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音樂人緣何成為今年格萊美最大贏家?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3年,是女性音樂人的一年。

在Spotify發布的《2023年全球收聽報告》中,其對這一年的定義為“女性音樂人史詩般的回歸”,諸多女性音樂人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且在春夏兩季的榜單、播客排行中充滿了“女性力量”。

Spotify全球編輯主管Sulina Ong也提到,”今年(2023年)最重要的是女性音樂人占據統治地位,也是我樂於看到的。女性藝術家占據不僅在音樂領域,而且在文化對話中都是如此,就像《Barbie》一樣,這就是2023年的基調。”

而這一結論也並非虛言。

在剛落幕的第66屆格萊美頒獎禮上,女性幾乎占據了2024年格萊美獲獎名單的主導地位。

除了Phoebe Bridgers以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年度專輯、年度製作、年度歌曲、年度新人四大通項獲獎者Taylor Swift、Miley Cyrus、Billie Eilish、Victoria Monet也均為女性音樂人;而在流行、搖滾、R&B等細分獎項上女性音樂人占比也同樣頗高,像是以“女權主義音樂”聞名的搖滾樂隊BOYGENIUS便五提三中,與SZA、Victoria Monet兩位女性音樂人同樣獲得三項大獎。

那麽,女性音樂人緣何成為今年格萊美最大贏家?

女性音樂人這一年

放眼全球樂壇,不管是單打獨鬥的女性歌手,還是女子樂隊和女團,均在這一年頻占鼇頭,在歐美、日韓樂壇最為明顯。

根據Spotify《2023年音樂收聽報告》來看,Taylor Swift憑借《Midnights》創下超過261億流媒,打破了Bad Bunny長達三年的收聽統治,成功問鼎榜首。這也是自2015年Spotify推出Wrapped榜單以來首次出現排名全球第一的女藝人。

同樣的,在2023年的英國單曲榜上,女性音樂人也留下了創紀錄的一年。

在過去一年的52周裏,有31周的榜首位置由女性音樂人占據,比如十大單曲中有7首來自女性音樂人,其中Miley Cyrus的《Flowers》還是2023年英國唯一一首獲得雙白金認證的歌曲;而女性音樂人們也推動英國音樂流媒在2023年創下新高,推動播放量增長近13%。

值得注意的是,據英國唱片業協會(BPI)數據顯示,英國聽眾在這一年裏收聽女性音樂人音樂作品遠遠要大於男性音樂人。這也是自1952年以來,英國單曲榜上女性音樂人所創下的最輝煌的一次紀錄。

BPI也認為,2023年對於女性音樂人來說是“裏程碑式”的一年。

在韓娛市場,時隔12年,韓國女團New Jeans也接棒少女時代,成為第二個獲得韓國MAMA頒獎禮年度藝人大賞的女團,同時New Jeans也是MAMA史上第二個拿下雙大賞的女團,這打破了由BigBang、BTS等男團先後壟斷的局麵。

同時,女性音樂人也在這一年成為流行音樂熱潮的主力。比如在華語樂壇,根據騰訊音樂榜2023年度榜單數據顯示,這一年十大年度歌手中女性音樂人占據六個席位,包含張碧晨、黃綺珊、單依純等跨越三代的女性音樂人。

而即便周傑倫、林俊傑、薛之謙、周深等男性音樂人持續占據著榜單前列,但也不乏出現張碧晨、單依純等具有口碑、代表作的女性音樂人在大眾層麵折桂。比如張碧晨的《籠》便拿下騰訊音樂榜2023年度十大歌曲、得分最高電影OST、年度歌曲、年度高分歌曲等近12個獎項,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連續三年新歌收聽破億的女歌手。

事實上,早在2022年, USC Annenberg便對Billboard Hot 100榜單做過統計,女性音樂人上榜在當年達到30%,相比十年前大幅增加。

而在如今,不管是長紅的Taylor Swift為代表的老牌女歌手,還是短視頻平台網紅女歌手的異軍突起,亦或是如BLACKPINK、New Jeans般亞洲女性麵孔的湧入,都大大提高了流行樂壇中女性音樂人的存在感。

女性音樂人緣何成為今年格萊美最大贏家?

在流行樂壇中,女性音樂人常被慣用以性別化的標簽進行“業務分類”,這也促使諸多女性音樂人在過去備受一定的忽略。

而隨著近些年TikTok、抖音等短視頻平台的風靡,其無性別、廣泛化的影響力也令音樂人們得以借此主動將自己曝光在大眾麵前,被看到的機會也大大增多。尤其對於女性音樂人而言,通過積極參與Challenge挑戰和算法加持等方式獲得關注,成為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比如阿根廷女歌手Nicki Nicole的《8 AM》便因其創作的手勢舞在TikTok上成功風靡,獲得超過370萬點讚。而在此之前,Nicki Nicole便大量通過與知名音樂人合作Challenge、Remix提升認知度。

