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老人也能愛動漫?“關於我64歲還是二次元這件事”

老人也能愛動漫?“關於我64歲還是二次元這件事”

文章來源: 新周刊 於 2024-02-08 23:05:3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這是一個能在過年飯桌上和年輕人聊新番的長輩,也是見證了中國動漫啟蒙時代的“真·老二次元”。她成了年輕人過年期間最希望遇見的那種長輩。

2023年10月的一天,北京西城區一家喧鬧的飯店裏,一位圓臉、短卷發、戴眼鏡,看上去60多歲模樣的女性長輩正在飯桌上侃侃而談:“一個不大的精靈,和魔物打起來時卻很強,她就這麽殺了一千年,也是一種反差萌哈。”“勇者的葬禮上,人家還說,這個孩子怎麽連一點悲傷都沒有?”

老二次元應該能聽出來,她聊的內容是2023年熱度頗高的動漫番《葬送的芙莉蓮》,女主角芙莉蓮是一位擁有千年壽命的精靈,故事講的是她和朋友們的冒險故事。

這個飯局聊天的片段被拍下來發到了網上,標題是《也許有一天長輩在飯桌上不催婚,而是和你聊新番》。短短幾分鍾的視頻引發網友們熱烈討論,年輕人們興奮不已:“2077年超夢影像泄露”“看到了我老了以後的樣子”“羨慕有這樣的長輩”……

01

64歲的真·老二次元

評論區裏,有人認出這位對動漫侃侃而談的阿姨是今年64歲的閆寶華,原《北京卡通》(以下簡稱《北卡》)雜誌主編。《北卡》是中國最早一批原創漫畫雜誌之一,創刊於1995年,如今早已停刊多年。

《北京卡通》創刊號。

(圖/受訪者供圖)

拍攝那則飯局視頻的人是動漫up主“貓牧師”。他和閆寶華的女兒朱雀是一起玩跑團遊戲的朋友。大概兩年前的一次聊天,朱雀偶然提起,自己的媽媽曾經是《北卡》主編,貓牧師一下興奮起來,提出想拜訪閆寶華。第一次見麵,他便帶著以前的《北卡》雜誌找閆寶華簽名。他告訴閆寶華,自己從小就是《北卡》的忠實粉絲。

兩人逐漸熟絡,貓牧師打算和閆寶華一起做個“最老二次元看熱門番劇”的係列視頻。2022年4月,他來到閆寶華家裏,給她看了當時熱度很高的動漫《更衣人偶》,因為其中有少量的大尺度畫麵,堪稱“媽見打”。閆寶華看完以後評價說,其中的大尺度畫麵並沒有讓她接受不了,但她覺得故意做這樣的畫麵,實際上是對內容的不自信。

那期視頻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很多人稱讚說:“不愧是老前輩,一針見血。”

那次以後,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聚在一起拍聊動漫的視頻。閆寶華在飯桌上聊《葬送的芙莉蓮》的那次,就是某次常規拍攝後大家一起出去吃晚飯,貓牧師在飯桌上隨手拍下的,閆寶華自己都不知道,講到一半時問他:“你在錄著呀?”

閆寶華沒想到,退休後的自己,通過新的形式認識了新的一批愛看動漫的年輕人。

隻不過,今天他們不叫它“卡通”,而叫“二次元”。

02

被分配的“二次元籍”

在閆寶華位於北京北三環的家裏,巨大的書架上擺著手辦、漫畫書、她創作的兒童文學等等。書架中間貼著一張小海報,上麵的紫色短發女生是動漫《BanG Dream! It's MyGO!!!!!》裏閆寶華最喜歡的角色“高鬆燈”。

(圖/聶一凡)

坐在書架前的桌子旁,閆寶華回憶起了自己和“二次元”形成羈絆的前半生。

1977年,恢複高考的第一年,18歲的閆寶華考了北京在校文科考生第一名,被第一誌願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錄取。畢業分配的年代,她被分到北京西城區一所中學當老師。五年服務期結束後,她考了北師大兒童文學專業的研究生。1990年,她又被分配到了北京出版集團所屬的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做“專業對口”的兒童文學編輯。

高考。

(圖/受訪者供圖)

