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兩名廣西95後機車小夥的返鄉之旅:騎行跨越800餘公裏

兩名廣西95後機車小夥的返鄉之旅:騎行跨越800餘公裏

文章來源: 極目新聞 於 2024-01-27 01:25:1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無論這一年在外過得順意還是辛苦,春節回家,與親人團聚,總能讓人卸下一身的疲憊。又是一年春運時,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站,返鄉的人步履匆忙,大家背起行囊陸陸續續踏上了回家的路,一張張車票,無不湧動著國人對團圓的期盼。

如今,隨著交通條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的出行方式有了更多選擇。彼時,兩廣交界處回鄉路上的十萬摩托車大軍,已成為永遠的記憶。但如今,在321和325國道上,仍舊能碰到單人單騎或三三兩兩的工友騎行在跨省的返鄉路上。

來自廣西百色的楊喜博和陸明礦是兩名在廣東打工的“95後”小夥,2024年春運首日,他們決定騎摩托車,跨越800餘公裏的返鄉路。他們說,高鐵、大巴可能更省錢也更快捷,是大多數人眼中更明智的出行選擇,但他們早就有騎摩托車回家過年的打算,因為偏愛“風和自由的感覺”,“騎上摩托車就特別興奮,特享受那種風吹在臉上的感覺,越冷越愛騎!”

楊喜博與陸明礦 (極目新聞記者拍攝)

從小喜歡摩托車,花3萬元一償夙願

楊喜博,出生於1995年。陸明礦,比他小兩歲。

楊喜博在廣東佛山做裝修,陸明礦則在廣東肇慶一家從事外貿生意的五金工廠裏“打螺絲”,兩人既是同鄉又是好友。

初見楊喜博,他介紹自己在廣東做工程,攀談間逐漸熟絡,楊喜博慢慢“剝開”自己的身份,從最初的做工程,具體到了做裝修,再後來細化到了瓦工。楊喜博性格開朗,說話間,臉上總泛著笑容,他說雖然自己年紀不大,但已經有了十多年的社會闖蕩經驗,幹過多份工作,“混跡”過多個行業。直到三年前,他才沉下心來,決定跟著老師傅們學門手藝,踏實學裝修。

陸明礦的經曆和楊喜博相似,初中畢業後就出來闖蕩。陸明礦回憶,當年自己就是被同村年歲稍長的哥哥們,用手裏的大把鈔票所“誘惑”,早早棄學,出門闖蕩。

“有時候在外打工也會羨慕讀書的同齡人,後悔當初不應該早早放棄了學業,過早地踏進了社會。”但陸明礦也坦言,即使再給他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自己很可能也堅持不下來,“我從小就好動,坐不住。”

相較於談論工作,楊喜博和陸明礦更想把話題轉向他們共同的愛好——摩托車。楊喜博說,他從小喜歡摩托車,終於在30歲時,下決心花3萬元買下了一輛二手摩托車,一償夙願。買摩托車並不是頭腦一熱的衝動之舉,這個想法已在他心頭縈繞了三年之久,“費用是我能承擔得起的,在這個事上,我還是很理性的。”

2024年1月18日,楊喜博拿到了屬於自己的摩托車,多年夢想一朝實現,他第一時間就把喜悅與好友一起分享,“明礦看到我的車,比我還興奮,第二天,他也決定買一輛。”

陸明礦又一次禁不住誘惑,也花費差不多的價錢入手了一輛二手摩托車。

對於楊喜博和陸明礦來說,平時騎車的機會並不多,隻有周末才有時間約上三五好友一起開車去撒歡。楊喜博說,他喜歡佛山這個城市,因為佛山是一個有著騎摩托車傳統,並且對騎行非常友好的城市。

跨越800餘公裏,騎摩托車返鄉

“1月26日,有沒有一起組隊回廣西百色的老表?油車、電車都可以,沒有訂到票的,我可以免費送到家門口。”1月21日,楊喜博和陸明礦通過社交媒體開始征集同行者,他們準備騎著摩托車從廣東佛山出發,跨越800餘公裏返回廣西百色老家。楊喜博說,也許是受電視節目的影響,當年摩托大軍返鄉的情景深深印在了腦海裏,他也很想像父輩那樣,來一段騎摩托車回家過年的旅程。

摩托大軍的曆史似乎已遠去,如今想要約個同行者也變得不容易,直到正式出發前一天,楊喜博和陸明礦仍未征集到一個同行者,雖然期間也有騎友私信聯係,商量一起同行,但最後都因時間對不上等原因,隻能作罷。1月24日,陸明礦一年的工作結束,他駕駛摩托車從肇慶趕到佛山,等待和楊喜博一起出發。25日下午,楊喜博的春節假期如約而至。

