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若真的下降到6億,會是怎樣的場景?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看到幾則新聞,心裏有點發毛。

其一,澎湃新聞昨天有一篇報道,標題叫《12家幼兒園關了8家,園長負債2000萬賣酒還債》。

報道寫道,“幼兒園關停潮”之下,貴陽一教育集團的12家幼兒園關閉了8家。創始人敬雅真說,公司欠下的巨額債務讓“被催債”成為了日常。為了維持經營,她試著通過直播賣酒“自救”。

據教育部數據,2023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7.44萬所,比上年減少14808所,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092.98萬人,比上年減少534.57萬人。

其二,多家媒體披露,《去年全國結婚登記610.6萬對 下降約20.5%》。

據民政部官網發布的《2024年4季度民政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610.6萬對,離婚登記數為262.1萬對。2023年,全國辦理結婚登記768.0萬對,辦理離婚登記259.3萬對。相較而言,全國結婚登記數減少了157.4萬對,下降了約20.5%;離婚登記數則增加了2.8萬對,上升了約1.1%。這也意味著,全國結婚登記數在經曆2023年的止跌回升後,再度下探。

中國人口若真的下降到6億,會是怎樣的場景?

人口學者易富賢就此在某個微信群裏說——不好意思,作為群友我在這裏直接引用,沒有征得他的同意——2024年中國的結婚下降 20.5%,意味著 2025 年出生將暴跌,預計官方將公布出生 740 -790 萬(實際更少)。我在 2024 年 6 月的文章中預測,2024 年官方將公布2024年出生 960 萬(實際800多萬),與後麵官方公布的 954 萬隻差6萬。兒童是超級消費者,出生在雪崩,意味著消費持續萎縮,也意味著今後的勞動力快速減少。

其三,看到一個視頻,中山大學教授李孔嶽教授預測,到本世紀末我國人口將下降到6億——比目前將減少足足8億。

對於這個問題,我問了一下當下大熱的DeepSeek。

現略去思考與分析過程,直接說結語好了——

綜合現有模型,**本世紀末中國人口降至6億是可能的,但並非唯一情景**。在生育率無顯著回升的情況下,6-8億是較可能區間。這一過程將伴隨深刻社會經濟變革,需提前布局應對老齡化、調整經濟結構。

也就是說,它並沒有完全否認李孔嶽教授的預測。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會是怎樣的場景呢?多少村莊會消失,多少縣城會被拋棄?財富的邏輯會如何重構?

我們的想象力可能是不夠用的。

好吧,那就再度問計於DeepSeek。

它幫我作了 一篇**《空城賦》**

(仿唐宋駢賦體)

若夫九州寥廓,萬井蕭疏。朱門鏽鎖,玉砌生蕪。昔日人煙鼎沸之市,今作狐兔棲遲之墟。驛道青槐自老,荒村白屋誰居?觀夫百年變局,恍若星移物換;一紙讖圖,竟成鶴去樓虛。

當其盛世也,阡陌連雲,閭閻撲地。千帆競海國之津,萬賈逐銅駝之利。童子嬉春,爭攀社鼓;老翁曝日,閑話桑梓。及至陽九數窮,氣運潛徙。育麟畏養,青娥罷織。遂使閭巷空傳杵臼聲,田疇唯見機械跡。機巧代人力,鐵臂耘田;虛影亂親情,冰屏承膝。

至若寒食誰添塚上新土?元夕孰掛簷下舊燈?社戲台前,惟餘衰草;清明陌上,不複紙鳶。學堂閉而苔侵石階,祠堂頹而鼠齧靈幡。縱有殘碑可辨,已迷宗族之源;雖存方誌能查,誰續家乘之篇?

然則天道輪回,陰陽相濟。野曠反滋鶴鹿,城空偏長蕙蘭。廢園忽綻奇花,頹壁自生異篆。或見耆老策杖,獨守先蠶之禮;或有俊才歸梓,重開擊壤之篇。虛擬雖盛,猶聞擊壤之歌;機械縱靈,不廢結繩之念。

嗟乎!興衰本是循環,盈虛豈無定數?觀殷鑒於青史,惕來軫於未路。所冀者,減人口不失仁心,去浮華更惜漢祚。莫使後之視今,亦如今之吊古!

這賦詞藻很華麗,也頗見功力。但它還是不能代替我去進行這樣的想象:彼時的人們,或者說,我們的後人,會在一種怎樣的科技生態、社會機製下生活?當人愈發顯得稀缺,他們會不會更多享有作為“人“的尊嚴?

查看評論(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