

寶馬在慕尼黑的一家工廠。歐盟最早可能在今年7月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征收初步關稅。

歐洲進口的電動汽車中約有37%來自中國,其中包括中國品牌,以及特斯拉和德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的工廠生產的汽車。歐洲是世界第二大電動汽車市場,進口額已從2020年的16億美元猛增至去年的115億美元。

歐盟委員會正在調查中國政府為幫助本國企業生產廉價汽車提供的補貼是否正在損害歐洲的汽車行業。該行業為歐洲提供近1400萬個直接和間接的就業崗位,去年出口的600萬輛汽車創造了逾1000億歐元的貿易順差。

歐洲的調查可能會導致最早在今年7月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征收初步的關稅,但稅率可能會遠低於拜登政府征收的100%。與已經從中國進口汽車的歐洲不同,美國已經設置了幾道阻止中國電動汽車進入美國市場的壁壘。

歐洲對中國的補貼,以及是否因這種補貼應該征收關稅的調查已加劇了政治分歧。一些國家,比如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所在的德國,一直反對這項調查。德國官員擔心,對中國采取處罰措施,可能會促使北京將寶馬和大眾等德國汽車製造商驅逐出中國市場。

德國總理肖爾茨上周在斯德哥爾摩發表講話時說,“我們不應該忘記:歐洲製造商(以及一些美國製造商)在中國市場上是成功的,它們已將歐洲生產的大量汽車銷往中國。”他補充說,從中國進口到歐洲的電動汽車中至少有一半是西方品牌。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一直在推動歐洲對華關係問題上“去風險”。她的做法得到了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支持。馬克龍本月接待了到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一直敦促歐盟加強保護,抵禦他的政府所認為的中國不公平競爭。

歐盟的調查不太關心中國是否正在向歐洲傾銷大量汽車,而是更多地關注中國政府提供的補貼如何讓國內三大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吉利和上汽降價出售它們生產的電動汽車。中國政府批評歐盟不調查在中國設廠的西方品牌,包括特斯拉,該公司從中國向歐盟出口的電動汽車比任何其他製造商都多。

專注於中國的獨立智庫榮鼎集團表示,為抵消中國政府的補貼,歐盟委員會可能不得不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最高50%的關稅。但該智庫認為,歐盟不太可能征收這麽高的關稅,除非官員們更“斷然”地審視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榮鼎集團認為更現實的關稅稅率在15%到30%之間。

與此同時,包括比亞迪和長城汽車在內的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正在匈牙利建廠,在那裏生產可被視為歐洲製造的汽車,這最終可能會引發與美國的貿易問題。

拜登政府也對中國汽車公司在墨西哥投資建廠有類似的擔憂,中國汽車可能從這些工廠進入美國市場。

美國和歐洲共同對抗中國的做法確實存在遭到報複的風險,加劇貿易緊張局勢,給世界經濟帶來壓力。中國官員上周已表示,他們會對美國實施的新關稅做出回應。

耶倫本周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美國的新關稅是有針對性的,她不認為中國想加劇緊張局勢。