《北京卡通》雜誌的出現,源於一項名為“5155工程”的文化項目。在1990年代初,日本漫畫傳入中國,但因為沒有正式的引進渠道,各類盜版的日本“畫書”泛濫。北京海澱區北太平莊的路口,一眼望去都是盜版書攤。當時被追捧的若幹期刊,也都是以刊載日本漫畫作品為主,鮮有正規版權引進,更罕有國內原創作品。

據說,當時的一位國家領導人在家中發現,自己的孫子在看一本日本“畫書”。他問孩子,為什麽不看咱們自己國家出版的?孩子跟他說,因為國內沒有啊。

為了大力發展國產漫畫,1995年,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署啟動了代號為“5155”的中國兒童動畫出版工程——力爭在兩三年內建立5個動畫出版基地,重點出版15套大型係列兒童動畫圖書,創立5個兒童動畫刊物。“一次性拿出五個刊號,這樣的事兒以前沒有過,以後也不會有。”閆寶華說。

北京出版社由此創建了《北卡》,其他四本則是《中國卡通》《少年漫畫》《漫畫大王》《卡通先鋒》。

《北卡》2005年

第12期雜誌封麵。

(圖/受訪者供圖)

就是在那一年,閆寶華被調任到了《北卡》做創刊編輯,整個編輯部隻有四個人。

出版社裏沒人做過漫畫雜誌,找作者是首要的難題。編輯們先是邀請了一些兒童文學作家,希望能讓他們負責故事創作,再由漫畫作者畫出來,但最終都沒能實現。接著,編輯們開始到處尋覓成熟的漫畫作者,通過當時的一些“同人誌”,給作者們寫信邀約。

漫畫家姚非拉是後來《北卡》的長期簽約作者。1995年,還在上大三的他收到一封出版社的來信,拆開後是印著“北京出版社”紅色抬頭的信紙,第一句話就是:‘姚非拉你好:奉中央指示大力發展中國原創動漫……”

姚非拉信。(圖/受訪者供圖)

信是當時的《北卡》副主編於虹寫的,姚非拉回信說:“於虹姐你好,別人都叫你老師,我可以叫你姐嗎?”

和姚非拉一樣,聶俊、夏達、林敏、李堯、阮筠庭、高佬等人陸續加入《北卡》,後來他們成為知名的國內漫畫作者,如今的年輕人,大都不知道他們還有這樣一段淵源。

除了找作者難,在上個世紀的編輯部,漫畫雜誌的排版也很困難。文字不像常規的排列方式,而是要放在不同的畫框裏。出版社裏沒人做過這樣的排版。在技術還不成熟的年代,雜誌最初采用的是“照相製版”,雜誌上每一頁的圖文都是手工拚好,再放到類似掃描儀的機器裏掃描下來。當時的編輯們每個人一把“手術刀”,把一篇篇作品慢慢貼到版上,耗時又耗力。

在這裏,被分配了“二次元籍”的閆寶華從普通的編輯做到副主編,再到主編。“性格好” “做事認真積極”是其他同事對她的評價,有後來的年輕編輯回憶道:“常常整個樓道裏都能聽見她爽朗的笑聲”。

1996年,日本媒體在報道中說:“癡迷於日本漫畫的中國青少年,正在從模仿走向原創。”

03

“不入流”的編輯部

作為一本在當時具有開創性的雜誌,《北卡》的經營思路其實一直很先鋒。

1998年,《北卡》在北京出版社的大廳舉辦了第一屆“漫畫大會”。這是當時國內首次舉辦動漫愛好者活動,有點類似於今天的“漫展”。包括現場漫畫大賽、“同人誌”交流,還邀請了日本和中國的漫畫家一起來到現場,做中日漫畫展覽。2000多人擠滿了出版社的展廳,閆寶華從一樓走到二樓,衣服上的扣子都被擠掉了兩顆。當年還是小學生的貓牧師參加過後來的現場漫畫大賽,得了小學組的二等獎。

與此同時,《北卡》的漫畫大會也是第一次在中國引進了cosplay的概念,當時被命名為“卡通服飾秀”,十幾歲的男孩女孩們從外地坐火車買不到票,買站票站一夜趕到北京參加cos。

2003年11月30日參加

cosplay大賽的表演者謝幕。

(圖/受訪者供圖)

後來幾年,漫畫大會的規模越做越大,有一次,場地租在北京理工大學的禮堂,人數太多不得不分兩批進去,閆寶華拿著喇叭努力安撫熱情的觀眾。學校抱怨活動人數太多,把校園的草坪都踩壞了。再後來,場地換成了更大的北京展覽館劇場,演出要提前報備,但在文化局申報這場演出時,文化局的工作人員沒有一個人知道什麽是cosplay。