26日一大早,楊喜博和陸明礦穿戴好裝備,推出摩托車,買了兩個包子墊肚子,然後在小賣部買了兩瓶功能飲料,做好了出發前的準備。回家的心情總是好的,似乎好運氣也伴隨著好心情一起到來,擰開飲料,每人各中大獎“再來一瓶”。

坐在小賣部的台階上,兩人打開地圖,設定路線。楊喜博和陸明礦每人背著一個雙肩包,車尾夾著一個手提包,相比以前的返鄉務工人員,他們的行囊輕便了許多,在他們看來,在佛山能買到的東西,在老家都可以買得到,沒必要再帶來帶去,“沒有帶其他禮物,過年準備給家裏人包上幾千塊的紅包。”楊喜博說。

包裏都有什麽?楊喜博說,除了換洗衣物就是修車工具,自從愛上摩托車之後,他自學了修車,小毛病都可以輕鬆搞定,這是買車後的第一次遠行,隨車帶上了工具包,以備路上不時之需。

“在外麵辛苦一年了,是要早點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小賣部的老板娘打量著楊喜博和陸明礦的摩托車,“這最少得兩萬多,好貴的,有一個女孩也有一輛,跟這個差不多,她總愛把車停在我家門前。”騎摩托車過路的河南駐馬店大哥也忍不住多看兩眼楊喜博和陸明礦的摩托車,“要是我有這麽好的車,我也騎著回家,像我這樣的老車,可能開出廣東都難。”

“800公裏回家路,我們出發啦!”870公裏,18小時16分鍾,目的地已設置,回家的路在地圖上延伸,正式出發前,楊喜博和陸明礦在大榕樹下拍視頻留念。轉動鑰匙,正式啟程,朝著家的方向。

設置地圖準備出發 (極目新聞記者拍攝)

摩托小夥偏愛風和自由

高鐵、大巴、私家車都很方便,現在天氣又冷,為何要開摩托車?看到小夥子要騎行回廣西,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

楊喜博說,他們更喜歡風和自由的感覺,“騎上摩托車就特別興奮,那種風吹在臉上的感覺,越冷越愛騎!”

他們二人計算著,這一路大概需要3箱油,共計240元左右,加上住宿和吃飯,每人一共需要花費500元左右。

重走一遍父輩的回家路,自己騎行回家和以往的返鄉摩托大軍有何不同?楊喜博說,回家的那份喜悅和期待應該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父輩那一代騎摩托車回家是生活奔波的無奈之舉,“而我們選擇騎摩托車出行是出於興趣愛好,兩者的感受當然也不一樣,父輩那一代給人的感受更多的是艱辛與不易,而我們更喜歡在路上的那種感覺和沿途的風景。”

騎行路上,楊喜博和陸明礦有時並肩騎行,但更多的時候還是一前一後,他們會隨時在地圖上關注對方的位置,以免落得太遠。走到佛山高明大道時,前方有一輛灑水車,司機師傅看到有摩托車從後方駛來,師傅早早關掉了左側的噴水開關,楊喜博伸出大拇指,為司機師傅點讚。

小夥騎摩托車回鄉過年(極目新聞記者拍攝)

騎行了近10個小時,1月26日晚,他們到達廣西賀州境內,當地開始下起小雨,楊喜博凍得雙手發抖,他們不得不停車暫作休息,楊喜博摘下手套,雙手捂住摩托車發動機取暖。

回家的路還有600多公裏,他們決定在賀州住宿一晚,準備第二天一早再出發。可26日深夜,楊喜博又有了新的打算,他們決定去崇左看一看,“那裏風景好,處處是美景。27日,一定能到家。”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這場血腥戰爭,終於要打不下去了
馬斯克睡辦公室照曝光,睡在桌下,枕頭都沒有
我在美國大學過中秋,親友誤以為我偷偷回國了
縣城貴婦也被賣月餅逼瘋了,為什麽全世界都在賣月餅?
150萬張照片、一條耐磨的牛仔褲,他拍出了底層的尊嚴




