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王一博成毅紛紛入場犯罪懸疑片,轉型新賽道?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今年影視圈的懸疑“濃度”有點高,

據不完全統計,僅前幾個月就上線了十幾部懸疑劇,包括但不限於《新生》《獵冰》《不可告人》《微暗之火》等劇。

接下來,各平台的片單顯示,還有更多懸疑劇在路上。

作品數量的激增,也帶來了不少變化和爭議。

曾經由中生代實力派演員“統治”的懸疑賽道,湧入了很多流量藝人,他們入場的原因、作品的選擇、演技等,全方位受到“審判”。

“懸疑”熱

當下影視圈,流量藝人幾乎人手一部懸疑片。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劇情犯罪電影《醬園弄》,該片由章子怡主演,集齊了趙麗穎、楊冪兩位85花,並且還有易烊千璽、李現等流量藝人,星光熠熠。

其他流量也沒閑著,多多少少都有懸疑片的儲備。



如趙麗穎除了《醬園弄》,還有一部搭檔辛芷蕾的懸疑電影《喬妍的心事》;劉詩詩搭檔竇驍,正在拍攝古裝懸疑劇《掌心》;王鶴棣,剛剛官宣了刑偵懸疑劇《黑夜告白》;古裝懸疑愛情劇《顏心記》,由羅雲熙、宋軼領銜主演;成毅此前憑借古裝懸疑探案劇《蓮花樓》斬獲好口碑,如今又官宣一部新古裝懸疑劇《長安二十四計》;龔俊有一部當代刑偵劇《風過留痕》;當代涉案劇《火場追凶》由許凱領銜主演等等。

當然,流量藝人拍懸疑片,並不是今年才有的現象。早在前兩年,就有不少藝人已經開始了嚐試。



如王一博有《風起洛陽》《冰雨火》《無名》;易烊千璽出演了《長安十二時辰》《滿江紅》;朱一龍有《消失的她》《河邊的錯誤》;趙麗穎有《誰是凶手》;楊冪有《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哈爾濱一九四四》;王俊凱《重生之門》;範丞丞《致命願望》;陳飛宇《淘金》;鹿晗《在劫難逃》;宋威龍有《仿生人間》等等。

這些作品中,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其一,雖然懸疑作品越來越多,但流量藝人參與的純懸疑的作品還是比較少,大多都是在古裝、愛情、喜劇中添加懸疑的元素,算是“輕懸疑”。

其二,流量藝人雖然人氣很高,但在純懸疑向作品中,能挑大梁的人還是比較少,主要還是像廖凡、張譯、雷佳音、肖央、王千源、潘粵明這樣的實力派演員打頭陣。



懸疑題材熱,《獵罪圖鑒》編劇賈東岩深有體會,“找我們做懸疑劇的人相當多,因為很多人買了懸疑IP需要消化”。

不過在接觸的過程中,賈東岩發現,如今市場上出現的懸疑IP內容高度接近,一種類型是大叔警察帶著年輕警察解決十幾年積攢在心頭的懸案,另一種大類型是女高中生受到性侵,她的同學或家人幫她複仇的女性複仇故事。

“這兩種類型已經占到我們能看到的待開發懸疑或推理IP的80%。”賈東岩說道。

“流量”入場

流量拍懸疑片年年有,今年為何這麽多呢?

賈東岩直言,懸疑題材有其長效性,在2000年前後數量也非常多,後來因為主管部門擔心給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太大而受到限製,如今限製減少,此類創作便多了起來。

藝人工作人員萱萱也直言,“不是說流量都去演懸疑劇了,而是市場最近在遞什麽本子,演員可能就會選擇這類本子多一些。”

畢竟對於演員來說,懸疑劇確實有其獨特的吸引力存在。

一方麵在於,懸疑劇能夠滿足不少演員想要挑戰“瘋批、複雜”角色的訴求,另一方麵在於,演懸疑劇利大於弊。

“懸疑劇有一定的受眾底盤在,它的數量不像偶像劇那麽泛濫,又不像正劇那麽單一,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一個劇種。”

經紀人小樹說,“演員演懸疑劇,演得好可以像《漫長的季節》一樣走口碑,演得不好,就默默地撲掉,不會像演偶像劇一樣爛出圈,給演員造成大的傷害。”



既然懸疑作品這麽好,為何之前作品中很少出現流量藝人的身影呢?

賈東岩覺得,主要原因在於,此前市麵上沒有太多適合年輕演員的懸疑作品出現,“劇本中沒有這樣的設置,年輕藝人又怎麽去當主角呢?”

賈東岩透露,這也是他的作品《獵罪圖鑒》一開始不被看好的原因,不同於傳統懸疑劇中主角都是中年人的設定,《獵罪圖鑒》在創作之初,他們給主角沈翊的設定就是一個年輕的畫像師。優秀的年輕演員遇上了適合的角色,自然就能脫穎而出。



賈東岩認為,此前不少創作者將懸疑劇的主角囿於中年人形象,這是一種極大的創作偏見,在他看來,“懸疑作品從來都不是看演員,而是看故事,誰來演並沒有那麽重要。”

“所有懸疑類創作本質上分為兩大類,一類叫犯罪故事,一類叫偵探故事,犯罪故事就是講犯罪、人性這種普遍的情感,偵探故事就是賣人設。”

賈東岩說,“當人設成立時,自然能撐起一個好故事,從這一點來講,流量演員演懸疑劇不存在任何劣勢,甚至有一定的優勢。”

如今,為了規避內容風險,創作者們走出了“輕懸疑”這樣一條新路徑,確實給了很多年輕藝人機會。



比如,成毅就憑借古裝懸疑探案劇《蓮花樓》斬獲高口碑;蘇曉彤、王子奇憑借古裝甜爽探案喜劇《禦賜小仵作》在娛樂圈擁有了姓名。

番位與爭議

不過,流量藝人入場懸疑賽道,引發的爭議也不少。

比如頻頻引起紛爭的番位問題。

首先一個問題,實力派演員願意跟流量演員合作嗎?