2000年前後成為了《北卡》的高光時期,雜誌社裏還做過漫畫繪畫培訓、聲優培訓等等,“規模都不大,但大家都擠破頭參加”,閆寶華說。

和今天二次元文化的火熱和商業化不同,在傳統而保守的出版行業,動漫文化在當年似乎總是被認為“不入流”的。有一次,《北卡》設計製作了原創作品的T恤在動漫活動上銷售,竟然很暢銷,利潤不錯。在集團中層工作會上交流的時候,卻受到其他雜誌領導的嘲諷:“你們T恤賣得再好,一共能賣多少?你們認為自己是賣T恤的嗎?”

但喜歡《北卡》的讀者們,給了閆寶華和同事們很多動力。閆寶華主持過雜誌的信箱欄目,像“知心大姐”一樣回複讀者們的信。編輯部的來信常常多到拆不完。

2003年北京卡通

第七屆筆會合影。

(圖/受訪者供圖)

編輯們甚至接待過離家出走的孩子。有天早上上班時,閆寶華遇到了一個穿著運動服、背著書包的初中生,一直在出版社的前廳轉悠。閆寶華上去問他找誰,孩子說“想找《北京卡通》”。閆寶華帶著他一邊逛一邊詢問,才知道他跟家人鬧別扭,自己買了火車票從山東過來,還在北京站獨自睡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一路打聽著來到了出版社。

還有一次,一位東北家長往雜誌社打電話,說自己家孩子找不到了,看到孩子的床頭貼的都是《北卡》的海報,枕頭下、床底下都是雜誌,斷定“肯定是去你們那了”,“如果你們遇到了,一定要幫我攔住。”

閆寶華翻出以前的《北卡》雜誌,向我展示其中的“北京卡通大事記”,提到那些過去時她很激動,講到動情處,眼中泛起淚光。

閆寶華說,自己前不久看日本漫畫家藤本樹的作品《驀然回首》,她也回想起那時候雜誌社的走廊裏陳列著很多漫畫作家的手繪原稿,在讀者開放日時供大家觀看。而如今,雜誌社曾經的工作場所,已經被租給了一家飯店。

一次朋友宴請,閆寶華又走進了這個空間。在金碧輝煌的宴會廳裏,閆寶華忍不住回憶起來:

“這以前是我的辦公室,辦活動的時候,畫掛在這裏,讀者從這邊來,我們在那邊開座談會……”每個畫麵,她都記得清清楚楚。

在閆寶華心裏,《北卡》是一本“中性”的漫畫雜誌,它不是少年漫畫雜誌,那種以打鬥為主的熱血故事;也不是少女漫畫,那種唯美的浪漫故事。《北卡》的漫畫故事更貼近現實,也從不“低幼”。

但他們依然是出版社裏最“偏門”的類型。領導們始終覺得,漫畫算不上嚴肅有意義的內容,加上經營效果達不到要求,2006年出版社決定停掉《北卡》。讀者們聽說後給雜誌社寫信,閆寶華越看越難受,但毫無辦法。

《北卡》2006年第1期雜誌封麵。

(圖/受訪者供圖)

2011年在辦公室前與來訪的

日本手塚公司代表合影。

(圖/受訪者供圖)

2009年複刊後,雜誌開始轉為彩色。漫畫,內容和畫風也更針對兒童讀者,幾乎失去了曾經的氣質。等到2012年,雜誌被出版集團終止運營,幾年後刊號被注銷,轉給了其他雜誌使用。

退休之後的閆寶華又被社裏返聘了6年,被委派從事社史編輯整理工作。好長一段時間,每次走過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看到“北京卡通動漫平台”的牌子,閆寶華就會控製不住流淚。周圍的朋友勸她說:“你就想,這些其實跟你沒什麽太大關係,你能不能就把它當成一個混飯吃的職業?”

2022年,貓牧師把第一支“老二次元看動漫”的視頻上傳後,聽說播放量很快過了10萬,正在廚房切菜的閆寶華一激動切到了手。等到播放量達到20萬時,閆寶華心裏想:如果當年也有這麽多人關注《北卡》,我們是不是就不會停刊了?