“我預料中國會做出一些反應,但我希望反應是溫和的、相稱的,”耶倫說。

tony0101 發表評論於
中國的算盤是用政府補貼的低價商品傾銷歐美市場幹掉歐美公司,然後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加價卡歐美脖子了。川普取消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可以一招製敵
叫啥好不好 發表評論於
中國省利用廉價的產品傾銷到歐美國家 妄想搞垮這些國家的產業 卻不說中國產品的質量如何 這些國家會坐以待斃嗎?別做夢了,很快貿易壁壘就會建立起來價值,增加關稅等等措施,中國的垃圾產品立馬就會變成廢鐵 還是賣給非洲兄弟吧 隻要他們有錢,還有那些臭要飯的國家 隻能賒帳了
Indignant 發表評論於
東方不亮西方亮。中國可以占領亞非拉,大洋洲市場。總有一天,美國及歐洲會撐不住,過來談判。現在,不著急,讓子彈在飛一會
Headwater 發表評論於
以後隻買貴的不買對的
Bidumpdemofan 發表評論於
美國自己食言,不搞自由貿易了,開始反自由貿易,還蠱惑、脅迫別人一起做壞事。在這方麵,美國真是個流氓惡霸。
cacu 發表評論於
下次不給老婆子吃南翔了
winwin321 發表評論於
最好的辦法就是加稅,其實發展中國家對中國進口便宜商品都加了很高的關稅,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產業和就業,歐洲也應該這樣,保護自己的產業和就業是非常重要的
roliepolieolie 發表評論於
中國已經在警告歐盟不要對它反傾銷。這是螳螂擋車。歐盟怎麽可能對中國的傾銷視而不見。尤其是美國已經采取行動後,歐盟不可能任由中國胡作非為損害自己的利益。
東北爺們 發表評論於
價格便宜就是犯罪,這就是美國的邏輯。
陽光燦爛de日子 發表評論於
美國得了便宜還賣乖,厚顏無恥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說說容易做做難,美國對高負債,和中國製造的依賴,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人對藥物的依賴,不是說斷就斷的。
roliepolieolie 發表評論於
We are slowly but surely moving to a world without China, similar to the era before Deng Xiaoping opened China to the West. The US is determined to ditch China and the allies are following suit.
kl3527 發表評論於
複興到奴隸社會,競爭性更強。而且,賺你敵人的錢來打敗你的敵人,這種好事不多也不會長久。習主席的大便局,新冷戰的大戲才開始,嗬嗬嗬
roliepolieolie 發表評論於
很多年來,我一直對美國感到不解。中國一直毫不掩飾地視美國為敵國。不論是為911叫好,罵美國亡我之心不死,還是公開地與美國的敵人結盟。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還傻乎乎地把市場,資金,技術源源不斷地送給中國。我感覺原因之一是美國人對中國太不關注,不了解這是個對美國充滿敵意的對手。現在欣喜地看到美國人終於覺醒了。開始做應該做的事情。幫助敵國消化過剩產能按照中國人的說法就是給敵對勢力遞刀子殺害自己。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duty: 中國商品價廉物美,中國人自己不享受,非要賤價賣給高收入國家如美帝;如此吃力不討好,簡直是雷鋒再世!
InNorthTexas 發表評論於
不然就加入習類命運共同體,
從此天天包子加花卷。
bigcatf4 發表評論於
嘮叨嘮叨嘮叨 發表評論於 2024-05-22 05:25:09
中國想要美歐以自由市場原則對待,自己卻運行一套嚴重扭曲市場的製度,比如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外貿強製換匯,政府嚴格調控普通民眾對外國產品服務的消費投資能力,外資企業被迫拿技術換市場....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樣搞下去隻能逼著大家都向著中國低工資,低環保,長工時的割韭菜苦逼模式倒退,最後結果不是中國占領了美歐市場,而是美歐市場玩完了。美國不想跟中國卷了,歐洲現在也開始明白了,用非市場手段製衡中國是不可避免的。
-------------
是的,其實本來人類不需要那麽卷的,沒辦法,中國卷,996, 逼得其他國家不卷就得死翹翹,很傷腦筋
Biao9919 發表評論於
和汽車無關,美國是要卡住中共獲得外資的渠道,不讓中共可以繼續給俄羅斯輸血。難道讓中共拿了外匯給俄羅斯,俄羅斯有了錢可以大量造導彈打西方?中共的外匯全部來自西方,隻有和西方市場是貿易順差

了iknowwhoiam 發表評論於 2024-05-22 06:30:16 歐洲和日韓都對自己的汽車工業有信心,隻有美國知道自己的幾個車企有多不爭氣,特斯拉除外。從小布什到奧巴馬,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資助了幾大車企近千萬美元,十幾年間幾個CEO的收入漲了40%,幾大車企還是那熊樣
Biao9919 發表評論於
真不要臉,加入世貿時候承諾的低關稅,讓外資進入金融領域,一樣都沒實現,常年對進口汽車高關稅
真不要臉,加入世貿25年了,人民幣還不允許自由兌換外幣
真不要臉,要求外資以技術換市場
真不要臉,對國外高科技產品不是偷就是騙,甚至用間諜滲透來獲得
真不要臉,武漢病毒時候,關閉了中國國內航班,但大開國際航班,讓武漢病毒傳遍全世界。當時美國關閉來自中國的航班,中國還又跳又叫
最不要臉的是,中共非法侵占了全中國的土地,中國這個地方從有人類居住幾千年來,是第一次不能私人擁有土地!

