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咪蒙賺瘋過後,周星馳忍不住下場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剛看到一個新聞,1月29日,某音宣布與周星馳達成獨家精品微短劇合作,雙方將聯合開發運營“九五二七劇場”,首部精品微短劇《金豬玉葉》第一季預計將於今年5月在抖音上線。

根據這個新聞,周星馳將以發起人身份,共同聯合優秀的青年創作者,基於“周星馳導演作品”的抖音賬號,直接麵向用戶進行內容創作。

新聞裏這句話其實才是關鍵,周星馳的名頭而已,導演的是青年創作者,然後用周星馳的賬號發表微短劇作品,作品質量如何就很難保證了,同時那些想看“星爺”露麵,或者星爺天馬行空的作品滿足情懷的大概率會失望。

這不是我危言聳聽,你們可還記得2023年有一部周星馳監製的《美猴王》美劇動畫,它的質量,口碑,還有成績又如何了?微短劇雖然形式不同,但它生產上麵是一個模式,因為是青年導演合作的形式。

這個作品最大的可能就是像動畫的《膠囊計劃》《中國奇譚》,寧浩等合作的《大世界扭蛋機》等一樣,很看青年導演個人水平如何。

周星馳下場拍“微短劇”?晚節不保,還是它太賺錢了

這兩年微短劇有多火,我相信不少網友或多或少應該看到過這樣幾個新聞,咪蒙穢土重生的微短劇賺了1.8個億,然後因為內容問題被下架。再然後2023年年底,中國霸總短劇正在收割歐美市場。ReelShort10月份的下載量已經達到了225萬次,流水約350萬美元。

這個再然後就是上麵出手整治微短劇,導致微短劇下架了一大批。

為什麽很多大明星開始在拍微短劇,連周星馳都下來,說到底就是它太賺錢了。畢竟現在手機APP越來越取代電影,電視劇等作為主要的媒體傳播形式,它代表流量,流量背後就是熱錢,熱錢多了,自然就吸引人過來了。

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規模,中國電影一年票房才600億左右,你看看電影圈打生打死的。這樣一個快千億規模的市場,有多賺錢,有多有吸引力相信不用多講了。

同時,它成本還很低,目前幾乎所有微短劇的流程:投資十幾萬到幾十萬,在一周到一個月之內拍完,然後在某音這些平台上放出切片,到了最“勾人”的時候,就引導觀眾去自己的微信小程序上付費解鎖剩下的內容。

這樣的模式已經創造出《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這種24小時充值破2000萬元的,或者是戰神爽劇《無雙》8天充值超過一個億的“神話”。

“7天拍攝製作、8天收入過億、10天原地暴富”這種微短劇裏的“暴富爽文”在現實上演。而隨著短劇的爆火,現在的橫店擠滿了拍微短劇的劇組,橫店都要改名“豎店”了。

雖然隨著上麵的整治,不少微短劇被下架,但短劇製作方仍在繼續頂風撈錢。短視頻平台也在不斷探索微短劇的商業模式,阻止是阻止不了的。

從武俠,動漫畫到遊戲?現在真正的“精神鴉片”來了

這個短視頻你是不是刷得停不下來,它什麽機製相信不用介紹大家都懂的。龍王,贅婿,灰姑娘打臉模式屢試不爽。這才是真正的精神鴉片了,但這次是大人在中招,而不是年輕人。剛開始是武俠小說,然後是漫畫,然後是單機,然後是網遊,然後是手遊,然後是短視頻,現在是短劇。

現在的微短劇就是一片雜草地,好多短劇定價不合理,一部劇100多集,一集一分鍾多點,解鎖一集1-3塊。而且用戶群體基本都是中年人,給女性就是虐戀,婆媳矛盾,給男性就是戰神,一夜暴富。保安,外賣員等職業在劇裏全是刻板印象。

這種短劇就是什麽題材火,就做什麽,沒有市場監管,粗製濫造,用極其情緒化的內容誘騙觀眾付費,這可不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市場監管是為了保住底線,不然這種劇情全是各種黃賭毒擦邊。

短劇的市場明明就是影視劇放出來的,一些高質量的女頻短劇可以比肩一些明星拍的電視劇和網劇,而且在內容上差異也並不大。中國市場之大,文娛產業的規模還有待發掘,但是那幫人根本就沒興趣開發,挖掘市場。

從小程序短劇人群結構來說是階層較低的中年人為主體,所謂爽感,無腦也隻因為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就是用電視劇的審核來要求小程序,小程序仍舊不會死,甚至三五年後內容上能大體上比肩電視劇規模。

因為傳統影視劇對於中老年市場幾乎是放棄的狀態,即便是青少年市場也是玩的偶像經濟,小程序目前對於內容的要求比玩偶像經濟的影視劇還高,但畢竟在起步階段,不可避免的陷入路徑依賴。