04

好奇心的召喚

在一期視頻裏,閆寶華和貓牧師一起看《BanG Dream! It's MyGO!!!!!》的第十集,閆寶華和貓牧師都被情節感動得落淚,她遞給貓牧師一張紙巾,兩個人一起擦眼淚的畫麵被評論區的網友們封為“名場麵”。

閆寶華說,以前一期雜誌提前一個月就做好了,等收到讀者們寫來的信,中間早過了三四個月。而現在做視頻得到的反饋總是很及時。每次發完視頻,她馬上就能看到觀眾們的評價。看著年輕人們的討論,閆寶華難免遺憾:“你說現在這個二次元產業有多大?我們曾經那麽好的一個品牌,不知道如果做到現在會是什麽樣?”

每一年,《北卡》雜誌曾經的編輯會聚到一起給閆寶華過生日,每次都說給她驚喜,讓她站在路邊等著,然後再帶她到選好的地方過生日。大家一起聊天吃飯,吐槽他們如今工作上的事情。他們很高興看到閆寶華能出現在網上聊動漫,覺得她的狀態比退休前還要好。

但閆寶華還是有點疑惑:“年輕人為什麽願意看一個這麽大年紀的人聊動漫?大家是想來看什麽?”去年聖誕節,她發了一支和女兒一塊看動漫的視頻,兩個人都穿著連衣裙。視頻發布之後,她問女兒:“怎麽評論區都沒人說咱倆冬天穿裙子呢?”女兒跟她說:“因為這不重要,充分說明了人家不看這個,就想看你聊天。所以,你什麽都不用準備,怎麽想就怎麽說。”

“以前,我老想著講得專業一點,畢竟我是做漫畫的。後來,我就明白了,人家就是覺得一個老太太講這事兒挺逗,你跟我的想法一不一樣,人家都不介意,聽聽你說就夠了。”閆寶華說。

2024年1月參加圖書推廣活動。

(圖/受訪者供圖)

閆寶華和女兒的關係,似乎比一般的母女之間更為平等和融洽。她能理解女兒喜歡穿“蘿裙”,也願意和她一起打遊戲。在“喜歡二次元文化”這件事情上,女兒朱雀堅決地認為不是媽媽影響了自己,而是自己影響了媽媽。如今,朱雀在一家遊戲公司工作,這家公司當年出品的遊戲,曾經是她的童年最愛。

和其他上了年紀的人不一樣,也許是前半生的工作都在做“時髦”的事情,閆寶華始終是個對各種事物保持好奇心的人。除了看動漫以外,退休後的閆寶華還有其他愛好,比如做飯。貓牧師他們來拍視頻,閆寶華歡迎他們提前點菜,她親自下廚。最近,她看番劇《迷宮飯》,還想過要不要把其中主角做的一些菜品現實還原一下。她喜歡兒童文學創作,筆下誕生過自己想象中的冒險故事。

“當好奇心召喚的時候,一定要滿懷激情地接受召喚,踏入新的生命曆程。”在一次應邀演講中,她如此說道。在那次演講時,閆寶華還朗誦了一段動漫《BanG Dream! It's MyGO!!!!!》中,她喜歡的主角小燈和隊友們創作的一段歌詞:

“我不明白/總是不明白/不知道什麽是普通和理所當然/世界離我那麽遙遠/擁抱過溫暖陽光的春天/也會被盛夏的烈日燃盡……我不願意失去也不願意放棄/雖然鬧鍾變得混亂/但隻要一切還沒有消散/我想挽回/我想傾訴”

網友們評論道:“原來閆老師就是‘老年高鬆燈’啊。”