24小時討論排行

嚴查雙國籍?華男從中國出境被攔 要求當場銷戶!
BBC:美國如何一步步在全球電動車競賽中落後
珍古道爾辭世 臨終語出驚人:送川普習近平到太空…
30天動員5萬海軍 應對台海危機 時間所剩不多
她被困Cybertruck活活燒死:日裔19歲女生照片曝光
哈瑪斯談判條件曝!要求釋放重刑犯,以色列全麵撤軍
最高法院支持!30萬人將被驅逐出境
川普劍指諾貝爾和平獎 挪威高官壓力大想請病假
特朗普:“環保少女”有憤怒管理問題 該去看醫生
高市早苗若上台 對中國或是外交噩夢 或觸3大紅線
首部“潛台諜戰劇”央視熱播 港媒:真人真事…
美國戰爭部長牽頭3068人做俯臥撐 創吉尼斯紀錄
華人工程師拿到亞馬遜高薪後,卻決定離開美國…
娃哈哈內鬥升級!傳宗馥莉等高管被帶走調查
巴西強人低頭!通話川普:請求取消懲罰關稅
習福建人馬“全滅”?四中倒數“軍中失蹤潮”謎團揭開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兩名廣西95後機車小夥的返鄉之旅:騎行跨越800餘公裏

極目新聞 2024-01-27 01:25:13

無論這一年在外過得順意還是辛苦,春節回家,與親人團聚,總能讓人卸下一身的疲憊。又是一年春運時,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站,返鄉的人步履匆忙,大家背起行囊陸陸續續踏上了回家的路,一張張車票,無不湧動著國人對團圓的期盼。

如今,隨著交通條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的出行方式有了更多選擇。彼時,兩廣交界處回鄉路上的十萬摩托車大軍,已成為永遠的記憶。但如今,在321和325國道上,仍舊能碰到單人單騎或三三兩兩的工友騎行在跨省的返鄉路上。

來自廣西百色的楊喜博和陸明礦是兩名在廣東打工的“95後”小夥,2024年春運首日,他們決定騎摩托車,跨越800餘公裏的返鄉路。他們說,高鐵、大巴可能更省錢也更快捷,是大多數人眼中更明智的出行選擇,但他們早就有騎摩托車回家過年的打算,因為偏愛“風和自由的感覺”,“騎上摩托車就特別興奮,特享受那種風吹在臉上的感覺,越冷越愛騎!”

楊喜博與陸明礦 (極目新聞記者拍攝)

從小喜歡摩托車,花3萬元一償夙願

楊喜博,出生於1995年。陸明礦,比他小兩歲。

楊喜博在廣東佛山做裝修,陸明礦則在廣東肇慶一家從事外貿生意的五金工廠裏“打螺絲”,兩人既是同鄉又是好友。

初見楊喜博,他介紹自己在廣東做工程,攀談間逐漸熟絡,楊喜博慢慢“剝開”自己的身份,從最初的做工程,具體到了做裝修,再後來細化到了瓦工。楊喜博性格開朗,說話間,臉上總泛著笑容,他說雖然自己年紀不大,但已經有了十多年的社會闖蕩經驗,幹過多份工作,“混跡”過多個行業。直到三年前,他才沉下心來,決定跟著老師傅們學門手藝,踏實學裝修。

陸明礦的經曆和楊喜博相似,初中畢業後就出來闖蕩。陸明礦回憶,當年自己就是被同村年歲稍長的哥哥們,用手裏的大把鈔票所“誘惑”,早早棄學,出門闖蕩。

“有時候在外打工也會羨慕讀書的同齡人,後悔當初不應該早早放棄了學業,過早地踏進了社會。”但陸明礦也坦言,即使再給他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自己很可能也堅持不下來,“我從小就好動,坐不住。”

相較於談論工作,楊喜博和陸明礦更想把話題轉向他們共同的愛好——摩托車。楊喜博說,他從小喜歡摩托車,終於在30歲時,下決心花3萬元買下了一輛二手摩托車,一償夙願。買摩托車並不是頭腦一熱的衝動之舉,這個想法已在他心頭縈繞了三年之久,“費用是我能承擔得起的,在這個事上,我還是很理性的。”

2024年1月18日,楊喜博拿到了屬於自己的摩托車,多年夢想一朝實現,他第一時間就把喜悅與好友一起分享,“明礦看到我的車,比我還興奮,第二天,他也決定買一輛。”

陸明礦又一次禁不住誘惑,也花費差不多的價錢入手了一輛二手摩托車。

對於楊喜博和陸明礦來說,平時騎車的機會並不多,隻有周末才有時間約上三五好友一起開車去撒歡。楊喜博說,他喜歡佛山這個城市,因為佛山是一個有著騎摩托車傳統,並且對騎行非常友好的城市。

