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傑倫的困境:如何才能寫出“偉大的作品”?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聖誕前夕,年更選手周傑倫上新了一首單曲《聖誕星》。

結果“難聽”和“江郎才盡”幾乎占滿了整個廣場。

在他的個人賬號下,有資深歌迷的吐槽並且苦口婆心寫小作文勸他多聽聽真實的聲音,還說“寫不出好歌,可以不出”。

也有歌迷和路人反問,這就是一首“應節小品”,雖然沒什麽大驚喜,但不也挺好聽的嗎?至於罵得這麽慘嗎?

我覺得,這首歌不算好也不算壞,隻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作品,周傑倫不能說什麽“江郎才盡”,隻不過我們在長大,他卻在原地停留罷了。

聖誕樹頂上的星星

點開這首歌的MV,濃濃的聖誕風。

取景是獨具風味的歐洲小鎮,以及充滿聖誕裝飾、有壁爐的小木屋,周傑倫和樂手們也是聖誕主題的造型,在浪漫的氛圍中演唱。

按照官方解讀,這首歌唱的是“孤單”的心情。

整個世界都在準備禮物、布置聖誕樹,街道是一片唯美的燈光海,可是原本約好一起過聖誕的對象分手了,隻好獨自布置聖誕樹,心情就像聖誕樹上的星星無人共享。

MV畫麵很溫暖,但樂評人流水紀卻說“聽完心情比北京的這個冬天還冷”。

他還提到去年的專輯《最偉大的作品》,覺得這幾年的周傑倫是“敷衍和自戀不斷循環,對真實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對音樂本身的挖掘,都已經蒼白到觸目驚心。”

有編曲老師提出,《聖誕星》旋律跟過去的《紅顏如霜》《倒影》很像,還特意剪了一個拚接,以展示作品的重複性。

按編曲老師的說法,這首歌就是用最基礎的R&B套路Loop了一遍。

網友形容聽到這首歌的感受:像小時候我玩了一整個假期後,最後一晚補趕出來的寒假作業。

在《聖誕星》之前,關於周傑倫“敷衍”的吐槽已經出現過好幾次了。

2020年《莫吉托》上線,一小時銷量破百萬,音樂服務器崩潰,粉絲歡呼雀躍,同時有聲音質疑:旋律耳熟,MV粗糙,沒有突破。

去年推出的專輯《最偉大的作品》,網友:不驚豔且敷衍,且有《夜的第七章》和《琴傷》的影子。熱狗甚至把對他的diss寫進了自己的歌裏。

作為普通聽眾,我沒法從編曲和技術上質疑他的用心,但我看過之前在某節目上預告過《聖誕星》,他特別提到“這是從來沒有寫過的主題”,看樣子和語氣,是真心分享,希望大家能喜歡的。

我隻是覺得,周董歌裏表達的東西停留在了某種青春期的尾巴上。那種東西曾經狠狠震撼過我的青春,但當我走過成人世界的驚濤駭浪,那種憂傷且浪漫的青春小情懷可能再也擊中不了我了。

本來也是啊,他的生活裏沒有眼前的苟且,一夜之間可以打卡全歐洲最美的小鎮。平凡人的生活好像瓦依那的《大夢》,周董的生活就像《星光遊樂園》。平凡人並不想去摘聖誕樹頂上的星星,他們究其一生,不過想要一束賣火柴的小女孩手裏那種可以造夢的火柴罷了。

他寫不出我心底的聲音了嗎?

我總是覺得,人很難寫出自己認知和格局之外的東西,回顧周傑倫曾經的作品,除了旋律、主題和唱法讓人大開眼界,還有很強烈的故事感和生活氣息。

作為“無名的人”,當時的周董從真實的生活裏獲得了真實的痛感,再轉化成了旋律和歌詞。

剛成名時寫的《聽媽媽的話》,他用樸實的筆觸記錄了單親家庭成長的他對媽媽的感情,叛逆少年的畫風卻唱出了教育意義;

《爸,我回來了》是他在聽到朋友的遭遇後,從中獲得靈感寫出的一首關於家庭暴力的歌。

《七裏香》裏的《外婆》,歌詞像日記一樣直白,卻滿滿的關懷“大人們始終不明白,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塊”,還借題發揮表達了對一些頒獎典禮的不滿。

《外婆》的MV也拍得很有意思,他親外婆、媽媽葉惠美還有表弟全部上陣了。取景在淡水河畔的老餐廳。

在日韓流擠占華語樂壇的時候,周傑倫還不斷嚐試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音樂,用現代音樂唱出古典味道,然後鋒芒畢露地強調:中文歌才是最酷的!