“淚目了,你和小燈有一樣的堅持,一樣熾熱的情感。”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東北大學6名大學生“溺亡”,讓人後背發涼
深度聚焦:一個中文係教授沉迷短劇的365天
輔助生殖手術失敗九次,而她隻想要一個孩子
紐約時報:從邊境小城滿洲裏看中國如何支撐俄羅斯經濟
半年不到,DeepSeek已跌落神壇?用戶都去哪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國海關突發提醒:綠卡持有者未隨身攜帶是犯法!
糞水+鉛中毒發酵 央視急播:美國近半自來水有毒
為了逃避高額學貸 美國年輕人紛紛開始跑路海外了
東北大學6學生溺斃:3負責人被捕 現場直擊組圖
中國原計劃趕超SpaceX 如今越來越渺茫 關鍵難題是…
特朗普誇耀施壓使日本讓步,追加采購美國數十億軍火
觀察:特朗普強硬的關稅策略正在取得成效
自來水臭了一天,居民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奧巴馬抨擊特朗普關於2016年大選"叛國"的説法"荒謬"
遭遇強烈批評,習近平被迫對“禁酒令”進行微調
大轉向!還記得他嗎?如今公開辱罵特朗普…
特斯拉收入暴跌16% 馬斯克電話會議說了九次“艱難”
湘潭9歲網球女孩曬成“老抽色” 網友:尼日利亞選手?
奧巴馬還有道“免罪金牌”,是特朗普給他留下的
司法部5月告知川普 他反複出現在愛潑斯坦文件中…
哥大同意向川普政府支付2.2億美元 以恢複聯邦資助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老人也能愛動漫?“關於我64歲還是二次元這件事”

新周刊 2024-02-08 23:05:37



這是一個能在過年飯桌上和年輕人聊新番的長輩,也是見證了中國動漫啟蒙時代的“真·老二次元”。她成了年輕人過年期間最希望遇見的那種長輩。

2023年10月的一天,北京西城區一家喧鬧的飯店裏,一位圓臉、短卷發、戴眼鏡,看上去60多歲模樣的女性長輩正在飯桌上侃侃而談:“一個不大的精靈,和魔物打起來時卻很強,她就這麽殺了一千年,也是一種反差萌哈。”“勇者的葬禮上,人家還說,這個孩子怎麽連一點悲傷都沒有?”

老二次元應該能聽出來,她聊的內容是2023年熱度頗高的動漫番《葬送的芙莉蓮》,女主角芙莉蓮是一位擁有千年壽命的精靈,故事講的是她和朋友們的冒險故事。

這個飯局聊天的片段被拍下來發到了網上,標題是《也許有一天長輩在飯桌上不催婚,而是和你聊新番》。短短幾分鍾的視頻引發網友們熱烈討論,年輕人們興奮不已:“2077年超夢影像泄露”“看到了我老了以後的樣子”“羨慕有這樣的長輩”……

01

64歲的真·老二次元

評論區裏,有人認出這位對動漫侃侃而談的阿姨是今年64歲的閆寶華,原《北京卡通》(以下簡稱《北卡》)雜誌主編。《北卡》是中國最早一批原創漫畫雜誌之一,創刊於1995年,如今早已停刊多年。

《北京卡通》創刊號。

(圖/受訪者供圖)

拍攝那則飯局視頻的人是動漫up主“貓牧師”。他和閆寶華的女兒朱雀是一起玩跑團遊戲的朋友。大概兩年前的一次聊天,朱雀偶然提起,自己的媽媽曾經是《北卡》主編,貓牧師一下興奮起來,提出想拜訪閆寶華。第一次見麵,他便帶著以前的《北卡》雜誌找閆寶華簽名。他告訴閆寶華,自己從小就是《北卡》的忠實粉絲。

兩人逐漸熟絡,貓牧師打算和閆寶華一起做個“最老二次元看熱門番劇”的係列視頻。2022年4月,他來到閆寶華家裏,給她看了當時熱度很高的動漫《更衣人偶》,因為其中有少量的大尺度畫麵,堪稱“媽見打”。閆寶華看完以後評價說,其中的大尺度畫麵並沒有讓她接受不了,但她覺得故意做這樣的畫麵,實際上是對內容的不自信。

那期視頻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很多人稱讚說:“不愧是老前輩,一針見血。”

那次以後,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聚在一起拍聊動漫的視頻。閆寶華在飯桌上聊《葬送的芙莉蓮》的那次,就是某次常規拍攝後大家一起出去吃晚飯,貓牧師在飯桌上隨手拍下的,閆寶華自己都不知道,講到一半時問他:“你在錄著呀?”

