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誠對中國電影的“預言”,正在成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張譯最近可謂“喜憂參半”。

喜的是,短短一個月,他有三部影片要和觀眾見麵。

憂的是,目前已經上映的兩部,形勢都相當慘淡。

第一部是《無價之寶》。

一部翻拍片,豆瓣評分6.5分,票房1.37億。

第二部是《刀尖》。

一部塵封5年的諜戰片,豆瓣評分6.1分,票房勉強突破5000萬。

張譯把電影三連擊形容為年底三場考試,哪門考糊了都要“打屁股”。

結果一語成讖。

兩連坎後,負麵輿論的板子已經揮向了他。

有人嘲諷張譯在商業片領域,上限就是男二號。

這些人認為,張譯票房大賣的《紅海行動》《八佰》,主要是題材和導演的功勞,和他本人關係不大。

還有人聲稱張譯在劇組口碑不好,“好為人師”,私下裏不被人喜歡。

偏偏在這時候,張譯又頻頻被卷入一些爭議話題。

比如某平台年度盛典的舞台上,《狂飆》劇組重聚,獨缺張譯。

可導演徐紀周當著眾人的麵說“人都到齊了”,令人浮想聯翩。

再比如最近幾天,張譯南極拒絕合影事件持續發酵,網絡上充斥著“裝清高、耍大牌”的字眼。

是是非非背後指向一個問題——

過去張譯不紅,但觀眾喜歡他,哪怕是小配角也覺得演得好;

現在情況反過來了,張譯已經是超一線演員了,可有些觀眾似乎卻不那麽相信他了。

說一千道一萬,現在的張譯,缺少一部有說服力的代表作。

2023年留給他翻身的機會還有一次,那就是最近馬上就要上映的《三大隊》。

這部電影的看點有三。

其一,本片由陳思誠監製。

陳思誠上一部監製的《消失的她》票房大爆,盤活了市場,這部《三大隊》會不會高光重演?

其二,這是《士兵突擊》兄弟團的一次重聚。

張譯、陳思誠、李晨相隔十年再次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外界一直傳言三人之間存在不和。

其三,影片的硬件配置。

電影改編自網絡紀實小說《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原著和《狂飆》一樣,也是跨度超過10年的警匪故事。

陳思誠不僅請來了張譯,還找來了《狂飆》裏的“大嫂”高葉和“楊健”王驍,勢要打造一部電影版的《狂飆》。

最近?《三大隊?》提前?兩個?禮拜?進行?了?點映?。

提前點映很正常,但提前兩個禮拜點映就不多見了。

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片方對質量足夠自信,希望用點映的好口碑形成出圈效應,幫助影片取得票房成功。

皮哥第一時間去看了《三大隊》的點映,印證了這個判斷,我看完後隻有一個感受:

能拯救張譯的,或許隻有陳思誠。

這種感受,拆開來看,是兩句話。

第一句,張譯真的翻身了。

張譯今年的作品很多,看似是影視兩開花,其實處在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

問題不在於他在《狂飆》裏被張頌文喧賓奪主,不在於他和導演鬧矛盾的網絡傳聞,也不在於他的電影票房連續不佳。

而在於他的演技出了大問題。

簡單來說,演技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表情派。

代表作就是香港的一大票演員。

那時候港片是流水線的生產方式,劇組常常24小時連軸轉,這種環境下表情派演員就大行其道。

演流氓就麵目猙獰,演色狼就一臉猥瑣,演娘娘腔就翹著蘭花指。

一個素人隻要短期培訓幾個表情,就能迅速成長為演員去賺錢,誰掌握的表情多,誰的演技就越好。

王晶說周星馳是演技之神,原因就是他5秒鍾能做20個表情。

第二種類型是方法派。

用這種方法演戲,不是直接做表情,而是用內在情緒驅動做表情,更接近真實。

而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經曆再大的事兒也不太可能做太誇張的表情,該方法也稱為微表情法。

第三種類型是體驗派。

簡單說就是真聽真看真感受。

王寶強演農村人演得好,因為他就是在農村長大的。

張頌文的魚販演得好,因為他真的去觀察過魚販的生活。

這種方法可遇不可求。

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

他演醫生,不大可能真去醫院工作;演工人,不大可能真去工廠打工,頂多就是體驗一兩個月的生活。

那麽張譯的演技屬於那種類型呢?

他是28歲才通過《士兵突擊》被觀眾認識的,後來通過《我的團長我的團》鞏固了觀眾的好印象。

他當過兵,見過兵,再演軍人,基本就是本色演出,出道即巔峰。

他後來拓寬戲路,嚐試不同角色,體驗派方法用不了,他就轉型成為方法派的佼佼者。

這時候的張譯名氣不大,私底下喜歡琢磨演戲,表演時會給自己設計很多細節,是帶著腦子表演,觀眾常常會被他的爆發式演技給驚豔到。

但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曝光度越來越多,觀眾越來越熟悉後,就逐漸變得膩煩了。

張譯演得都不差,但觀眾開始不買賬。

他們想看不一樣的張譯。

那麽在《三大隊》裏,張譯是如何翻身的?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你們不是說我總是演警察嗎?