!Luck6883 發表評論於 2024-05-22 06:00:52 真不要臉,他們比別人強的時候,就要求自由貿易; 比不過別人的時候, 別人就是產能過剩
老寓公 發表評論於

哢炸飛 發表評論於 2024-05-22 05:52:21
中國大行推行綠色能源產品:太陽能板,電動車,電池。美國:你產能過剩。 西方推行工業,芯片,手機的時候怎麽沒說自己產能過剩。。自己不發展也不準別人發展唄。
*************************************************

不同之處是西方產品不會以低於成本價來傾銷然後國家補貼的辦法來整死別人。

Biao9919 發表評論於
五毛全都出動了,說明美國做對了
iknowwhoiam 發表評論於
歐洲和日韓都對自己的汽車工業有信心,隻有美國知道自己的幾個車企有多不爭氣,特斯拉除外。從小布什到奧巴馬,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資助了幾大車企近千萬美元,十幾年間幾個CEO的收入漲了40%,幾大車企還是那熊樣
老寓公 發表評論於

靠國家補貼來搞傾銷,吃虧的是中國老百姓。

ljcn 發表評論於
根本原因是:懶惰的紅脖子沒法跟996國人卷。因為紅脖子除了工作,還有別的追求,而國人除了996賺錢,根本不消費!奇葩!!
退齋 發表評論於
為中華之崛起而廉價!
Luck6883 發表評論於
真不要臉,他們比別人強的時候,就要求自由貿易; 比不過別人的時候, 別人就是產能過剩!!
mifengr 發表評論於
美國思維是井底之蛙的思維,百分之百的小雞肚腸的想法。
哢炸飛 發表評論於
中國大行推行綠色能源產品:太陽能板,電動車,電池。美國:你產能過剩。 西方推行工業,芯片,手機的時候怎麽沒說自己產能過剩。。自己不發展也不準別人發展唄
m301 發表評論於
端起碗吃飯 放下筷子罵娘
LMPG 發表評論於
真TMD壞,不讓自己的老百姓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也就罷了,還不讓別的國家買,管得真寬!心理陰暗!
嘮叨嘮叨嘮叨 發表評論於
中國想要美歐以自由市場原則對待,自己卻運行一套嚴重扭曲市場的製度,比如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外貿強製換匯,政府嚴格調控普通民眾對外國產品服務的消費投資能力,外資企業被迫拿技術換市場....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樣搞下去隻能逼著大家都向著中國低工資,低環保,長工時的割韭菜苦逼模式倒退,最後結果不是中國占領了美歐市場,而是美歐市場玩完了。美國不想跟中國卷了,歐洲現在也開始明白了,用非市場手段製衡中國是不可避免的。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問題在於中國不僅僅是全球唯一的超級生產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想要限製中國的商品同時得到中國的市場份額,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而歐盟本來就是一盤散沙,各國都有自己的利益。再加上歐洲國家和中國在生產和市場上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不可能回應美國這種愚蠢的要求。
tudoutudou99 發表評論於
和Tiktok 一模一樣,自己的市場誰也不能碰,除非以技術換市場。外麵的市場誰也不能攔著我,你們不是標榜自由市場經濟?哈哈哈
寶刀屠龍 發表評論於
搦戰 發表評論於 2024-05-22 03:28:04
什麽叫產能過剩?就是競爭力強而已
============================
中國產業工人一小時幾十塊人民幣,同樣產業歐美工人一小時折算兩三百塊人民幣
你的競爭力當然強,問題是如果歐美也壓低產業工人工資來競爭,人類到底是往前走還是往後走?
你黨應該讓參與生產勞動的數億月收入1000元人民幣的工資提上去
而不是相反,繼續壓榨底層勞動者,然後用這種方式獲取的優勢來傾銷全球市場
所謂的競爭力強很大一部分是壓榨出來的,而不是真正的勞動生產率有多高
duty 發表評論於
中國商品價廉物美,正常消費者都喜愛。高收入國家如美帝得了便宜還賣乖。真不知是怎麽想的。中國工資低,有配套的設施和物流配送,價格當然有優勢。
矽穀工匠 發表評論於
塑料破爛。發達國家總算開始有點明白了。共產黨把奴隸生產的破爛錢都拿來打死你然後買政客。不給自己老百姓。
rosin 發表評論於
要不是中國,美歐現在的通脹還得翻幾番。不要一邊吃肉,一邊罵娘,又當又立。
搦戰 發表評論於
什麽叫產能過剩?就是競爭力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