閆寶華沒想到,退休後的自己,通過新的形式認識了新的一批愛看動漫的年輕人。

隻不過,今天他們不叫它“卡通”,而叫“二次元”。

02

被分配的“二次元籍”

在閆寶華位於北京北三環的家裏,巨大的書架上擺著手辦、漫畫書、她創作的兒童文學等等。書架中間貼著一張小海報,上麵的紫色短發女生是動漫《BanG Dream! It's MyGO!!!!!》裏閆寶華最喜歡的角色“高鬆燈”。

(圖/聶一凡)

坐在書架前的桌子旁,閆寶華回憶起了自己和“二次元”形成羈絆的前半生。

1977年,恢複高考的第一年,18歲的閆寶華考了北京在校文科考生第一名,被第一誌願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錄取。畢業分配的年代,她被分到北京西城區一所中學當老師。五年服務期結束後,她考了北師大兒童文學專業的研究生。1990年,她又被分配到了北京出版集團所屬的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做“專業對口”的兒童文學編輯。

高考。

(圖/受訪者供圖)

《北京卡通》雜誌的出現,源於一項名為“5155工程”的文化項目。在1990年代初,日本漫畫傳入中國,但因為沒有正式的引進渠道,各類盜版的日本“畫書”泛濫。北京海澱區北太平莊的路口,一眼望去都是盜版書攤。當時被追捧的若幹期刊,也都是以刊載日本漫畫作品為主,鮮有正規版權引進,更罕有國內原創作品。

據說,當時的一位國家領導人在家中發現,自己的孫子在看一本日本“畫書”。他問孩子,為什麽不看咱們自己國家出版的?孩子跟他說,因為國內沒有啊。

為了大力發展國產漫畫,1995年,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署啟動了代號為“5155”的中國兒童動畫出版工程——力爭在兩三年內建立5個動畫出版基地,重點出版15套大型係列兒童動畫圖書,創立5個兒童動畫刊物。“一次性拿出五個刊號,這樣的事兒以前沒有過,以後也不會有。”閆寶華說。

北京出版社由此創建了《北卡》,其他四本則是《中國卡通》《少年漫畫》《漫畫大王》《卡通先鋒》。

《北卡》2005年

第12期雜誌封麵。

(圖/受訪者供圖)

就是在那一年,閆寶華被調任到了《北卡》做創刊編輯,整個編輯部隻有四個人。

出版社裏沒人做過漫畫雜誌,找作者是首要的難題。編輯們先是邀請了一些兒童文學作家,希望能讓他們負責故事創作,再由漫畫作者畫出來,但最終都沒能實現。接著,編輯們開始到處尋覓成熟的漫畫作者,通過當時的一些“同人誌”,給作者們寫信邀約。

漫畫家姚非拉是後來《北卡》的長期簽約作者。1995年,還在上大三的他收到一封出版社的來信,拆開後是印著“北京出版社”紅色抬頭的信紙,第一句話就是:‘姚非拉你好:奉中央指示大力發展中國原創動漫……”

姚非拉信。(圖/受訪者供圖)

信是當時的《北卡》副主編於虹寫的,姚非拉回信說:“於虹姐你好,別人都叫你老師,我可以叫你姐嗎?”

和姚非拉一樣,聶俊、夏達、林敏、李堯、阮筠庭、高佬等人陸續加入《北卡》,後來他們成為知名的國內漫畫作者,如今的年輕人,大都不知道他們還有這樣一段淵源。

除了找作者難,在上個世紀的編輯部,漫畫雜誌的排版也很困難。文字不像常規的排列方式,而是要放在不同的畫框裏。出版社裏沒人做過這樣的排版。在技術還不成熟的年代,雜誌最初采用的是“照相製版”,雜誌上每一頁的圖文都是手工拚好,再放到類似掃描儀的機器裏掃描下來。當時的編輯們每個人一把“手術刀”,把一篇篇作品慢慢貼到版上,耗時又耗力。

在這裏,被分配了“二次元籍”的閆寶華從普通的編輯做到副主編,再到主編。“性格好” “做事認真積極”是其他同事對她的評價,有後來的年輕編輯回憶道:“常常整個樓道裏都能聽見她爽朗的笑聲”。

1996年,日本媒體在報道中說:“癡迷於日本漫畫的中國青少年,正在從模仿走向原創。”

03

“不入流”的編輯部

作為一本在當時具有開創性的雜誌,《北卡》的經營思路其實一直很先鋒。

1998年,《北卡》在北京出版社的大廳舉辦了第一屆“漫畫大會”。這是當時國內首次舉辦動漫愛好者活動,有點類似於今天的“漫展”。包括現場漫畫大賽、“同人誌”交流,還邀請了日本和中國的漫畫家一起來到現場,做中日漫畫展覽。2000多人擠滿了出版社的展廳,閆寶華從一樓走到二樓,衣服上的扣子都被擠掉了兩顆。當年還是小學生的貓牧師參加過後來的現場漫畫大賽,得了小學組的二等獎。

