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這些地方,開始撤並幼兒園了

這些地方,開始撤並幼兒園了

文章來源: 國民經略 於 2023-12-11 02:22:4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人口影響,開始浮現了。

01

撤並幼兒園,真的來了。

日前,湖南省有關部門召開會議指出,受出生人口變化的影響,教育規模、結構將發生顯著變化……要把握調整優化重點任務,有序組織幼兒園撤並轉設。

一周多前,湖南省教育廳就已發布通知,有序組織幼兒園設並轉撤,在城鎮新增人口集中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農村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增幼兒園。

作為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湖南成為全國首個在省級層麵提出調整幼兒園布局的省份,無疑有著十足的信號意義。

事實上,撤並幼兒園,並非第一次出現,從縣城到省會再到經濟強市,不一而足。

今年8月,安徽省臨泉縣教育局曾發布公告,當地50所民辦幼兒園終止辦學。

其中,12所幼兒園申請終止辦學,38所幼兒園無實際招生、辦學行為,占2022年全縣幼兒園總數的11.8%,占全縣民辦幼兒園總數的24.5%。

臨泉,雖然隻是一個普通縣城,卻有著中國戶籍人口第一大縣的稱號,總人口一度超過230萬人,相當於許多西部地級市的規模。

一個人口大縣,一次性關閉了1/10左右的幼兒園,影響可想而知,遑論隻有數十萬人的小縣?

在一些大城市,也出現了關停幼兒園的現象,如海口市33所民辦幼兒園停辦,青島即墨區因地製宜撤並小規模村辦園61所等。

事實上,幼兒園減少並非孤立現象,而是全國性現象。

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下降1.90%,這也是200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

這些被撤並或消失的幼兒園,多數都是村辦、民辦幼兒園,部分因為不符合辦學資質而被清退,部分因公辦園建成而被調整,更多的則是因為生源不足而難以為繼。

02

幼兒園,為什麽開始減少了?

其一,幼兒園的撤並,核心原因在於出生人口變化,而毛入學率已達高位,幼兒園供求關係開始逆轉。

每一年的出生人口,直接影響到3年後的幼兒園生源,同時影響到6年後的小學生源。

從全國層麵來看,2016年到2022年,全國出生人口從1883萬人下降到956萬人,對幼兒園及小學生源的影響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由2012年的64.5%提高到2022年的89.7%,學前教育基本處於普及階段,提升空間相對有限。

其二,人口並非問題的全部,民辦園與公辦園的此消彼長,也是難以忽視的因素。

可以看到,安徽省臨泉縣數十所民辦園被撤並的同時,該縣僅2022年一年,就新建、改擴建幼兒園9所,有效擴增公辦幼兒園學位2070個。

學前教育雖然沒有納入義務教育,但在政策層麵獲得越來越大的重視,來自財政投入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

根據規劃,到2025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

公辦園一年的費用隻有幾千元,而民辦園動輒上萬元乃至數萬元。如果不能提供差異化的教育培養模式,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其三,城鄉之間、大城市與中小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又加劇了幼兒園的分化態勢。

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無論是湖南省還是安徽臨泉縣,撤並的多數的都是村辦園和民辦園,而城鎮人口聚集地區,仍要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

整體而言,隨著城鎮化不斷提升,加上大城市逐步取消落戶限製,大量農村人口尤其是年輕人持續湧入城市,導致農村的幼兒園乃至小學出現過剩現象。

然而,不是所有城市都能保持擴張態勢。

人隨產業走,超大特大城市人口仍在膨脹,而中小城市卻普遍麵臨人口流失的尷尬。

根據龍瀛團隊的最新研究,2010年-2020年, 全國共有1507個收縮的區縣,占比超過一半,集中於東北和中西部地區。

龍瀛團隊:2010-2020年人口收縮的縣區市,新疆數據暫缺

這些地方,也正是這一輪幼兒園和小學布局調整的首當其衝之地。

03

有的地方開始撤並幼兒園,有的地方仍在拚命建學校。

就全國而言,幼兒園總量呈現過剩態勢,但在一些超大特大城市,幼兒園學位尤其是公辦學位仍舊供不應求。

深圳就是典型。作為全國經濟第三大市,深圳卻有著“一線的經濟產業,三四線的教育”的戲稱,無論是大學,還是中小學、幼兒園,都與強省會存在明顯差距。

近年來,隨著人口瘋狂湧入,尤其是年輕人紛至遝來,深圳基礎教育學位缺口更呈現擴大之勢。

過去10多年,深圳常住人口從1037萬飆升到1766萬,而實際管理人口早已超過2000萬人,大量人口的湧入,需要與之相匹配的教育資源。

早在2018年,深圳因小學、初中學位缺口巨大就一度引發熱議,而當時深圳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不到4%,更是令許多人感到震驚。