好,《三大隊》裏我還演警察!

你們不是說我喜歡加一些小設計嗎?

好,《三大隊》裏我依然要加小設計!

張譯這次給自己的眼角,加了一道疤痕,整個人看起來更狠了。

《狂飆》裏,張譯飾演的安欣和高啟強纏鬥了20年;

《他是誰》裏,張譯飾演的衛國平追捕凶手花了8年;

《三大隊》裏,張譯飾演的程兵又和凶手二勇鬥了11年。

同質化的角色,大同小異的設計,差不多的劇情,張譯難道要在一條道上死磕嗎?

前段時間,《無價之寶》在清華大學路演時,提問環節一位清華博士就問張譯,為什麽總演警察。

張譯反問她,清華大學有多少博士?

答,好幾千個。

張譯說,那太厲害了,他們是不是一樣的性格?

答,不一樣。

張譯說,有沒有兩個一樣的?

答,好像沒有吧。

張譯這才回答,警察也是,都穿著同樣的製服,一定是不一樣的人。

你可能會問說了半天,張譯到底怎麽翻身了?

答案就是陳思誠。

這也引出了我們第二句話。

陳思誠真的升級了!

很多人說,陳思誠是中國目前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嗅覺靈敏,《唐探》係列、《誤殺》係列和《消失的她》足以證明這一點。

但陳思誠還有另一項絕技——能幫助演員度過瓶頸期。

從《唐人街探案》係列裏的王寶強,到《消失的她》裏的文詠珊、朱一龍,還有肖央、邱澤、張鈞甯等演員。

他們都通過和陳思誠的合作迎來了第二春。

這回和張譯聯手,陳思誠帶給張譯的變化,又和帶給其他演員的不太一樣。

《三大隊》的故事並不複雜。

警察在審訊犯人時涉嫌刑訊逼供讓嫌疑人之一意外去世,被捕入獄。

出獄後他以普通人的身份繼續追凶,終將凶手捉拿歸案。

影片在還原真實時,敘事節奏很淩厲,寥寥幾個鏡頭就交代了來龍去脈。

它最成功的改編在後麵千裏追凶的過程。

真實事件裏,主人公是單槍匹馬追捕逃犯,有點千裏走單騎的意思,故事比較平。

電影裏,主人公出獄後,三大隊重聚,當年風華正茂的青年變成了一群失意的中年人,他們重新集結,共同破案。

這不就是《七武士》裏的經典模板嗎,主角招兵買馬組成一個隊伍去幹一件大事嗎?

劇情有了第一層波瀾。

追凶過程狀況百出。

心心念念的凶手沒抓到,陰差陽錯幫警察抓了幾個壞人。

幾個老家夥狀況百出:老婆鬧的,要回家結婚的,得病要回去治的。

總之,隊友紛紛離開,又剩下主角一個人。

劇情有了第二層波瀾。

你看,一個孤膽英雄的故事,因為兩處改編,變成了老友重逢+共同創業+無奈散夥的故事。

觀眾可以解讀出中年危機,如何破除執念,如何堅守信仰。

而影片中響起了劉歡演唱的《少年壯誌不言愁》,也讓整個故事的情懷拉滿。

張譯最後在陽光下說出的那句“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直接讓人淚崩。

演技上,本片也不是張譯一個人獨挑大梁。

配角裏,有《狂飆》裏的“楊健”王驍,有《潛伏》裏的“謝若林”曹炳琨,有《叛逆者》裏的“王世安”,還有偶像成功轉型成演員的魏晨。

除了魏晨,其他都是大家公認的黃金配角,個個都有出彩的名場麵。

王驍的強吻老婆,曹炳琨的“我執”金句,張子賢的賣保險梗,都讓人印象深刻。

分析至此,我們再說回陳思誠對張譯的幫助。

他並沒有指導張譯去演戲,他不過是給張譯創造了保姆式的表演環境。

好故事,我來找,我來改;

感人的情懷,我來鋪墊;

好的看點噱頭,我來填;

精彩的配角,我來安排。

方方麵麵,把兄弟你伺候好了,張譯你隻要按照自己舒服的路子演,一定成功。

這大概就是陳思誠對張譯的最大的幫助。

好的演技,往往不是表演本身,而是把演員放在對的環境下,讓他呈現最舒服的表演狀態。

《三大隊》後,陳思誠對中國電影的預言再次應驗。

他曾在2020年的北影節論壇上說,一部成功的商業片,必須具備以下兩個特質中的一個。

能呈現強大的電影工業,那種沉浸式的體驗是普通流媒體無法替代的,觀眾才願意去買票。

電影能反映深刻的社會現實,直擊大家內心的軟肋,觀眾才願意掏錢進電影院和一群人體驗一次“情感共振”。

《三大隊》滿足了第二點,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

最後小小預測一下,《三大隊》豆瓣評分7.5以上,票房10億+,一定會成為2023年年末的爆款,歡迎大家打臉。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