這些經典的作品,每一首都在記錄他的生活感受和態度。

如果聽眾對周董的期待不是那麽高,認為隻要是周董的創作,就理所當然地應該高水準、先鋒、令人耳目一新,那麽包括《莫吉托》《最偉大的作品》在內,周董近來的許多歌,都不能說寫得有多壞。

就像我們在詬病內娛影視時候常說的,“懸浮”往往是創作最大的問題。

我前年看馮小剛《北轍南轅》的時候,就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馮導到底過的是什麽樣的生活啊……

劇中的人物從台詞到行為,都有一種“不真實感”,創業而沒有具體的工作,討論但沒有具體的內容,你能感覺到導演要開始深刻了,但那種深刻仿佛離我們普通人很遠,觸不到,摸不著。

周董現在給人的感覺也是類似的,旋律是美的,歌詞也沒有問題,但就是——沒有觸及到我靈魂深處的東西。

可能也是我們對周董格外苛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自己是普通人,不應期望另一個普通人能做出神一樣的事,或者把他一直架在神龕上;但那是周傑倫啊,不必這麽苛刻,失望總可以吧。

“最偉大的作品”不再屬於周傑倫?

我們順著周傑倫自己設定的話題來討論一下:究竟什麽樣的作品,才能稱得上“最偉大的作品”呢?

一部偉大的作品當然不能被限定成某一種形態,它不必是某一種特定的風格,無需使用某些特定的技巧,也不必出自特定的人。

在技術上,它應當處在同一時代的頂尖水平,甚至超越時代引風尚,這些自有專業人士和同行評議去決定。而在技術之外,偉大的作品需要一個確定的特質:能夠引起廣大受眾的共情,與時代共鳴。

在華語音樂大繁榮的時代,周傑倫的光芒是無法掩蓋的,人們至今津津樂道於他的天賦,比如“絕對音感”,比如對藝術潮流的敏銳捕捉,對生活細節的細膩把握……可以這麽說,周傑倫的音樂在某一個時段,可以稱得上是最偉大的流行作品。

因為他的詞曲契合了那一代年輕人的情緒,重構並闡釋了他們的心靈,在時代語境下,成為了流傳廣泛的經典作品。

周傑倫的困境是“時過境遷”,當80、90後步入中年,他們成了更“挑剔”的聽眾。

一方麵,他們不但聽了許多周傑倫,還聽了許多追隨周傑倫風格,甚至在他基礎上有所創新的音樂作品,新奇和感動的閾值都提高了。

就像法國導演呂克貝鬆說的,青年時期容易被一些電影驚豔,有一部分原因是沒有太多閱曆,看什麽都新奇,閱片量增加以後,白月光依然是白月光,卻往往不再那麽驚豔了;

另一方麵,當初的小孩子不再是青蔥少年,而是到了聽《大夢》落淚的年紀,聽到了《羅刹海市》會慷慨激動的年紀。

他們要為生活兜底和負責,不再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穿行於城市之間的自由漫步的靈魂。

總而言之,是經典的“周傑倫風格”不再那麽打動周董的聽眾基本盤,而周董本人因為種種原因,也缺乏重新構建作品風格的能力,這是為什麽除開情懷濾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詬病周傑倫的新作品“平庸”、“缺乏亮點”。

至於更年輕的00後,他們有自己的成長經曆和時代背景,也有自己喜歡的作品和作者,這是每一代人的天然權利。

年輕人不怎麽吃周董的新創作了,這並不是一件太令人意外的事情。

所以今天的周傑倫,恐怕有點太自信了,他或許依然能夠寫出水準以上的好歌,但在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品”並不屬於他。

結 語:

每一名創作者有自己的黃金期,過去了就是過去了,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時光會流逝,人會老去,是無可奈何卻客觀存在的事情。

80歲的金庸當然是武俠巨匠,但他不可能再回到寫出《天龍八部》的狀態,音樂創作也是一樣的,古人雲“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當一位偉大的創作者成名已久,他享有的是與“曆史地位”有關的尊重,人們對他的讚譽總是建立在過去美好回憶的基礎上。

他的才華和天賦依舊在那裏,但是長期沒在創作一線,各種活動分散了他的經曆,而養尊處優的生活也讓他脫離了創作土壤,他的作品又怎麽可能和當年一樣?

人不能和客觀規律對抗,天才、大師也並不能例外.

隻是我相信一位曾經的流行音樂天王還是有才華的,畢竟音樂天賦這種東西不會輕易消磨殆盡,音樂領域有太多的例子,我相信周傑倫也同樣可以。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