與此同時,《北卡》的漫畫大會也是第一次在中國引進了cosplay的概念,當時被命名為“卡通服飾秀”,十幾歲的男孩女孩們從外地坐火車買不到票,買站票站一夜趕到北京參加cos。

2003年11月30日參加

cosplay大賽的表演者謝幕。

(圖/受訪者供圖)

後來幾年,漫畫大會的規模越做越大,有一次,場地租在北京理工大學的禮堂,人數太多不得不分兩批進去,閆寶華拿著喇叭努力安撫熱情的觀眾。學校抱怨活動人數太多,把校園的草坪都踩壞了。再後來,場地換成了更大的北京展覽館劇場,演出要提前報備,但在文化局申報這場演出時,文化局的工作人員沒有一個人知道什麽是cosplay。

2000年前後成為了《北卡》的高光時期,雜誌社裏還做過漫畫繪畫培訓、聲優培訓等等,“規模都不大,但大家都擠破頭參加”,閆寶華說。

和今天二次元文化的火熱和商業化不同,在傳統而保守的出版行業,動漫文化在當年似乎總是被認為“不入流”的。有一次,《北卡》設計製作了原創作品的T恤在動漫活動上銷售,竟然很暢銷,利潤不錯。在集團中層工作會上交流的時候,卻受到其他雜誌領導的嘲諷:“你們T恤賣得再好,一共能賣多少?你們認為自己是賣T恤的嗎?”

但喜歡《北卡》的讀者們,給了閆寶華和同事們很多動力。閆寶華主持過雜誌的信箱欄目,像“知心大姐”一樣回複讀者們的信。編輯部的來信常常多到拆不完。

2003年北京卡通

第七屆筆會合影。

(圖/受訪者供圖)

編輯們甚至接待過離家出走的孩子。有天早上上班時,閆寶華遇到了一個穿著運動服、背著書包的初中生,一直在出版社的前廳轉悠。閆寶華上去問他找誰,孩子說“想找《北京卡通》”。閆寶華帶著他一邊逛一邊詢問,才知道他跟家人鬧別扭,自己買了火車票從山東過來,還在北京站獨自睡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一路打聽著來到了出版社。

還有一次,一位東北家長往雜誌社打電話,說自己家孩子找不到了,看到孩子的床頭貼的都是《北卡》的海報,枕頭下、床底下都是雜誌,斷定“肯定是去你們那了”,“如果你們遇到了,一定要幫我攔住。”

閆寶華翻出以前的《北卡》雜誌,向我展示其中的“北京卡通大事記”,提到那些過去時她很激動,講到動情處,眼中泛起淚光。

閆寶華說,自己前不久看日本漫畫家藤本樹的作品《驀然回首》,她也回想起那時候雜誌社的走廊裏陳列著很多漫畫作家的手繪原稿,在讀者開放日時供大家觀看。而如今,雜誌社曾經的工作場所,已經被租給了一家飯店。

一次朋友宴請,閆寶華又走進了這個空間。在金碧輝煌的宴會廳裏,閆寶華忍不住回憶起來:

“這以前是我的辦公室,辦活動的時候,畫掛在這裏,讀者從這邊來,我們在那邊開座談會……”每個畫麵,她都記得清清楚楚。

在閆寶華心裏,《北卡》是一本“中性”的漫畫雜誌,它不是少年漫畫雜誌,那種以打鬥為主的熱血故事;也不是少女漫畫,那種唯美的浪漫故事。《北卡》的漫畫故事更貼近現實,也從不“低幼”。

但他們依然是出版社裏最“偏門”的類型。領導們始終覺得,漫畫算不上嚴肅有意義的內容,加上經營效果達不到要求,2006年出版社決定停掉《北卡》。讀者們聽說後給雜誌社寫信,閆寶華越看越難受,但毫無辦法。

《北卡》2006年第1期雜誌封麵。

(圖/受訪者供圖)

2011年在辦公室前與來訪的

日本手塚公司代表合影。

(圖/受訪者供圖)

2009年複刊後,雜誌開始轉為彩色。漫畫,內容和畫風也更針對兒童讀者,幾乎失去了曾經的氣質。等到2012年,雜誌被出版集團終止運營,幾年後刊號被注銷,轉給了其他雜誌使用。

退休之後的閆寶華又被社裏返聘了6年,被委派從事社史編輯整理工作。好長一段時間,每次走過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看到“北京卡通動漫平台”的牌子,閆寶華就會控製不住流淚。周圍的朋友勸她說:“你就想,這些其實跟你沒什麽太大關係,你能不能就把它當成一個混飯吃的職業?”

