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AI峰會:中國前外交部官員與"AI教父"激烈交鋒](/data/news/202502/11/8de007190124a62e272646dd366f026f.webp)
傅瑩也對中美緊張局勢對AI安全進展造成的負麵影響表示遺憾
一位前中國外交部官員當麵拿一份重要的國際人工智能(AI)安全報告開玩笑。這份報告由 “人工智能教父 ”約書亞·本吉奧(Yoshua Bengio)教授領導、96位全球專家共同撰寫的。
前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現為北京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學者。
傅瑩和本吉奧教授兩人周一(2月10日)在巴黎舉行的為期兩天的全球人工智能峰會前的小組討論中發表了講話。
此次巴黎人工智能峰會的目的是讓世界領導人、技術高管和學者聚在一起,來研究AI對社會、治理和環境的影響。
傅瑩首先感謝加拿大本吉奧教授提供了這份“非常非常長”的文件,並補充說中文翻譯長達400頁左右,她還沒讀完。
她還挖苦了“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AI Safety Institute)的名稱——本吉奧教授是該研究所的成員。
中國現在也有自己的同類機構;但傅瑩指出,中方決定將其稱為“人工智慧開發和安全網路”,因為已經有很多類似機構,但這種措辭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
中國人工智能聊天產品“DeepSeek”(深度求索)麵世,正值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的第一周,這家中國AI初創公司向全球科技界投下了震撼彈。
巴黎舉行的“人工智能行動峰會”(AI Action Summit)迎來了來自80個國家的嘉賓,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和穀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等美國科技巨頭均出席。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不在嘉賓名單上,但目前尚不清楚他是否會加入。
此次峰會的一個焦點是在日益分裂的世界中監管AI。這場峰會召開幾周前,中國的DeepSeek推出了強大的低成本AI模型,挑戰了美國的主導地位,引發了巨大的產業轉變。
“中美對立有礙AI發展”
此次雙方的激烈交鋒,是全球政治在強大的“AI軍備競賽”中競爭的象征,但傅瑩也對目前中美兩國關係的對立情緒對人工智能安全進展的負麵影響表示遺憾。
她說:“當科學正處於上升軌道時,兩國關係走向了錯誤的方向,影響了管理風險的團結與合作。”
“這非常不幸。”
傅瑩精心描繪了中國人工智能幕後的一角,描述了自2017年中國首次公布其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來的創新 “爆炸期”,這比ChatGPT在西方引起病毒式轟動現象還要早五年。
她補充說,“當(開發)速度很快時,就會發生危險的事情”,但沒有詳細說明可能發生的情況。
“中國人(比西方人)行動得更快,但也充滿了問題,”她說。
傅瑩認為,在開源的基礎上建立AI工具,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它們是如何運作的,從而為改進它們做出貢獻,這是確保技術不會帶來傷害的最有效方法。
大多數美國科技巨頭並不共享驅動其產品的技術。
![](/data/news/202502/11/8d93d891156f745ae516317cf91fc868.webp)
法國巴黎愛麗舍宮外牆上展示了“人工智能行動峰會”的標誌
傅瑩說,開源為人類提供了“更好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機會”,並補充說“巨頭之間缺乏透明度讓人們感到緊張”。
但本吉奧教授不同意這種說法。
他的觀點是,開源也為犯罪者的濫用敞開了大門。
不過,他也承認,“從安全角度來看”,使用開源架構構建的中國AI助手DeepSeek比ChatGPT更容易發現問題,ChatGPT的程式碼尚未被其創建者OpenAI共享。
周二,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和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等世界領導人將在峰會期間舉行會談。
討論議題包括AI將如何影響工作世界、如何用於公共利益,以及如何減輕其風險。
多個國家之間還宣布了一項價值4億美元的新合作夥伴關係,旨在支持服務於公共利益(例如醫療保健)的AI計畫。
![](/data/news/202502/11/1906b40106dfd39a941a0ad880719576.webp)
2月10日,法國總統馬克龍“人工智能行動峰會”第一天活動結束時發表講話
英國技術大臣彼得·凱爾(Peter Kyle)在接受BBC采訪時表示,他認為英國在技術采用方麵落後將是危險的。
為政府提供人工智能建議的勞拉·吉爾伯特(Laura Gilbert)博士表示,她認為維持“國民醫療服務計劃”(NHS)至關重要,因為它所承諾的效率很高。 “如果不抓住AI,你將如何為NHS提供資金?”她問。
英國AI行動計劃的起草人馬特·克利福德(Matt Clifford)警告說,AI技術將比計算機當時首次進入工作場所,打字被文字處理取代時“更加激進”,該計劃已被政府完全接受。
人工智能公司Faculty的老板馬克·華納(Marc Warner)表示:“工業革命是體力勞動的自動化;人工智能是認知勞動的自動化。”他補充說,他不相信他兩歲的孩子會“找到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