而且得力於以抖音為主體的新媒體平台,這是傳統影視劇平台無法比擬的受眾群體,可以多維度覆蓋各個年齡段的用戶。

資本是逐利的,隻會選最簡單最見效的辦法。短視頻這麽多人下場就是因為拍攝短視頻的成本和收益遠優於傳統影視作品。影視市場多少年了,如果能用良幣驅逐劣幣的辦法,那應該早就沒有垃圾電影電視劇了,你打磨一個作品的時間別人用量都把你堆死了。

短視頻興起前大家看的可都是長視頻,能火是因為刺激性和新鮮感。

說個不恰當的例子,政策改變,電影院有包間可以看島國最新動作片,票價是普通2D的3倍都會有人去看。但這種方式不會讓編劇和導演打磨作品,隻會想辦法抓緊拍國產動作片來搶占市場。

微短劇爆紅,電影和電視劇危險了?還不至於

精神鴉片怎麽定義,如果沒有對生活造成負麵影響我想沒必要叫做精神鴉片,有的人偏偏喜歡看土味短劇,也有人喜歡看網絡小說,看各種綜藝,還有追星。個人選擇不同而已,看久了同一種類型的其實很容易會膩的,然後又去尋找下一個新奇的目標。

現在短視頻崛起,代表著短劇也有可能爆炸發展,兩分鍾到一分鍾的短劇,其實就是有大量演員,有專業剪輯攝影等的短視頻,如果配上講解,變成切片電影,再加上一些特製的音樂和歌曲,這個市場絕對大有可為,能帶動編劇,編曲,小演員,服裝燈光等等一群人就業。

還特別適合平台,適合對外宣傳,算是很廣闊的空間大有可為。

其實我覺得視頻變短的趨勢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網絡發展導致信息太龐大看不過來。工作的人996,學習的人又累,下班回到家都十點多,洗漱一下隻能睡了,平時吃個飯隻能用外賣解決,火速吃完飯!每天隻有吃飯的空檔,馬桶上十幾分鍾的時間。

誰來告訴我這麽碎的時間,怎麽看《三國誌》,怎麽字斟句酌的欣賞《紅樓夢》。是人的生活方式決定文化,而不是文化決定人的生活方式。

我覺得微短劇最大問題,大概是隻留下“套路”形象,留不下藝術和時代價值吧。就是最終除了換著花樣的龍王,贅婿,腹黑婆婆,打臉小三和戰神沒有任何東西了。

微短劇往往粗製濫造,劇情邏輯漏洞太多了,也不符合正常的人情與道德,說意義也說不出來個什麽,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那些作品,以及劇中的人物無疑片麵偏激平麵化,久而久之他們不把生活裏的人當做一個具體的人來看待,而像是劇中角色。

即使不論這個,這些短劇放棄了對於生活的觀察,對創作的沉澱,隻是對於流行文化拚貼,什麽東西流行,什麽東西或許就會在明天,在APP上演,豈不是會劣幣驅逐良幣?結合其極強的上癮性,最終除了流量什麽都不會留下。

難道大家不覺得它挺像之前的流量經濟嗎?愛豆還有一張臉,現在一張臉都快沒有了。

周星馳下場拍“微短劇”?他晚了至少10年

實際上微短劇早就有了,當年萬和天宜的《萬萬沒想到》,大鵬的《吊絲男士》可還記得,都是玩兒剩下的東西。現在爆火主要是平台問題,另一方麵是拍長片的現在缺錢了,組不起長片劇組,所以很多都被逼到短劇圈了,抓住了長片的空窗期瘋狂輸出罷了。

第二點是網文經過企鵝和上麵這一搞,也搶不過短視頻的流量了,開始滲透短視頻行業了,搶不過就蹭你流量。其實還有第三點,那就是字節出現海外攻城掠地,但實際上國內增長開始變得緩慢了。

因為原本的短視頻由於體量限製沒啥新增長空間了,帶貨因為李佳琦也受到衝擊,所以才梭哈搞短劇。短劇的最大問題到不是成本問題,而是體量限製了題材,你像如果你有一大筆錢拍科幻片,你會把他拍成短劇嗎?

所以,最後的題材肯定會局限在其體量可控範圍內,拍來拍去隻會是龍王那些,問題在於觀眾看得太多了審美疲勞了怎麽辦呢?

從去年GPT爆紅來看,我覺得下一個流行文化的精神鴉大概是AI演員來演電視劇或者電影替代真人,某種意義上已經開始這麽幹了,大家不奇怪嗎?很多電視劇裏邊演員特別是女演員,他在戲中跟現實中的長相怎麽差別那麽大呢?

因為很多電視劇都用了逐幀p圖,某種意義上你看的不是真人,也是AI轉換的畫麵,現在AI技術逐漸成熟,也許過不了多久 AI就能取代真人演員,到時候聲音容貌,身材完美的AI演員,又有誰能拒絕得了呢?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