為此,近年來,深圳開始拚命建學校,從大學到中小學再到幼兒園,無不如此。

2018年到2022年,深圳各類學校數(含幼兒園)從2500所增加到2862所,公辦學校(含幼兒園)更是從579所躍升到1565所,而公辦園在園幼兒比例則從不到4%飆升到50%以上。

這從深圳的教育經費投入就可見一斑。2018年到2023年,深圳各類教育支出從585億元提升到101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的比重超過20%。

學前教育經費的提升最為明顯。

2018年,深圳在學前教育上的投入僅為20.79億元,而在2023年預算中,這一數字已經飆升到119億元,接近“十三五”整個五年周期的8成。

超過1/5的公共預算用在了教育上,在校生人均教育經費更是力壓一眾傳統教育大市,足見深圳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之高。

麵向未來,深圳仍在拚命建學校。

根據規劃,未來5年,深圳將新建基礎教育學位90.8萬座。其中,新建學前教育學位12.5萬座、公辦義務教育學位67.3萬座、公辦普通高中學位11萬座。

深圳的幼兒園擴容與一些地方的撤並形成鮮明對比,背後的原因一方麵在於人口流入與流出帶來的張力,另一方麵則與地方財力和發展水平不無關係。

無論是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即使人口形勢壓力巨大,即使各類學校開始供過於求,但公辦學校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馬斯克睡辦公室照曝光,睡在桌下,枕頭都沒有
我在美國大學過中秋,親友誤以為我偷偷回國了
縣城貴婦也被賣月餅逼瘋了,為什麽全世界都在賣月餅?
150萬張照片、一條耐磨的牛仔褲,他拍出了底層的尊嚴
美國再出手!擬對意大利麵課征91.74%關稅 原因曝光




24小時討論排行

嚴查雙國籍?華男從中國出境被攔 要求當場銷戶!
BBC:美國如何一步步在全球電動車競賽中落後
珍古道爾辭世 臨終語出驚人:送川普習近平到太空…
30天動員5萬海軍 應對台海危機 時間所剩不多
哈瑪斯談判條件曝!要求釋放重刑犯,以色列全麵撤軍
她被困Cybertruck活活燒死:日裔19歲女生照片曝光
特朗普:“環保少女”有憤怒管理問題 該去看醫生
川普劍指諾貝爾和平獎 挪威高官壓力大想請病假
最高法院支持!30萬人將被驅逐出境
高市早苗若上台 對中國或是外交噩夢 或觸3大紅線
首部“潛台諜戰劇”央視熱播 港媒:真人真事…
美國戰爭部長牽頭3068人做俯臥撐 創吉尼斯紀錄
華人工程師拿到亞馬遜高薪後,卻決定離開美國…
娃哈哈內鬥升級!傳宗馥莉等高管被帶走調查
習福建人馬“全滅”?四中倒數“軍中失蹤潮”謎團揭開
這場血腥戰爭,終於要打不下去了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這些地方,開始撤並幼兒園了

國民經略 2023-12-11 02:22:47

人口影響,開始浮現了。

01

撤並幼兒園,真的來了。

日前,湖南省有關部門召開會議指出,受出生人口變化的影響,教育規模、結構將發生顯著變化……要把握調整優化重點任務,有序組織幼兒園撤並轉設。

一周多前,湖南省教育廳就已發布通知,有序組織幼兒園設並轉撤,在城鎮新增人口集中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農村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增幼兒園。

作為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湖南成為全國首個在省級層麵提出調整幼兒園布局的省份,無疑有著十足的信號意義。

事實上,撤並幼兒園,並非第一次出現,從縣城到省會再到經濟強市,不一而足。

今年8月,安徽省臨泉縣教育局曾發布公告,當地50所民辦幼兒園終止辦學。

其中,12所幼兒園申請終止辦學,38所幼兒園無實際招生、辦學行為,占2022年全縣幼兒園總數的11.8%,占全縣民辦幼兒園總數的24.5%。

臨泉,雖然隻是一個普通縣城,卻有著中國戶籍人口第一大縣的稱號,總人口一度超過230萬人,相當於許多西部地級市的規模。

一個人口大縣,一次性關閉了1/10左右的幼兒園,影響可想而知,遑論隻有數十萬人的小縣?