跨越800餘公裏,騎摩托車返鄉

“1月26日,有沒有一起組隊回廣西百色的老表?油車、電車都可以,沒有訂到票的,我可以免費送到家門口。”1月21日,楊喜博和陸明礦通過社交媒體開始征集同行者,他們準備騎著摩托車從廣東佛山出發,跨越800餘公裏返回廣西百色老家。楊喜博說,也許是受電視節目的影響,當年摩托大軍返鄉的情景深深印在了腦海裏,他也很想像父輩那樣,來一段騎摩托車回家過年的旅程。

摩托大軍的曆史似乎已遠去,如今想要約個同行者也變得不容易,直到正式出發前一天,楊喜博和陸明礦仍未征集到一個同行者,雖然期間也有騎友私信聯係,商量一起同行,但最後都因時間對不上等原因,隻能作罷。1月24日,陸明礦一年的工作結束,他駕駛摩托車從肇慶趕到佛山,等待和楊喜博一起出發。25日下午,楊喜博的春節假期如約而至。

26日一大早,楊喜博和陸明礦穿戴好裝備,推出摩托車,買了兩個包子墊肚子,然後在小賣部買了兩瓶功能飲料,做好了出發前的準備。回家的心情總是好的,似乎好運氣也伴隨著好心情一起到來,擰開飲料,每人各中大獎“再來一瓶”。

坐在小賣部的台階上,兩人打開地圖,設定路線。楊喜博和陸明礦每人背著一個雙肩包,車尾夾著一個手提包,相比以前的返鄉務工人員,他們的行囊輕便了許多,在他們看來,在佛山能買到的東西,在老家都可以買得到,沒必要再帶來帶去,“沒有帶其他禮物,過年準備給家裏人包上幾千塊的紅包。”楊喜博說。

包裏都有什麽?楊喜博說,除了換洗衣物就是修車工具,自從愛上摩托車之後,他自學了修車,小毛病都可以輕鬆搞定,這是買車後的第一次遠行,隨車帶上了工具包,以備路上不時之需。

“在外麵辛苦一年了,是要早點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小賣部的老板娘打量著楊喜博和陸明礦的摩托車,“這最少得兩萬多,好貴的,有一個女孩也有一輛,跟這個差不多,她總愛把車停在我家門前。”騎摩托車過路的河南駐馬店大哥也忍不住多看兩眼楊喜博和陸明礦的摩托車,“要是我有這麽好的車,我也騎著回家,像我這樣的老車,可能開出廣東都難。”

“800公裏回家路,我們出發啦!”870公裏,18小時16分鍾,目的地已設置,回家的路在地圖上延伸,正式出發前,楊喜博和陸明礦在大榕樹下拍視頻留念。轉動鑰匙,正式啟程,朝著家的方向。

設置地圖準備出發 (極目新聞記者拍攝)

摩托小夥偏愛風和自由

高鐵、大巴、私家車都很方便,現在天氣又冷,為何要開摩托車?看到小夥子要騎行回廣西,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

楊喜博說,他們更喜歡風和自由的感覺,“騎上摩托車就特別興奮,那種風吹在臉上的感覺,越冷越愛騎!”

他們二人計算著,這一路大概需要3箱油,共計240元左右,加上住宿和吃飯,每人一共需要花費500元左右。

重走一遍父輩的回家路,自己騎行回家和以往的返鄉摩托大軍有何不同?楊喜博說,回家的那份喜悅和期待應該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父輩那一代騎摩托車回家是生活奔波的無奈之舉,“而我們選擇騎摩托車出行是出於興趣愛好,兩者的感受當然也不一樣,父輩那一代給人的感受更多的是艱辛與不易,而我們更喜歡在路上的那種感覺和沿途的風景。”

騎行路上,楊喜博和陸明礦有時並肩騎行,但更多的時候還是一前一後,他們會隨時在地圖上關注對方的位置,以免落得太遠。走到佛山高明大道時,前方有一輛灑水車,司機師傅看到有摩托車從後方駛來,師傅早早關掉了左側的噴水開關,楊喜博伸出大拇指,為司機師傅點讚。

小夥騎摩托車回鄉過年(極目新聞記者拍攝)

騎行了近10個小時,1月26日晚,他們到達廣西賀州境內,當地開始下起小雨,楊喜博凍得雙手發抖,他們不得不停車暫作休息,楊喜博摘下手套,雙手捂住摩托車發動機取暖。

回家的路還有600多公裏,他們決定在賀州住宿一晚,準備第二天一早再出發。可26日深夜,楊喜博又有了新的打算,他們決定去崇左看一看,“那裏風景好,處處是美景。27日,一定能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