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娛樂圈中,無論這個明星有沒有實力、作品口碑好不好,也都會被別人尊稱一聲“某某老師”,甚至還有人年紀輕輕就在電影節上擔任評委。
就比如,易烊千璽。
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他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評委,從而引起不小的爭議。
盡管他多次提名金雞、百花等演技大獎的最佳男主角,但目前還是兩手空空的狀態,並沒有握住影帝獎杯,難道自己不心虛嗎?
當然,年輕一代的演員中易烊千璽的成績還算能看得過去,起碼身背189億票房,號召力不容小覷。
但這不代表每一個年輕演員都可以參與這種大型評選活動。
當看到這次北京國際電影節的評委陣容時,網友才真正為內娛感到悲哀了。
01 迷惑陣容
北影節分為好幾個競賽單元,每個單元的評委基本都是戲骨+專業創作者+年輕演員的組合。
但其中有幾個人真的稱得上是:“德不配位”。
先看,“ReelFocus 新血影像計劃”短片單元評委陣容,分別是——
陳宇、蔣勤勤 、屈楚蕭、許宏宇 、於適 、祖峰。
有兩個名字可能觀眾不太熟悉,但大有來頭。
比如陳宇,連續擔任張藝謀導演《滿江紅》、《堅如磐石》、《狙擊手》三部作品的原著、編劇。
而許宏宇則是知名剪輯師,《夏洛特煩惱》、《七月與安生》都是出自他手。
這兩位業內創作大佬能坐在這個位置,實至名歸。
至於剩下幾位演員,觀眾心裏應該有數了。
視後蔣勤勤和戲骨祖峰,不用多說,人家的實力就擺在這裏,不當評委還能當什麽?
不過,屈楚蕭和於適這兩個名字混在這個名單當中,是不是多少有些不尊重上述這幾位大佬了?
要知道屈楚蕭主演總票房隻有60億,其中46億還是在《流浪地球》裏混到的。
但如果沒有他,電影票房可能會更高。
沒顏值、沒演技,就這個德行,還能評價別人的戲?還是先來評一評自己的爛片吧!
但屈楚蕭起碼畢業於中戲,正兒八經科班出身,而於適就是個半路出家的野路子。
2019年他因拍攝《封神三部曲》才走進電影圈,出道也就隻有3年多,還敢厚著臉皮去當評委,真是迷之自信。
年輕演員還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更好,過猶不及,很容易口碑翻車。
更何況他的代表作也就隻有《封神第一部》和《長空之王》,出圈主要是靠臉和角色的人設,沒什麽實力可言。
所以於適現在要做得不是到處嘚瑟,別以為跟大佬們一起當評委多麽威風。
本事與地位不符合,自然要遭到狂嘲,成為笑料。
有這個功夫還不如好好磨練一下演技,認真拍戲,有了成績才會有底氣。
而另一邊項目創投終審評委會名單也新鮮出爐,分別有——
關錦鵬、董成鵬(大鵬)、曾國祥、張末、劉昊然。
其中關錦鵬執導過經典影片《胭脂扣》,手握金馬獎、金像獎最佳導演的獎杯。
大鵬不僅會演戲,而且近兩年來執導的《熱烈》、《年會不能停!》、《第八個嫌疑人》都享有不錯的口碑,成績有目共睹。
還有曾國祥也是業界大名鼎鼎的導演,《反貪風暴》、《七月與安生》都成為標杆之作。
對比這三位創作者,張末最大的標簽恐怕就是“張藝謀的女兒”吧?
以前跟著父親參與製作過《山楂樹之戀》、《金陵十三釵》,張末就以為自己的翅膀硬了,能夠離開父親獨挑大梁。
結果怎麽著?
2023年她執導的《拯救嫌疑人》在豆瓣口碑僅有5.8分,還沒過及格線,妥妥的大爛片。
無論是資曆,還是能力,她都沒有資格與其他知名導演並駕齊驅吧,也不嫌害臊。
至於劉昊然,仿佛是個天大的笑話。
2013年他出演《北京愛情故事》,剛出道就混進了電影圈。
但11年過去了,劉昊然顆粒無收,隻有一次百花獎的提名,還不如後來居上的易烊千璽戰績好。
到了2023年,劉昊然更是憑借一部《燃冬》徹底被釘上了恥辱柱,路人緣直線下滑,作品一年不如一年,到現在基本就是吃老底。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新人。
這年頭評委門檻真是越來越低了。
02 裝模作樣太尷尬
不怪大家都說“娛樂圈太浮躁”,有些人稍微有點名氣就掂不清自己幾斤幾兩了,明明實力不咋地,還總想著指點別人呢。
就比如,孟美岐。
一個選秀出道的女愛豆,跑到音樂節目中有了決定前輩歌手去留的機會,臉可真大啊。
周傳雄火遍全國的時候,孟美岐恐怕連話都不會說呢,更別提唱歌了。
她自己都沒有什麽代表作,還好意思點評周傳雄,看節目的觀眾都替她尷尬。
還有,華晨宇。
一個在舞台上習慣性“做法”的歌手,本事不大,野心不小。
自封“華語樂壇永遠的神”,但我想他可能是落下了後麵兩個字:“經病”。
在選秀節目上,華晨宇真把自己當樂壇領軍人物了,對毛不易直言“我從來就沒有期待過你”。
而後華晨宇遭到李誕諷刺:“我想請問,那華晨宇老師多少年才能出一首像毛不易一樣好聽的歌呢?”
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如今毛不易的歌曲家喻戶曉,而華晨宇留給大眾的隻有一個孩子,太可笑了。
03 結語
娛樂圈是沒人了吧?什麽水準的明星都可以來電影節擔任評委。
而這不僅是電影界的悲哀,更是整個內娛的悲哀。
誰能想到北影節評委名單中會有於適、屈楚蕭、劉昊然、張末這些人的名字,而且他們這種水平都能成為權威,擁有對其他演員和作品指手畫腳的機會。
請問影視圈真的還有未來可言嗎?
但仔細想想,年輕一代的演員們也就這麽幾個人,矮子裏拔大個都拔不出一個能看得過去的存在。
一屆不如一屆,與其在這群人中挑選評委,還不如將目光放在有演技的中年實力派演員身上。
而年輕演員需要考慮的地方不是自己當上評委有多麽牛,而是想一想自己配不配得上這份殊榮。
高處不勝寒,有底氣才能站得穩。
那麽對此,你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