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一刀萬人下崗 美學生大崩潰 實習和工作都沒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馬斯克一刀萬人下崗 美學生大崩潰 實習和工作都沒了

轉載自中國自媒體北美留學生觀察



近日,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爆出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特朗普政府計劃對該機構進行大規模裁員,將全球1萬多名員工削減至不到300人。根據路透社的報道,這一裁員計劃將使非洲局和亞洲局幾乎完全癱瘓,影響深遠。

對於那些渴望在國際事務領域發展、投身美國政府工作的年輕人來說,尤其是留學生,這無疑是一次沉重打擊。正如《華盛頓郵報》近期發布的文章《Internships rescinded. Jobs lost. Foreign affairs students ask: What now?》所指出的,很多懷有國際外交夢想的留學生如今麵臨著實習和就業機會的雙重失落,職業規劃和未來發展方向急需重新審視。



近日,一則重磅消息在國際政治與外交領域掀起驚濤駭浪:特朗普政府攜手埃隆.馬斯克,將改革的利刃揮向了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 2 月 6 日,4 名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計劃將美國國際開發署全球 1 萬多名雇員裁減至不到 300 人 ,非洲局僅留 12 人,亞洲局僅餘 8 人。此消息一經傳出,舉世震驚。



美國國際開發署,這個成立於 1961 年的聯邦政府機構,長期承擔著美國大部分對外非軍事援助工作,在全球 130 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援助項目,涵蓋糧食安全、公共衛生、經濟發展、民主治理等諸多關鍵領域。例如在非洲,它參與了大量抗擊瘧疾、艾滋病等傳染病的項目,為無數患者提供醫療救助;在亞洲,曾助力一些國家的災後重建,幫助當地民眾重建家園、恢複生產。它不僅是美國對外援助的核心執行機構,更是美國推行外交政策、施展 “軟實力” 的重要工具。

上周,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際開發署大樓上的字跡被抹去。圖片來源:KAYLA BARTKOWSKI/GETTY IMAGES

上周,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際開發署大樓上的字跡被抹去。圖片來源:KAYLA BARTKOWSKI/GETTY IMAGES

然而,自特朗普今年 1 月 20 日上任以來,美國國際開發署便成為政府重組計劃的重點目標。特朗普指責該機構存在 “太多的欺詐” 和 “腐敗程度前所未有”,馬斯克也聲稱其為 “犯罪機構” ,二人的態度讓美國國際開發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先是 1 月 20 日特朗普就職當天下令暫停所有美國對外援助,隨後國務院下令停止全球的美國國際開發署項目,其網站離線,眾多工作人員被停職、解雇或安排行政休假。如今,這一近乎 “斬首式” 的裁員計劃,更是讓美國國際開發署搖搖欲墜。

這一政策劇變,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千層浪,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便是那些懷揣著外交夢想、積極投身相關領域實習與工作的留學生們。



對於許多懷揣著國際政治與外交夢想的留學生來說,美國國際開發署曾是他們夢寐以求的職業起點。在華盛頓的美國大學,20 歲的大三學生亞斯明.米爾哈吉(Yasmine Mirhaji)便是其中一員。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她精心規劃著自己在國際服務學院的學業,修讀外交與權力相關課程,一心渴望畢業後能進入美國國務院,投身外交事業,為此還申請了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實習。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一係列舉措,讓她的夢想瞬間破碎。先是得知自己需要重新申請實習,甚至可能要重新開啟實習搜索之旅,這讓她感到無比迷茫。緊接著,她開始擔憂自己所學的學位是否會因此變得毫無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她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規劃,如今更傾向於轉向法律或攻讀研究生學位,而非繼續執著於在聯邦政府工作。“我所有的計劃都泡湯了,教授們給我們推薦的許多潛在工作機會都不複存在了。” 米爾哈吉無奈地說。

像米爾哈吉這樣的學生並非個例。在華盛頓特區,數千名本科和研究生花費數萬美元學習國際關係,他們原本期待著能在相關領域開啟職業生涯,可如今卻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職業規劃在短短幾周內化為泡影。這些學生不僅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付諸東流,更麵臨著未來職業方向的重新抉擇,他們的迷茫與焦慮可想而知。



工作機會的消失進一步引發了他們對自身專業價值的懷疑。他們開始思考,自己所學的國際關係、國際政治等專業,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是否還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和價值?一些學生甚至覺得自己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對未來感到灰心喪氣。這種自我懷疑和否定,不僅影響著他們的職業選擇,也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在這種困境下,許多學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規劃,考慮轉向其他方向發展。法律、研究生等領域成為了他們的新選擇。選擇法律方向,是因為法律行業相對穩定,就業前景較為廣闊,且對專業背景的包容性較強,即使沒有法律專業背景,通過一定的學習和考試,也有機會進入該行業。而選擇攻讀研究生,一方麵是希望通過進一步深造,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等待更好的就業時機;另一方麵,也想借此轉換專業方向,尋求更有發展前景的領域 。