“隻要雙方沒有太大的過節,很多實力派其實也希望能夠借助流量的聲量,給劇扛一些數據。”

小樹說,“況且平台想用誰就用誰,實力派演員也左右不了人家的意見。”

業內人士圖圖也透露,據他所知,大多數實力派演員對於能夠跟流量合作還是很高興的,至於合作之後高不高興那是另一回事。

“大部分演員都存在一個心態,就是作品的數據別讓我一個人扛,壓力太大。”

圖圖說,“如果能給他們搭配一個流量演員,數據就是流量去扛了,他們隻需要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就行了。”



那做慣一番的流量藝人們,又甘願被壓番嗎?

賈東岩透露,就自己接觸的流量藝人來說,他們選擇來演懸疑劇,大多都有轉型的決心,真的是為作品而來的,所以對番位看得比較開。

但小樹則認為,不管在什麽題材領域,番位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之所以出現所謂的“讓番”,不過是一個價值讓渡問題。

“壓番,分在什麽樣的製作裏麵被誰壓,很多流量沒有坐穩的演員,自己並沒有形成一個品質標簽,如果跟實力派合作能夠把他們作品的質感往上提一提的話,被壓番他們也是願意的。”

小樹說,“有的演員他既有流量又有實力,他自然不會願意被壓番。”

另一個爭議點在於,因為流量藝人的加入,觀眾對於懸疑片的審判力度也隨之加大,甚至出現“流量藝人拍的懸疑片爛片率高”的論調。

“我覺得並不會因為流量來拍,而使得懸疑劇爛片率變高,他們又沒改劇本,也沒這麽大能量。”

小樹說,“隻不過是流量不來演的話,這些劇不好看最多是默默糊掉,流量演了,大家就會去審判一下,加上有的流量藝人口碑本來就不好,大家就會覺得是他們的問題。”



(圖文無關)

賈東岩也覺得,作品不好並不隻是演員的問題,更多是創作問題。

“有太多例子證明,劇本紮實的話,演員隻要能夠呈現合格的表演就可以成功。”

賈東岩說,“沒有哪個戲真的是被演員的演技拉垮的,大部分情況是,很多人想要賺快錢,用一個並不合格的劇本,忽悠了一個有轉型需求的流量藝人過來,最後作品口碑不好,雙雙受損。”

選擇與影響

如今,懸疑作品泛濫,何嚐不是一種跟風呢。

賈東岩直言,如今的懸疑劇就像曾經的抗戰劇一樣,有幾部火了,大家就一股腦地擠進來,但事實是,抗戰劇也分優秀的作品和不優秀的作品,並不是說你演了這個題材就一定能火。

這其中,入場的時機固然重要,演員的選擇也起決定因素。

小樹就透露,有的藝人團隊更傾向於與大導演、大製作班底合作,並非基於角色的契合度。

“因為戲是人拍出來的,好的班底,從概率上來說,更容易出好作品。”

小樹說,“另外,與好的班底合作,可以把藝人咖位往上抬一抬,即使劇不成功,默默糊掉了,因為藝人合作過這個班底,那麽其他好班底也容易看到他們。”



這點尤其體現在電影項目上。

“他們真的在意自己在電影中演什麽角色嗎?大多不在意,隻是衝著國際大獎,名導而去。”

萱萱吐槽,“作品最後就算糊掉了也無所謂,這次合作了,就獲得一個下次合作別的項目的機會,反正都是流量演員,對他們來說,隻要有討論、有熱度就可以,並不需要那麽多人認可,他們隻要保持好的狀態,立住大女主或大男主人設就可以了。”

賈東岩也表示,“流量藝人們想轉型的決心值得肯定,但選擇作品時,你到底是被角色的魅力吸引,還是被高片酬、大導演忽悠,為了轉型而轉型,選擇不同,結果自然不同。”

不過萱萱直言,一兩部作品的失利並不會給流量藝人帶來太大負麵影響。

“他們之所以是流量藝人,是因為他們不完全靠作品,還有商業、采訪、綜藝、人設,隻要占一樣,就能繼續。”

萱萱說,“這就像是比賽,隻要他們不離開賽場,就還有機會,更重要的是後續作品的口碑。”



但對於創作者而言,需要敏銳把握市場風向。賈東岩透露,自己的團隊不會再輕易接這類劇。因為在他看來,懸疑類型的東西就像一個礦,是難以再生的資源。因為案件的特質和破案手法相似性很高,數量多了就很容易形成重複和同質化,對演員資源其實也是嚴重的浪費。

在此情況下,有的創作者為了殺出重圍,可能會在尺度上做文章,長此以往,懸疑內容創作有可能麵臨再次收緊。急流勇退,不失為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