2022年,貓牧師把第一支“老二次元看動漫”的視頻上傳後,聽說播放量很快過了10萬,正在廚房切菜的閆寶華一激動切到了手。等到播放量達到20萬時,閆寶華心裏想:如果當年也有這麽多人關注《北卡》,我們是不是就不會停刊了?

04

好奇心的召喚

在一期視頻裏,閆寶華和貓牧師一起看《BanG Dream! It's MyGO!!!!!》的第十集,閆寶華和貓牧師都被情節感動得落淚,她遞給貓牧師一張紙巾,兩個人一起擦眼淚的畫麵被評論區的網友們封為“名場麵”。

閆寶華說,以前一期雜誌提前一個月就做好了,等收到讀者們寫來的信,中間早過了三四個月。而現在做視頻得到的反饋總是很及時。每次發完視頻,她馬上就能看到觀眾們的評價。看著年輕人們的討論,閆寶華難免遺憾:“你說現在這個二次元產業有多大?我們曾經那麽好的一個品牌,不知道如果做到現在會是什麽樣?”

每一年,《北卡》雜誌曾經的編輯會聚到一起給閆寶華過生日,每次都說給她驚喜,讓她站在路邊等著,然後再帶她到選好的地方過生日。大家一起聊天吃飯,吐槽他們如今工作上的事情。他們很高興看到閆寶華能出現在網上聊動漫,覺得她的狀態比退休前還要好。

但閆寶華還是有點疑惑:“年輕人為什麽願意看一個這麽大年紀的人聊動漫?大家是想來看什麽?”去年聖誕節,她發了一支和女兒一塊看動漫的視頻,兩個人都穿著連衣裙。視頻發布之後,她問女兒:“怎麽評論區都沒人說咱倆冬天穿裙子呢?”女兒跟她說:“因為這不重要,充分說明了人家不看這個,就想看你聊天。所以,你什麽都不用準備,怎麽想就怎麽說。”

“以前,我老想著講得專業一點,畢竟我是做漫畫的。後來,我就明白了,人家就是覺得一個老太太講這事兒挺逗,你跟我的想法一不一樣,人家都不介意,聽聽你說就夠了。”閆寶華說。

2024年1月參加圖書推廣活動。

(圖/受訪者供圖)

閆寶華和女兒的關係,似乎比一般的母女之間更為平等和融洽。她能理解女兒喜歡穿“蘿裙”,也願意和她一起打遊戲。在“喜歡二次元文化”這件事情上,女兒朱雀堅決地認為不是媽媽影響了自己,而是自己影響了媽媽。如今,朱雀在一家遊戲公司工作,這家公司當年出品的遊戲,曾經是她的童年最愛。

和其他上了年紀的人不一樣,也許是前半生的工作都在做“時髦”的事情,閆寶華始終是個對各種事物保持好奇心的人。除了看動漫以外,退休後的閆寶華還有其他愛好,比如做飯。貓牧師他們來拍視頻,閆寶華歡迎他們提前點菜,她親自下廚。最近,她看番劇《迷宮飯》,還想過要不要把其中主角做的一些菜品現實還原一下。她喜歡兒童文學創作,筆下誕生過自己想象中的冒險故事。

“當好奇心召喚的時候,一定要滿懷激情地接受召喚,踏入新的生命曆程。”在一次應邀演講中,她如此說道。在那次演講時,閆寶華還朗誦了一段動漫《BanG Dream! It's MyGO!!!!!》中,她喜歡的主角小燈和隊友們創作的一段歌詞:

“我不明白/總是不明白/不知道什麽是普通和理所當然/世界離我那麽遙遠/擁抱過溫暖陽光的春天/也會被盛夏的烈日燃盡……我不願意失去也不願意放棄/雖然鬧鍾變得混亂/但隻要一切還沒有消散/我想挽回/我想傾訴”

網友們評論道:“原來閆老師就是‘老年高鬆燈’啊。”

“淚目了,你和小燈有一樣的堅持,一樣熾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