然而,轉向這些新方向並非易事。對於想轉法律的學生來說,需要重新學習大量的法律知識,參加相關的考試,如美國的 LSAT(法學院入學考試),其難度不言而喻。而申請研究生的學生,除了要準備 GRE、GMAT 等標準化考試,還需要重新規劃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論文主題,申請過程繁瑣複雜。而且,無論是轉法律還是讀研究生,都意味著他們要放棄之前在國際關係領域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重新開始,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決心。



特朗普政府與馬斯克聯手對美國國際開發署 “痛下殺手”,背後有著複雜而深刻的原因,這其中既有政治理念的碰撞,也有經濟利益的考量,更不乏權力博弈的影子

從政治理念來看,特朗普秉持的 “美國優先” 政策可謂是這場變革的重要思想根源。在他的觀念裏,美國長期以來在國際事務中承擔了過多的責任和義務,許多對外援助項目未能直接服務於美國的核心利益,反而被視為一種資源的浪費 。美國國際開發署作為對外援助的主要執行機構,自然成為了改革的重點對象。特朗普多次公開批評美國對外援助 “效率低下”,認為大量資金被投入到一些無法讓美國直接受益的項目中,這種理念的驅使下,他試圖重構美國的外交工具,將對外援助進一步工具化、政治化,以服務於美國的短期戰略博弈需求。



馬斯克對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指責,則更多集中在機構內部的問題上。他稱該機構為 “犯罪組織”,指責其 “充滿黨派色彩”,參與了 “流氓中情局的非法行動” 和 “網絡審查”,還利用美國納稅人的資金資助了 “生物武器研究” 。這些言論雖然有些極端,但也反映出美國國際開發署在運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管理不善、權力濫用等問題,這些問題成為了馬斯克推動關閉該機構的重要理由。

在經濟層麵,美國長期麵臨的財政赤字問題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多年來,美國的雙子赤字一直製約著經濟的正常循環,新冠疫情更是讓聯邦政府財政債務不斷攀升。盡管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年度預算僅占聯邦總預算的 0.8% 左右,但在特朗普政府推行財政收縮的大框架下,任何被視為 “非必要支出” 的項目都難以幸免。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開支,不僅可以簡化機構冗餘,還能集中資源投入到特朗普政府認為更具戰略意義的領域,如印太軍事部署、半導體產業鏈重構等,以增強美國在全球戰略競爭中的實力。



此外,權力博弈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美國國際開發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團和權力網絡。特朗普政府的改革舉措,無疑觸動了這些既得利益者的 “奶酪”,引發了激烈的政治鬥爭。從民主黨議員的強烈譴責,到政府雇員聯合會和美國外交服務協會向法院提起訴訟,都表明了這場改革麵臨的巨大阻力。而特朗普和馬斯克堅持推進改革,也顯示出他們試圖打破現有權力格局,重新塑造美國政府機構體係的決心。



盡管當前的形勢嚴峻,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困境往往也孕育著新的機遇。對於這些受影響的留學生來說,雖然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大門暫時關閉了,但世界依然廣闊,還有許多其他的發展方向等待著他們去探索。

國際組織眾多,如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它們在全球事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為有誌於國際事務的人才提供了豐富的實習和工作機會 。以聯合國為例,每年都會在其官網發布實習消息,涵蓋經濟、文化、環境、人權等多個領域。學生可以通過在聯合國官網申請,或者申請國家留學基金委與聯合國的合作項目來爭取實習機會。在這些國際組織中實習或工作,不僅能夠接觸到最前沿的國際事務,還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交流合作,拓寬自己的國際視野和人脈資源。



留學生還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在其他領域發展。比如,他們可以憑借在留學期間培養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國際視野和多元化思維,在跨國企業中尋找機會。許多跨國企業在拓展國際市場時,非常需要具備這些能力的人才,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協調各方資源,促進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此外,留學生在國際政治、國際關係等專業所學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應用到金融、傳媒、教育等領域,為這些領域帶來新的思路和視角。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留學生們要相信,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並不會因為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裁員而失去價值。隻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勇於嚐試新的領域和機會,就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在探索新方向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但每一次的嚐試都是一次成長,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次積累。就像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經曆風雨洗禮的偉人一樣,他們在困境中堅守信念,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留學生們也應如此,把這次困境當作人生的一次磨礪,在未來的道路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查看評論(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