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文章來源: 上遊新聞 於 2023-12-21 21:26:0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今天的11時27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在我國古代,冬至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節日,又稱亞歲、冬節、長至節等。

那麽,冬至到底是如何測定的?為什麽又被稱為“亞歲”?習俗有哪些?冬至吃餃子又是為了紀念誰?

冬至是如何定測的?

根據古籍記載,早在春秋時代,中國古人已經使用土圭觀測太陽的方式,測定出冬至。

冬至日最重要的儀式性活動是祭天祀祖。民間一般有祭祀祖先的風俗,如一些地方文獻中就記載了冬至的祭祖節俗。

冬至為何被稱為“亞歲”?

冬至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其時間節點上,人們認為這是“日行南至,往北複返”的轉折點,此後太陽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日增長。

古人認為冬至是個吉祥的日子,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換,預示否極泰來,值得慶賀。因此,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於是冬至又稱為“亞歲”。

據記載,周人以冬十一月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為歲首。周人的歲首與冬至日期同在陰曆十一月,因此有說從周時期起周人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動。

“數九”日期如何計算?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麵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所謂“數九”,一般指從冬至算起,九天為一個單位,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出九”或“完九”,此時,天氣轉暖,全國大部分地區已入春,又叫“九九豔陽天”。

民間“數九”的習俗主要與“數九”歌謠、九九消寒圖有關。

冬至習俗有哪些?

作為一個延續許久的節日,冬至自然會有許多有趣的習俗。

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南方則多半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寓意驅除寒冷。

另外,在江南水鄉,講究冬至之夜全家歡聚,共吃赤豆糯米飯。相傳,共工氏有個兒子作惡多端,在冬至死去了,死後變成疫鬼殘害百姓。但疫鬼特別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煮吃赤豆飯,希望防災祛病。

有趣的是,蘇州還有飲用“冬釀酒”習俗。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冬至夜,老百姓們一邊暢飲美味的冬釀酒,一邊品嚐鹵牛肉等各種鹵菜,家裏充滿歡聲笑語。

冬季,是冬藏的時節,北風呼嘯,大地冰封。民俗學專家蕭放在《二十四節氣與民俗》中提到,冬至是重要的時令節點,人們圍繞冬至舉行一係列季節儀式。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麽冬至為何吃餃子呢?

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涅陽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曆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麵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原來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羽毛球還在漲價,但是中產早就打不起了
楊蘭蘭再登媒體 家世奢華生活曝光 網歎“不如她的狗”
“羞辱”完了,“環保少女”被以色列驅逐出境
醫院生產的“中式麵包”,買的是文化還是療效?
我和諾獎得主的共同點:都不敢在簡曆上留空窗期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停買美國大豆,川普政府施壓非洲亞洲國家增購
嚴查雙國籍?華男從中國出境被攔 要求當場銷戶!
政府拒出口中國!加拿大樂園喊沒錢,威脅"安樂死30頭白鯨"
賴清德:若川普說服中國放棄武力犯台 應獲諾獎
中共黨媒在為胡春華接班製造輿論氣氛?
美國資深調查記者:川普顯現癡呆症狀 引白宮擔憂
兩紐約女童淩晨爬上“地鐵衝浪” 頭部慘遭重創身亡…
默克爾烏戰一番言論 引發波海國家與波蘭強烈反彈
91次前科犯吸毒撞死2人 僅5年法官就要放人 亞裔怒了
這個日本人獲諾獎了,中國人為什麽值得開心?
特朗普:“環保少女”有憤怒管理問題 該去看醫生
特朗普政府擬推百億農業補貼 豆農:更想要市場
美國會報告認“封堵失敗”!中企砸錢繞道買芯片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放假了:多景點被國人“承包”
環保少女控“遭以色列綁架折磨” 獄中遭受酷刑
華人女子出席中秋活動 突遭ICE帶走 社區一片錯愕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上遊新聞 2023-12-21 21:26:02

今天的11時27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在我國古代,冬至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節日,又稱亞歲、冬節、長至節等。

那麽,冬至到底是如何測定的?為什麽又被稱為“亞歲”?習俗有哪些?冬至吃餃子又是為了紀念誰?

冬至是如何定測的?

根據古籍記載,早在春秋時代,中國古人已經使用土圭觀測太陽的方式,測定出冬至。

冬至日最重要的儀式性活動是祭天祀祖。民間一般有祭祀祖先的風俗,如一些地方文獻中就記載了冬至的祭祖節俗。

冬至為何被稱為“亞歲”?

冬至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其時間節點上,人們認為這是“日行南至,往北複返”的轉折點,此後太陽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日增長。

古人認為冬至是個吉祥的日子,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換,預示否極泰來,值得慶賀。因此,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於是冬至又稱為“亞歲”。

據記載,周人以冬十一月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為歲首。周人的歲首與冬至日期同在陰曆十一月,因此有說從周時期起周人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動。

“數九”日期如何計算?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麵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所謂“數九”,一般指從冬至算起,九天為一個單位,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出九”或“完九”,此時,天氣轉暖,全國大部分地區已入春,又叫“九九豔陽天”。

民間“數九”的習俗主要與“數九”歌謠、九九消寒圖有關。

冬至習俗有哪些?

作為一個延續許久的節日,冬至自然會有許多有趣的習俗。

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南方則多半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寓意驅除寒冷。

另外,在江南水鄉,講究冬至之夜全家歡聚,共吃赤豆糯米飯。相傳,共工氏有個兒子作惡多端,在冬至死去了,死後變成疫鬼殘害百姓。但疫鬼特別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煮吃赤豆飯,希望防災祛病。

有趣的是,蘇州還有飲用“冬釀酒”習俗。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冬至夜,老百姓們一邊暢飲美味的冬釀酒,一邊品嚐鹵牛肉等各種鹵菜,家裏充滿歡聲笑語。

冬季,是冬藏的時節,北風呼嘯,大地冰封。民俗學專家蕭放在《二十四節氣與民俗》中提到,冬至是重要的時令節點,人們圍繞冬至舉行一係列季節儀式。

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麽冬至為何吃餃子呢?

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涅陽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曆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麵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原來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