其中,與Cris MJ、Duki等共同參與的熱門單曲《Marisola》Remix版本便在2022年發行首日拿下過Spotify多個國家排名前列,且演唱部分也在TikTok引發使用熱潮。

也正是因短視頻平台的易傳播、易互動屬性,女性音樂人也得以接觸到更為廣闊的受眾。當然,這不意味著是社會權重向女性音樂人傾斜,隻是相比於過去傳統唱片業的推新手段,短視頻平台更平等地給予了所有人機會,女性音樂人的發現機會也增多了。

當然,METOO運動、《Barbie》等女性主義浪潮所帶來的社會影響,也同樣輻射到音樂行業,失衡的性別比也相對被打破。

比如在長期以來被看作是男性主導的嘻哈音樂領域,便在2023年逐漸向更具包容性的方向發展,聽眾審美也更為多樣化、開放化。像是00後代表Ice Spice,便通過“Munch”熱、“念經”音樂風格、海綿寶寶風等創造的流行,成為2023年炙手可熱的女歌手。

同時,相較於此前,女性音樂人大量成為各領域、各流派、頒獎禮的主心,也反映出男性音樂人過往主導流行趨勢的失勢。這也是因為,女性音樂人的商業影響力逐漸與社會影響力相匹配,吸引到越來越多的受眾追捧。

像Taylor Swift改變歌曲錄音所有權、打破傳統專輯發行模式的先河,也令其在商業成功的同時帶動著行業革命。最為典型的,便是其不斷與黃牛的較勁影響著行業的發展與法規補給。

比如2017年,Taylor Swift便創新“Verified Fan”的搶票程序,按照粉絲活躍度來向歌迷銷售門票,試圖打破易被黃牛掌握的“先到先得”售票模式;而在2022年,Taylor Swift與聽眾質疑售票網站Ticketmaster門票銷售問題,也引起美國參議院關注反壟斷調查,美國馬薩諸塞州立法者更是提出要求開票售賣錢應提前公開透明詳細價格的“Taylor Swift法案”。

同樣的,在2023年“時代”巡回演唱會,因泛濫的黃牛令大部分聽眾無法買到“時代”巡演巴西站門票,巴西眾議院也通過了名為“Taylor Swift Law”的專門治理黃牛犯罪的法案。

可以說,Taylor Swift所帶起這些“蝴蝶效應”,也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消費受眾的流向。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社會環境改變下崛起的Z世代用戶,也是影響著女性音樂人擁有更多曝光機會的存在,尤其是女性聽眾的愈加活躍,也令聽眾性別走向一定的均衡化,且著重在意女性用戶的反饋、需求,同時反哺滋養女性音樂人。

對於絕大多數走在前沿的女性音樂人而言,也同樣是她們的當打之年,更成就了她們成為今年格萊美頒獎禮上的最大贏家。

結語

不過,即便2023年是女性音樂人們大放異彩的一年,BPI 的CEO Jo Twist也提醒指出,像 Miley Cyrus、Taylor Swift等這樣的明星藝人雖然應值得受到慶祝,但“不要在這個行業自滿,這種現象要確保成為常態才行。”

雖然女性音樂人在主流中愈加占據強有力的位置,但從老牌天後Taylor Swift到新生力量代表Oliva Rodrigo,均在其作品中提及遭受過行業不公、歧視的普遍現象。

鄉村音樂的代表女歌手Shania Twain也曾表示,經曆過無法麵對的性別歧視以及不得不麵對“太性感”的惡言抨擊,“男性高管、大多數錄音室的音樂人都是男性,大多數的唱片公司經理也是男性,任何意義上來說都是男性主導的,因此,作為一個女性音樂人,在這一行業中被認真對待是一個挑戰”。

哪怕是Lana Del Rey這樣被公認為具有強悍詞曲創作才華的女性音樂人,也因其在2012年出道時所展現出來的玩世不恭的形象,牽連其作品遭受被低看一等。諷刺的是,樂評網站Pitchfork也在多年後重評《Born to Die》,評分從5.5分來到7.8分。

從全行業來看,女性音樂人群體雖然在增長,但被邊緣化的境遇短期內難有質變,她們所付出的成本、努力遠遠要高於男性音樂人。正如眼下,即便是Spotify認定2023年為女性音樂人的一年,但在月度官方推薦列表中,女性音樂人被推薦上榜的次數仍往往是不足一半。

但曆史總是向前的,隨著近些年來女性音樂人受到聽眾、行業、市場正視,從台前到幕後的女性從業者終將迎來柳暗花明。

先聲話題

話題內容:你認為,為什麽現在備受關注的頭部女性音樂人越來越多?

排版 |寧斯琦

音樂先聲工作室介紹

音樂先聲,即專注音樂產業,先發未來之聲。懷抱對文字和產業的敬畏之心,我們致力於在信息過載的時代,通過對國內外音樂產業案例、現象的研究分析,拆解背後的邏輯、規律和趨勢,持續輸出深度幹貨,爭取領先行業半步。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