在一些大城市,也出現了關停幼兒園的現象,如海口市33所民辦幼兒園停辦,青島即墨區因地製宜撤並小規模村辦園61所等。

事實上,幼兒園減少並非孤立現象,而是全國性現象。

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下降1.90%,這也是200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

這些被撤並或消失的幼兒園,多數都是村辦、民辦幼兒園,部分因為不符合辦學資質而被清退,部分因公辦園建成而被調整,更多的則是因為生源不足而難以為繼。

02

幼兒園,為什麽開始減少了?

其一,幼兒園的撤並,核心原因在於出生人口變化,而毛入學率已達高位,幼兒園供求關係開始逆轉。

每一年的出生人口,直接影響到3年後的幼兒園生源,同時影響到6年後的小學生源。

從全國層麵來看,2016年到2022年,全國出生人口從1883萬人下降到956萬人,對幼兒園及小學生源的影響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由2012年的64.5%提高到2022年的89.7%,學前教育基本處於普及階段,提升空間相對有限。

其二,人口並非問題的全部,民辦園與公辦園的此消彼長,也是難以忽視的因素。

可以看到,安徽省臨泉縣數十所民辦園被撤並的同時,該縣僅2022年一年,就新建、改擴建幼兒園9所,有效擴增公辦幼兒園學位2070個。

學前教育雖然沒有納入義務教育,但在政策層麵獲得越來越大的重視,來自財政投入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

根據規劃,到2025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

公辦園一年的費用隻有幾千元,而民辦園動輒上萬元乃至數萬元。如果不能提供差異化的教育培養模式,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其三,城鄉之間、大城市與中小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又加劇了幼兒園的分化態勢。

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無論是湖南省還是安徽臨泉縣,撤並的多數的都是村辦園和民辦園,而城鎮人口聚集地區,仍要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

整體而言,隨著城鎮化不斷提升,加上大城市逐步取消落戶限製,大量農村人口尤其是年輕人持續湧入城市,導致農村的幼兒園乃至小學出現過剩現象。

然而,不是所有城市都能保持擴張態勢。

人隨產業走,超大特大城市人口仍在膨脹,而中小城市卻普遍麵臨人口流失的尷尬。

根據龍瀛團隊的最新研究,2010年-2020年, 全國共有1507個收縮的區縣,占比超過一半,集中於東北和中西部地區。

龍瀛團隊:2010-2020年人口收縮的縣區市,新疆數據暫缺

這些地方,也正是這一輪幼兒園和小學布局調整的首當其衝之地。

03

有的地方開始撤並幼兒園,有的地方仍在拚命建學校。

就全國而言,幼兒園總量呈現過剩態勢,但在一些超大特大城市,幼兒園學位尤其是公辦學位仍舊供不應求。

深圳就是典型。作為全國經濟第三大市,深圳卻有著“一線的經濟產業,三四線的教育”的戲稱,無論是大學,還是中小學、幼兒園,都與強省會存在明顯差距。

近年來,隨著人口瘋狂湧入,尤其是年輕人紛至遝來,深圳基礎教育學位缺口更呈現擴大之勢。

過去10多年,深圳常住人口從1037萬飆升到1766萬,而實際管理人口早已超過2000萬人,大量人口的湧入,需要與之相匹配的教育資源。

早在2018年,深圳因小學、初中學位缺口巨大就一度引發熱議,而當時深圳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不到4%,更是令許多人感到震驚。

為此,近年來,深圳開始拚命建學校,從大學到中小學再到幼兒園,無不如此。

2018年到2022年,深圳各類學校數(含幼兒園)從2500所增加到2862所,公辦學校(含幼兒園)更是從579所躍升到1565所,而公辦園在園幼兒比例則從不到4%飆升到50%以上。

這從深圳的教育經費投入就可見一斑。2018年到2023年,深圳各類教育支出從585億元提升到101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的比重超過20%。

學前教育經費的提升最為明顯。

2018年,深圳在學前教育上的投入僅為20.79億元,而在2023年預算中,這一數字已經飆升到119億元,接近“十三五”整個五年周期的8成。

超過1/5的公共預算用在了教育上,在校生人均教育經費更是力壓一眾傳統教育大市,足見深圳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之高。

麵向未來,深圳仍在拚命建學校。

根據規劃,未來5年,深圳將新建基礎教育學位90.8萬座。其中,新建學前教育學位12.5萬座、公辦義務教育學位67.3萬座、公辦普通高中學位11萬座。

深圳的幼兒園擴容與一些地方的撤並形成鮮明對比,背後的原因一方麵在於人口流入與流出帶來的張力,另一方麵則與地方財力和發展水平不無關係。

無論是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即使人口形勢壓力巨大,即使各類學校開始供過於求,但公辦學校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